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现在人们可以越来越准确地预测microRNA的沉默效果,但还是需要高通量而且准确的直接验证技术来验证microRNA的沉默效果。 microRNA 这个在生物科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小分子,在2008年又一次成为了世人瞩目的焦点。microRNA通过与目标mRNA的3’UTR区域结合来阻止其翻译,具体作用机制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降解目标mRNA从而达到阻止其翻译的目的,另一种则是直接抑制mRNA的翻译过程。 为了了解细胞中基因的真正生物学意义,研究人员往往会使用很多microRNA分子来沉默细胞中大量的mRNA表达,有时候这些被沉默基因的数目甚至比所使用的microRNA数目还要多。而现在使用的计算机预测靶基因技术还不够成熟,非常容易出错。鉴于此,去年人们开始使用一种新型的大规模验证方法,即在硅片上进行microRNA靶基因验证的“湿试验(真正的试验而不是用计算机模拟的“干”试验)”。 由于采用了这种方法,研究人员在2008年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Nikolaus Rajewsky小组和David Bartel小组都各自独立地将蛋白质组学与分子生物技术结合在
化学遗传学技术(或称药理遗传学技术)是近年来与光遗传学一起出现的重要新技术。该技术通过对一些生物大分子实行改造,使其能和先前无法识别的小分子进行相互作用,从而达到可控、可逆(可以随时加入或除去化合物,从而启动或中断特定的反应)控制生物大分子的活性,该技术已经在信号转导、药物开发、功能基因组学等方面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他们被广泛用于以细胞特异性、无创地增强或抑制神经元的活动。虽然DREADD缺乏像光遗传学那样精准的时间控制能力,但是由于在进行疾病治疗时,最有可能需要的是长期神经元环路调节,而DREADDs会非常适合这类应用。此外,许多FDA批准药物的目标作用目标是GPCRs,而DREADDs是改造过的GPCRs,因此DREADDs可能会在药物开发方面提供丰富的可能性。目前已改造的生物大分子包括核酸杂交、蛋白质激酶、各种代谢酶和G蛋白耦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receptors,GPCRs)。现在有很多基于GPCRs改造的化学遗传学平台,例如1991年构建的基因编码受体的等位基因特异激活(Allele-specific activation of genetical
一、miRNA简介 小 RNA是 19~28 nt 的调控RNA分子,主要包括微 RNA(micro RNA,miRNA)和小干涉RNA(short interfering RNA,siRNA)两类,其中的miRNAs成为继 siRNAs之后新的研究热点之一,名列2002年和2003年美国《科学》杂志评出的年度十大科学成就。 miRNAs是长片段RNA序列的一部分,同siRNAs一样是比较短小的单链小分子RNA,一般来源于染色体的非编码区域,由大约70 nt大小的可形成发夹结构的前体加工而来,它通过与其目标mRNA分子的3 端非编码区域(3-untranslated region,3 UTR)互补导致该mRNA分子的翻译受到抑制。 MiRNA检测方法 要了解miRNA在基因调控中扮演的角色,很关键的一个方法就是迅速、准确地定量检测miRNA基因的表达。因此,miRNA表达水平的检测也成为了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但是由于小分子RNA是一类很小的分子,部分小分子RNA表达水平可能很低,因而需要极为灵敏而定量的分析工具。常用的检测方法有: 1. Northern blottin
(1)原理 慢病毒是逆转录病毒的一种,具有逆转录病毒的基本结构,但也有不同于逆转录病毒的组份和特性,作为基因治疗载体发展起来,最近已用于转基因动物制备。利用慢病毒构建的shRNA/miRNA载体,与化学合成的siRNA和基于瞬时表达载体构建的shRNA相比。一方面可以扩增替代瞬时表达载体使用,另一方面,lentivirus-shRNA/miRNA克隆经过慢病毒包装系统包装后,可用于感染依靠传统转染试剂难于转染的细胞系如原代细胞、悬浮细胞和处于非分裂状态的细胞,并且在感染后可以整合到受感染细胞的基因组,进行长时间的稳定表达。 (2)服务流程 1)含目的基因的慢病毒RNAi干扰载体的构建和纯化提取; 2)慢病毒干扰载体、pGag/Pol、pRev、pVSV-G四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 3)培养48~72h,收集培养上清; 4)病毒的纯化和浓缩(超离和/或超滤); 5)滴度测定、目的基因检定 6)将制得的慢病毒液转导客户的靶细胞,筛选混合稳定细胞株,并检测靶基因的表达。 客户提供 1)表达miRNA/shRNA的质粒(提供测序图谱)或所要Knockdown的靶基因的
产品技术背景 pRI系列载体是基于III类RNA聚合酶启动子:人类H1启动子的专用于哺乳动物细胞RNA干扰的载体。H1启动子在哺乳动物细胞内合成类似siRNA分子的小分子RNA。由于H1启动子有精确的转录起始位点和终止信号,H1启动子转录产物精确生成人工设计的shRNA,shRNA经过RISC剪切后形成有2个U突出末端的成熟siRNA。由于H1启动子对转录产物长度的严格限制,基本上杜绝了非特异性干扰片段的产生,将载体转染细胞后对其它基因的影响降到最低。 pRI系列载体已经成功用于多种哺乳动物细胞进行基因的RNA干扰。本系列中含有新霉素抗性基因的载体用于稳定表达siRNA,可以在更长时间内对基因表达抑制后的细胞功能和生理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 插入寡核苷酸设计 pRI系列载体的使用需要将人工设计的寡核苷酸片段插入pRI系列载体中特定的酶切位点之间,寡核苷酸片段中包含了针对目标基因的mRNA设计的长度为19nt的干扰片段。 合成时需要化学合成正向和反向两条寡核苷酸。正、反向寡核苷酸退火后与载体连接,插入载体Xho I,Bgl II位点之间,位于载体上H1启动子下游正确的位置上。连
miRNA海绵随着研究的深入,已知miRNA的数量与日俱增,目前Sanger miRBase数据库中收录的人miRNA已达721条。不过,大部分miRNA的功能仍是未知数。在基因功能研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阻止特定基因的功能,然后了解其后果。miRNA同样如此。 然而,相比之下,miRNA的功能研究要困难得多。为什么?首先,miRNA没有蛋白产物,这使得研究复杂化。其次,miRNA的生物发生有多个步骤。最初的转录本为pri-miRNA,它在细胞核中加工形成前体pre-miRNA。这个茎环结构的RNA输出到细胞质,被Dicer酶进一步加工,最终形成了成熟的miRNA。成熟的miRNA没有poly(A)尾巴,因而检测起来要颇费一番心思。 除了检测,miRNA的功能丧失(loss-of-function)研究也是难题。标准的RNAi技术行不通。成熟的miRNA与siRNA不相容,因为它们两者都能进入RISC复合物;pre-miRNA是茎环结构的,siRNA无从下手;pri-miRNA貌似是siRNA最容易靶定的,但一个是细胞核,一个在细胞质,好似牛郎织女,无法见面。
慢病毒(Lentiviruses)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核蛋白质前整合复合物具有噬核特性,病毒基因组运输至细胞核,从而使慢病毒可以感染和在非有丝分裂细胞中复制。这一特性使慢病毒成为基因治疗的转移载体。 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EIAV(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 FIV(Feline immunodeficiency virus)、 SIV(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其中研究最多最为透彻的是 HIV。 重组慢病毒的产生:瞬时转染法,即将包装结构和载体结构瞬时共转染法如 293T 高表达细胞系而产生重组慢病毒。此法非常成功,大多实验室采用此法。包膜质粒、包装质粒与载体质粒共转 (多用磷酸钙共沉淀法) 染 293T 细胞直接产生生产细胞。最后重组慢病毒分泌到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而得到大量载体慢病毒。 三质粒来包装产生重组慢病毒: 慢病毒包装实验流程如下: 1.根据目的基因相关信息(序列,基因序列号等)获取目的基因;
一个脑缺血动物模型的成功建立,对于临床前心脑血管药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个理想的脑缺血及再灌流动物模型应具备以下条件:(1)血管闭塞后能引起相应区域血流量改变。(2)病理改变接近人脑急性缺血性变化。(3)大脑缺血严重,但脑干活动尚能维持,有利于缺血再灌流的连续观察。(4)闭塞动脉的方法能进行重灌注。(5)重复性好。(6)可控制缺血的时间,制成轻重不等的缺血模型。常用方法:1.开颅法:多数选择颞下部开颅,分离并电凝横过嗅束外缘或内缘处的MCA或用丝线结扎MCA造成脑梗塞,是目前公认的标准MCAO模型。2.光化学法:Watson首次建立了光化学诱导脑皮质梗塞动物模型。立体定向仪固定大鼠头部,暴露颅骨,尾静脉注射光敏材料荧光素、荧光素钠、四碘荧光素二钠或四碘四氯荧光素二钠(rose bengal),然后用特定冷光源(卤素灯或氨灯)照射局部头颅,光线透过头皮切口处的颅骨与血管内的染料接触,激发光化学反应,产生单线态氧,引起皮层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聚集,导致照射区内血栓形成,皮层缺血坏死。3.栓塞法:把无菌干燥的血凝块研碎筛滤,制成栓子混悬液。从ECA注入栓子后结扎ECA并开放CCA,栓
一、PCR行业:居分子诊断黄金赛道,市场规模有望长期放量 1、比较优势+技术迭代:驱动分子诊断持续领跑IVD行业 分子诊断主要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结构或表达水平的变化而做出诊断的技术。与其他主要的体外诊断方法相比,一方面,由于分子诊断可以从基因层次进行检测,因此在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上优势明显;另一方面,分子诊断可以实现在感染初期识别病毒,或提早确认基因缺陷,这是生化检测(侧重于已经发生疾病的检测)和免疫诊断(侧重于已经感染的疾病检测)难以实现的,因此在传染性疾病检测、肿瘤个体化诊疗、血液筛查、产前筛查、遗传性疾病筛查、药物代谢基因组学等领域应用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临床及科研应用市场巨大。 图:体外诊断主要方法分类及优缺点 (资料来源:《体外诊断试剂研发及市场发展概况》袁银池等,浙商证券) 2、国内PCR:二代PCR,老树新芽,新空间打开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是目前最为成熟、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分子诊断技术。其技术原理为以DNA双链结构为基础,利用DNA在体外高温时变性分解成单链,低温时引物与单链结合,
慢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转移 慢病毒也属于反转录病毒家族,以HIV为代表的慢病毒比Mo―MLV更为复杂。慢病毒载体具有可感染分裂细胞及非分裂细胞如神经元、胰岛、肌细胞等的能力,同时保留了能够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的特点,可转移较大的基因片段、目的基因表达时间长、不易诱发宿主免疫反应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应用潜力的病毒载体。 基于HIV―工的慢病毒载体保持了感染非分裂细胞的特性,同时也减少了有复制能力病毒的产生。最初建立的HIV―工载体由二质粒表达系统组成,由于仍然存在产生有复制能力HIV―I病毒(RCV)的风险,逐渐为三质粒共转染表达系统所代替。三质粒表达系统由包装质粒、包膜质粒及载体质粒组成。包装质粒不含病毒包装、反转录、整合所需的顺式元件,如HIV―I包装信号及LTR。5’端LTR被人CMV病毒立即早期启动子所替代,3’端LTR亦被删除并代之以polyA信号。此质粒不能表达有功能的包膜病毒。包膜质粒可表达异源病毒包膜蛋白,对载体进行伪型包装。伪型包装的异源病毒包膜蛋白可以是双嗜性鼠类白血病病毒的包膜蛋白,也可以是水泡性口炎病毒G蛋白。伪型包装产生的病毒不仅扩展了载体的宿主嗜性,
按照信息论将记忆简单划分为:记忆的获得(也即学习过程、信息的获得过程)、记忆的巩固(信息的保持过程)、记忆的再现(信息的提取过程)时,我们可依此来筛选作用于记忆不同阶段的认知药物。在训练前、后或重测前给损伤动物记忆的药物,可分别观察该药物对记忆不同阶段的影响,在此之前给动物待检测认知药物,即可依据实验结果判断该认知药物对抗损伤药物的效果。为简化筛选工作,常选用实验步骤较少的小动物学习记忆测试方法,现以步入法为例说明如下。原理如下示:适应 ―――― 训练 (电击)――― ( 24 小时后)――― 重测 (不电击)影响 影响 影响记忆获得 记忆巩固 记忆再现 一、记忆获得过程1. 建立记忆获得障碍模型:在动物进行电击训练之前 15-20 分钟,给动物腹腔注射氢溴酸东莨菪碱(胆碱能 M 受体拮抗剂, HBr-Scopalamine ),小鼠: 3mg/kg ,可见给药组动物出现探究行为,训练时在明室内驻留时间略长于对照组,进入暗室后受到电刺激时的反应与对照组相似:嘶叫或跳跃。24 小时后当再次将动物放入明室时,动物进入暗室的潜伏期显著低于对照组,即制备成功记忆障碍模型。2. 待测药物的服用:
如何判断 ChIP 抗体是否结合目的蛋白,完美的完成了任务?ChIP 后进行 WB 检测就尤为重要了,检测报告能告诉我们 ChIP 实验结果究竟如何,WB 检测不合格文章可能被 argue 哦。ChIP 实验报告怎么看?我们以几个项目的检测报告为例给大家解释 ChIP 的实验结果。项目编号:KC- 2018 -undefined*。这个项目是对小鼠的细胞进行组蛋白 ChIP,使用组蛋白特异性抗体,ChIP 后的 WB 检测结果是这样的:首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结果:除 marker 外共有 9 个泳道,从左往右依次是生物学重复样品 NC- 1~ 样品 NC- 3,每个样品 3 个泳道,分别为:样品(Input),使用目的组蛋白特异性抗体进行 ChIP 富集的产物(IP),使用 IgG 进行 ChIP 富集的产物(IgG)。Input:阳性对照样品(ChIP 实验前取部分样品作为阳性对照),在样品中可以检测到目的组蛋白的表达;IP:用组蛋白特异性的抗体进行免疫沉淀(IP),对沉淀产物进行 WB 检测出现目的条带,说明免疫沉淀获得目的组蛋白;IgG:使用无特异性的 IgG 代替特异性抗体进行免疫沉淀,作为
机体免疫应答过程的复杂性和严格的调控性,是由多种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共同参与完成的。而T淋巴细胞的活化,在免疫应答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研究表明,诱导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需要两种信号:一种是 TCR/CD3 与抗原提呈细胞(APCs)表面特异的 MHCⅡ 抗原肽复合物结合产生的特异性抗原刺激信号;另一种是非特异性协同刺激信号,由 APCs 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和 T 细胞的相应受体相互作用后产生,其中 CD28/B7 是最为重要的协同刺激分子,能增加 IL-2 的产生,加速T细胞增殖,阻止细胞进入无反应状态或死亡。在体外联合使用 CD3 和 CD28 的抗体刺激 T 细胞,模拟 T 细胞活化的双信号作用,是进行 T 细胞激活与扩增应用最广泛的方法。除直接使用功能学抗体以外,目前磁珠法(CD3/CD28 抗体偶联磁珠)以及多聚体法(CD3/CD28 抗体偶联 Streptamer 多聚体)也是激活扩增 T 细胞比较常见的两种方法。以上说到的无论是抗体法、磁珠法、亦或者是多聚体法,归根结底都是借助于 CD3 与 CD28 抗体对 T 细胞进行刺激。下面,我们以小鼠脾脏样本为例,分享分别利用 C
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致抑郁症动物模型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伴随行为学改变、神经系统改变和其他生理病理变化的心身障碍性疾病,主要以 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思维迟缓为主要特征,严重者有自杀念头及行为。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造模方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研究,该方法造模所引起的模型动物病理生理改变与人类抑郁症相似。建模方法:1,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该模型最早于1982年[1]提出并经Willner等[2]逐步发展而成,它的出现为抑郁症的研究开辟了新的前景。CUMS抑郁症模型的制作是将多种日常生活中温和性应激因子连续长期作用于大、小鼠以致动物抑郁。这些刺激因素主要包括两大类: 周围环境的改变( 潮湿垫料、倾斜鼠笼、通宵照明、昼夜颠倒、摇晃等) ; 身体的刺激(禁食、禁水、电击、夹尾、冰水游泳、高温刺激等) 。Antoniuk 等[3]在发表于2019年的Meta分析中共对408篇论文的应激规程进行了定量分析。他们发
-基于阻抗方法实时、无标记、长期监测细胞表型- 细胞表型是涉及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多个细胞过程的集合体,这些过程导致细胞特定的形态和功能。细胞表型检测主要类型有: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侵袭、活力、信号通路及屏障功能等。 针对细胞表型的检测方法主要为需要标记物的“终点法”。例如, 活细胞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能使外源性MTT还原为水不溶性的蓝紫色结晶甲臜(Formazan)并沉积在细胞中,而死亡细胞无此功能,因此MTT试剂盒可用于细胞存活及生长的检测;LDH(EC1.1.1.27)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培养细胞中,是糖酵解途径的末端酶,催化丙酮酸与乳酸之间的可逆反应,伴随着NAD/NADH之间互变。LDH催化NAD氧化乳酸生成丙酮酸,丙酮酸进一步与2, 4 -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丙酮酸二硝基苯腙,在碱性溶液中显棕红色,颜色深浅与丙酮酸浓度成正比,所以LDH试剂盒常用于检测细胞质膜的完整度。但是这些标记细胞内产物的检测方法有很多局限性: 由于终点法的方法学限制,一般需要选择几个时间点进行测定。这样对于细胞的生理动态变化过程无法做到长期连续监测,往往会错过许多重
核酸提取仪是应用配套的核酸提取试剂来自动完成样本核酸提取工作的仪器。适用范围:广泛用于疾病控制中心、临床疾病诊断、输血安全、法医学鉴定、环境微生物检测、食品安全检测、畜牧业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等多种领域。核酸提取仪根据提取原理不同划分为:1) 采用离心柱法的仪器离心柱法核酸提取仪主要采用离心机和自动移液装置相结合的方法,通量一般在1-12个样本,操作时间和手工提取差不多,并不能提高实际工作效率,且价格昂贵,不同型号仪器的耗材也不能通用,仅适合经费充足的大型实验室使用。2) 采用磁珠法的仪器以磁珠为载体,利用磁珠在高盐低PH值下吸附核酸,在低盐高PH值下与核酸分离的原理,再通过移动磁珠或转移液体来实现核酸的整个提取纯化过程。由于其原理的独特性,所以可设计成很多种通量,既可以单管提取,也可以提取8-96个样本,且其操作简单快捷,提取96个样本仅需30-45min,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且成本低廉,因而可以在不同实验室使用,是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仪器。磁珠法核酸提取仪的基本原理:磁珠法核酸提取仪一般分为抽吸法和磁棒法两种 :1. 抽吸法,也叫移液法,是通过固定磁珠、转移液体来实现核酸的提取,一般通过操
在细胞培养实验过程中,很多科研汪都明白试剂盒带来的巨大便利,MTT 花 4 小时才能得到的结果用 CCK-8 只需 1 小时,CCK-8 可用于细胞增殖和毒性分析,同 MTT 法相比,CCK-8 即开即用,检测时间大概在 1 小时左右。不仅如此,CCK-8 对细胞的毒性极小,完全可以测完细胞增殖或药物毒性后再继续用细胞进行下游实验。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CCK-8 的具体情况。CCK-8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为:该试剂中含有 WST-8【化学名:2-(2-甲氧基-4-硝基苯基)-3-(4-硝基苯基)-5-(2,4-二磺酸苯)-2 H-四唑单钠盐】,它在电子载体 1-甲氧基-5-甲基吩嗪鎓硫酸二甲酯(1-Methoxy PMS)的作用下被细胞中的脱氢酶还原为具有高度水溶性的黄色甲臜产物(Formazan dye)。生成的甲臜物的数量与活细胞的数量成正比。因此可利用这一特性直接进行细胞增殖和毒性分析。产品用途主要用于药物筛选、细胞增殖测定、细胞毒性测定、肿瘤药敏试验。细胞毒性检测的实验对比CCK-8 的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一:细胞活性检测1. 收集对数期细胞,调整细胞悬液浓度,96 孔板
一般情况下,瞬时转染是将 DNA 导入真核细胞的方式之一。在瞬时转染中,重组 DNA 导入感染性强的细胞系以获得目的基因暂时但高水平的表达。转染的 DNA 不必整合到宿主染色体,可在比稳定转染较短时间内(最多一周左右)收获转染的细胞,并对溶解产物中目的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如果过表达基因用质粒,如果敲降用的是 siRNA(在 microRNA 实验中,过表达用的是 mimics,敲降用的是 inhibitor)。通过瞬时转染,将目的基因敲降或者过表达(gain and loss 实验),观察下游靶基因的表达情况,或者细胞表型(phenotype)的变化,例如凋亡,周期,增殖,侵袭,转移等。那该怎么做呢实验前准备lipofectamine2000(转染试剂)(避光),Opti-MEMI 减血清培养基(避光),目的基因的质粒或者 siRNA(以 siRNA 为例),细胞,六孔板,培养基,以及一些细胞实验所需的普通物品。步骤1)细胞接种:转染实验前天接种细胞,各种细胞的平板密度依据各种细胞的生长率和细胞形状而定。进行转染当天细胞密度应达到 60%~80% 覆盖。2)细胞转染:1. 一般六孔板液
本人现在正在做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实验(MCAO模型),这方面的资料我查了一些,这个实验我也作了一段时间,不敢说很专业了,不过现在基本上我能在15min左右完成手术,而且手术过程中不出一滴血,造模后缺血程度基本一致。虽然前面有很多前辈发了很多MCAO的很专业的贴子,不过我觉得比较凌乱,现在我把我的心得体会和以前的贴子的精华部分奉献给大家,希望这会对将要做这个实验的朋友有一丝的帮助。虽然做实验总会有郁闷的时候,不过风雨之后总会见到彩虹的,这可以也是我的心得体会。衷心祝福大家能把实验做的成功、完美! 实验前准备 麻醉剂:水合氯醛(应较好的控制大鼠体温) 保温:60W白炙灯高度为37cm直接照射能使肛温保持在 37℃ 栓线的制备:1.取熔点为56℃的固体石蜡一块,在瓷杯中加热熔化。直径为o.24mm、长5cm的鱼线一端5mm长的一段,垂直在熔化的石蜡中迅速浸入并提起,立即凝固的一薄层石蜡可牢固地粘附在鱼线一端的表面,其直径为0.26mm。就这样,普通的鱼线即可变成规相一致头端光滑圆钝的栓线。 2.在鱼线18mm的位置用涂改液标记一个白色点。 TTC的配制:用0.2mol/L磷酸缓冲液(P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DM 及其并发症不仅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是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因此,建立合适的糖尿病动物模型,阐明 DM 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DM 动物模型制备方法主要有:手术切除胰腺、化学药物诱导、自发性糖尿病动物模型、转基因动物等。 一、切除胰腺的 DM 模型常采用狗、猫和大鼠等造模,全部或大部分切除实验动物的胰腺,但保存胰十二指肠动脉吻合弓。如果连续两天血糖值超过 11.1mmol/L或者葡萄糖耐量试验 120min 时的血糖值仍未恢复到注射前水平则认为 DM 造模成功。其机制是全部或大部分切除胰腺后,β细胞缺失而产生永久性 DM。 二、化学药物诱发的 DM 模型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或四氧嘧啶静脉注射可诱发 DM,常用动物有小鼠、大鼠、家兔和狗。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的参考剂量为 50~150mg/kg;四氧嘧啶(alloxan)的参考剂量为 60~110mg/kg。STZ 是一种含亚硝基的化合物,进入体内可通过以下机制特异性地破坏胰岛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