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 MTT 实验容易走弯路。此前我们汇总过部分 MTT 实验相关细节,可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今天继续和大家一起来谈谈 MTT 实验步骤 贴壁细胞相关实验操作 1. 收集对数期细胞,调整细胞悬液浓度,每孔加入 100 uL 铺板使待测细胞调密度至 1 000-10 000 孔(边缘孔用无菌 PBS 填充)。 2. 5% CO2,37℃ 孵育,至细胞单层铺满孔底(96 孔平底板),加入浓度梯度的药物。原则上,细胞贴壁后即可加药,或两小时,或半天时间,但我们常在前一天下午铺板,次日上午加药。一般 5-7 个梯度。每孔 100 uL,设 3-5 个复孔。建议设 5 个,否则难以反应真实情况。 3. 5% CO2,37℃ 孵育 16-48 小时,倒置显微镜下观察。 4. 每孔加入 20 uL MTT 溶液(5 mg/ml,即 0.5% MTT),继续培养 4 h。若药物与 MTT 能够反应,可先离心后弃去培养液,小心用 PBS 冲 2-3 遍后,再加入含 MTT 的培养液。 5. 终止培养,小心吸去孔内培养液。 6. 每孔加入 1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王磊教授一直致力于利用分子遗传学手段寻找人类生殖疾病相关致病基因,并利用细胞、动物模型对相关基因功能展开深入的研究,在本次研究中,他利用遗传及功能基因组学手段揭开了人类卵子成熟障碍之谜。 文章摘要 人类生殖繁衍主要依赖于成熟卵细胞和精子融合形成的受精卵,但是阻滞人卵细胞成熟的遗传机制至今未知。 研究人员利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不孕症患者四代家系中的五名成员进行研究,其中三名患者因卵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受到抑制而导致不孕。接着对这五名患者及家系中的其他成员,加上另外 23 个患病家系的 DNA 样本,利用 sanger 测序检测候选基因 TUBB8 的突变情况。然后利用 RT-PCR 技术检测卵母细胞、早期胚胎、精子细胞和部分组织中的 TUBB8 和其他 β-微管蛋白亚型的表达。 α-微管蛋白多肽和 β-微管蛋白多肽组装形成异二聚体,研究人员利用实验评估 TUBB8 突变是否影响体外异二聚体组装、HeLa 细胞系中的微管结构、酵母细胞中的微管动力学以及小鼠和人类卵母细胞的纺锤体组装。 结果研究者在灵长类动
我做不出来克隆的时间长达半年,期间克隆实验方面许多问题都遇到过,现在总结主要的一些问题和大家交流,希望大家以后不要犯我一样的错,少走弯路。 1. 感受态要验证 感受态细菌本身有质粒污染,这个问题困扰了我三个月,一直到最近才找到原因,我这里犯了最大的错是没有做过感受态检测。 也许大家奇怪为什么在三个月内的时间里没有怀疑到感受态,不用奇怪,因为感受态「表现的太正常了」,每次涂板都长菌斑,每板 20-30 左右,很正常。 我一个同学用这样的感受态做自己的克隆没有任何问题,得到了自己的克隆。我用这个感受态做 T 载体转化也没有问题,可以得到阳性克隆,因此很难让我想到是感受态的问题。 2. 酶切产物电泳后回收 胶回收试剂盒,我用得是 promega 的,记住酶切产物一定要电泳之后回收,如果直接把酶切产物回收会造成大量的假阳性。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半个月。 3. 引物设计要无误 我做的克隆是把大、小两个目的片段头尾相连到载体中,大小片段之间有一个共同的酶切位点,大小片段之间也有一段共同序列。由于引物设计错误,我人为地引入了一个插入突变
学生物,自然就离不开各种生物软件,掌握这些软件的使用是基础。使用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如何针对不同软件的特点,择优选用以事半功倍解决问题?鉴于此,特整理此帖,希望对新手有用。 Q1:怎么查找序列保守区? A1:很多人查找序列保守区,一般通过序列多重比对后,肉眼判断序列保守区,但此法难免太主观,不具重复性,且选择的保守区无法受统计上的显著性检验。其实,实现这一目的,可以使用DnaSP--> 「Analysis」 -->「Conserved DNA region」... 【注】设计简并引物,用此法,简单易用 ,强烈推荐... Q2:多个 FASTA 格式保存的单条序列如何批量快速合并为一个文件? A2:一条条添加,费时费劲,且容易出错。解决的办法有两个:一是可以通过 DNAMAN 的「多重序列比对」后导出功能,即:添加序列所在的目录,或全选相关文件,进行多重比对,导出 Clustal aln 文件,然后再转换为 FASTA;二是使用我们 2012 年新开发的序列火枪手套件的「Seq Merger.exe」 即可快速实现合并。 Q3:如何解决 Cl
在互联网上,有很多软件可以解决分子生物实验人员在做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本文提供了序列分析、实验设计阶段比较实用的软件。 软件主要用于酶分析、引物设计、同源序列比较、质粒作图、结构域(motif)查找、RNA 二级结构预测、蛋白二级结构 分析、克隆策略图谱、三维结构显示等方面的内容。 1.综合性软件 这类软件要求对本阶段上述的大部分功能均具备,但这类软件大多在专项分析上没有优势。 推荐软件:Omiga 2.0 优点:你所能想到的大部分对核酸蛋白的序列分析功能,它大多具备。而且有很舒适的表达方式。如果你不喜欢装备各种专业性强的软件,而希望用一个综 合性的软件代替的话,就选择它吧。本阶段的大部分功能它都有。 另外,该软件还提供了一个很有特色的类似于核酸限制酶分析的蛋白分析,对蛋白进行有关的 多肽酶处理后产生多肽片段。 缺点:文件实在太大了。要完全下载所有有关软件的话,需 20 多 M ,而且每个功能并不十分完美,只能说可以解决问题。 同类参考软件:DNASIS 2.5 DNATools 5.1 2.限制酶分析
在互联网上,有很多软件可以解决分子生物实验人员在做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本文提供了序列分析、实验设计阶段比较实用的软件。 软件主要用于酶分析、引物设计、同源序列比较、质粒作图、结构域(motif)查找、RNA 二级结构预测、蛋白二级结构 分析、克隆策略图谱、三维结构显示等方面的内容。 1. 综合性软件 这类软件要求对本阶段上述的大部分功能均具备,但这类软件大多在专项分析上没有优势。 推荐软件:Omiga 2.0 优点:你所能想到的大部分对核酸蛋白的序列分析功能,它大多具备。而且有很舒适的表达方式。如果你不喜欢装备各种专业性强的软件,而希望用一个综 合性的软件代替的话,就选择它吧。本阶段的大部分功能它都有。 另外,该软件还提供了一个很有特色的类似于核酸限制酶分析的蛋白分析,对蛋白进行有关的 多肽酶处理后产生多肽片段。 缺点:文件实在太大了。要完全下载所有有关软件的话,需 20 多 M ,而且每个功能并不十分完美,只能说可以解决问题。 同类参考软件:DNASIS 2.5 DNATools 5.1 2. 限制酶分析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创刊于 1899 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影响力最大的技术商业类杂志,现已发展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化平台。 每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都会评选出 50 家最具创新力的公司,它们在各自的行业中创造了全新的机遇。入选 2016 年 50 大创新公司的明星中,有些是诸如亚马逊、百度、华为等大公司,也有一些生物公司,我们一起来看看。 1.Illumina Illumina 公司总部位于加州,目前已上市,公司估值为 200 亿美元。 Illumina 是世界上最大的 DNA 测序公司,它准备进军疾病诊断领域。今年,它成立了一家研究血液检测的新公司,可以在症状出现前就检测出多种类型的癌症,而且价格不超过 1000 美元。公司的 Grail 项目由 Jeff Huber 领导,他是前谷歌资深高管,他的妻子因结肠癌去世了。他采用的检测手段也叫液体活检,利用 Illumina 公司的高速测序机冲刷病人的血液而得到癌细胞释放的 DNA 片段。 Illumina 去年的收益比前一年增长了 19%,达到 22 亿美
每次讲这个都能体会老年人教导年轻人人生经验时候的心情。眼看着年轻人要重蹈覆辙,可就是不听老夫用血泪换来的人生经验,也罢,年轻人是有资本走弯路的。 原则一:先读 Protocol。 专业术语叫做 RTFM:Read The Fucking Manual。商业化的试剂都有成熟的 Protocol,在第一次使用之前,先把自己脑子里关于这个产品的知识全扔掉,认真读一次 Protocol。注意我说的是认真读,一字一字读。按照 Protocol 说的做,不要相信自己过往的经验。 原则二:设置尽量多和全面的对照组。 没有对照的实验不能得到结论,做了没有意义。尤其是出错的时候,如果没有对照组,是不可能找到原因的,因为变量太多了,关于这一点,后面会详细讲讲。 原则三:试剂别公用。 不要和别人公用试剂,而是分装成小份分给每个人,分给自己的就不要让别人用,分给别人的自己就不要用。尤其是在人多拥挤的实验室,别问我怎么知道的。另外只有自己用的试剂也分装成小份用。 原则四:买贵的东西,省着用。 比买便宜的东西随便用要更省钱。其实省钱倒是次
平日做实验的时候,你会做哪些跟实验有关的脑洞大开自娱自乐的事情?做实验的都是疯子,不信你看看下面这些。 某天收集了几块用过的载玻片回宿舍做了这么个玩意儿。结果室友吐槽有本事你拿盖玻片搭…… 好的,满足你们! 大一下的时候看过自己的精子,结果片子被抢去围观了。事实证明,精液干掉之后半个小时如果再次遇到水,精子依然可以扭动起来。反正我的可以,你们的不可以我可不知道是为什么。 后来有一次在实验室莫名其妙的忍不住就顺了一个 2 mL 的 EP 管去了厕所,回来偷偷跑了个流式,数量不错。顺手用 pH 试纸和显微镜把活力什么的都测了,棒棒哒! 大二的时候第一次看荧光显微镜,发现天花板好神奇。 拍 Hela 细胞用 DAPI 染 DNA,于是拍到了下面这个。不知道旁边的弥散光是怎么出现的,可能是细胞质里面有没洗脱的染料或者 RNA 被染色了吧。结果被小伙伴吐槽:你这是精子吧? 仔细一想……精子的线粒体鞘里确实有 DNA,哎哎哎!根本不是精子我为什么要解释得有鼻子有眼的呀! 做微生物实验的时
当说到研究生的教育的时候,硕士和博士还是有很大差距。比如硕士的培养主要是熟悉科研过程和掌握基本实验技能,而博士会更侧重科研思维训练。显而易见,博士和硕士差距还是挺大的。 虽然你念的是硕士,但是完全可以做到一个博士研究生可以做得到的事。我们就来唠唠,从选题开始。 1. 千万不要为了毕业选一个容易的课题 我们来设想一下,很多的研究生找导师的时候,或者研一进实验室的时候,会根据以前人的经验,去找师兄师姐了解课题情况。当然目的要找一个实验室基础好的,好出文章的,好毕业的。很不幸地告诉你,这样毕业,真的只是混个文凭而已哦。 我觉得吧,你可以与师兄师姐们或者身边有这方面经验的人商谈,听一听他们的想法,但不一定选一个和他们的实验方法相近的研究。虽然这样你将来实验有了问题,还有个人问,并且在他们的经验下,可以少走弯路和节省经费。你虽然会进行得比较顺利,但也意味着这项工作没有多大挑战,并且你就是接着师兄师姐的课题做,现成的方法都有,对你个人科研思维的训练有限。我倒是建议可以试试别人没有尝试过的课题。 2. 课题这事,老板定不定,都有办法
陆陆续续地回到实验室,该重操旧业啦。生物学霸今年会给大家呈上更多最新技术及解读,带你装逼带你飞。今天带给大家的是冷泉港二月期刊推出的最新实验技术,一共有 五个,学起来。 CRISPR–Cas9 技术构建转基因鼠 Editing the Mouse Genome Using the CRISPR–Cas9 System 先用细菌举例给你解释一下啥叫基因编辑,比如我想让细菌给我产一个蛋白,但是他不听话,所以我只好人工地敲掉一些基因,然后再额外给他一些基因,他就能按我的要求产蛋白了。放在小鼠身上,也是一样的,我想把小白鼠变成小黑鼠,那就该敲的敲,接着把控制颜色的基因导进去。 那么这和 CRISPR–Cas9 技术有啥关系呢?简单地说,以前我们没法很好实现,因为传统的技术费时费力还没那么精确。而 CRISPR–Cas9 系统可以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能将设想付诸于动物模型上。这项技术的灵魂人物是年仅 31 岁的牛逼人物——张峰。 转座子名片技术 Transposon Calling Cards 酵母菌是基因工程界的网红,他
编者按:为了科研,我们杀害过 SD 小鼠、大鼠、新西兰兔....... 不计其数。一开始给他们断头或者取脑的时候,还满腹愧疚,慢慢地也就麻木了。在科研现实中,我们别无选择,而且现实往往来的更残酷些:会有抠门的大 boss,拖着不愿给钱,把所有饲料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换成最差的饲料(就是蛇皮袋装直接高压);会有手术手艺很差的实验新手,折腾鼠鼠们的时间有点长,缝皮不利索,有时会把他们从麻醉中疼醒。但是我们还是愿意理想驾驭现实:尽自己最大努力让他们过得好一点,死的好一点。 在此我不想讨论动物伦理问题,也不想去宣扬伪善。作为真实的科研人员,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一边承受着内心煎熬,一边又为了毕业、论文、科研成果而不得不杀害这些小动物。我们能做的是:比如每天天不亮就要飞奔实验室给小鼠灌胃,边灌胃边给他们唱歌和说话....... 因为据说这样他们挣扎的轻微些,不容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比如给他们选购合理的饲料,给他们一个温馨的活动场所,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来减少不必要的杀害等等。希望未来我们能掌握足以替代实验动物的研究手段,和动物们和谐相处。 谨以以下图文献给我们和我们朝夕
考研已结束,此时可以说是几家欢乐几家忧。很多人面临调剂但又感到迷茫与不知所措,为此我整理了调剂经验给需要的人。 调剂还是复读 个人倾向于调剂,最好不要复读。因为时间不等人,社会的趋势也不让你复读。就算你能等,也要看看你的家人是否等得起。可以看看和你一届的当初信誓旦旦的喊着非要考博的还有几人?除非你有名校情节,认准一所学校非上不可。 学校的差别 好的学校平台确实好,发展前景也好,但其实只要不是那种很差的医学院,医疗环境差不了很多。国家级学校或者医院听起来确实很让人羡慕,但现实是学校的地区影响力更重要。以温医为例,它在浙江的影响力还是可以的。我的师兄毕业都找到了很好的医院,上交毕业的学生不一定能竞争过温医的。因为浙江很多地级市医院(一般都是科主任或副院长)在温医都有联合培养的研究生,等他的学生毕业找工作时他会不要跟了自己 3 年的学生而去留一个毫不相干的外来人?除非你有过人的技术,或者发了一堆的 SCI,前提也是先把自己的学生留下来再考虑你。浙江如此,其他省份又何尝不是呢? 在调剂过程中一定要知道自己读研的目的
熊掌和鱼肉不可兼得也 努力吧,骚年! 观世音菩萨,玉皇大帝,如来佛祖,上帝,圣母玛利亚,春哥......保佑我考上 你是电 你是光 你是唯一的神话 我只爱你 YOU ARE MY SUPERSTAR!!啦啦啦~~~. 春眠不觉晓,睡眠质量好 我要做实验!! 师兄师姐,舍不得你了啊~~~呜呜(窃喜) 我是超人我怕谁?! 刀尖上舞蹈,那绝对要的是心理素质 时时刻刻为你转个不停 呜呜呜呜 暴漫上很屌的样子 好吧,我承认我是暴漫粉丝! 爱是一种遇见,却无法预见 没有不可治愈的伤痛,没有不能结束的沉沦,所有失去的,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不要崇拜哥,嫂子会生气 我会十几种不同的死法 前方道路坎坷,谁会祝我一臂之力? 围追堵截老板 理想中的生活 现实中的生活 有时候离开并不意味着结束,也许是一种新的开始!开始进入社会. 虾,鱼丸,鸡翅,羊肉,菠菜,青菜,百叶,粉丝,豆腐,油面筋,金针菇,香菇,平菇,黄瓜,冬瓜,番茄,土豆片,海带 擦,我也知道X大凌晨四点的样子啦 傻大木是天上太阳
分子生物学手段已成实验标配,但你或许对分子生物学知之不多。不妨随我来看看。 前 没想到它能解决问题 分子生物学的出现,对生命科学领域来说不是一场战争,更像是通过一场场的小游击战,逐渐闯关实现技术革新。正如《创世纪的第八天》中写道的「DNA 是迈达斯的金子,每个碰到它的人都会发疯」。在这项技术发明之初,人们并不知道它到底能够解决什么问题,时至今日这项基础技术实现了许多疾病研究质的飞跃。 世 不做分子不好意思说做研究 科研的跨越式发展与拓展性的研究手段是分不开的,现今分子生物学在学科领域的扩张让人瞠目,现在谁做研究不深入到分子层面都不好意思了。 做生态学的,原来天天跑野外,现在天天做 PCR 构建进化树。所以说生理学到不到亚细胞甚至分子水平?再比如研究细胞因子,人体中的细胞因子何其多,细胞种类又何其多,假如你研究的是细胞因子对细胞的调控作用,可以算一下排列组合,更别提那些稍微综合一些的研究了。 生命的研究已经远远超出了人类的理解范畴了,微观研究特别是小分子技术层
2016 年 1 月 21 日,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王磊教授及其团队在国际顶级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阐述了导致人类卵母细胞成熟障碍的遗传机制(本工作中的外显子测序工作由晶能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完成,本文翻译是由晶能生物完成)。 王磊教授一直致力于利用分子遗传学手段寻找人类生殖疾病相关致病基因,并利用细胞、动物模型对相关基因功能展开深入的研究,在本次研究中,他利用遗传及功能基因组学手段揭开了人类卵子成熟障碍之谜。 文章摘要 人类生殖繁衍主要依赖于成熟卵细胞和精子融合形成的受精卵,但是阻滞人卵细胞成熟的遗传机制至今未知。 研究人员利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不孕症患者四代家系中的五名成员进行研究,其中三名患者因卵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受到抑制而导致不孕。接着对这五名患者及家系中的其他成员,加上另外 23 个患病家系的 DNA 样本,利用 sanger 测序检测候选基因 TUBB8 的突变情况。然后利用 RT-PCR 技术检测卵母细胞、早期胚胎、精子细胞和部分组织中的 TUBB8 和其他 β-微管蛋白亚型的表达。 α-微管
三年博士研究生生活,有很多感触,希望这些经历和想法能对大家有一点点的帮助。 一、 有关文献阅读和检索 对于刚刚进实验室的我们来说,检索和阅读文献是首先必须要认真做好的,这是整个研究生学习阶段最重要的一步。老师在实验室所推行的 weekly report 是非常好的培养方法,如果每一位新进实验室的研究生在整个学习阶段都能够这样执行,收获将是非常大的。下面是一些具体的做法。 1、 中文文献:刚进实验室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感到很茫然,内心里有很多想法,浑身也后使不出的劲,到处都是看不完的文献,但就是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个人感觉首先阅读 CNKI 和万方数据库的优秀硕博士论文对于寻找课题和开拓思路很重要。首先选好你所感兴趣的方向,下载大约 10 篇左右的论文,好好的读一下。等这些论文读完了,基本上对该方向的实验方法,实验思路和相关的英文单词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有武大的同学的话,可以上武大的数据库,相对华工的来说,它的比较全,且新一些。对于我们实验室发表的一些文章,尽量的读一些,读的懂更好,读不懂也没有关系,但需要对我们实验室有一些了解。 2、 英文文献
面对着忙碌的实验、海量文献、高难度的撰写与发表论文和激烈的职位竞争时,年轻科学家可能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所畏惧。《科学》职业专栏 2015 年 5 月 12 日发表一篇来自西班牙巴斯克地区大学 Pedro Miguel Echenique 教授的演讲稿,值得年轻科学家参考。 Echenique 教授认为,在激烈竞争环境中以及职业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容易让年轻科学家忘记选择科研的初衷,对职业生涯过分焦虑更强化了这一趋势,因为这容易让科学家失去科学的乐趣,减少未来成功的机会。「现在的科学家必须不断用成功证明自己,这不仅徒增压力,对发挥创造性没有好处,而创造性正是科学的本质。」 成为一个成功的科学家,最重要的是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也要注重养成做事精益求精的习惯,树立伟大而现实的雄心壮志。很多科学家认为,年轻科学家必须经过尝试和犯错误,生存下来的人才是最强或最灵活的科学家。但 Echenique 认为,更好的办法是从别人经验中学习,而不是让自己去犯所有的错误。 Echenique 勉励年轻科学家永远不要失去选择科学研究的初衷,因为那些带自己走进科学的东西是最宝贵的。在
我的文章发表在 IF 6.0 的期刊,从写作到修回都是我一人包办,前后 3 轮共近 10 个月时间:投稿 2 个月修回,根据 Reviewer 意见修改再投又 2 个月,通知接受后 2 个月网上发表,再过 4 个月 print。 本文单就投稿过程中我认为重要的一些问题做些提醒,希望对大家有用。 文章初稿要精心组织 编辑部一天接收到的网上投稿没有千儿也有八百,切记匆忙投稿。我老婆的老板就是要求快投稿,从高往下投,希望 Reviewer 来帮你写文章,结果不是太理想。 Editor 和 Reviewer 一天审大量的稿件,如果一眼看下去漏洞百出,缺乏逻辑,就会非常快地告诉你(通常一周)。因此,文章从大的方面说要深入浅出,合理组织。 其次要没有语法和表达上的错误。这点没有办法突然提高,主要是平时多看文章培养语感,否则就会被 Reviewer 说成是英文不自然,导致一些误解。 另外,拼写错误要避免。Reviewer 认为字母都会落掉的人,其研究质量也好不到哪里去。本人的文章没有这方面的意见。两个 Reviewer,一个主要是觉得实验结果有待争
我们每天和移液器打交道,经常做各种反应,很多试剂会有颜色变化。闲暇的时候,还可以用手中的移液工具绘出最美最有趣的移液心情。 花蝴蝶 骏马奔腾图 蓝色妖姬 爱心娃娃 绿豆七仔 开心的萝卜 爱你在心口难开 喵酱,给我躲一下。 小鹿 我是离心管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 本文所有图片来自艾本德(Eppendorf),已得到对方授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