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PCR实验步骤一、实验器具与材料:1、移液枪:1ml、200μl、20μl、10μl、2μl2、吸头:1ml、200μl、20μl3、匀浆管:5ml4、吸头台:放置1ml吸头的一个,放置20μl吸头的一5、EP管:1.5ml、0.2ml、100μl6、试剂瓶:2个60ml的棕色试剂瓶(广口,带盖)1个125ml的白色试剂瓶(放无水乙醇)7、量筒:50ml、250ml、500ml8、容量瓶:250ml、500ml、1000ml9、试管架:5ml、1.5ml、20μl10、盐水瓶:250ml、500ml各2个备用,一个装无水乙醇,另一个装DEPC水11、铝制饭盒:4个12、塑料小饭盒:1个13、大瓷缸:2个14、锡泊纸:一卷15、卷纸:2卷16、三角烧瓶:带盖,稍大 二、实验器具的处理与准备1、塑料制品:(包括枪头、EP管、匀浆管等)先将DEPC水从容量瓶中倒入瓷缸中,将塑料制品逐个浸泡其中,其中小枪头需要吸管打入DEPC水,过夜,然后高压,再烤干备用,实验前将枪头等放入吸头台,再高压一次(EP管)2、玻璃制品:泡酸过夜,冲洗干净,蒙锡纸烤干备用(DEPC水泡)(洗净后先泡1‰DEP
基因组学研究概述段民孝(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摘 要 本文对基因组学及相关学科的概念和研究内容做了概述。21世纪是生物时代和信息时代,基因组研究由结构基因组研究转向功能基因组研究,蛋白质组学成为研究重点。基因组学研究和信息学结合产生生物信息学成为今后各个产业的支撑点。关键词 基因组学;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Progress on the genomics studyAbstract The content of the genomics and other related subject was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The biology and information was the main character of 21 century, the structural genomics study were convert to functional genomics study in the genome study, and the proteome study was the major subject.
习惯上,人们用克隆 表示由同一物种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两个或多个个体组成的群体。所以,从同一受精卵分裂而来的单卵双生子(monozygotic twins)便属于同一克隆 。细胞学上,克隆 是指由同一个祖细胞(progenitor cell)分裂而来的具有同一遗传背景的子细胞群体。分子生物学上,把将外源DNA 插入具有自主复制能力的载体DNA 中,使之得以自主复制和永久保存的过程叫做分子。基因定位克隆或图位克隆(map-based cloning)是用于分离其编码产物尚不知道的目的基因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具体的步骤是先将目的基因,亦即目的基因的突变定位到染色体上,并在目的基因的两侧确定一对紧密连锁的RFLP或RAPD分子标记;接着利用最紧密连锁的一对两侧分子标记作探针,通过染色体步移技术将位于这两个分子标记之间的含目的基因的特定的片段克隆 并分离出来;最后是根据其同突变体发生遗传互补的能力从此克隆 中鉴定出目的基因。成功地应用基因定位技术分离目的基因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以酵母人工染色体YAC(yeast artificial chromosome)为载体构建含有大片段DNA 的YAC库。另一个
佚名 儿茶酚胺类(Catecholamines)是指含有邻苯二酚基本结构的胺类。体内具有生物活性的儿茶酚胺包括多巴胺(dopamine,DA)、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oradrenaline,NE)和肾上腺素(epinephrine,adrenalin,E)。它们的结构如下。 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既是肾上腺髓质所分泌的激素,又是交感和中枢神经系统中去甲肾上腺素能纤维的神经递质。NE在中枢内分布广泛,含量较多,E则少,因此我们着重介绍NE的代谢。DA则主要集中在锥体外系,也是一种神经递质。 (一)儿茶酚胺的生物合成 神经组织中儿茶酚胺的合成原料来自血液中的酪氨酸,其合成过程。 在上述过程中,第一步有酪氨酸羟化酶参加,它位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的胞浆内,含量少,活性低,成为NE生成的限速酶,四氢生物蝶呤是它的辅酶,O2和Fe++也是合成时必不可少的因素;第二步反应是由胞浆中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所催化,这酶的特异性不高,和一般氨基酸
益肺清化颗粒是朴炳奎主任医师积多年的临床经验,并经国家“七五”攻关进一步开发,研制出的治疗肺癌的有效方药,已经上市近10年。经临床和基础研究证实,该药可抑制病灶进展,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现选取该药对肺癌侵袭转移过程中黏附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深入探讨该药的作用机制,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1、材料与方法1.1仪器 FACSort 流式细胞仪(FCM),美国Becton-Dicknson公司;离心机himacCF1502,日本HITACHI。1.2 试剂 CD44v6分子,boster公司,编号:BA0454; 上皮型钙黏附分子(E-cadherin,简作E-cad)boster公司,编号:BA0475;抗免IgG-FITC荧光标记二抗,美国Sigma公司,编号:F9887;P.B.S 0.01M pH7.2~7.4磷酸盐缓冲液,美国Gibo公司;PFA:paraformaldehyde 多聚甲醛,美国Sigma公司。1.3 药物 环磷酰胺注射液(CTX):上海华联制药,批号:20030815。1.4实验方法 药物用法 肺瘤平膏:根据人与小鼠体表面积比系数折算,相当于人等效剂量的5倍,
人体的胰腺并非仅在进餐时脉冲式分泌胰岛素,而且是全天保持着相对平稳的的工作状态,这种持续、非进餐时的胰岛素分泌被称为基础胰岛素,对稳定血糖意义重大。每日基础和餐时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变化的曲线如下图: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血液中的胰岛素(蓝色实线)含量并非一根一直保持不动的直线,而是在三餐前后有着明显的增加。实际上,胰岛素水平灵敏的响应着体内血糖水平的变化(红色实线),从而能够在饭前饭后协助血糖水平的稳定。在这种灵敏响应的背后,是人体胰岛β细胞对胰岛素合成、包装和分泌的精密调控。而动物或常规人胰岛素经皮下注射后,作用持续时间很短,无法模拟这一生理分泌特点,也没有能力精确地追踪和响应血糖水平变化。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仍然和健康人有着明显的区别。前者仍然需要小心翼翼的调节自身的饮食规律和注射胰岛素的节奏,保证血糖水平能够处于相对合理的范围内。比如说,常规使用的动物胰岛素在血液中的生命周期差不多都是4-6个小时,这就意味着患者每天需要给自己扎上四五针才能维持基础血糖的稳定。早在动物胰岛素时代,科学家们就在尝试解决这个问题。比如预先将胰岛素与鱼精蛋白结合形成蛋白沉淀
一、为什么要进行抗原修复? 组织在制作过程中,由于化学试剂的作用封闭了抗原,又由于热的作用致使部分抗原的肽链发生扭曲,致使在免疫组化的染色过程中不能将其显示出来,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利用化学试剂和热的作用将这些抗原重新暴露出来或修正过来的过程称为抗原修复。 在免疫组化染色后的镜下观察中,有发现这样的结果,阳性物反应不强,时隐时现,表达不均匀,有时可出现假阴性,这是因为: 1. 组织在用甲醛固定的过程中所形成的醛键可封闭抗原的决定族。甲醛与组织蛋白质类的反应是多样而复杂的,因为它能和多种不同的功能基团结合,在多数情况下在其间形成桥键8。这也是甲醛的一个作用,因为它是一种聚合固定剂,因而能在相邻的蛋白质键间形成桥键的作用。 2. 甲醛在保存进程中会形成羟甲基,也可封闭抗原决定族。据French和Edsall的研究认为,最常遇到的甲醇反应,就是加到一个含反应性氢原子的化合物中,形成一个羟甲基化合物。 3. 在组织固定过程中,甲醛与蛋白质发生交联,形成醛交联蛋白,这种化合物封闭了抗原,使之无法表达出来。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过滤是一种最常见的分离纯化方法,通常用于液体或气体混合物的分离。其原理为:在外界推动力(重力,压力,离心力等)的作用下,位于过滤介质一侧的悬浮液(或气体)中的流体通过过滤介质向另一侧流动,而固体颗粒被介质所截留,从而实现流体与颗粒物体的分离。过滤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十分多见,比如现在空气环境不好的地区,户外行走时,很多人会带口罩,口罩使用的材质,包括纱布,活性炭等就是一种过滤介质。需要被过滤分离的对象,通常是一些粗大颗粒,细菌,病毒或高分子物质等。在科研工作,例如生命科学,化学分析实验中,过滤也是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分离手段。在除菌过滤,微生物定性定量分析,样品浓缩以及色谱分析色谱柱防护中,都会采用到不同形式的过滤。过滤介质通常要求具有多孔、理化性质稳定、耐用等特性。可作为过滤介质的材料很多,根据过滤机理的不同,过滤介质主要包括两大类:深层过滤和表面过滤。 深层过滤,简单而言是一种粗过滤,使用的一般都是一些成本较低的过滤介质,如石英砂活性碳滤料或粗纤维滤料等。这些介质中的孔隙尺寸有一个很宽的范围,大小不一,悬浊液在通过过滤介质时,固体颗粒物被随机吸附或截留在这些孔隙之中,部分大颗粒一样可以透
1. 如何降低背景 流式细胞实验优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是试剂(抗体)的滴定。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实验者必须确定抗原结合达到饱和所需抗体的最低量。这将帮助实验者提高荧光信号特异性和强度,同时尽量降低背景。如果需要同时使用多色时,滴定这一步骤也可以让实验者发现一抗和二抗之间意想不到的交叉反应。 2. 如何选择对照千万记得设置与标记抗体同型的阴性对照,实验者可以通过该对照确定实验背景的信号强度。尤其是直标一抗或一抗和PE(phycoeryhtrin)标记的二抗组合时尤为重要。为获得最佳效果,请设立未染色的细胞样品组(与染色样品同时培养),这样便于控制由于自发荧光而产生的背景。有可能的话,用已知表达目的抗原的细胞以及已知缺乏目的抗原的细胞,将有助于确定所用抗体的特异性。 3. 优化通透和固定步骤,从而提高胞内蛋白的检测效率检测细胞内的目的蛋白更具有挑战性,因为它们具有超出抗体特异性的额外的要求,包括成功穿过可透细胞膜的能力。细胞固定和通透的优化是需要凭经验的一项重要环节,目的是平衡胞内结构的完整性与细胞通透性。使用新鲜配制的高纯度低聚甲醛用于固定,并开始加入温和去污剂(即吐温20)用于
相关专题 我们知道,不少蛋白实验都离不开抗体。但是,即使抗体公司时不时推出新产品,许多蛋白还是没有相应的抗体,很多情况下我们只能望产品叹气的份了。而且,我们还要面对很多抗体无能为力的情况,比如观察蛋白在细胞内的运输。不过,有了各种各样的蛋白标签,您面对实验问题会从容不少哦。 遗传标签 蛋白标签大体可分为三大类:遗传标签、in vivo标签和in vitro标签。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遗传标签,即c-Myc、FLAG等。我们将目的基因对框克隆到含有标签的载体 上,以便下游通过抗体或荧光检测。同时,标签的存在也方便了蛋白纯化。 Sigma-Aldrich和安捷伦(原Stratagene)都提供带有FLAG、c-Myc或CBP(钙调蛋白结合肽段)的载体 系统。此外,它们还提供编码“串联亲和标签”的载体,即利用两个肽段序列进行两步法纯化,以产生高纯蛋白。例如,Sigma-Aldrich的TAP系统将FLAG和HA(血凝素)标签与目的蛋白偶联,先通过FLAG抗体柱分离蛋白,再通过HA抗体柱纯化,可获得比一步法更纯的蛋白。这种策略常用于捕获完整
一、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 在自然关态下,细胞因子受体(cytokine receptor,CK-R)主要以膜结合细胞因子受体(membrane-bound cytokine receptor,mCK-R)和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soluble cytokine receptor,sCK-R)两种形式存在。细胞因子复杂的生物学活性主要是通过基与相应的mCK-R结合后所介导的,而sCK-R却具有独特的生物学意义。近年来,sCK-R水平变化与某些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部分重组sCK-R(rsCK-R)基因工程产品已进入临床验证,关于sCK-R的产生机理,结构特点及基免疫学功能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一)sCK-R的产生机理及作用特点 人T细胞 白血病 病毒I型(HTLV-I)感染的 HUT102B2、MT-2等细胞,髓样白血病细胞(HL-60,KG1)及某些人B细胞系(Raji)除了表达多种mCK-R外还可以通过不同方式产生sCK-R,如HUT102B
real-timeimmuno-PCR1992年,Sano等人将免疫测定技术与PCR结合,创建了一种全新的极其敏感的抗原分子检测技术,即免疫-PCR(Immuno-PCR),随着这种技术的不断发展,2000年,Sim等使用荧光定量PCR代替普通PCR,发展了免疫定量PCR技术(real-timeimmuno-PCR)。该技术把抗原抗体反应的高特异性和聚合酶链反应的高敏感性有机结合起来,其本质是一种以PCR扩增一段DNA报告分子代替酶反应来放大抗原抗体结合率的一种改良型ELISA。1、real-timeimmuno-PCR的基本原理 real-timeimmuno-PCR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类似于普通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的抗原抗体反应。第二部分即荧光定量PCR。real-timeimmuno-PCR与ELISA的区别就在于ELISA是以碱性磷酸酶或辣根过氧化物酶来标记抗体,用颜色反应来表明阳性或阴性结果,而前者是以一段特定的双链或单链DNA来标记抗体,用PCR扩增抗体所连接的DNA,因此可由PCR产物的量来反映抗原分子的量。由于荧光定量PCR的高灵敏度,只要存在着极微
一、实验安排第1次 菌体超声破壁、离心、包涵体复性、 装离子交换柱第2次 测酶活、定蛋白离子交换层析 层析样品进行浓缩、透析第3次 浓缩、透析前、后样品测活、定蛋白 装分子筛柱第4次 分子筛层析,并对收集样品进行测活、定蛋白等第5次 对分离纯化各样品进行蛋白电泳分析,并绘出分离纯化表二、实验操作第1次: 菌体超声破壁、离心、包涵体复性、装离子交换柱实验顺序:超声破壁→离心→装离子交换柱→平衡→包涵体复性掌握要点:破壁原理装离子交换柱方法包涵体复性原理及方法第2 次:测酶活、定蛋白、 离子交换层析分析 、 层析样品进行浓缩、透析实验顺序:测酶活→上柱→梯度洗脱→定蛋白→紫外吸收测蛋白峰→酶活曲线测定→收集样品→ 浓缩 →透析涉及单元实验:测酶活、定蛋白、 离子交换层析、浓缩、透析掌握要点:碱性磷酸单酯酶测活原理紫外吸收法绘蛋白浓度曲线方法离子交换层析原理及方法浓缩及透析常用方法第3次:浓缩、透析前、后样品测活、定蛋白、装分子筛柱实验顺序:浓缩透析前、后样品测活→考马斯亮蓝法定蛋白→装分子筛柱→平衡涉及单元实验:测活、定蛋白、装分子筛柱掌握要点:考马斯亮蓝法测蛋白浓度方法装分子筛柱方法第4
一、纺锤体阻断剂(Spindle inhibitor)在有丝分裂过程中,随着纺锤丝的形成,染色体被牵引到一起难以观察其形态。纺锤体的形成在于细胞质和纺锤体成分的粘度之间的平衡,因此,改变细胞质的粘度,即可破坏纺锤体形成,从而使得染色体均匀散开,且染色体缢痕区更为清楚。在培养中使用的纺锤体阻断剂为秋水仙素,在终止培养前加入适量秋水仙素,使正在分裂的细胞停留在中期,以获得大量分裂相供分析之用。秋水仙素的浓度范围比较宽,一般使用浓度0.05-0.8微克/毫升,在终止培养前处理2-4小时。但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借助浓度和处理时间来控制染色体的收缩程度。秋水仙素作用时间越长,被阻断的中期分裂相越多,但是染色体也越凝聚和收缩,所以还视各实验室经验而定。二、低渗液(hypotonic solution)低渗液是指渗透压和离子强度均低于正常细胞生理条件的溶液,例如水、低渗的柠檬酸钠或氯化钠、甘油磷酸钾(0.65M)、氯化钾(0.075M)等。低渗效果取决于低渗液的化学组成、低渗的温度和处理时间。低渗处理是凭借反渗透作用使细胞膨胀染色体铺展,同时可使粘附于染色体的核仁物质散开,以便能在一个平面上观察所有染色
近红外光谱分析应用方式的特点:近红外光谱的工作谱区信息量丰富,对样品有较强的透过能力。近红外光谱分析能在几秒钟内对被测样品完成一次光谱的采集测量,瞬间即可依靠数学模型完成其多项性能指标的测定。分析过程不产生污染、不消耗其它材料、不破坏样品,分析重现性好、成本低;可以实现快速分析、绿色分析、廉价分析,具有“多、快、好、省”的特点。尤其是在复杂物、天然物的无损、微损分析、在线分析、原位分析、瞬间分析等领域具有常规分析无法比拟的优点。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于适时的质量监控与大量样品分析是十分经济且快速的,由于建立近红外光谱方法之前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得到一个准确的校正模型。因此近红外光谱分析对于没有相应的数学模型、零星样品的分析不太适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属于应用数学模型的间接分析,是二级的分析技术;一般不适合做实验室高精度,高稳定性分析;近红外光谱分析也不适合做微量分析。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学的特点: 近红光谱外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不但与待测样品有关,还取决于建模样品与模型(准确度与稳定性),优秀的模型可以使测定结果的准确度逼近经典方法。近红外光谱分析的精确度可达到或超过经典方法。近红外
概 述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选择性体外扩增DNA 或RNA的方法。它包括三个基本步骤: (1) 变性(Denature):目的双链DNA 片段在94℃下解链; (2) 退火(Anneal):两种寡核苷酸引物在适当温度(50℃左右)下与模板上的目的序列通过氢键配对;(3) 延伸(Extension):在Taq DNA 聚合酶合成DNA 的最适温度下,以目的DNA 为模板进行合成。由这三个基本步骤组成一轮循环,理论上每一轮循环将使目的DNA 扩增一倍,这些经合成产生的DNA 又可作为下一轮循环的模板,所以经25-35轮循环就可使DNA 扩增达106 倍。一、 PCR 反应中的主要成份1、引物: PCR 反应产物的特异性由一对上下游引物所决定。引物的好坏往往是PCR 成败的关键。引物设计和选择目的DNA 序列区域时可遵循下列原则:(1) 引物长度约为16-30bp, 太短会降低退火温度影响引物与模板配对,从而使非特异性增高。太长则比较浪费,且难以合成。(2) 引物中G+C含量通常为40%-60%,可按下式粗略估计引物的解链温度 T
一、组成部件(一)装有铂金丝的贮液槽一对,配有冷却装置及电泳缓冲液流出口。(二)凹型橡胶框,配有玻璃板,可分别制作厚度为lmm、1.5mm的凝胶板,操作时根据需要选择适当厚度的玻璃板及梳子配套使用。(三)样品孔模具(梳子)用于电泳加样。(四)固定贮液槽的螺丝杆及螺母4对,28D、30型为5对。(五)橡胶管五根。两根长的用于连接冷却水的出入口;中等长度的两根用于连接电极缓;中液的流出口;最短的一根用于连接贮液槽间的冷却水。(六)导线1付。二、使用方法(一)清洗部件上述部件组装前要彻底清洗干净。尤其是玻璃板及凹形带槽橡胶框,必须用泡沫海绵沾少许肥皂粉或洗涤剂彻底清洗干净。清洗后的玻璃板应放在玻璃板支架上晾干水后方能使用。(二)组装电泳槽A、 1、将四只固定螺杆插进一只贮液框(半上槽)的相应孔洞中,然后将贮液框仰放在桌上。 2、左手拿凹型槽橡胶模框,右手的拇指与中指握住玻璃板的两侧边缘插到橡胶模框内 (注意手指不能接触灌胶面的玻璃板)。 3、将带有玻璃的橡胶模框子放在仰放的贮液槽框架上,其下缘必须对齐贮液槽框下缘。 4、双手拿另一只贮液槽框与仰放在桌上的贮液槽框相合,并使橡胶框上的凸
一、引言所谓生物芯片,就是利用微加工技术并结合有关的化学合成技术,将大量探针分子固定于载体(如玻片、硅胶芯片、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薄膜等),然后与标记的样品分子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杂交信号的分布及强弱,对靶分子的序列和数量进行分析检验的微型器件。生物芯片扫描仪则是通过检测杂交信号并把测定结果转变为可供分析、处理的图像数据,从而对生物芯片进行分析的一种扫读装置。杂交信号的检测是生物芯片扫读的第一步,对后续的数据提取及图像分析将产生重要影响,也直接影响芯片的分析结果。正因如此,杂交信号的检测成为生物芯片技术向前发展的主要困难之一,而且随着芯片集成度的提高,使用的反应样品量越来越少,产生的信号越来越微弱,对检测系统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必须满足很高的检测灵敏度、高信噪比及大动态范围。此外,为提高检测效率,适应快速扫描,对检测系统的响应速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信号检测方法的分类及比较随着生物芯片制造技术的蓬勃发展,与之相应的信号检测方法也迅速发展起来。根据生物芯片相对激光器及探测器是否移动来对生物芯片进行扫读,有扫描检测和固定检测之分。扫描检测法是将激光器及共聚焦显微镜固定,生物芯片置于承片台上并
在人体发育过程中,γδΤ细胞先于αβΤ细胞出现,γδΤ细胞 主要分布于皮肤,小肠、食道、肺和生殖器官等上皮组织内,而在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仅占0.5%-5%。外周血中γδΤ细胞主要为Vγ9Vδ2、δ1Τ细胞,它在抗感染、抗肿瘤和免疫监视以及免疫耐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其反应机制方面仍然了解不多。在体外大量扩增Vγ9Vδ2、δ1Τ细胞是研究γδΤ细胞生物学功能和用于临床肿瘤治疗的重要步骤。国内已报告多种γδΤ细胞体外培养方法[1-5],现介绍一种新的γδΤ细胞体外快速扩增方法。 1、材料和方法1.1 材料和仪器RPMI-1640(Gibco公司产品),人AB血清来自徐州市血站,胎牛血清和淋巴细胞分离液购自中国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异戊烯焦磷酸(isopentenylpgrophosphate.IPP)购自sigma公司,IL-2(夏门),抗人TCR-γδ-FITC,抗人CD3Ab-PE,抗人CD44Ab-FITC,均购自杭州联科生物(Immutech,French),K562细胞和SGC-7901胃腺癌细胞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所提供,流式细胞分析仪(FACSC alibur.Becton
养了很久的细胞,有一些经验和体会总结一下,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如何把细胞养的形态很好更漂亮。 1.不同的细胞,喜欢的环境是不一样的。 这个不仅仅是说培养基的不同,还有就是细胞生长的空间密度问题。 有一些细胞是数量多一点比较好生长,生长状态也比较好。这种一般是属于生长速度慢的细胞。譬如内皮细胞。而有一些是细胞是数量少一点细胞状态会生长的比较好,譬如巨噬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尤其是巨噬细胞,生长速度非常得快,贴壁速度很快,所以传代时就应该留很少量的细胞,这样细胞状态会比较好。并且巨噬细胞比较喜欢扎堆生长,而堆与堆之间是有空间的。如果长成相连在一起的一满片的时候,细胞形态基本上就会差了,老化的会比较多,对后期实验结果是不好的。所以在养细胞的时候应该摸索该细胞喜欢的生长空间密度问题。 2.对于有些人总是会遇到养的细胞形态怎么都不好的问题。这个其实是有一个方法可以改善的。对于贴壁细胞,如果细胞形态不好,(或者细胞形态不清晰,表面似有异物等)可以在传代的时候进行如下操作: 首先,倒掉旧的培养基,加入3ml新的培养基(有无血清的都可)洗涤一次,用滴管吸走,然后再加入3ml的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