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样一则新闻让笔者极为惊讶。图片来源:搜狗截图原来,科睿唯安近日更新了最新 10 月份 SCI 期刊变化。其中 SCIE 期刊数据库删除了 2 种期刊,笔者也去了解了一下所删除的 2 本 SCIE 期刊。图片来源:科睿唯安一本是 Geofisica Internacional,影响因子 0.82,可能因为自引率过高而出局、另一本确实声名显赫,是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B-Bilogical Sciences(《皇家学会哲学会刊》B 刊),影响因子高达 6 分!笔者看到这个表单时确实吓了一跳...杂志情况一览这本《皇家学会哲学会刊》创刊于 1665 年,是世界上运营历史最长的科学期刊。图片来源:杂志官网截图该刊由英国皇家学会出版,牛顿、达尔文、法拉第都曾在上面发过文章!该刊官网是这样介绍的:英国皇家学会成立于 1660 年,旨在推广当时的新实验哲学,体现弗朗西斯・培根爵士的理想,亨利・奥尔登堡被任命为该学会的第一任秘书,他也是该学会《哲学会刊》杂志的第一任编辑。1665 年
最近知乎的一个关于「导师建议硕博连读应否答应」的话题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图片来源:知乎截图有网友建议不要硕博连读,风险太大;有网友认为硕博连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缩短学制。是听从导师的建议继续读博还是听从自己的内心或者他人的建议逃离科研?从客观上来看,支持和反对者内心挣扎和矛盾的点都在于无法对于未知的研究和平台存在的风险做提前预判。我们无法预知科研的平台是否符合自己的预期、碰到的老板人品和学术能力是否过关、自己所能承受的压力极限在哪里等等。鉴于这些,笔者就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下硕博连读的利弊供大家参考。硕博连读有利的方面1. 硕博连读的学生更能拓展课题的广度和深度与硕博连读或者直博生相比,硕士较短的学制不利于课题和项目的深入开展和连贯性研究。硕士第一年主要是上课,学习实验操作技能,第二年正式开始做实验,开展自己的课题,第三年要写毕业论文,写期刊论文(SCI 或中文期刊),找工作。比如中科院系统的学生第一年多数要在北京总部上课学习,第二年才回到考取的研究所内学习实验操作等基本技能,如果只读硕士,留给课题研究的时间被缩短到 1 年多,课题的研究很难深入下去。直博或者硕博连读的学生第一年上课加实
2019 年 11 月 6 号,世界前十药企的日本制药巨头武田药品 (Takeda) 的团队在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发表了题为《Efficacy of a Tetravalent Dengue Vaccine in Healthy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的论文,介绍了他们所研发四价登革热疫苗 TAK- 003 的大规模随机双盲临床实验结果1。该研究是针对所有四种登革热亚型设计的疫苗,TAK- 003 在随机双盲临床试验中展现出来极高的有效性。有希望改变 36 亿受影响人群对于该病无安全疫苗可用的现状。图片来源:NEJM文章亮点1、研究人员使用灭活 DENV- 2 病毒作为疫苗的「骨架」,通过向其中插入其他三种亚型的基因来达到四价的目的。2、对于所有病毒亚型的综合有效性为 80.2%,远高于此前登革热四价疫苗 Dengvaxia 的 60%。3、该疫苗对 DENV- 2 的有效性高达 97.7%,对于 DENV- 1 和 DENV- 3 的有效性分别为 73.7% 和 62.3%。对于 DENV- 4, 由于
做人难,做科研更难,身为学生做科研是难上加难。在非全日制研究生提高毕业标准的大形势下,在「翟天临事件」的恶劣影响下,全日制硕博生的处境雪上加霜:不但毕业论文提高要求,连毕业要求发表的期刊论文也相应提高要求。这果真应验了那句老话:论文论文,学生的命根。凡事赶早不赶晚,发表期刊论文也好,完成毕业论文也罢,既然都跟学生的切身利益相关,那么学生着急上火,也是正常的。然而很多时候,导师不给力,好好的论文被拖起。这该怎么办呢?有的学生开启催债模式,围追堵截,处处紧逼;还有的学生变身嗜血狂暴,跟导师大吵大闹,撕破脸皮。为杜绝这种状况,构建和谐社会,营造新型社会主义师生关系,笔者悄悄制定了《关于硕博生催导师改论文的指导意见》。该意见仅供参考。关于硕博生催导师改论文的指导意见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前言无论期刊论文还是毕业论文,师生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肯定都想把论文写好改好发好发高。每个导师也都希望遇到一位积极的学生,跟自己达到学术探索的「同频共振」。因此,一位水平高,有想法,又能听得进建议的学生来催导师改论文,导师一定很开心,一定会积极予以配合,完全不可能存在抵触情绪。换言之,只要方法得当,导师大概率会按
肿瘤专业的小伙伴一定经常用到生存曲线,1928 年生存曲线(又称存活曲线)首次由美国生物学家雷蒙·普尔提出,它可以反映不同种群在每个年龄段生存的数目。1958 年,Edward L. Kaplan 和 Paul Meier 也首次在临床研究中提出了生存曲线的概念,又被称作 Kaplan-Meier 曲线,主要用来对各组患者的生存状况进行描述。而作图神器 graphpad prism 8.0 也可以做生存曲线,接下来给大家介绍步骤:1. 打开软件,survival 模块下, 选择 start with sample data to follow a tutorial 及三组数据。2. 点击 ok 后出现下图 data 数据,X 轴代表天数,Y1、2、3 分别用 0 和 1 表示,1 代表死亡;0 代表存活。3. 数据填充好了后,下一步就是进行数据分析了:点击 results 模块下的 survival of three groups,生成下图的分析结果:由于是三组数据,所以我们可以进一步两两比较:3.1 分别比较 AB/AC 数据:点击 analyze,按下图分别进行选择3.2 进入下图
CAR-T 疗法,嵌合抗原受体 T 细胞免疫疗法,英文全称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是一种治疗某些肿瘤的新型精准免疫靶向疗法。CAR-T 中的 T 是指 T 细胞或称为 T 淋巴细胞,来源于机体骨髓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后迁移至血液、淋巴和周围组织器官,发挥免疫功能。通过基因工程和蛋白修饰技术,使 T 细胞携带定位装置 CAR(肿瘤嵌合抗原受体),即 CAR-T 细胞。CAR-T 细胞可特异性识别体内肿瘤细胞,并通过免疫效应释放多种效应因子,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高效特异性杀伤。目前,虽然在治疗过程中仍然存在包括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在内的副作用,CAR-T 在血液肿瘤的治疗中仍有极大的临床价值。同时,由于实体瘤的复杂肿瘤微环境,CAR-T 与其接触范围大大受限,导致 CAR-T 疗法在实体瘤治疗中的效果甚微。2019 年 10 月 24 日,Cell 杂志发表了一篇题目为《Attacking Latent HIV with convertible CAR-T Cells, a Highly Adaptable Killin
恐惧,压力等情绪反应,是人们日常生活面对对积极和消极情境下正常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其中,频繁的急性情绪反应,被称为慢性应激,是一种增加抑郁和焦虑的病理状态。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很多人处于慢性压力应激状态,而这种长期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应激,会增加抑郁和焦虑患病的风险。同时,也会导致免疫功能障碍,代谢异常,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而现阶段,针对焦虑及抑郁的临床治疗药物往往伴随着诸如性功能障碍,代谢异常及持续性高血压在内的多种副作用,因此,寻找更有效治疗方法成为医学界焦点之一。2019 年 10 月 31 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靳津实验室联合东南大学柴人杰实验室在 Cell 杂志发表题为《Stress-induced metabolic disorder in peripheral CD4+ T cells leads to anxiety-like behavior》的研究论文,创新性地提出了压力应激情况下,外周 CD4 +T 细胞嘌呤合成代谢功能异常与焦虑症之间的联系。同时,打破传统抗焦虑、抗抑郁症药物的治疗思路,提出靶向外周的药物治疗新思路。图片来源:Cell研究团队
胰腺导管腺癌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 是目前临床上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因为其早期诊断困难、侵袭性高、手术切除率低、具有化疗抵抗等特点,导致 80% 的患者就诊时已是晚期,且其术后复发率高,该病的 5 年生存率不足 7%。据统计,PDA 在目前我国癌症相关死亡原因中排第 6 位,且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遗憾的是,至今也未找到行之有效的对症治疗方案,主要的治疗手段依然是全身化疗,但副作用大,患者耐受度低。找到更有效的靶向疗法,对于该病的治疗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近期,纽约大学研究团队在 Nature 上发表了题为《The fungal mycobiome promotes pancreatic oncogenesis via activation of MBL》的文章,揭示人体中的真菌与 PDA 发病密切有关,或许将对该病的治疗带来新的研发策略。图片来源:nature 官网文章思路研究人员利用 DNA 测序技术追踪癌变胰腺中的真菌特异性基因组标记物,发现相比较于健康的胰腺,无论是患有 PDA 的人还是小鼠,其胰腺中的真菌定植均有所增
癌症是全人类所面临的最大健康风险之一,全球范围内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患者因此丧生。2018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和日本的两位免疫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癌症治疗的免疫负调控领域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如今,作为最终攻克癌症的希望之一,免疫治疗已经成为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为肿瘤患者带来了更多的福音和希望,开创了全新的癌症诊疗手段。在免疫研究中,自然杀伤细胞 (Natural killer,NK) 是关键的先天免疫细胞,可提供抵御病毒感染和癌症的第一道防线。尽管 NK 细胞可以区分「自身」和「非自身」,识别异常细胞并实时消除转化的细胞和恶性肿瘤,但肿瘤发展出多种策略可以逃脱 NK 细胞的攻击。2019 年 10 月 21 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学院魏海明教授和田志刚教授课题组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钱叶本主任合作,在 Nature Immunology 在线发表一份题为《Mitochondrial fragmentation limits NK cell-based tumor immunosurveillance》的文章,该研究首次从代谢的角度揭示线粒体碎片化能够阻止 NK 细胞发挥
象牙塔的顶端,玫瑰何时才能次第开放?这句话形容现实再现实不过了,女性在科研工作中的地位偏低,这是全球科研界面临的共同问题。根据美国一家咨询公司的调研显示,男女在科研事业的比例差异起始于本科阶段,到博士毕业,女性仅占四分之一,而博士之后才是早期研究者的阶段;到顶级研究者阶段,女性仅占一成;诺奖得主中,女性仅占 3%。这个数据与我国的情况大致相符。文章来源:nature「大学必须接受,如果早期职业研究人员得不到适当的支持,将会有后果」。研究资助者给大学领导的信很少引起注意。但是在本月英国三大医学研究基金会的负责人寄出的一封信就做到了这一点。信中提到:除非大学为早期和中级科研人员提供更好的支持,特别是女性和一些年轻受训者,否则某些类型的资金可能会被扣留。同时信中还警告说,除非大学改变现状,否则这些学术机构可能会被禁止竞购资助职位。这封信由医学研究委员会、国家卫生研究所(NIHR)和 wellcome 的负责人同时签署。然而令 funders 失望的是,大学或学术机构在申请资助时承诺的为年轻(尤其是女性)研究人员提供高质量的指导或可行的晋升途径,都在赠款存入银行后被抛之脑后了,有时甚至违反合同
2019 年 11 月 11 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批准默沙东公司生产的埃博拉疫苗 ERVEBO上市。ERVEBO 成为了首支正式获批用于人体的埃博拉疫苗,对于人类抗击埃博拉病毒的战争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图源:businesswire 网站截图此前,医学研究人员已投入大量精力进行埃博拉疫苗的研发,但大多停留在临床试验阶段。ERVEBO(V920)最初由加拿大国家微生物实验室公共卫生局研制成功,后授权 NewLink Genetics Corporation 的子公司使用。2014 年末,西非埃博拉疫情正处于高峰期,默沙东从 New Link Genetics 获得了开发 V920 的权利。图源: MERCK 官网截图V920 扎伊尔埃博拉疫苗(rVSV∆G-ZEBOV-GP,减毒活疫苗)用埃博拉病毒的糖蛋白基因替换有缺陷的水泡性口炎病毒的一段基因。用于 18 岁及以上人群的主动免疫,以预防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埃博拉病毒及相关研究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的形状宛如中国古代的「如意」,其呈现一般纤维病毒的线形结构,能引起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当今世界
当你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完成一篇论文的写作,以为大功告成的时候,殊不知后面仍长路漫漫,从投稿到刊出也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以下是我拒稿 8 次后总结出的经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投稿杂志选择投稿的第一步就是选杂志。一般老板会有几个推荐的杂志,如果中了当然很好;如果没中,老板可能让你自己选杂志,自己投(毕竟投稿是个持久战,老板也耗不起呀)。选杂志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和论文水平大致相匹配。投稿千万不能好高骛远,否则就是在浪费编辑和自己的时间,可以尝试下略高于自己文章水平的杂志,但还是要尽快回到正轨,编辑和审稿人都不是吃素的,所以一定要对自己文章的贡献有清晰的认识。2. 影响因子。每个杂志官网都会显示影响因子,但是一个个去看绝对不是好方法,尤其很多学术新人对自己领域的杂志都不是很了解。推荐一个网站 Web of Science:百度 Web of Science,点击进入官网,点击正上方的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在左侧输入框,输入自己想查询的,或者本领域权威的杂志名称。然后就可以看到该杂志的历年影响因子。点击右侧 Categories,就可以看到此领域所有 SCI
引言是一篇 SCI 论文的开场白,作者的知识储备,研究的目的和价值都在 Introduction 中充分体现。一个精彩的引言,可以助力文章的发表。然而,如何写好 SCI 论文中的引言呢,本文以 2019 年 8 月发表在 NEJM上文章为例,给大家分享一些策略。图片来源:NEJMeg:The adverse health effects of short-term exposure to ambient air pollution are well documented.1 - 3 Particulate matter (PM), especially, arouses public health concerns because of its toxicity and the widespread human exposure to this pollutant.简述研究的背景信息,一般可从疾病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学,诊疗手段,预后等方面入手;语言凝炼,用一到两句话简介。PM, which includes inhalable particles with an aerodynam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艾滋病,AIDS) 自 1981 年首次发现以来,一直是困扰科学家的重要疾病之一。尽管对艾滋病的临床治疗已有了很大进展,但仍无有效治愈手段。CCR5 作为 G 蛋白偶联因子超家族 (GPCR) 成员的细胞膜蛋白,是 HIV-1 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已有研究表明,通过造血干细胞 (HSPCs) 的异体移植,加上自然发生的 CCR5 突变,可以长期消灭 HIV-1 型病毒。在过去 20 年里,基因编辑一直是基础科学研究的有力工具。近年来,随着第三代基因编辑技术 ——CRISPR/Cas9 的开发和应用,基因编辑开始向高效性、便捷性发展,并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精准医疗领域研究。2019 年 9 月 11 日,北京大学 -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邓宏魁研究组、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陈虎(7 月 24 日下午因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去世,享年 57 岁)。研究组以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吴昊研究组合作在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发表了题为《CRISPR-Edited Stem Cells in a Patien
BMC医学的副主编安娜·洛佩兹最近参加了在加拿大美丽的惠斯勒举行的癌症免疫治疗:提高临床效益的机制研究论坛。在这里,她报告了在活动中分享的令人兴奋的癌症免疫治疗进展。今年,癌症免疫治疗重点研讨会,是由四个女性科学组织者在这一领域的杰出相关性。Padmanee Sharma使用了一种反向翻译方法来了解免疫治疗的耐药机制;Aviv Regev通过单细胞研究非应答患者的生物学;Crystal L. Mackall的工作重点是提高CAR-T细胞疗法的疗效,Kristen Hege的工作涉及一系列新疗法,如CAR-T细胞、癌症疫苗和溶瘤病毒。而免疫疗法确实彻底改变了癌症治疗,并为一部分患者带来了临床效益;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来增加从这些治疗中受益的患者数量。因此,这次会议聚集了领先的和新兴的科学家来讨论作为癌症治疗的免疫疗法。本次特别研讨会的热门话题包括对癌症免疫治疗的反应和抵抗机制、解剖免疫反应的技术进步、工程T细胞和组合治疗策略。提高免疫治疗临床疗效的方法免疫疗法是一种帮助免疫系统对抗癌症的生物疗法。有几种类型的免疫疗法可以或帮助免疫系统直接对抗癌症,或增强自身免疫系统的反应来攻击这些癌细胞。出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缩写:AD),俗称老年痴呆,是一种神经退化性疾病,常见的早期症状表现为丧失短期记忆。随着疾病逐渐发展,会出现语言障碍、情绪不稳、定向障碍、无法自理等问题,进而逐渐丧失身体机能,患者最终死亡。一方面,全球有 AD 患者约 5000 万人,且这一数字依然在呈爆发性增长,到 2050 年预计全球将有 1.5 亿人患病。另一方面,在过去十年,有超过一百个 AD 药物临床研发遭遇失败。放眼全球,所有的大型药企都曾致力于相关药物研发,但困难重重。这一残酷而又尴尬的现实,导致 AD 成为医药界最难攻克的顽疾之一。之所以造成如此局面,主要还是该病的病因尚未完全解开,目前主流的病因假设主要有两种,分别是 β 淀粉样蛋白假说和 Tau 蛋白假说,而药物研发也主要围绕这两个假说进行。近期,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耿美玉团队在 Cell Research 发表题为《Sodium oligomannate therapeutically remodels gut microbiota and suppresses gut bacterial amino
Roestenberg和他在莱顿大学医学中心的同事正在进行一项有争议但又非常有趣的研究;用血吸虫感染健康的志愿者。寄生虫曼氏血吸虫是肠道血吸虫病的病原体,是一种令人讨厌但有趣的小寄生虫。血吸虫主要成对地生活在哺乳动物的血液系统中,它们排出的卵必须设法进入这个大而坏的世界(或最近的水体)。为了感染蜗牛,它们会以无性繁殖的方式在水中出现,并找到自己的哺乳动物生态位。然而,很多卵子(尽管我们不知道确切的比例)没有被排出体外,被血液流进邻近的器官,倒伏在组织中死亡。这是导致这种疾病最具破坏性的结果,因为宿主的免疫系统检测到外来物(即将死亡的卵子)并进入攻击超速状态,导致组织损伤在器官中累积。虽然有一种治疗血吸虫感染的方法,叫做吡喹酮,但它有两个主要问题:它不能防止再次感染,这意味着治疗必须定期重复;叫做预防性化疗(PC)。它对S. mansoni不是100%有效。科学家和公共卫生专家希望有一种有效的疫苗来对抗血吸虫感染。这可能会改变抗击血吸虫病的游戏规则。然而,有许多挑战阻碍这一目标的实现。其中之一是缺乏合适的成本效益模型来测试候选疫苗。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开发用于测试治疗干预措施的受控
已知引起间日疟原虫的寄生虫通过附着在细胞表面的达菲抗原优先入侵未成熟的红细胞。一个额外的,必要的受体/配体相互作用现已被确定。与疟疾最常见的特征之一是在感染后数月或数年内疾病的反复发作,但并不是所有感染人类的疟原虫都会导致这些复发。大多数复发的疟疾病例是由间日疟原虫引起的。这是间日疟与由更致命的物种——恶性疟原虫——引起的疾病的几个不同之处之一。间日疟原虫疟疾这种症状的复发是因为一些寄生虫可以在肝细胞内长期休眠;这种策略可以延长寄生虫的生命周期,前提是周围没有蚊子将其传播给另一个人。这一点,加上它在温度低于恶性疟原虫的情况下在蚊子中繁殖的能力,使它的分布能够延伸到温带气候。间日疟占亚洲和南美洲疟疾病例的65%,但在非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却没有。红细胞入侵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的另一个主要区别是疟原虫入侵的红细胞类型。经历这种入侵的寄生虫的阶段是分生子。入侵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由识别和附着,红细胞膜。这之后是定位和形成一个紧密的连接之间的寄生虫和宿主膜入侵前。间日疟原虫的分生子并不利用成熟的红细胞,而是优先侵入未成熟的红细胞,即网织红细胞。与网状细胞表面的连接是通过其表面的一种被称为达菲抗
治疗疟疾患者首先需要确诊。最近人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诊断测试都是一样的,有些测试,包括快速诊断测试(RDTs),可能在某些患者群体中显示假阳性结果。下面的研究探讨了不同疟疾RDTs识别特定疟疾抗原的准确性。人类疟原虫对用于治疗它的每种药物都产生了部分耐药性,尤其是一线治疗药物青蒿素联合疗法。为了遏制ACT耐药性的进一步传播,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在发放抗疟疾药物之前,所有疑似疟疾病例应接受寄生虫诊断(而不是基于发烧等外部症状的推定治疗)。这对大多数当地诊所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因为寄生虫病诊断主要依赖于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样;这是一个耗时的过程,需要昂贵的设备和培训,对于小型诊所来说既不容易获得也不划算。然而,快速诊断测试(RDTs)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快速、简单、廉价的方法。这些测试类似于妊娠测试,当存在感染疟疾的血液样本时,显示器上就会显示一条指示带。RDT的工作原理是检测疟原虫产生的抗原(指示感染的蛋白质的总称),并引发化学反应,使指示带发出荧光。2010年至2015年,全球制造商的RDTs销售额从9000万增至2.7亿,增长了两倍。2015年,RDTs占疟疾疑似病例诊断检测的74%
作为一个科研党,读文献、写论文是永恒的话题,你是否有遇到这样的问题:能不能对如此多的文献先进行分类后再阅读?能不能对分类后的文献做不同的笔记,并将笔记分类归档?有没有一个软件能把这么多的功能融合在一起?今天就给大家安利一款软件-Citavi.它是德语区风靡的学术科研类软件,现由瑞士学术软件公司维护,支持英文界面。以「管理你的知识」为口号,把你的文献管理的井井有条。软件官网链接:https://www.softhead-citavi.com/下载安装好后,就可以在浏览器、pubmed 和 Word 的工具栏上看到相应的插件也已都装好了。看不到就重启浏览器和 Word。接下来我们就实际操作一下它的文献管理功能1. 打开该软件,点击 New project,以 colon cancer 为例创建新项目,ok 进入主界面1.1 在 pubmed 中搜索 colon cancer1.2 把鼠标移动到两处 citavi 图标可分别看到添加项目的差别,一个是 DOI,一个是 pubmed ID。1.3 点击图标后会显示已添加至 citavi,且图标被选中。1.4 我们随机选择 4 篇文献,均导入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