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通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实验4 骨骼肌单收缩的分析

实验4 骨骼肌单收缩的分析   【目的要求】   1.学习使用弹簧快鼓及音叉记录时间的方法。   2.分析单收缩过程的三个时期。   【基本原理】   肌肉组织对于一个阈上强度的刺激发生一次迅速的收缩反应,称为单收缩。因其收缩过程很短,必须用转动速度极快的弹簧快鼓或记录仪才能记录下来。单收缩的过程可分三个时期:潜伏期、缩短期及舒张期。   【动物与器材】   蟾蜍或蛙、常用手术器械、肌槽、弹簧快鼓及音叉或记录仪及张力换能器、刺激器或多用仪、砝码、滴管、任氏液。   【方法与步骤】   1.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见实验1)。   2.安装记录装置及刺激装置。用弹簧记纹鼓记录。先将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肌腱的结扎线缚于肌槽杠杆上,在近支点处加适量负荷,使杠杆保持水平。神经放在电极上,连接多用仪或刺激器及弹簧快鼓(图2-9)。     3.调节刺激强度,以肌肉收缩曲线高度达3-5cm为宜。按第一章记录系统中弹簧快鼓的使用方法,装好弹簧快鼓,调节记录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实验3 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

实验3 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   【目的要求】   1.学习神经-肌肉实验的电刺激方法及肌肉收缩的记录方法。   2.观察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   【基本原理】   腓肠肌由许多肌纤维组成,当刺激支配腓肠肌的坐骨神经时,不同的刺激强度会引起肌肉的不同反应。当刺激强度过小时,不引起肌肉发生收缩反应,此时的刺激为阈下刺激。当刺激强度逐渐增强时,可引起少数肌纤维发生收缩反应,这种最小收缩反应的有效强度为阈强度。随着刺激强度的加大,参加收缩反应的肌纤维数量增多,收缩力量也加大,此时的刺激为阈上刺激。当全部肌纤维同时收缩时,即出现最大的收缩反应,即使冉增大刺激强度,肌肉收缩的力量也不再随之加大。可以引起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为最适刺激强度。   【动物与器材】   蟾蜍或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常用手术器械、记纹鼓及电磁标或记录仪及张力换能器、多用仪或刺激器、肌槽、砝码、培养皿、滴管、任氏液。   【方法与步骤】   1.将标本的股骨头固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实验5 骨骼肌收缩的总和与强直收缩

实验5 骨骼肌收缩的总和与强直收缩   【目的要求】   1.了解骨骼肌收缩的总和现象。   2.观察不同频率的阈上刺激引起肌肉收缩形式的改变。   【基本原理】   两个同等强度的阈上刺激,相继作用于神经-肌肉标本,如果刺激间隔大于单收缩的时程,肌肉则出现两个分离的单收缩;如果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时程,则出现两个收缩反应的重叠,称为收缩的总和。当同等强度的连续阈上刺激作用于标本时,出现多个收缩反应的融合,称为强直收缩。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舒张期时,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收缩期时,各自的收缩完全融合,肌肉处于持续的收缩状态,称为完全强直收缩。   【动物与器材】   蟾蜍或蛙、常用手术器械、肌槽、记纹鼓及电磁标或记录仪与张力换能器、刺激器或多用仪、砝码、培养皿、滴管、任氏液。   【方法与步骤】   1.按实验3的方法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并将其固定在肌槽上。用记纹鼓记录时,在描记杠杆的下方装上刺激标记电磁标(两支笔尖对齐),肌槽上的电极与刺激器的输出端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实验9 坐骨神经不应期的测定

实验9 坐骨神经不应期的测定   【目的要求】   1.学习测定神经不应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电生理仪的使用方法。   【基本原理】   神经在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而后才恢复正常。一般把这些变化分为四个时期: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应用电生理学方法可以观察或测定神经的不应期。   通过调节刺激器输出的连续双脉冲的时间间隔,可测定坐骨神经的不应期。当双脉冲的间隔时间为20ms左右时,示波器荧光屏上呈现两个同样大小的动作电位。逐渐缩短双脉冲之间的间隔,第二个动作电位逐渐向第一个动作电位靠近,振幅也随之降低,最后可因落在第一个动作电位的绝对不应期内而完全消失。   【动物与器材】   同实验7。   【方法与步骤】   1.按实验6的方法制备蟾蜍或蛙的坐骨神经干标本。   2.按图2-14安装连接电生理仪器。注意:①刺激器的“刺激方式”旋钮拨至“连续两次”,用“B时间”选择开关调节成对脉冲的周期,用“延迟”旋钮调节成对脉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实验8 神经冲动传导速度的测定

实验8 神经冲动传导速度的测定   【目的要求】   用电生理学方法测定蟾蜍或蛙坐骨神经的神经冲动传导速度,进一步学习电生理仪的使用方法。   【基本原理】   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v)是指动作电位在单位时间(t)内传导的距离(s),可根据神经干上动作电位从一点传导到另一点所需要的   动作电位在神经干上的传导具有一定的速度,不同类型的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各不相同,神经纤维愈粗,传导速度愈快。两栖类的坐骨神经是混合神经,包含多种粗细不等的神经纤维,其直径约为3—29μm。坐骨神经中以A类纤维为主,传导速度约为35—40m/s。   【动物与器材】   同实验7。   【方法与步骤】   1.依实验6制备蟾蜍或蛙的坐骨神经标本。要求神经干尽量分离得长些。   2.按图2-14安装并连接好仪器,所不同的是神经屏蔽盒内另装一对引导电极,此引导电极连接示波器下线A、B输入端。两对引导电极的距离愈远愈好。各仪器的工作参数参考实验7执行。   3.按实验7操作方法在示波器上下线引导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实验10 骨骼肌纤维动作电位的测定

实验10 骨骼肌纤维动作电位的测定   【目的要求】   1.学习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测定单肌纤维动作电位的方法。   2.观察单个骨骼肌纤维跨膜动作电位的基本特征。   【基本原理】   神经和肌肉纤维的电活动包括安静时的静息电位和兴奋时的动作电位。在静息状态下,肌细胞膜表面的任何两点都是等电位的,但细胞膜内、外却存在明显的电位差,此即为静息电位。当肌细胞受到刺激而发生兴奋时,膜内外的电位发生可扩布的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应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把尖端直径小于1μm的玻璃微电极(引导电极)插入肌细胞内,把无关电极置于细胞外,以观察和测定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动物与器材】   蟾蜍或蛙、常用手术器械、示波器、微电极放大器、电子刺激器、刺激隔离器、微操纵器、解剖显微镜、屏蔽实验台、玻璃微电极拉制器、毛坯玻璃管、肌槽、Ag-AgCl乏极化电极、无关电极、锌铜弓、1cm长的不锈钢针若干、任氏液。   【方法与步骤】   1.玻璃微电极的制备按第一章玻璃微电极一节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实验13 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

实验13 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   【目的要求】   学习测定红细胞沉降率的方法。   【基本原理】   血液加抗凝剂后,吸入一血沉降管内,静置一小时后,观察红细胞下沉的mm数,称为红细胞沉降率。它是以血浆层的高度来决定,血浆层越高,表示沉降率越快。红细胞沉降率的正常标准,随测定方法而异。如成年人血液的正常沉降率,韦(Westergren)氏法:男0—15mm/h、女0—20mm/h;潘(Паиченков)氏法:男5—10mm/h、女6—12mm/h。红细胞的沉降明显分成三个时期:形成缗钱状红细胞簇,迅速下沉及最后聚集。缗钱状是红细胞叠连成串,红细胞的形态未引起不正常。红细胞的大小和数目影响聚集期。贫血症患者的沉降率增加;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沉降率减少;月经及怀孕期的沉降率比正常高。   【实验器材】   刺血针、酒精棉球、血沉降管、血沉降管架、小表面皿、5%柠檬酸钠。   【方法与步骤】 潘氏微量法   1.血沉管的刻度由上至下为0—100mm,内径1mm,容积约0.15ml。刻度“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实验12 红细胞比容的测定

实验12 红细胞比容的测定   【目的要求】   学习测定红细胞比容的方法。   【基本原理】   从血管中抽出血液,放入加有抗凝剂的玻璃管中混匀,经离心沉淀后,管中的血液分为两层:上层是淡黄色的透明液体——血浆;下层是挤压得很紧的呈暗红色的红细胞。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容。健康成年人的红细胞比容约为40—50%。严重贫血时可下降至15%,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则上升到70%。   【实验器材】   刺血针、离心机、酒精棉球、草酸盐抗凝剂。   【方法与步骤】   1.配制抗凝剂测定红细胞比容需注意选择抗凝剂,一般采用草酸盐抗凝剂,其配制方法如下:草酸铵1.2g、草酸钾0.8g、40%甲醛溶液(防止霉菌生长)1ml、加蒸馏水至100ml。将抗凝剂溶液0.1ml吸入毛细管中,待溶液水分自然蒸发或稍加温烘干后使用。   2.一般使用刺血针(图3-1)采血。使用时,先旋转螺旋鞘,调节针刃长度约2—3mm,用酒精棉球消毒刺血针针刃。再将另一端的拉手拉出,用侧面的闭锁机将其固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实验14 红细胞的溶解——溶血作用

实验14 红细胞的溶解——溶血作用   【目的要求】   1.学习引起红细胞溶解的各种实验方法。   2.观察红细胞的溶血现象。   【基本原理】   红细胞在高渗NaCl溶液中,会失去水分发生皱缩;在低渗NaCl溶液中,会因过多水分进入红细胞而膨胀,甚至破裂,使血红蛋白释出,称为红细胞溶解。红细胞对低渗溶液具有不同的抵抗力,即红细胞具有不同的脆性,对低渗溶液抵抗力小,表示红细胞的脆性大,对低渗溶液抵抗力大,则表示红细胞的脆性小。   各种有机溶剂、酸、碱等都会使红细胞的膜发生溶解,称为红细胞的化学性溶血。   一、渗透性溶血——红细胞渗透脆性的测定   【动物与器材】   兔、3%红细胞混悬液、离心机、2ml注射器、5ml试管10支、5ml吸管3支、试管架、滴管、洗耳球、3.8%柠檬酸钠、1%和2%NaCl溶液。   【方法与步骤】   1.3%红细胞混悬液的制备取兔血2ml,加入盛有3.8%柠檬酸钠溶液0.2ml的离心管中,混合,放入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实验15 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

实验15 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   【目的要求】   掌握比色法测定血红蛋白含量的方法。   【基本原理】   测定血红蛋白含量的方法很多,实验常用比色法。其原理是在一定量的血液中,血红蛋白经少量盐酸的作用,使亚铁血红素变成高铁血红素,呈现较稳定的棕色。用水稀释后与标准色比较,求出每100ml血液中所含的血红蛋白克数。正常成年男子每100ml血液平均含14.4g,女子为13.1g。   【实验器材】   血红蛋白计、0.1mol/LHCl、刺血针、滤纸片、酒精棉球、乙醚、95%酒精、蒸馏水。   【方法与步骤】   1.血红蛋白计包括①标准比色架,架的两侧镶有两个棕色标准玻璃色柱。②血红蛋白稀释管,有方形也有圆形的。两侧有刻度,一侧以g为计数单位,对侧以百分率计,按我国情况,是以每100ml血液内含血红蛋白14.5g为100%。③20mm3 血红蛋白吸管,还有玻璃棒、滴管(图3-2)。   2.用滴管加0.1mol/LHCl于血红蛋白稀释管内,到刻度10处。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实验17 出血及凝血的测定

实验17 出血时间及凝血时间的测定   【目的要求】   学习测定出血、凝血时间的方法。   【基本原理】   出血时间是指从出血时起至血液在创口停止流出时止所需的时间,用以检查凝血过程是否正常。凝血时间是指从血液流出体外时起至凝固时止所需的时间,用以检查血凝过程的快慢。   【实验器材】   刺血针、秒表、小滤纸条、酒精棉球、碘酒、毛细玻璃管(长约10cm,内径0.8-1.2mm)。   【方法与步骤】   1.出血时的测定用酒精棉球将指尖皮肤消毒,再用无菌干棉球擦干。用刺血针穿刺手指约2—3mm深,让血流自然流出,勿用手挤压。从穿刺后开始每隔半分钟用滤纸吸去血滴一次(不要触及皮肤),直到血流停止,计数血滴可知出血时间。通常第一滴血血迹直径应在1—2cm。此法正常值为1—3min。   2.凝血时的测定——毛细管法穿刺指尖,让血自然流出,擦去第一滴血。用毛细玻璃管吸取第二滴血,直至充满管腔为止,立即记录时间。每隔半分钟折断毛细玻璃管一小段,约5—10mm,直至两段玻管之间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实验18 ABO血型鉴定

实验18 ABO血型鉴定   【目的要求】   1.学习辨别血型的方法。   2.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掌握ABO血型鉴定的原理。   【基本原理】   血型是指红细胞的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膜外表面存在的特异性抗原(镶嵌于红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和糖脂)来确定的,这种抗原或凝集原是由遗传决定的。抗体或凝集素存在于血清中,它与红细胞的不同抗原起反应,产生凝集,最后溶解,由于这种现象,临床上在输血前必须注意鉴定血型,以确保安全输血。通常输血反应中大多数注意ABO血型系统。   【实验器材】   显微镜、载玻片、刺血针、消毒牙签、A型和B型标准血清、生理盐水、酒精棉球。   【方法与步骤】   1.取一块清洁玻片,用蜡笔划上记号,左上角写A字,右上角写B字。   2.用小滴管吸A型标准血清(抗B)一滴加入左侧,用另一小滴管吸B型标准血清(抗A)一滴加入右侧。   3.穿刺手指取血,玻片的每侧各放入一小滴血,用牙签搅拌,使每侧抗血清和血液混和。每边用一支牙签,切勿混用。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实验16 血细胞的计数

实验16 血细胞的计数   【目的要求】   学习红细胞、白细胞计数的方法。   【基本原理】   血液中血细胞数的计算是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而且要用适当的溶液将血液稀释后,放入计数板的计数室内,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血液稀释液中的血细胞个数,再将所得结果换算为1mm3 血液中的血细胞个数。   【动物与器材】   兔、血细胞计数板、血红蛋白吸管、1ml和5ml吸管、表面皿、显微镜、刺血针、酒精棉球、红细胞稀释液、白细胞稀释液、95%酒精、乙醚、1%氨水。   【方法与步骤】   1.采血及稀释用1ml吸管吸取0.38ml白细胞稀释液放入表面皿内备用,另用5ml吸管吸取3.98ml红细胞稀释液放入表面皿内备用。   用酒精棉球消毒兔的耳缘静脉采血部位,用刺血针刺破血管,让血液自然流出,擦去第一滴血,待流出第二滴血时,用血红蛋白吸血管吸血至刻度20mm3 处,将血液吹入盛有白细胞稀释液的表面皿内,吸上清液冲洗沾在管壁上的血液。立即将吸管洗净和干燥备用。再用同样方法吸取血液至刻度20mm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实验19 蛙类心搏过程的观察与描记

实验19 蛙类心搏过程的观察与描记   【目的要求】   1.学习暴露蛙类心脏的方法,熟悉心脏的结构。   2.观察心脏各部分自动节律性活动的时相及频率。   3.学习在体蛙类心脏活动的描记方法。   【基本原理】   两栖类动物的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心脏的起搏点是静脉窦。静脉窦的自动节律最高,心房次之,心室最低。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活动节律服从静脉窦的节律,其活动顺序为:静脉窦、心房、心室。这种有节律的活动可以用机械方法或通过换能器记录下来,称为心搏曲线。   【动物与器材】   蟾蜍或蛙、常用手术器械、蛙板、蛙腿固定夹、蛙心夹、记纹鼓与通用杠杆或记录仪与张力换能器、秒表、滴管、培养皿、棉线、任氏液。   【方法与步骤】   1.暴露心脏取蟾蜍一只,双毁髓后背位固定于蛙板上。左手持手术镊提起胸骨后方的皮肤,右手持金冠剪剪开一个小口,然后将剪刀由开口处伸入皮下,向左、右两侧下颌角方向剪开皮肤。将皮肤掀向头端,再用手术镊提起胸骨后方的腹肌,在腹肌上剪一口,将金冠剪紧贴胸壁伸入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实验21 蛙类心室的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

实验21 蛙类心室的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   【目的要求】   1.观察心室在收缩活动的不同时期对额外刺激的反应。   2.了解心肌兴奋性的变化及代偿间歇的发生机理。   【基本原理】   心肌的机能特征之一是具有较长的不应期,绝对不应期几乎占整个收缩期。在心室收缩期给以任何刺激,心室都不发生反应。在心室舒张期给以单个阈上刺激,则产生一次正常节律以外的收缩反应,称为期外收缩。当静脉窦传来的节律性兴奋恰好落在期外收缩的收缩期时,心室不再发生反应,须待静脉窦传来下一次兴奋才能发生收缩反应。因此,在期外收缩之后,就会出现一个较长时间的间歇期,称为代偿间歇。   【动物与器材】   蟾蜍或蛙、常用手术器械、蛙板、蛙心夹、单电极或双电极、记纹鼓及通用杠杆或记录仪及张力换能器、刺激器或多用仪、橡皮泥或电极支架、滴管、任氏液   【方法与步骤】   1.将蟾蜍双毁髓后按实验19暴露心脏,背位固定于蛙板上。用系线的蛙心夹夹住少许心尖肌肉。将系线固定在通用杠杆上(图4-5)。描记笔杆下方依次安装刺激标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实验27 颈动脉窦减压反射

实验27 颈动脉窦减压反射   【目的要求】   1.学习游离颈动脉窦的方法。   2.观察窦内压升高所引起的减压反射。   【基本原理】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是减压反射的感受器,如果将颈动脉窦游离出来,不参与血液循环,仅保留神经的联系,则可通过人工灌流的方法以改变窦内压力作为刺激,观察减压反射。   【动物与器材】   家兔、常用手术器械、止血钳(6把)、动脉夹、记纹鼓或记录仪、电磁标、水银检压计(2支)、20ml注射器、气管插管、动脉套管及导管、三通管、生理盐水、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300u/ml肝素溶液、2%普鲁卡因溶液。   【方法与步骤】   1.手术按常规麻醉动物后背位固定于兔手术台上。切开颈部皮肤,分离气管并插入气管插管(按实验24方法)。分离右侧颈总动脉直到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参见图4-17)。在颈动脉窦头端用线结扎颈内动脉,颈外动脉自基部结扎。在同侧颈总动脉中部进行双结扎后从中间剪断。颈总动脉的近心端插入动脉套管并连接水银检压计(按实验24方法),记录动脉血压;其远心端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实验29 蛙类后肢血管灌流

实验29 蛙类后肢血管灌流   【目的要求】   1.学习后肢血管灌流的方法。   2.观察某些药物对血管紧张度的影响。   【基本原理】   器官灌流法是重要的分析性实验方法之一,可用于研究某些体液因素或药物对器官组织的直接作用。蟾蜍后肢灌流是将任氏液灌入离体后肢的动脉,在一定压力的作用下,使灌流液流经组织毛细血管,再从静脉流出。如果在灌流液中加入某种药物,则可根据静脉流出量的变化,了解药物对血管的作用。   【动物与器材】   蟾蜍或蛙、常用手术器械、5000ml贮液瓶、螺丝止水夹、莫非氏管、输液导管、五角板(图4-29)、动脉插管(一段尖端拉细的塑料管)、记纹鼓或记录仪、记滴器或多用仪、电极支架、受滴器、电磁标、秒表、固定针、10ml量筒、1ml注射器、5号针头、玻璃管、任氏液、去甲肾上腺素(1∶10000)、乙酰胆碱(1∶1000000)。   【方法与步骤】   1.准备恒压灌流装置按图4-29安装,将一5000ml有下口的贮液瓶装满任氏液。将瓶的上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实验26 鸟类动脉血压的测定

实验26 鸟类动脉血压的测定   【目的要求】   学习鸟类的直接测压法及在不同因素作用下对血压的影响。   【基本原理】   采用“液导系统”直接测定鸟类的动脉血压,其原理与实验24相同。   【动物与器材】   1.动物可选用鸭、鸡、鹅等。   2.动脉套管用于鸟类的动脉套管可分为单口颈套管和双口颈套管。套管为圆柱型,长约1.9—2cm。连通水银检压计或压力换能器的管颈直径约2.5—3mm,套管的粗直径约1-1.3cm,插入动脉血管的嘴口直径为1.5mm长约2.5mm(图4-21)。大型鸟亦可用一般常用的动脉套管。   3.水银检压计与哺乳动物所用的相同,仅将U型管直径略加缩小(2.5—3mm)即可。   4.其它常用手术器械、鸟头固定夹、鸟体固定台(图4-22)、注射器、25%氨基甲酸乙酯溶液、任氏液、手术用线、纱布、肝素(300单位/ml)、肾上腺素溶液(1∶10000)。     【方法与步骤】   1.鸟体麻醉和固定取一只鸭、鸡或鹅,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实验32 几种实验动物心电图的描记

实验32 几种实验动物心电图的描记   【目的要求】   1.学习描记几种动物心电图的实验方法。   2.了解鱼类、两栖类、鸟类和哺乳类典型动物正常心电图的波形。   【基本原理】   在动物进化过程中,虽然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不断变化,逐渐完善,但心肌细胞的基本电活动却大同小异。整个心脏的综合性电变化也可通过动物体作为容积导体,传导到动物的体表,并记录到心电图机上。动物的心电图与人的心电图相似,基本包括P波、QRS波群和T波。但由于某些动物(如鳝鱼、乌龟等)心电活动的电压偏低,在Ⅰ导联上常常描记不出明显的波形。另外,在一些动物心电图的QRS波群中,Q波较小或缺如。在变温动物中,心率受温度或其它方面的影响较大。   【动物与器材】   鳝鱼、蟾蜍、乌龟、家鸽、家兔(或狗、猫)、常用手术器械、心电图机(或示波器)、动物手术台、蛙板、针形电极(注射针头)、粗砂纸、分规。   【方法与步骤】   1.动物的固定本实验采用不麻醉的方法,进行正常心电图描记。根据不同动物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固定方法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实验33 蛙类心电向量的观察

实验33 蛙类心电向量的观察   【目的要求】   1.观察蛙类额面心电向量环。   2.学习心电向量的引导方法。   【基本原理】   心脏的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具有一定的电位差,此电位差又有一定的大小和方向。这个具有一定电压强度并具有一定方向的电位变化,称之为心电向量。若将相互垂直的两个肢导联的电位变化经放大后分别输入示波器的Y轴和X轴,便可显示出额平面的心电向量环。心房去极化过程显示P环,心室去极化过程显示QRS环,心室复极化过程显示T环。   【动物与器材】   蟾蜍或蛙、常用手术器械、LMS-2A生理记录仪(备两个FS-2前置放大器插件)、双线示波器、15kΩ电阻2个、蛙板、蛙腿夹、针形电极、导联线。   【方法与步骤】   1.标本制备取蟾蜍或蛙一只,双毁髓后背位固定于蛙板上。按实验19的方法暴露心脏。   2.仪器的连接与参数的调整按图4-34连接仪器。生理记录仪两前置放大器A和B的输出线分别与示波器输入端Y1 与Y2 相连。前置放大器A和B的输入端分别连

提问
48 小时有问必答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添加小程序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