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通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酿造博士——曲霉

在真菌家族中有一位酿造“博士”,叫曲霉,味道鲜美的浙江绍兴腐乳就是靠它酿制成功的。 你一定知道,豆腐是制腐乳的原料。由于豆腐中含有的蛋白质不易被水溶解,所以未经加工的豆腐淡而无味。曲霉有一个“绝招”,它可以分泌出一种能分解蛋白质的酶,把豆腐中丰富的蛋白质分解成各种氨基酸,氨基酸刺激人舌头上的味蕾,于是人就尝到了鲜味。 曲霉的菌丝有隔膜,属于多细胞霉菌。它的菌落带有各种颜色,黄曲霉、红曲霉、黑曲霉等曲霉菌,就是由菌落的颜色而得名。说来有趣,我国周朝时候,为了给皇后染制黄色礼服——曲衣,曾专门派人培制黄色曲霉。当然,那时候人们还不知道微生物的大名,更没有菌落这样的概念,古人只是凭直觉,把它们称为“五色衣”、“黄衣”等等。 正是曲霉具有能分解蛋白质等复杂有机物的绝招,从古至今,它们在酿造业和食品加工方面大显身手 。早在2千年以前,我国人民已懂得依靠曲霉来制酱;民间酿酒造醋,常把它请来当主角。我国特有的调味品豆豉,也是曲霉分解黄豆的杰作。现代工业则利用曲霉生产各种酶制剂、有机酸,以及农业上的糖化饲料。 然而,曲霉家族中也有一些败类。例如长期放在阴暗处的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美味佳肴——食用真菌

在家庭餐桌上,我们经常可以吃到味美可口的蘑菇、香菇一类食用菌,这就是微生物对人类的奉献。 早在二三千年前,我国人民就已把菇菌作为珍贵的食用菌了,而且很早就懂得食用菌的栽培。食用菌类一般都是高等真菌的子实体,在我国发现的不下350 多种,常见的有蘑菇、草菇、香菇、平菇、凤尾菇、金针菇、黑木耳、松口蘑、竹荪、羊肚菌、牛肝菌等多种。这些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而且某些食用菌对动植物病毒性疾病有免疫或抑制作用,还能抑制肿瘤发生和发展,并能溶解一定量的胆固醇,所以被人们称为“保健食品”。 早先,这些食用真菌野生在山林、草地、田野里。当你走进潮湿的林地上,拣起一块潮湿的朽木或几片腐叶,不用放大镜也能看见许多丝状物,这常常就是它们的菌丝体。发育良好的菌丝,能钻进木材、落叶的组织里,吸取养料。像蘑菇等的菌丝体上,会长出一把漂亮的“小伞”,这就是子实体。子实体上面是平整的,而下面密生着许多叫菌褶的薄膜,长着能繁殖后代的担子或担孢子,能随风飞散,到它们喜欢的地方去“安家”。现在,人们掌握了它们的生长发育习性,可以采用人工栽培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未来的采矿者——海洋微生物

广袤无垠的海洋,是个巨大的宝库。在那里,不仅生活着为数众多的名贵珍稀海洋生物,还蕴藏着丰富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科学家查明,海水中含有将近80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如镁有2 100万亿吨,钾600万亿吨,溴100万亿吨,碘900多亿吨,金550万吨,银4亿吨。许多陆地上储量少、分布散的稀有金属,如铀、锶、铷、锂等等,海水中的储量也十分丰富。拿原子能燃料铀来说,海水里溶解有45亿吨,比陆地上已探明的铀矿储量要多两千倍! 然而,直到现在,我们还只能从海水中提取氯、钠、溴、镁、碘、钾等少数几种,大多数元素还无法开发利用。这是因为它们在海水中的浓度实在太低,比如铀,300吨海水中才含有1克,采集起来太困难了。目前,科学家发现:有些海洋生物具有富集某些元素的本领,如果我们发现和培养能够富集某些化学元素的微生物,利用它们繁殖快、数量大的特点,把它们释放到海水里大量繁殖,让它们从海水中“吃饱喝足”各种矿物元素,然后再想办法把它们收集起来,便可以提取出各种有用物质来。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取氮能手——固氮菌

氮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维生素”,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固氮菌擅长空气中取氮,它们能把空气中植物无法吸收的氮气转化成氮肥,源源不断地供植物享用。 在形形色色的固氮菌中,名声最大的要数根瘤菌了。根瘤菌平常生活在土壤中,以动植物残体为养料,自由自在地过着“腐生生活”。当土壤中有相应的豆科植物生长时,根瘤菌便迅速向它的根部靠拢,并从根毛弯曲处进入根部。豆科植物的根部细胞在根瘤菌的刺激下加速分裂、膨大,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瘤子”,为根瘤菌提供了理想的活动场所,同时还供应丰富的养料,让根瘤菌生长繁殖。根瘤菌又会卖力地从空气中吸收氮气,为豆科植物制作“氮餐”,使它们枝繁叶茂,欣欣向荣。这样,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结成了共生关系,因此人们也把根瘤叫共生固氮菌。根瘤菌生产的氮肥不仅可以满足豆科植物的需要,而且还能分出一些来帮助“远亲近邻”,储存一部分留给“晚辈”。所以我国历来有种豆肥田的习惯。 还有一些固氮菌,比如圆褐固氮菌,它们不住在植物体内,能自己从空气中吸收氮气,繁殖后代,死后将遗体“捐赠”给植物,使植物得到大量氮肥。这类固氮菌叫自生固氮菌。 氮气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微生物王国奇观

微生物是地球上最早的“居民”。假如把地球演化到今天的历史浓缩到一天,地球诞生是24小时中的零点,那么,地球的首批居民——厌氧性异养细菌在早晨7点钟降生;午后13点左右,出现了好氧性异养细菌;鱼和陆生植物产生于晚上22点;而人类要在这一天的最后一分钟才出现。 微生物所以能在地球上最早出现,又延续至今,这与它们特有的食量大、食谱广、繁殖快和抗性高等有关。 个儿越小,“胃口”越大,这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微生物的结构非常简单,一个细胞或是分化成简单的一群细胞,就是一个能够独立生活的生物体,承担了生命活动的全部功能。它们个儿虽小,但整个体表都具有吸收营养物质的机能,这就使它们的“胃口”变得分外庞大。如果将一个细菌在一小时内消耗的糖分换算成一个人要吃的粮食,那么,这个人得吃500年。 微生物不仅食量大,而且无所不“吃”。地球上已有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它们都贪吃不厌,就连化学家合成的最新颖复杂的有机分子,也都难逃微生物之“口”。人们把那些只“吃”现成有机物质的微生物,称为有机营养型或异养型微生物;把另一些靠二氧化碳和碳酸盐自食其力的微生物,叫无机营养型或自养型微生物。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居位显赫的细菌

自从德国乡村医生劳伯·柯赫第一个猎获病菌以后,细菌这个名字就常常和疾病联系在一起。因为人和动植物的许多传染病,都是由细菌作祟引起的,所以人们对它总有一种厌恶和恐惧的感觉。其实,危害人类的细菌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细菌不仅能和我们和平共处,还为人类造福。例如,地球上每年都要死亡大量动植物,千万年过去了,这些动植物的遗体到哪里去了呢?这就是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功劳 。它们能把地球上一切生物的残躯遗体“吃”个精光,同时转化成植物能够利用的养料,为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立下了汗马功劳。更何况许多细菌在工农业生产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呢! 在显微镜下,我们看到的细菌,大致有三种形状:个儿又胖又圆的,叫球菌;身体瘦瘦长长的,是杆菌;体形弯弯扭扭的,称螺旋菌。不论哪种形状,它们都只是单细胞,内部结构和一个普通的植物细胞相似。它的外面有一个坚韧而有弹性的“外壳”,称为细胞壁,细菌就靠它来保护自己的身体。紧贴细胞壁内部有一层柔韧的薄膜,叫细胞膜,它是食物和废物进出细胞的“门户”。细胞膜里面充满着粘稠的胶体溶液,这是细胞质,其中含有各种颗粒和贮藏物质。有的细菌有细胞核,但比大生物的细胞核简单得多,因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显微镜下的生命

在大自然中,生活着一大类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命。无论是繁华的现代城市、富饶的广阔田野、还是人迹罕见的高山之巅、辽阔的海洋深处,到处都有它们的踪迹。这一大类微小的“居民”称为微生物,它们和动物、植物共同组成生物大军,使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 微生物王国是一个真正的“小人国”,这里的“臣民”分属于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类病毒、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等几个代表性家族。这些家族的成员,一个个小得惊人。就以细菌家族的“大个子”杆菌来说,让3千个杆菌头尾相接“躺”成一列,也只有一粒米那么大;让70个杆菌“肩并肩”排成一行,刚抵得上一根头发丝那么宽;相当于全地球总人口数(50多亿)那么多的细菌加在一起,才只有一粒芝麻的重量。 微生物如此之小,人们只能用“微米”甚至更小的单位“埃”来衡量它。大家知道,1微米等于1‰毫米。细菌的大小,一般只有几个微米,有的只有0.1微米,而人的眼睛大约只有分辨0.06毫米的本领,难怪我们没法看见它了。 微生物是怎样被人们发现的呢?说来有趣。300年前,荷兰有个名叫列文虎克的人,他读书虽然不多,但热爱科学,富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还有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制醋巧手——醋酸梭菌

醋是家家必备的调味品。烧鱼时放一点醋,可以除去腥味;有些菜加醋后,风味更加好,还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镇江香醋、山西陈醋,都是驰名中外的佳品。 1856年,在法国立耳城的制酒作坊里,发生了淡酒在空气中自然变醋这一怪现象,由此引起了一场历史性的大争论。当时有的科学家认为,这是由于酒吸收了空气中的氧气而引起的化学变化。而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令人信服地证明酒变成醋是由于制醋巧手——醋酸梭菌辛勤劳动的结果。 原来,一般制醋有三个过程:第一步,曲霉“博士”先把大米、小米或高粱等淀粉类原料变成葡萄糖;第二步由酵母菌把糖变成酒精。如果生产到这一步,人们就可以喝上美酒了。但是,由酒变醋,还得有第三步,这就要醋酸梭菌来完成。醋酸梭菌是一种好气性细菌,它们可以从空气中落到低浓度的酒桶里,在空气流通和保持一定温度的条件下,迅速生长繁殖,进行好气呼吸,使酒精氧化,就这样它们一面“喝酒”,一面把酒精变成了味香色美的酸醋。 醋酸梭菌有个很大特点,就是对酒精的氧化不够彻底,往往只氧化到生成有机酸的阶段,所以有机酸便积累起来。人们利用它的这个特点,不仅用来生产醋酸,而且还广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抵抗防线——疫苗

许多细菌和病毒会给人类带来疾病,造成死亡,然而,人们也正是利用这类细菌和病毒以毒攻毒,把它注射到正常人的身体里,使人体在后天产生对某种疾病的抵抗力 。这种用来注射的细菌和病毒,就是疫苗(或菌苗)。 疫苗的利用,可以追溯到10世纪我国宋朝时代,当时一些民间医生就已知道用天花病人的痘痂,吹进健康人的鼻孔里,使他在患轻微的天花病过程中,获得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力。 18世纪,天花病广泛流行,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英国乡村医生琴纳惊异地发现,面对令人惊恐战栗的天花,挤牛奶的姑娘们却没有一个生病。这是什么原因呢?他进一步研究得知,原来姑娘们在挤牛奶时,手无意中接触了牛痘的浆液,牛痘病毒就从手上细小的伤口进入人体,虽然手上出现了寥寥无几的痘疹,但姑娘们对天花病毒从此具有了免疫力,这一发现使他大受启发,在经过一系列实验后,他为一个小男孩接种了牛痘,成功地获得了预防天花的免疫效果。这是人类用科学方法免疫防病的开端。 经过几个世纪的努力,人们已经研制出了多种疫苗,用来注入人体,抵抗各种疾病的袭击,有效地控制了天花、麻疹、霍乱、鼠疫、伤寒、流行性脑炎、肺结核等许多传染病的蔓延。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败坏食品的腐败菌

炎热的夏天,水果、蔬菜、鱼肉或米饭等食物,如果保存得不好,很快就会变质、腐败。这种现象,我们通常称为“坏”了或“馊”了。 大家知道,食物的败坏,主要是由于微生物中的腐败菌、病菌捣乱的结果。愈是营养价值高的食品,它们就越爱钻营繁衍。许多味美可口的菜肴和食物,一经腐败菌和病菌光顾,不消几天甚至几小时,就会变酸变质,毒素孳生,人吃了就会中毒生病,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 长期以来,人们为了保存食物、防止腐败找出了许多办法。例如,新鲜水果用糖或蜜加工成果脯蜜饯;新鲜鱼、肉、蛋用盐腌制成咸鱼、咸肉、咸蛋;蔬菜、笋、鱼等晒成笋干、鱼干、干菜、干蘑菇等,这些都是常用的防腐办法。还有用低温冷藏、化学药品防腐等等。然而,尽管人们想方设法来消灭和防御病菌,狡猾的病菌总要钻空子,找我们的麻烦。直到人们发现抗生素有防止腐败、抗击病菌的优越性能,病菌才开始变得驯服起来。 抗生素之所以能延长食品的保存期限,主要在于它能干扰或阻碍病菌正常的新陈代谢,使病菌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不能生长和繁殖。抗生素溶解在水里后,接触到食物体表面或渗透到组织里去,如同形成一层保护膜,腐败菌或病菌一旦沾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危害四方的肝炎病毒

肝炎病毒是引发甲型、乙型和非甲非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元凶。根据引发肝炎的症状,肝炎病毒大致可分为甲肝病毒和乙肝病毒。 甲肝病毒常随不干净的食物被人们“吃”进肚里,然后危及肝脏,侵害全身。由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大量接触各种物品,如果在饮食上不讲究卫生,就很容易得甲型肝炎。如1987年底到1988年上半年间,我国上海地区甲型肝炎大流行,就是因为食用了带有肝炎病毒的不洁毛蚶。甲型肝炎发病突然,传染面广,但容易医治,而且大部分成年人或得过甲型肝炎的人都具有抵抗甲肝病毒的免疫力。因为甲肝病毒在100℃、持续5分钟的环境下不能生存,所以,经常沸煮碗筷是家庭中预防甲肝病毒的好办法。 乙肝病毒非常顽固,患病后往往长期不能痊愈,而且慢性乙型肝炎还有可能转为肝癌。乙肝病毒能在高温、低温、干燥和紫外线照射等条件下存活很长时间,这给预防和治疗乙型肝炎带来了很大困难。目前国内外还缺少控制乙肝病毒的特效药,主要是针对它的传播途径加强预防措施,如献血员不能携带乙肝病毒;医院最好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具;妇女在怀孕前要检查身体,如果发现得了乙型肝炎必须待痊愈后才能怀孕。 人们对引发非甲非乙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猖獗肆行的流感病毒

流行性感冒是世界上最猖獗的传染病,曾多次席卷全球,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仅仅在1957年的一次流感大传播中,全世界共有15亿人发病,数以万计的老人和小孩被折磨致死。 引起流行性感冒的病毒叫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流感病毒有球状或长形两种形状。它们能侵害人类、马、猪和一些鸟。 流感病毒之所以如此猖獗肆行,是因为它们能够不断地发生变异,每一至两年就会改变一下,令人防不胜防。像1957年的大传染是由亚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1968年从香港席卷全球的流感是香港型流感病毒;1973年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发生的大规模流感是甲型流感病毒的新毒株——澳大利亚型流感病毒。目前所知,众多能引起流感的病毒每种又可分为若干型和亚型 。其中仅鼻病毒就有100多个不同的型。近30年来,大约每10年流感病毒就发生一次变异,这使已经获得免疫力的人因经不住新型流感病毒的进攻而生病。流感病毒的这种变异特性为预防和治疗流行性感冒带来了巨大困难。不过,现在科学家已采取了主动,不仅有了广泛的预防措施,就算一旦发现病毒新变种,也能很快地制成药物治疗,所以流感病毒也不是那么容易作威作福了。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罪恶昭彰的病毒

病毒比细菌小得多,只有用能把物体放大到上百万倍的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它们。一般病毒,只有一根头发直径的万分之一那么大。 病毒比细菌简单得多,整个身体仅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构成,连细胞壁也没有。蛋白质外壳决定病毒的形状。它们中有的呈杆状、线状,有的像小球、鸭蛋、炮弹,还有的像蝌蚪。 病毒不能单独生存,必须在活细胞中过寄生生活,因此各种生物的细胞便成为病毒的“家”。寄生在人或其他动物身上的病毒称为动物病毒,人类的天花、肝炎、流行性感冒、麻疹等疾病,动物的鸡瘟、猪丹毒、口蹄疫等,都是因为病毒寄生于人体及畜禽细胞而引起的。寄生在植物体上的叫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大白菜的孤丁病、马铃薯的退化病等等都是由植物病毒引起的。寄生在昆虫体上的病毒是昆虫病毒,由于这种病毒可以有效地杀死害虫,所以近年来被当作生物农药广泛使用。还有一类病毒生活在细菌体内,以菌为食,因此被称为噬菌体,是细菌病毒。病毒所依赖的活细胞叫寄主,一般每种病毒都有特定的寄主,例如脑炎病毒只能在脑神经细胞内寄生。 寄主养活了病毒,而病毒却“恩将仇报”,反过来危害寄主。以人体为寄主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可以导致小儿麻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战功累累的放线菌

医生常常使用链霉素、红霉素这一类抗生素治病,使许多病人转危为安。抗生素的主角就是大名鼎鼎的放线菌。 放线菌的个体由一个细胞组成,这与细菌十分相似,因此它们常被当作细菌家族中的一个独立的大家庭。不过,放线菌又有许多真菌家族的特点,例如菌体由许多无隔膜的菌丝体组成,所以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它是介于细菌与真菌之间的过渡类型。 放线菌有许多交织在一起的纤细菌体,叫菌丝。这些菌丝分工不同,有的“埋头大吃”,这是专管吸收营养的基质菌丝;有的朝天猛长,这是作为放线菌成长发育标志的气生菌丝。放线菌长到一定阶段便开始“生儿育女”。它们先在气生菌丝的顶端长出孢子丝,等到成熟之后,就分裂出成串的孢子。孢子的外形有的像球,有的像卵,可以随风飘散,遇到适宜的环境,就会在那里“安家落户”,开始吸水,萌生成新的放线菌。 放线菌大量存在于土壤中。它们中绝大多数是腐生菌,能将动植物的尸体腐烂、“吃”光,然后转化成有利于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还有一种叫弗兰克氏菌,生长在许多非豆科植物的根瘤里,能固定大气中的氮,成为植物能利用的氮肥。放线菌还有许多贡献。目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噬菌如命的噬菌体

噬菌体是一种能“吃”细菌的细菌病毒,它们在大自然里分布很广,凡有细菌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行踪。噬菌体是所有细菌发酵工厂的大敌,因为它们能把培养液中的有益菌体几乎全部吃光,造成巨大的损失。例如当我们利用一些有益的菌类,在生产抗生素、酒精、醋酸、味精、丙酮、丁醇等产品时,如果闯入了吃益菌的噬菌体,这些有益的菌种将被吃尽,使我们浪费很多原料、动力和劳力。所以制药厂和酿造厂的工程师想方设法阻止噬菌体进入培养罐。 大部分噬菌体长得像小蝌蚪。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它们只能侵染细菌和一些原生生物,而不能侵染高等动物和植物。 噬菌体的脾气并不都一样。烈性噬菌体侵入细菌后,马上进行营养繁殖,直到使细菌细胞裂解方才善罢甘休。而温和性噬菌体进入细菌细胞内先“潜伏”下来,不但不损伤寄主细胞,反而和寄主的基因组同步复制,等待时机。如果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比如受到辐射,那么,潜伏的噬菌体会毫不犹豫地“冲”出寄主细胞,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噬菌体往往都有各自固定的“食谱”。像专爱“吃”乳酸杆菌的噬菌体和专“吃”水稻白叶枯细菌的噬菌体等等。根据这一特性,科学家可以从细菌的分布中大致判断出噬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无孔不入的传染病菌

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传染病犹如可怕的瘟神,毁灭了不少城市,夺去了无数生命。直到近百年来,由于医学微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人们才认识到,制造灾难的罪魁祸首,原来是微生物中的一些“害群之马”,它们统称为传染病菌。 传染病菌的种类虽然很多,但为非作歹的手段却大致相同:一是产生各种酶溶解寄主细胞,突破动植物体的表面“防线”;二是施放内、外毒素毒害机体。它们侵犯人体的途径主要有三条: 首先,病从口入。引起痢疾、霍乱、伤寒、传染性肝炎及小儿麻痹症等疾病的病菌,都是从口腔侵入人体的。苍蝇、脏手、不清洁的餐具和变质、被污染的食品,都为这类传染病菌提供了可乘之机。 其次,病从鼻入。肺炎、结核病、脑膜炎、白喉、麻疹、天花、百日咳、流行性感冒等等,全是通过呼吸而致病的。一个患流感的病人在一间屋子里打个喷嚏,数以亿计的流感病毒便乘着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生物技术产品是否安全

近20年来,世界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在研究、开发和生产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林业、水产、食品、环保等行业和领域。自1983年第一例转基因植物问世以来,目前世界上约有120多种转基因抗除草剂、抗虫、抗病以及品质改良的作物新品种(品系)相继进行了中间试验和环境释放,其中转基因大豆、棉花、玉米、油菜、西红柿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从1996年的170多万公顷猛增到2000年的4420多万公顷,4年间增长近26倍。    在过去的10多年间,我国的现代生物技术也有了较快发展,转基因抗虫、抗病毒和品质改良农作物和林木已有22种,转基因棉花、大豆、马铃薯、烟草、玉米、花生、菠菜、甜椒、小麦等进行了田间试验,其中转基因抗虫棉已进行商业化环境释放约2000万亩。我国转基因动物、微生物研究也取得重大进展。    当前,转基因生物的研发、环境释放和越境转移主要呈现以下态势:转基因生物种类快速增加;转基因生物环境释放呈逐年大幅度上升趋势;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跨国研发日趋活跃;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大量向发展中国家输入。    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引发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今后20年人类生存十大战略技术

美国巴特勒研究所对2020年前的战略性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列出了前10项最具有战略意义的技术。 基于遗传学的医学和保剑我们能够在发病之前,甚至在母亲的腹中就可以检测到遗传病,并且加以制止。大量的基于遗传学研究的新型药物将在今后20年内进入市场,给我们带来对付许多疾病的处理、治疗和预防措施。 大功率能源装置。先进电池、廉价的燃料电池和微型发电机的开发将使许多电子产品和器具具有很强的可移动性。分散式的电力能源经济实惠,无污染,将广泛应用。 绿色集成技术。各种技术的集成是关键,我们将使用先进的传感器、新型材料、计算机系统、能源系统以及制造技术,消除废料,制造出完全可以回收再利用的产品。绿色集成技术在农业、采矿、制造和交通系统中尤为重要。 无处不在的计算机。我们将经常接触非常小巧的、无线的、移动的、功能强大的、高度个人化的、具有网络接入能力的计算机。这些计算机可能首先作为具有计算机能力和蜂窝电话功能的手表或首饰进入市常 纳米机器。以原子的尺度而不是以毫米度量的微型机器将使一些产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这些微型机器将可能为我们做各种各样的事。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细菌比人聪明---谈抗生素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1928年,弗莱明发明了第一个抗生素--青霉素,当时被誉为人类医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的里程碑。抗生素问世后,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使许多疾病消失无踪,如肺炎、脑膜炎、产褥热、败血症、结核等。许多人因此而相信疾病从根本上是可以治愈的。半个多世纪以来,抗生素是否如这些人所愿,给人类根除疾病带来了希望呢? 事实恐怕远非如此,21世纪的今天,耐药菌的发展令人触目惊心。 引发腥红热的A号链球菌的消失与再现就是一个经典例子,而且表明对一种细菌的成功抑制能促成另一种细菌的出现。在60年代,A号链球菌似乎完全消失了:在西方没有腥红热发生。其实,当A号链球菌消退以后,它的近亲B号链球菌开始出现。它尤其容易感染新生婴儿,到了1980年,它在两个月以下的新生婴儿中造成75%的死亡率。与此同时,A号链球菌在暗地里突变和繁殖,在80年代末期突然再次出现。新的A号链球菌携带与中毒性休克综合症同样致命的毒素,除了大剂量青霉素外,对所有药物都有抵抗力。 大量耐药菌的产生,使难治性感染和条件致病菌感染的机会越来越多。如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药品都很敏感,现在几乎“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横行中世纪的麦角菌

在真菌家族中有一个“不肖子孙”,叫麦角菌。它曾在中世纪的欧洲横行了几个世纪,使大批孕妇流产,一次又一次地夺去了数以万计的人的生命。开始人们还以为是什么恶魔在作怪,后来经过长期研究,才知道这个恶魔原来就是麦角菌。 麦角菌属于一种子囊菌,最喜寄生在黑麦、大麦等禾本科植物的子房里,发育形成坚硬、褐至黑色的角状菌核,人们把它叫做麦角。当人们吃了含有麦角的面粉后,便会中毒发病,开始四肢和肌肉抽筋,接着手足、乳房、牙齿感到麻木,然后这些部位的肌肉逐渐溃烂剥落,直至死亡,其状惨不忍睹。人们把这种病称为麦角病。家畜吃了感染麦角菌的禾本科牧草,也会引起严重的中毒。 麦角病一度成为人、畜的大害,被称为中世纪的恶魔。但是,正像许多传染病菌一样,一旦人们认识和掌握了它们的特性,也就有可能把坏事变成好事。到18世纪,随着面粉工业的改进和发展,除去了混在小麦中的麦角,麦角病便得到了控制。不仅如此,人们还发现麦角中含有一种生物碱,有促进血管收缩、肌肉痉挛、麻痹神经的作用,可以制成有效的止血剂和强烈的流产剂,成为妇产科疗效很好的药剂。这一来,麦角菌这个真菌家族中的“不肖子孙”,也改恶从善,变

提问
48 小时有问必答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添加小程序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