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毕业季,相信不少少科研狗们都忙于毕业论文和投稿文章的修改,这个时候,往往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啥呢?小编在这里就不卖关子了,很多时候,我们在让老师或者合作者帮忙修改论文时,经常会收到不同的修改版,这个时候就会显得十分混乱。举个身边的栗子,小编实验室的师兄在写投稿论文时,在和老师一起改论文的过程中,不知道存了多少个版本的论文,邮箱里的各个版本也经常傻傻分不清,甚至有时候,修改了错误的版本,真的是很尴尬了!那么怎么用简单的方法避免这种尴尬的情况呢?小编历经千辛万苦,给大家寻觅到了一个很不错的论文写作平台:SciFlow相信不少同学肯定会好奇,这又是啥平台啊?其实这就是一个论文写作平台,只是这个平台允许多人协同写作、修改论文!SciFlow 允许所有共同作者在一个平台内协作写作、修改论文;不需要反复收发电子邮件,也没有论文的版本混乱;每个人都可以立即找到想要的参考资料,图表和方程。此外,还有一大优势就是,研究人员可以只专注于文字,而不是论文格式。SciFlow 会提供出版商,会议需要的论文模板。总而言之,SciFlow 的优点多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文本编辑简单;● 可以导入参
对于刚入门 EndNote 或者未仔细研究 EndNote 的人来说,EndNote+Word 就是神搭配。 但其实我们平时写论文的时候,不仅仅只是使用 Word 在编写。 我平时就不喜欢直接在 Word 上码字,一方面,Word 在长文档编辑时会比较卡;另一方面,Word 文档写作时,字体老是会有变动,一会儿是宋体,一会儿是微软雅黑,一边写论文还要一边整理文档中的格式,对于有 「精神洁癖」 的我来说,确实是一件万分痛苦的事。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如果你用 Word 中的 EndNote 插件直接插入参考文献,等你把文章让别人修改,别人动了你的参考文献(有增有减),再拿回文章,里面的参考文献就会全乱了。 所以我平时喜欢用其他的编辑器进行写作,比如 「有道云笔记」、「为知笔记」、「Scrivener」、「Notepad」,甚至使用写字板、记事本。而 Word,则是文章写完之后进行排版的工具,甚至有时候并不会使用 Word。你也许会问:Word 文档有 「EndNote」 插件窗口,你上面说的这些编辑器,并没有啊,让我怎么将参考文献插入编辑器?这个时候,我们就会用到 EndNote 独有功能
科研生活中,总会充满多种烦恼,比如:课题设计前,如何快速寻找确定研究热点,这从一开始便决定了我们科研层次以及发表文章的影响因子,比如单纯做 microRNA,也许五分已经不能再多了;而研究 microRNA 上游的 LncRNA 或者外泌体,只要机制深,30 分没问题。课题确定后,首先要了解该领域的前期研究,那谁会是这个领域的研究专家呢?如何快速查找相关内容的文献呢?Pubmed 收录如此之多,筛选文献就如大海捞针,检索方式的高效与便捷显得尤为重要。而当课题结束了,我该投什么样的杂志?一般很多杂志都会有自己喜好,摸清口味很重要。不管什么样的问题总会有解决的办法,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个神器的网站:GoPubMed。GoPubMed 是德国 Transinsight 公司和德国德累斯顿大学合作开发的以基因本体 GO 以及医学主题词表(MeSH)作为检索词,以 Pubmed 为基础的二次文献分析工具,即通过输入检索词提交给 pubmed,然后利用生物信息学相关知识对搜索结果进行提炼、分析,使文献检索更快捷。< 1 >近年来,lncRNA 研究比较火热,我们可以先通过检索相关的文献,
自从上次介绍了 Tabula 这个小工具以后,学霸君就沉迷于发掘免费的科研小工具,这不,今天学霸君又给大家带来了 4 款好用的免费小工具,希望可以给大家的科研带来便利~先说福利:在【生物学霸】公众号对话框回复【0612】,可免费领取文中介绍的几个小软件的安装包。话不多说,上干货!01 Islide昨天刚听完师兄的毕业预答辩,发现答辩 PPT 总是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比如字体不统一、行间距不一,老板在提其他问题前就先怼了师兄一顿。为了避免以上的尴尬局面,做好平时组会和以后答辩用的 PPT,小编找到了一款 PPT 插件!具体操作方式可见有了这 3 个小插件,手残党也能做出高逼格的学术汇报 PPT。学霸君首推 Islide 的一键优化功能,不仅可以统一字体,还可以统一段落。只要按 iSlide 菜单栏 » 一键优化 » 统一字体/统一段落进行操作即可。其他诸如 PPT 瘦身,智能排版等功能,也非常实用。这样好用的插件,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科研或者工作的效率~02 光学字符识别 (OCR) 工具想必大多数科研狗在阅读某些文献时,偶然碰到几句点睛之笔,或者和自身及其相关的内容,就想复制到自己的笔记中
最近知乎上有个热门帖子《一辈子都没有突破性成果,这样的科研工作者对社会有什么贡献?》,我看了一下大家的讨论,想和大家探讨一下。这是个好问题,想清楚了对你后续做科研也会有很大帮助。 1. 知乎上的主要观点 ● 科学成果是多人协作的成果 科学探索的路上充满了偶然性。大家掌握了一些科研技术,然后在科学世界里探索。有的人发表了重要成果,但总归是少数。有的人也许穷尽一生也没有啥成果,但至少通过他的研究活动,保存了他所学到的科研技巧和知识,并主动或被动的传给他人。 也就是说其实大部分人发表的论文和成果都没啥卵用,但却给后人或是其他人提供了铺垫或是基础,然后有个幸运儿就在某个时候发现了重大突破。所以说突破性成果是有偶然性的。 ● 大多数的成果其实是陪衬少数突破性成果 正常男性一次发射精子数上亿个,但发射了 99.999999% 没用的,其实只要一个就够了。但如果人类在进化中每次只发射一个精子,恐怕早已灭绝。原因在于,数量太少,一个不行整体就不行。数量多了,这个不行,还有上亿个备胎。 很多时候,这就是冗余的作用。有
作为一个靠谱科研狗,平时少不了要和图片、PPT、各种 PDF 文献打交道,但是有时候,只是简单修修图、拼一拼 PDF、压缩下 PPT 就要开各种大软件,麻烦不说,开多了还卡顿。那么大家肯定就会想了,学霸君你推荐了那么多干货,肯定可以给我们解决这个问题~这不,思考了一会,学霸君想到了办法。今天学霸君要推出的不是一个软件,也不是两个,而是足足 60 个插件啊,你们去哪里找这么好的学霸君~就这么一个小小工具箱,就几乎满足各种科研办公需求!包含 60 + 个无任何广告及插件的办公小工具,所有的小工具无需安装,直接加载启动,从此省去到处寻找工具、安装及卸载的麻烦,学霸君真的是一眼就爱上他了!接下来就让学霸君带大家仔细了解下都有哪些插件。PDF 工具集先说 PDF 工具集。这个强大的工具集主要包括 PDF 批量转 Office 文档;PDF 分割 / 合并、PDF 页面编辑 / 分割 / 修剪、PDF 偏斜纠正、图片转 PDF、彩色 PDF 转换为黑白、PDF 图片抽取、扫描 PDF 转优化、PDF 加链接、PDF 水印添加 / 移除、PDF 安全加密解密、PDF 加链接等 19 种功能强大的 P
我们经常听到周遭哪个医生发了 SCI,但鲜有听到哪个护士发表 SCI 论文的。 我一和一些护士妹妹提到 SCI,她们多数多会连连说,这是医生的事儿,和我们没有关系。 分析其原因,大致是因为护理人员工作时大多数为本科甚至大专,大多没有受过正规的科研培训,对 SCI 等科研领域的事儿知之甚少。 除此之外,我想,护理在科研中完全不比医生差。 对于科研内容,护理涉及了所有临床干预措施,可以这么说任何疾病的治疗都离不开护理,护理措施本身就是一个干预因素,必然可能影响着疾病的预后。所以这么说,护理科研的内容极其广泛,值得探索。 对于撰写 SCI 的基本要求来讲,护理人员的基础英语水平绝不比医生差多少,在单位里经常听护士说他们都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而我这个已经发了好几篇 SCI 的人却英语四级刚刚出头。 在我看来,与其说是护理惧怕 SCI,倒不如说,护士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折腾 SCI,前夜班,后夜班,帮班,主班...... 我有时间写 SCI,那还不如去谈恋爱更重要些吧。 但其实,如果方法得当,群策群力,撰写 SCI 并不会消耗你多少的时间,你
首先,我先直截了当的阐我的观点:SCI 论文人手一篇是绝对可以的。当然这里要申明的是,并不是街道卫生院的同志也需要发表一篇 SCI 论文,装装 bi,我想,二甲及以上的医护,有能力,也应该具有拥有 SCI 论文的能力,这是一种向世界传播你的观点的能力,和同道合的人一起做一件事儿和关起门来单干是完全不同的感受,现在,我仍然享受写邮件,和大洋彼岸的老师,大牛交流沟通的过程,因为在学术圈,大家都愿意交流,要不然来学校交流访问做讲座的学者怎么这么多呢。 当然,拥有 SCI 论文,你的事业,声望,待遇都会因此提升,这个在目前看来,只要评价体制不变,那 SCI 论文的价值就不会降低。 我说的人手一篇,当然不是说鼓励你去通过手段购买一篇,你可以这样做,但这就失去了 SCI 本身具有的价值,我可以很肯定的说,多数拿买来的文章堆砌那些职称和荣誉的人,一定感受不到科学研究的快乐,也享受不到别人心悦诚服的目光和内心的踏实富足。 有人问,那如何做到人手一篇,每个人的知识构成千差万别,学习英语层次不齐,这是决然不可能的事情。有些时候,我们对一样新事物畏惧,是因为不了解。现在我告诉你 SCI
临近毕业季,大伙都被毕业论文冲昏了头,写到最后还需要被学校的各类参考文献插入格式纠缠,浪费大量的时间。其中比较让人头疼的问题就是中文在前还是英文在前。NoteExpress 支持中文文献的检索与格式的编辑,内置了大量中文核心期刊的文献格式,因此很多同学也都路转粉,从 EndNote 转到 NoteExpress。 步骤一如何从 EndNote 中把原来的参考文献都转移至 NoteExpress?1. 先选择想要输出的文件,文件--输出,出现以下的对话框,重命名,其他中的 BibTeX Export,点击保存;2. 打开 NoteExpress,打开想要放置题录的文件夹,点击文件--导入题录,在下图中 1 处打开刚刚保存的文件,在 2 处选择打开的过滤器的样式,选择 BibTeX,在 3 处选择自动即可,然后点击开始导入,导入成功系统会提示的。 步骤二中英文文献,中文在前还是英文在前?1. 将参考文献先按照作者顺序等分成中文或者英文,建立新的文件夹分别命名为 Chinese 及 English;2. 选择 Chinese 文件夹后,点击工具里的批量编辑,待编辑字段中选择语言,在下图中
生物界一系列惊人的发现改变了这个学科,也让生物学家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对细胞上下其手。当然,这要感谢原核生物们进化出的这一套稀奇古怪的免疫系统。一系列的研究揭示出了细菌这一免疫系统的运作方式,并很快挖出名为 Cas9 蛋白的幕后黑手,一个受 RNA 引导的 DNA 内切酶。疯狂的科学家们很快发现了 Cas9 蛋白编辑基因组的潜在能力,并做出了一系列的探索。 两年前,一些研究表明通过 Cas9 蛋白和向导 RNA 的在真核细胞中共表达,可以实现位点特异性的 DNA 编辑,到如今上千篇相关文献相继发表发表 (图 A),这项技术如同病毒一般广泛又迅速的传播到世界各地,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这项技术也出现了许多革新与优化。 CRISPR 序列的生物学功能依然不够明确 1987 年,科学家们首次在大肠杆菌中发现了 CRISPR 基因,并且随后在 40% 的细菌中和 90% 的古细菌体内发现了类似序列。2005 年,CRISPR 序列与抗噬菌体的免疫作用联系起来。整个 CRISPR-Cas9 获得性免疫系统通路大致分为三个步骤:获得 CRISPR 序列-产生 CRISPR R
最近,2015 年度的 SCI 杂志影响因子刚刚火热出炉,正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些杂志影响因子逆袭,有些则每况愈下。为什么每年这个时候,大家都关注这个事儿,因为至少在目前看来,IF 是评价一本杂志的影响力的主要因素,纵使你可以说排名第一的 CACA 在业界的威望肯定没有 CNS 高,但别人因此曝光率高了,自然也会有许多好处,这也是编辑部乐意见到的。所以,每当某本杂志的影响因子升了,你的邮箱总会收到一封感谢信,感谢你对杂志发展做出的贡献。 同时,对于普通的作者,SCI 的影响因子意味着名和利,IF 仍然是评价一个人学术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你去申请课题基因,审阅者一看你的发表论著,两篇 10 分以上的文章,我想估计他也不好意思不给你过了吧。再者,医院单位奖励,一分一万,超三分加倍也是很多地方的「市场价」,再再者,硕博士要毕业,必然期望着杂志能给过 3 分。 对于小白来说,首先看下某年该杂志的影响因子的算法:过去 2 年发表的文章在今年的总的被引用次数/过去 2 年发表的文章总数。以上公式说白了,IF 的最后结果的意义就是平均每篇文章被引用的次数。
经季老师推荐,看到了下面这样的通知。作为一个从事这么多年正宗科研的人来说,其实对如何做好科研已经有自己的判断。但是这个王博士,是搞临床的,并且发了我们也梦寐以求的文章。我的心为之一动,那就去听听吧。 听了一下这个王博士的简介,算起来应该和我差不多年龄,真要算,我的同学,年龄相仿的师兄师姐如今也是遍布国内外名校,几乎也都发过牛文。并且很多也回到国内重点院校担任教师。 所以从我的角度看,他所讲的似乎和我已知的并无差异,也可能一些核心本质的区别,他没体现出来。不过王博士也的确有很多优秀的品质,比如谦逊。所以我还是想把内容整理出来,希望能启发到一些人。 王博士之所以能发表 Cell 文章,我想从两个角度来谈谈。 临床和科研是不同的 从科研的角度看,首先他做科研是一种兴趣冲动,就是其实他也没想过要发这样的文章,所以他的实验做得会相对轻松愉快,这样反而有利于发现一些问题。 那么你可能会问?现在整个社会是功利的,不发文章,我能升职吗?功利并非不好,利益着眼点有大有小。有些是眼前的升职,有些是长远的贡献和成就。这里的关系需要各
如何从图像中获得可用数据系列,出到第三期啦。 前两期说的是如何从图像中获得数字(如何将主观图片转化成直观的数据图 )和大小(如何轻松从图像中获得可用的大小数据),把一些主观图片转化成客观、投稿可用的数据。今天我们讲的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如何在图像中测灰度。 灰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量度,是在 WB 条带等有颜色的图像中都可以测出的数据,闲话不说,我们来看看图文视频示例吧…… 实例操作:共聚焦图片的灰度 ● 比较下边两张共聚焦图片中细胞的绿通道平均灰度值,绘制柱形图。 ● 适用软件:Image-Pro Plus 6.0 ● 主要菜单命令 Measure→Calibration→Intensity【校正标尺】 Measure→Count/Size【圈对象,求灰度】 灰度只是半定量。 灰度并不等同于浓度。 两者有相关性,但不是线性关系。 Measure→Calibration→Intensity 应该采用何种校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女人的地方就有麻烦。像实验室这样汇集全国各地高智商人群的地方,烦人的事更不会少。处理不好,类似林森浩那样的惨剧再发生也说不定。 值此妇女节之际,给大家准备了几套话术,帮助大家搞定师姐师妹们,基本搞定了她们,实验室里会欢乐更多哦。 我们一起来演练一下。 你今天气色真好 师姐:你今天怎么来这么晚啊? 师兄:你今天气色真好。 师妹:师兄,你怎么老盯着我看呢? 师兄:师妹,你今天气色真好。 实验室里来了小师妹,对小师妹来说,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是大师姐呢?当初的小师妹变成了大师姐,势必会受冷落。所以,要一样赞美,不要夸漂亮,万一开始比谁更漂亮呢? 听我的,女生都是不禁夸的,尤其是实验妹子,都还纯纯的,夸她还要脸红,不信你试试。 让我来吧 师姐:这个液氮罐太重了,我扛不动呢 师兄:我来吧 师妹:师兄,这个液相我不会 师兄:我来吧 小师妹是一片空白,你帮她,她自然感激并生崇拜之意。大师姐虽然地位不如
从第一篇 SCI(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 6.188)到百篇 SCI 发表在数十个 SCI 杂志(包括 Pediatric neurology 1.513、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5.328、J clinical endocrinologyand metabolism 6.495、Lancet 33.633、Blood 10.558 等等)。既有基础的 Original Papers,也有临床的 Case Reports。自己的身份也从 SCI 文章的第一作者上升为通信作者, 进一步发展为 SCI 杂志的审稿人、编委、副总编、常务副总编、代理总编等)。 历经千辛万苦, 感受很多,不可能都写出来,但其中最重要可归结为一个字:短。 我最早的写短的经验是从投一个 IF 5 分多的杂志开始的,初稿是 7000 多字(历时三个月,真很辛苦),老板看完以后删除了 2000 多字,然后寄往杂志社,审稿人的意见是文章的内容挺好,就是太 verbose(废话太多),建议删除一些无关话语。
2 月 27 日,募格编辑联合丁香园举办了一堂 SCI 论文写作微信公开课,资深母语编辑 Kristin 以论文的讨论部分写作为主题展开了在线讲解。 课后,大家针对授课内容积极提问,我们现在将母语编辑的回答汇集整理,相信这 16 个问题的答案,一定能帮你帮您写好 Discussion。 Q&A 1.Whether we should use some important words such as 'the first time' in our paper? I think it helps. The clearer it is, the better. You can also use"novel" "never published before" etc.. 2.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iscussion and result? The results section is what you found. So you usually present yo
进入五月份,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评审毕业论文和参加论文答辩的季节。 每次收到博士或者硕士论文,我都愿意先看看作者的「致谢」部分,它反映了学生的个性、对老师和同学以及家人的态度,有时候很有趣。特别有趣的是一些平时看起来很低调很老实的学生,感谢起人来用词十分肉麻。 (1)一般学生们首先感谢的都是自己的导师。当然只能说好话,不能说坏话。即使学生在心里面对自己的导师很不以为然,甚至还闹出过些不愉快,但是在论文中还是要说些冠冕堂皇的溢美之词。比较有代表性的词汇包括:「知识渊博」、「治学严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人正直」、「人格伟大」、「敏锐的洞察力」、「深厚的功底」、「平易近人」,等等。此外,学生还会说导师的教诲对自己影响深远、让自己受益终生之类的话。 (2)我最恨自己的学生写一些不着调的肉麻话。我的原则是只改「致谢」中和自己有关的部分,不管其他部分,因为「致谢」是很个人的事,我老人家没必要也没权利管得太宽。我要求对我的感谢一定要靠谱,不能太夸张。但是尽管如此,有的学生还是要肉麻一番。比如某某同学的博士毕业论文中写道: 「某老师治学严谨、学识渊
做过病理实验的人都知道,实验看似容易,但真想把它做好,还是需要花上很长一段时间去积累和摸索经验。我从事病理实验已有 6 年多了,在这段时间里,我做过许许多多病理相关实验,刚开始啥也不懂,一味按照网上操作流程来做,但做的结果往往并不是十分理想,最终结果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浏览和学习,在论坛内学习、请教,并结合实践操作,我经历了初级——查找资料和摸索方法;中级——问题求助和不断总结;高级——难题解答和经验分享这三个阶段,也学到了不少知识,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石蜡切片和冰冻切片的比较? 1. 要求做冰冻切片的不一定能做石蜡切片,这是我向一老师请教得出的结论。因为作石蜡切片时要高温烤片,可能会破坏组织的抗原性,如果组织的抗原性较稳定,则可作石蜡切片;但是要求做石蜡切片的,可作冰冻切片。 2. 冰冻切片的优点是能够较好的保存组织的抗原免疫活性,做免疫组化时不需抗原修复这一步。缺点是细胞内易形成冰晶而破坏细胞结构,可能会使抗原弥散;切片厚度较石蜡的厚,做的片子没石蜡的漂亮。当你买一抗时,目录上都写着做什么样的切片,如果它写着只能做冰冻,
大家好,我是王伯当,一只实验狗。平时除了做实验,就是愁实验。很少有时间专心读文献,虽然我也知道这样是不对的。其实刚刚接触科研的时候,我对文献是拒绝的。以为只要跟着师姐干,吃苦耐劳,加班加点,就能发文章了。 其实科研的灵魂就藏在文献里。再牛的牛人也要经常读文献。只有文献读的溜,才能做的好科研。 今后我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例子,帮助大家理顺文章思路,快速读通有些文章。其实读文章并没有那么痛苦,紧跟着我哈。 今天和大家分享 Nature 上 的这篇文章:Induction of autophagy and inhibition of tumorigenesis by beclin 1(在生物学霸回复 文献 001 获取文章)这篇文章的思路非常简单。其实一篇好文章并不一定需要非常繁琐的思路,简单明了一样可以发好文章。 为什么读这篇文章? 首先这篇文章是在 Nature 上 的。这个,再菜的鸟也应该知道吧。其次,这篇是阐述 Beclin1 和肿瘤自噬极其、极其、极其重要的开山文章,看看人家的被引用数,一般人要是谁的文章被引用了几百
上周的文章《课题不知道做哪个方向? 学会这个,妥妥的》中不少人提出,芯片数据哪里来?怎么找呢?那么今天就来给大家揭晓这个问题的答案。 这里要提到全国最大的两个基因芯片公共数据,一个是 NCBI 的 Gene Expression Omnibus,简称 GEO,一个是 EBI(欧洲生物信息研究所)的 Array Expression 数据库。今天重点介绍 GEO。 图一:GEO 数据库 图二:Array Express GEO 使用流程 具体的流程是:确定关键词、限定类型、物种选择、检测类型选择、记录信息、不断选择关键词反复验证。具体如下图所示。 根据以上流程,最后共有 26 个数据集,需进入到项目中具体查看实验设计的内容进一步查询判别。如下图所示。 流程具体解析 1. 确定关键词 这里就以肝内胆管癌为关键词搜索,然后进入到项目中具体查看实验设计的内容,来人工寻找到肝内胆管癌(ICC),肝细胞肝癌(HCC)和混合型肝癌的原始芯片数据。当然也可以——intrahepatic cho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