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原虫通过蚊子传播后毒性减弱。这是由于清除了寄生虫的表观遗传记忆吗?疟原虫是一种导致疟疾的寄生虫,它的生命周期非常复杂。它只通过蚊子媒介在人类之间传播,当特殊分化的“配子细胞”被蚊子的血液吸收,并在其肠道内进行有性繁殖时。寄生虫随后迁移到唾液腺,并最终在随后的叮咬中被注射到另一个人体内。显然,蚊子绝不仅仅是一个“会飞的注射器”;相反,它是寄生虫生命周期的一个组成部分,承载着一系列独特的分化形式和整个过程中唯一的性阶段。那么,除了在减数分裂期间有机会进行基因重组外,当寄生虫穿过蚊子时还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一个有趣的可能性是表观遗传重置:清除表观遗传记忆,这是控制这种寄生虫的抗原变异、免疫逃避和慢性的关键。菲利普·斯彭斯(Philip Spence)最近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病原体》(Plos)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观点文章探讨了这一观点。他最近在这一领域进行了一项有趣的研究。蚊虫叮咬后的毒性2013年,Spence和他的同事在《自然》杂志上报道,通过蚊子的传播减弱了小鼠疟疾模型P. chabaudi的寄生虫毒性。通过一系列血液传代(小鼠间直接注射,绕过自然途径)感染沙氏疟原虫的小鼠患上了严重的疟疾
今天又要介绍一本好刊给大家啦: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是一本微生物方向非常优秀的杂志,跟着实验菌一起来仔细研究一下吧!杂志信息杂志官网:aac.asm.org图片来源:杂志官网截图涉及的研究方向:医学 - 微生物学是否 OA 开放访问:否版面费及备注:0 美元出版周期:Monthly年文章数:882实验菌:近千的年发文量在 4 分以上的杂志里,还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了!影响因子2017-2018 影响因子:4.256从统计图来看,总体来说还是一本分数很高的杂志,一直都在 4 分以上。尽管十年来的影响因子逐步从 4.8 降到了 4.2,但是下降的趋势已经逐渐平缓了,短期内大家完全不必担心降到 4 分以下。实验菌相信分数大有触底反弹的可能。审稿周期不超过 3 个月,众多投稿作者对这本杂志的反馈普遍不错:作者一:审稿挺快的,可以试试,被拒也不会耽误太久作者二:医学微生物方向很好的期刊,创新性要求高。作者三:初审 18 天给结果,很高效,手里补实验修回过了三个月,修回再审,14 天得到消息。再次小修后 4 天接收。自己手头拖了比较长时间。。。整
一直有同学问实验菌有没有那种容易接受,审稿还很快的杂志,而且 IF 不要太低......Emmmm,确实有,还不少,今天就介绍一本吧:ALCOHOL一本距离 3 分半步之遥的杂志了,毕业要求不是太高的同学可以看过来啦~杂志信息期刊官方网站:www.elsevier.com/wps/find/journaldescription.cws_home/ 525453 /description#description图片来源:杂志官方网站涉及的研究方向:医学 - 毒理学出版周期:Monthly影响因子仔细看看的话,近十年的影响因子经历了一次过山车,在抵达 2 分的谷底以后,有触底反弹回了 2.4 分,期间一度高达 2.7 分。比较遗憾没有完成 3 分的突破。绝大多数投稿作者对这本杂志未来的影响因子变化持保守态度,预计依旧在 2.5~3 分之间波动,当然也不是没有突破 3 分的希望!图片来源:SciJournal.org审稿不到 2 个月,而且有投稿作者也表示对国人还是比较友好的。作者一:3 分边缘的杂志,影响因子变化不大,相对来说,适合咱们中国人投稿。作者二:一切只能希望明年,毕竟整体在涨就不
这里是实验菌的好刊推荐环节,实验菌会经常为大家安利生物医疗领域的良心好刊,帮助每个小伙伴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本刊物!今天要介绍的这本杂志来头可不小,已经有百年历史了:GENETICS这本杂志发表过很多的经典论文,历经百年沧桑,依旧充满活力,和实验菌一起去仔细研究一番吧!杂志信息杂志官网:www.genetics.org图片来源:杂志官网截图涉及的研究方向:生物-遗传学年文章数:375出版周期:Monthly出版年份:1916百年杂志啦~致敬版面费及备注:0 美元经费少的小伙伴们的福音~影响因子根据相关信息,GENETICS 此前更换过一次 ISSN,实验菌综合旧版和新版的影响因子,具体的数据如下:从表中可以看到,影响因子相当相当的稳定,这十年来一直都是 4 分出头。统计图上虽然近年来是下降趋势,但是实验菌还是相信应该触底了,今年新的影响因子预计会和去年持平,不太可能低于 4 分。而根据众多投稿作者的反馈,GENETICS 的审稿非常迅速,众多投稿人对此都比较满意:作者一:老牌杂志,审稿很快很专业!修改后录用。作者二:传统上是个非常重要的一份杂志,发表过非常多的经典论文。2000 年后因为
2019 年 11 月 13 日,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CSD)的 Bernd Schnabl 教授科研团队在 Nature 发表题为 《Bacteriophage targeting of gut bacterium attenuates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的文章,鉴定出可加剧酒精性肝病的关键肠道细菌(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所分泌的细菌毒素,并提供了噬菌体疗法对酒精性肝炎的有效性,为重度酒精性肝炎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酒精性肝炎的肠道细菌(粪肠球菌)分泌的细菌毒素和噬菌体疗法图片来源:Nature主要内容研究人员通过对酒精性肝炎患者的肠道菌群进行 16S 测序,发现其与健康人肠道菌群存在显著差异。图片来源:Nature其中粪肠球菌差异最大,且酒精性肝炎患者粪便中是否携带产细菌毒素(细菌毒素是粪肠球菌分泌的由两个肽段组成的毒素,对哺乳动物细胞具有强烈的毒性杀伤作用)的粪肠球菌与死亡率相关,携带产细菌毒素粪肠球菌的患者中有近 90% 在入院 180 天内死亡,而携带不产细菌毒素粪肠球菌的患者死亡率仅约 4%。图片来源:
「生活中爱笑的女孩,运气一般都不会太差。」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科研工作者。如果有两个科研人员,一个不苟言笑,冷若冰霜;另一个乐观积极,喜笑颜开。那么猜猜看,到底谁更可能做出比较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呢?或许在我们的刻板印象中,科研本来就是件严肃认真的工作,不苟言笑、古板严肃才应该是科学家的正统形象,似乎唯有这样的人才可能做出最好的科学,不苟言笑的人应该会更可能做出令人惊叹的科学成就。然而有研究表明,对科研工作者来说,爱不爱笑,可能真的和你的科研「运气」有关,笑得越灿烂,科研影响力可能会越大。来自波兰的国立波兹南密茨凯维奇大学(Adam Mickiewicz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在《积极心理学杂志》(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期刊上发表题为「Smile intensity in social networking profile photographs is related to greater scientific achievements」的研究论文。图片来源:杂志官网文章通过实验来阐明相比于不苟言笑者,喜笑颜开的人更可能写出有影响的论
常有人说: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没有考不上的博士。事实真的如此吗?在「申请考核制」为主流的生物学博士生招考环境下,考博并非轻而易举。「申请考核制」不等于免试,除去设置 SCI 论文发表数目、英语水平等基本申请门槛,部分高校在考核环节仍会设置专业课、英语考试,考生需予以重视。笔者挑选出 21 所具有代表性的重点大学,针对性地汇总生物学博士生备考建议,希望能帮助报考者避雷。(整理有误的地方欢迎在评论区指正)清华大学作为国内 Top 2 的清华大学,实行「申请考核制」较早。敢于报考的学生想必有足够的专业知识素养,在此不再赘述笔试经验,仅谈考博面试。在面试考核环节,创新是博士生涯的灵魂,不推荐提前准备万能回答。尽力在有限时间内展现自身亮点,如果你口语好,就凸显语言优势;如果你跨学科备考,就介绍学科交叉的好处;如果你辞职考博,就表明实践经验的重要性。图片来源:清华大学官网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实施「申请考核制」已久,举个例子自行体会:有同学报考北京大学,手握 3 篇 SCI 一作文章,英语很棒,和国外教授交流顺畅无压力,综合素质也高。然而,还是没申请到读博的名额。报考这种巨无霸高校,只能努力努力再努力了
当前,高通量测序技术使得我们可以非常轻松就获得海量测序数据,但是如何解释这些数据却并非易事。面对绝大多数的陌生基因,对其进行基因注释显得尤为重要,基因注释信息对我们理解其参与的生物学功能非常重要。在获得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基因之后,这个时候就需要对这些基因进行注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差异基因所代表的生物学意义,比如是否富集到代谢、可变剪接通路,是在实验组高表达还是在对照组高表达等等。目前,可以对基因进行注释的数据库有很多,常用的有生物学过程数据库 GO 和通路数据库 KEGG。当我们提到基因注释工具时,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 DAVID。实话实说,DAVID 在基因注释方面的功能的确很强大,可信度、公认度也非常高,一切都看似完美,但它有个严重的缺陷,那就是更新速度超级慢,这和日新月异的生物学研究是严重相驳的(最近一次的更新是 2016 年 5 月,而现在 2019 年都快结束了……)在这里,我们向大家推荐一款神器 -- Metascape。Metascape 在保留 DAVID 优势的前提下,又完美地弥补了其空缺,下图是 Metascape 最近一次更新的信息,显示是 2
2015 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启动了「精准医学」计划,并将其纳入国家战略的领域。掀起了全球发展精准医学的浪潮。2015 年底,中国也启动了「精准医学」计划,并将其列入十三五计划。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院士曾说,精准医学就是根据患者的临床信息和人群队列信息、应用现代遗传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结合患者的生活环境和方式,实现精准的疾病分类及诊断,制定具有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案。肿瘤治疗也从老三套:「切除、化疗、放疗」到了靶向治疗、基因治疗的新阶段。我们一般称之为前基因组的细胞毒性药物治疗时代,和后基因组的靶向治疗新时代。其中 TP53 基因可能是著名的抑癌基因之一,已经被写入教材中基因之一。它本身是我们体内的分子警察,但突变后的它会助纣为虐,变成致癌基因。据统计,至少一半以上的癌症和 TP53 基因有关,其中就包括肝癌、胃癌、肺癌、肠癌、食管癌、胰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白血病等等。10 月 2 日,我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国家级癌症及相关基因实验室覃文新等,和荷兰阿姆斯特丹癌症研究所 René Bernards 等人合作,在 Nature 主刊发表一份题为《In
近日,一则「北京中医药大学被世界医学院校名录除名」的消息不胫而走。图片来源:网络纯中医药大学被悉数剔除据悉,这则消息最早是由邻国韩国确认的。11 月 6 日,大韩医师协会通过医疗政策研究所得到确认,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 (World Feder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 WFME) 将中国的 8 所纯中医药大学从世界医学院校名录 (The World Directory ofMedical Schools, WDMS) 中已删除。8 所中医药大学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而韩国的韩医科大学更是早在 2012 年被上述机构除名的。笔者登陆 WDMS 的官网查证以后确认消息属实,上述的 8 所中医药大学已不在世界医学院校名录当中了。目前还在世界医学院校名录中的中医药院校图片来源:WDMS 官网截图相关知情人士也向笔者透露了疑似北中医校友会的回应:关于世界医学院校名录变更事项的说明各位校友:近日,世界医学院校名录(World Directory of Me
人的肠道居住着密集多样的微生物群落,肠道微生物组承担着各种角色,如帮助消化食物、提供营养物质如维生素、抵御有害细菌等,其组成变化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尽管近些年肠道微生物组学的研究一直是热点,但因其有着极其复杂的作用机制,我们对它的了解还是太少。饮食和宿主免疫力等外在因素不足以解释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目前认为共存肠道微生物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是微生物组成的重要驱动力。现有的许多肠道细菌治疗方法到底是否具有普适性,吃益生菌到底是否可以改善肠道菌群,通过操纵肠道微生物来促进人类的健康是否有望成为可能?既然肠道微生物对人体有那么重要的影响,那么吃点有益菌,或者多喝点酸奶,是不是可以改善肠菌的组成和功能呢?Nature 的最新研究《Human gut bacteria contain acquired interbacterial defence systems》表明,肠道内的微生物不仅会释放各种毒素杀死对手,还会相互传递防御系统,因此新来的细菌若要定居下来,需要在严苛的军备竞赛中胜出。也就是说虽然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来促进健康是有可能的,但是绝对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每个人的肠道菌群都有一套独
这段时间相信不少小伙伴都忙着准备论文吧,笔者近日读到一则令人哭笑不得的新闻:临近毕业,某同学心乱如麻,只差 sci 论文一篇。该同学折腾很久终于将论文投到 Th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没有漫长加忐忑不安的等待,也没有大修加小修的审稿意见,该同学很快收到录用通知,同时也被杂志社告知需尽快交一笔价格不菲的版面费。眼看着毕业大业已成,该同学喜出望外地将版面费转账给银行,将此好消息告知导师。第二天,导师神色严肃地约谈了该同学,他才知道原来自己被野鸡期刊坑了!这份名叫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的杂志,无任何影响因子,是个顶着李逵名号的李鬼!图为正版杂志,图片来源:杂志官网图为山寨杂志,图片来源:杂志官网两份杂志看似相差无几,只是一个「the」的区别,实则相差万里。正版杂志是一家英国期刊,隶属于剑桥大学出版社,ISSN 号码是 0021-8596。山寨杂志则是一家加拿大期刊,ISSN 号码是 1916-9760,未被 sci 收录。幸亏同学将文章要了回来,只是损失一笔版面费,要是文章被对方扣留或者立即在线发表,后果
对于一个高年级博士生来说,时间掌控颜值,耐不住头发少,还是需毕业早!投稿可能是你博士期间要打倒的怪兽之一。怎么样才能省时间,快准狠地命中靶标期刊而降低自己的损耗呢?实操中,将论文草稿成功地变成一篇公开发表的同行评议过的文章时常要涉及更多环节。拿选杂志来说:需要考虑此杂志的受众,合适的受众会让杂志的影响力处于稳健上升的状态。且对于作者来说,也可能会获得一篇高引用的文章,对自己的学术事业来说大有裨益,所以在写文章背景的时候就可以开始考虑自己的投稿范围了,引用的文章是否和自己的文章有相似的受众,自己的是否合适这个杂志;其次要考虑杂志社(编辑委员会)的能力,他邀请的同行评议人是否对文章有所助益,大多数情况下,文章在修改过程中会变得更加优秀。拿文章本身来说:文章是否匹配杂志社(编辑部)的胃口(aim and scope,学术范畴)是极为关键的。某个杂志大概喜欢什么类型的文章在平时阅读的时候可以多多留意。文章通讯作者在领域内的影响力或者说杂志社对通讯作者的印象也很关键。大牛投稿如有神助,青椒投稿如走长征。那该当如何呢?我猜大牛不会忧愁稿投何家,柳叶刀,新英格兰,CNS 任意切换,而有的人还是会忧愁
在寄生虫病的控制中,正确的诊断工具,在正确的时间,将准确评估疾病的负担,监测疾病控制干预的影响,节省宝贵的资源。知道何时何地使用何种诊断工具对控制具有公共卫生和兽医重要性的寄生虫病至关重要。最近的一项研究比较了用于血吸虫病的两种不同诊断工具,提出了在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工作中对公共卫生政策具有重要意义的发现。寄生虫的理想目标是,移动主机之间的内部和未被发现的和安静的,因此,不足为奇,“黄金标准”的发展定位,隔离并量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什么让许多寄生虫学家着迷于这些奇怪的生物。寄生原生动物,线虫,吸虫和绦虫的公共卫生和在许多情况下兽医的重要性,是内寄生虫(即生活在明确的主机内部器官和组织)。这种生命周期的选择不仅对宿主的危害更大,而且意味着疾病的根源——宿主体内成熟的寄生虫——如果没有某种侵入性的方法是不容易接近的。因此,大多数确定寄生虫是否存在于宿主体内的方法往往依赖于利用宿主血液、血清和排泄物中的生物标记。血吸虫病血吸虫是一组吸虫纲的寄生吸血虫,在人类中广泛引起两种不同的疾病:泌尿生殖道血吸虫病和肠道血吸虫病,成虫分别在泌尿生殖道和肠道周围的小静脉内生活和交配。这一被忽视的热带病每年
HIV 是目前人类尚未攻克而且逐渐有蔓延之势的疾病之一,许多新技术被寄托于解决这一人类大患,比如基因编辑。前阵子北京大学运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治愈艾滋病的方法在医学里疯传。这只是攻克艾滋病的新潮方向之一,另一个新潮的方向是长链非编码 RNA(lncRNA)的研究。也是本篇文章的研究方向。lncRNA 自从在 2006 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可以说在医学界里刮起来一阵旋风,热度至今不止。lncRNA 具有以下特性:长度在 200 - 100000 nt 之间的 RNA 分子;不编码蛋白 ;lncRNA 参与细胞内多种过程调控;功能复杂而未知。起初,lncRNA 是被认为是基因组转录的「噪音」, 但后来人们发现许多 lncRNA 序列非常保守,在许多哺乳动物中共同存在,调控一些有名而且重要的细胞信号通路。随着研究的深入,才发现 lncRNA 虽然不产生蛋白,却是蛋白质的修理工,能高度参与到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中。甚至在不改变基因的情形下,能改变表型!进而催生了一门学科的发展-表观遗传学-即主要是指 DNA 双链序列未改变的情况下,基因的表达发生改变,即未改变基因型的前提下改变表型。据估计,人类体
在人类胚胎早期发育中,造血首先发生在卵黄囊(着床后的 2 - 3 周);之后,在胚胎内的 aorta-gonad-mesonephros (AGM) 区产生造血祖细胞;然后,卵黄囊和 AGM 区的祖细胞在肝脏等胎儿组织器官中定植,直到妊娠中期,肝脏仍是造血的主要器官。尽管造血发育在脊椎动物中存在保守性,但老鼠和人类之间还是存在明显的区别。因此,通过对人体早期胚胎组织进行全面的研究,可以解析早期造血的分子和细胞结构,为了解免疫缺陷、儿童白血病和贫血症提供了基础数据,并可加深对 HSC/MPP 增殖机理的认识。目前,早期胚胎发育中的血液及免疫系统的研究主要依赖于小鼠及体外模型,但由于技术和取材的限制,科学家对人类早期胚胎发育中的造血研究几乎没有。2019 年 10 月 10 号,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剑桥大学及 Wellcome Sanger 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在 Nature 发表了题为《Decoding human fetal liver haematopoiesis》的研究论文,首次在单细胞维度解析人类胎肝图谱,为了解胎儿造血及免疫系统的发育提供了重要线索。图片来源:nature实验
你可能不太了解它们,但你几乎肯定吃过一些乳酸菌参与其中的东西。为了标记《微生物细胞工厂》的新增刊,特约编辑埃里克·约翰森告诉我们他的12个理由,为什么你应该读它。 乳酸菌在食品工业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们最出名的功能是将牛奶变成奶酪或酸奶,将卷心菜变成酸菜或泡菜,甚至可以改善葡萄酒的品质。它们还被用于益生菌产品中,以起到促进健康的作用。我们专门为这些“友好的”细菌做了一个补充,以下是我列出的你需要了解它们的12个理由:1. 它们的表面结构很迷人,而且“美丽”作者:Marie-Pierre Chapot-Chartier和Saulius Kulakauskas对乳酸菌细胞表面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全面而详尽的描述。细胞的外表面是细胞与外界环境的主要接触点,也是决定细胞特性的关键因素。2. 它们会受到感染,从而改变它们的功能和其他细菌一样,乳酸菌也会被一种叫做噬菌体的病毒感染。因为这对它们的功能有重要的影响,它们和噬菌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已经研究了几十年。Jennifer Mahoney及其同事对该领域的最新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3.用它们做奶酪是一个复杂得令人吃惊的过程在豪达奶酪生产过程中,乳酸菌是
癌细胞通常比正常细胞在代谢上更为活跃,为了获取更多的能量,癌细胞会改变其能量代谢的方式,例如增强线粒体代谢速率、提升代谢酶表达量,或是对糖酵解过程产生依赖性。然而线粒体靶向化疗药物并非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癌症治疗。例如卵巢癌细胞对常见线粒体药物的敏感性就偏低,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肿瘤细胞对线粒体药物十分敏感。最近,莱斯大学生物科学院 Natalia Kirienko 教授的科研团队与德克萨斯大学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在 Nature 子刊 Cell Death and Disease 上发表了题为《A mechanism for increased sensitivity of acute myeloid leukemia to mitotoxic drugs》的研究论文。研究表明,线粒体靶向的抗癌药物和糖酵解抑制剂的联合使用,能够有效地杀死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癌细胞,同时不影响正常血细胞的功能。这项研究可能为白血病患者的个性化治疗带来新希望。图片来源:Cell Death and Disease文章重点内容通过对 NCL- 60 肿瘤细胞
大家对乳腺癌一定不陌生。全球范围内,自 20 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乳腺癌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中国不是乳腺癌的高发国家,但不宜乐观,近年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长速度却高出高发国家 1~2 个百分点。乳房是女性魅力的象征,而乳腺癌传统外科和放化疗对于患者的伤害都较大。本文将给大家带来一个崭新的乳腺癌治疗方式-质子治疗。它是目前国际公认最有效、最尖端的放疗技术,被誉为癌症克星。作为一个应用尚不十分广泛的前沿医学技术来说,它的安全性我们尚不明确。质子重离子治疗归根结底属于放射治疗的范畴,治疗过程中会不会对正常组织器官产生影响?传统放疗对人体的副作用很大,尤其是对左乳乳腺癌患者而言,传统放疗很可能会引起心脏疾患的发生以及肺损害,那么如何避免?如何对癌肿实施精确打击?也许看了下面的研究,我们会对质子治疗乳腺癌有一个崭新的认识和接受度的飞跃。发表于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杂志上题为 Phase II Study of Proton Beam Radiation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Requiring R
每年 6 月底 JCR 公布 IF 后,很多人都会关心又有哪些期刊新被收录,也肯定有不少人想:要是能提前知道这些新收录的期刊,特别是高分新收录期刊,早早在上面发一堆文章,那就真的「一夜暴富」了~~究竟有没有办法能提前预测新收录的高分期刊(以便于投资)呢?学霸君研究了今年新收录的十多本 IF>5 的生化医药类的期刊,还真是找到一些规律。不过,咱得先补补基功,了解一下 SCI 收录新出版学术期刊的大致规则。SCI 收录新期刊的大致规则很可惜SCI收录新期刊的大致规则,非常宽泛,目前还没有总结出规律。——所以需要本文总结。但是,在被 SCI 收录之前,一本新杂志首先要被 ISI(The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科学信息研究所)收录。以下是几个收录标准。1. 出版时限。出版时限是 ISI 收录最重要的标准。注意,时限不是时长,而是定期出版。不管是周刊双周刊,月刊双月刊,总之是要按时出版。2. 国际编辑规范。期刊是否规范也是 ISI 收录的重要标准。规范的定义非常广,包括但不限于检索最优化,刊名、所收论文标题以及摘要的完整性、参考文献的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