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通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频数表的编制与频数分布

佚名 计量资料有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对离散型变量,可列出变量值及其频数如表4.1。若变量值较多时,亦可用组段表示如表4.2。每个组段的起点称下限,终点称上限,上限与下限之差称组距。如表4.2第一组的下限是0,上限是1。第二组的下限是2上限是3,组距都是1。归组以后,该组的变量值用组段的中值代表,称组中值。如第一组的组中值为0.5。 表4.1 某市居民1095天中每天意外死亡人数(1980~82年) 死亡人数 天数 0 807 1 250 2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胶质细胞培养(astrocyte, oligodendrocyte)

取材及胶质细胞的混合培养1、P2 SD大鼠经低温麻醉后以碘酒和75%乙醇消毒,无菌操作下,断头放入预冷的D-Hanks液中,在解剖显微镜下取大脑皮层并除去脑膜。2、剪碎组织成1mm3大小,加入胰酶-EDTA消化液并放入37℃孵箱内消化20min,中间摇晃一次。3、随后用滴管吸出组织转移到装有预冷的MEM+10%FBS(Glial Medium,GM)的离心管内终止消化液作用5min。4、吸出组织转移到另一支装有冷的GM的离心管内,用火焰抛光的巴斯德滴管吹打数次,静置后取上清并吸到另一支离心管内。重复上述步骤2~3次。5、所得上清于800r/min离心5min,弃上清,管内加入新鲜GM并吹打成单细胞悬液。细胞计数,调整细胞密度按1.5×105/cm2种入25cm2培养瓶,放入孵箱培养。以后每隔2~3d进行全量换液。摇床振摇分离星形胶质细胞和寡突胶质细胞培养至7~10天,换液后放入孵箱继续培养24h,取出拧紧培养瓶盖,于37℃恒温摇床上280r/min摇动18h。此时寡突胶质细胞90%以上在培养悬液内而与瓶底贴壁的星形胶质细胞分离。分离培养悬液内的寡突胶质细胞吸出悬液至离心管内950r/m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测序常见问题分析

1.如何测定引物的OD值? 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260nm波长测定溶液的吸光度来定量,请注意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测定时溶液的吸光度最好稀释到0.2-0.8之间(吸光度太高或太低会有较大的误差)。DNA 干粉用一定体积的水充分振荡溶解以后,取部分溶液稀释到1ml并在1ml标准比色皿中测定其吸光度,即为所测体积的OD值,进而可以计算出母液的OD值。举例:您拿到一管干粉的DNA ,用1ml水溶解成母液,取该母液50μL稀释成1ml并在1ml标准比色杯中测定的吸光度为0.25,说明该50μL中含有0.25OD的DNA ,也即说明原来1ml母液中含有5OD的DNA 。2.怎样溶解引物? 我们的的合成报告单给出了每OD引物稀释为100μmoL/L(即100pmol/ul)浓度的加水量,您可以根椐您的实验需要加入适量的无核酸酶的双蒸水(PH>6.0)或TE缓冲液(PH 7.5-8.0),开启瓶盖溶解之前最好在3000-4000转/分钟 的转速下离心1分钟,防止开盖时引物散失。3.合成的引物应如何保存?没有溶解的引物非常稳定,可以在-20℃下保存至少1年,溶解好的引物可以事先稀释为100μmoL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有图有真相,专业技术工程师带你一起轻松玩转 ChIP 实验

染色质免疫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ChIP)是研究细胞内 DNA 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经典技术,特别是经常用于研究某些转录因子与特定基因组区域(如启动子或其它 DNA 结合位点)的结合,或者用来评价基因组特定位点的组蛋白修饰水平。CST 推出的 SimpleChIP® 酶解法试剂盒有 9002,9003,9004 和 9005均含有标准 ChIP 流程所需的整套试剂、阳性对照组蛋白 H3 抗体、阴性对照 IgG、人和鼠 RPL30 阳性引物引物和 ChIP 级蛋白 G 琼脂糖微珠或蛋白 G 磁珠等,方法简便易行,与 CST 多种高质量的 ChIP 级抗体配合使用,将使您的 ChIP 实验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ChIP 概况图解:在 ChIP 实验中,染色质样品的制备最为关键。为了让您能够更直观地看到酶解法 ChIP 染色质样品的制备过程,我们将 CST 技术工程师最近与客户一起进行的标准 ChIP 实验样品制备的关键步骤给您呈现,希望我们能够带你一起轻松做好 ChIP 实验。接下来全部真实记录:时间:2016 年 3 月 8 日(看这个日子选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细胞融合

一、原理 细胞融合(Cell fusion),即在自然条件下或用人工方法(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细胞合并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人工诱导的细胞融合,在六十年代作为一门新兴技术而发展起来。由于它不仅能产生同种细胞融合,也能产生种间细胞的融合,因此细胞融合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细胞融合的诱导物种类很多.常用的主要有灭活的仙台病毒(Sendai virus),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和电脉冲。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聚乙二醇,因为它易得、简便,且融合效果稳定。PEG的促融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它可能引起细胞膜中磷脂的酰键及极性基团发生结构重排。二、方法(1)取新鲜鸡血以0.85%生理盐水制成10%的悬液。(2)称取0.5克PEG(MW=4,000)放入试管内,在酒精灯上融化之,迅速加入0.5ml预热的Hanks液混匀制成50%的PEG溶液。放入37℃水浴中待用。(3)取上述10%的鸡红细胞悬液1ml放入离心管中,再加入5ml Hanks液混匀,然后以1,000rpm离心5分钟,小心弃去上清,用指弹法将细胞团块弹散。(4)取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淋巴细胞系

 淋巴细胞系   淋巴细胞是具有特异免疫识别功能的细胞系,人和哺乳类动物的淋巴细胞系是由形态相似、功能各异的不均一细胞群所组成。按其个体发生、表面分子和功能的不同,可将淋巴细胞系分为T细胞和B细胞二个亚群,每个亚群又可分为不同的亚类。另外还有一群单核细胞,其来源可能与淋巴细胞相关,但不具有特别识别功能,称为天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可归类为第三群淋巴细胞。   成熟的T和B细胞均为单核的小淋巴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单纯从形态学是能加以区别的。但在它们的细胞膜上都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包括膜抗原分子和膜受体分子。这些表面标志都是结合在膜上的巨蛋白分子,可用不同的方法检测,借以鉴定和区分淋巴细胞系的不同亚群和亚类。   研究这些膜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将有助于了解淋巴细胞活化的机制。研究这些膜分子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对了解淋巴细胞的起源、分化与成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并且在淋巴细胞的分类、诊断与相关疾病的治疗及发病学等方面都具有应用意义。 第一节 T细胞   一、T细胞主要表面分子   T细胞是由一群功能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荧光定量PCR问题解决方案

问题可能原因建议解决方法定量PCR 无扩增产量或很少的扩增产量DNA模板质量不好,含有抑制剂提高模板质量,诸如DMSO,SDS和甲酰胺之类的试剂会抑制Taq DNA聚合酶。如果怀疑污染了抑制剂,可以使用乙醇沉淀DNAPCR引物设计较差避免在引物3'端含有互补序列。避免可以形成内部发卡结构的序列。设计Tm类似的引物。探针设计较差对探针序列进行blast比对,设计符合要求的探针PCR引物合成较差用普通电泳法,看引物的设计和合成质量,是否有目的条带出现。荧光探针无功能确保探针设计的有效性和fluorophore和quencher的存在。用DNase处理TaqMan探针,校验荧光是否增强。必要的话设计和合成探针。模板浓度太低使用10^4拷贝的靶序列,以在25到30个循环中获得信号。镁离子浓度太低从3mM到5mM,间隔0.5mM进行一系列反应,确定对于每个模板和引物对的最佳镁离子浓度。FQ-PCR MasterMix-UNG 试剂盒不需优化镁离子浓度。引物浓度太低最佳引物浓度介于0.1μM到0.5μM之间。为了精确确定引物浓度,在260nm测量光密度,然后使用光吸收值和消光系数计算浓度。(见公式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荧光原位杂交(FISH)探针的制备及其应用

一、概述 1、克隆性染色体异常是肿瘤的特征 2、染色体异常常见的类型 3、染色体异常的检测方法 二、荧光原位杂交及其探针 1、荧光原位杂交的原理 2、荧光原位杂交的探针 三、荧光原位杂交探针的制备和荧光原位杂交(按试验流程介绍) ①、 概述 1、克隆性染色体异常是肿瘤的特征 1914年德国遗传学家Boveri就提出染色体畸变与肿瘤起源相关,然而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假说;1960年Nowell和Hungerford在7例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的患者中发现后来被称为费城染色体(Philadelphia chromosome)的微小染色体;1973年Rowley证实了Ph染色体是9号和22号染色体易位所致,这是人们在肿瘤中认识到的第一个染色体易位;目前,已经有11,500篇文献报道了55,600多种克隆性细胞遗传学异常。这些染色体畸变,尤其是染色体易位及其相应的融合基因在肿瘤致病的起始阶段有着重要的作用,无不说明克隆性细胞遗传学异常是肿瘤的特征,在肿瘤起源中起重要作用。 2、染色体异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MTT比色法实验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

实验原理 MTT检测原理为活细胞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能使外源性MTT还原为水不溶性的蓝紫色结晶甲瓒(Formazan)并沉积在细胞中,而死细胞无此功能。二甲基亚砜(DMSO)能溶解细胞中的甲瓒,用酶联免疫检测仪在490nm波长处测定其光吸收值,可间接反映活细胞数量。 在一定细胞数范围内,MTT结晶形成的量与细胞数成正比。该方法已广泛用于一些生物活性因子的活性检测、大规模的抗肿瘤药物筛选、细胞毒性试验以及肿瘤放射敏感性测定等。它的特点是灵敏度高、经济。缺点:由于MTT经还原所产生的甲瓒产物不溶于水,需被溶解后才能检测。这不仅使工作量增加,也会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而且溶解甲的有机溶剂对实验者也有损害。实验试剂1. MTT 溶液的配制方法:通常,此法中的MTT 浓度为5mg/ml。因此,可以称取MTT 0.5克,溶于100 ml的磷酸缓冲液(PBS)或无酚红的培养基中,用0.22μm滤膜过滤以除去溶液里的细菌,放4℃避光保存即可。在配制和保存的过程中,容器最好用铝箔纸包住。2. 配制MTT时用PBS(pH=7.4)溶解。PBS配方:NaCl 8g,KCl 0.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

PCR-SSCP分析的基本程序为:首先PCR扩增特定靶序列,然后将扩增产物变性为单链,进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在不含变性剂的中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电泳时,DNA单链的迁移率除与DNA链的长短有关外,更主要的是取决于DNA单链所形成的构象。在非变性条件下,DNA单链可自身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构象。这种构象由DNA单链碱基决定,其稳定性靠分子内局部顺序的相互作用(主要为氢键)来维持。相同长度的DNA单链其顺序不同,甚至单个碱基不同,所形成的构象不同,电泳迁移率也不同。PCR产物变性后,单链产物经中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靶DNA中含单碱基置换,或数个碱基插入或缺失等改变时,因迁移率变化会出现泳动变位,从而可将变异DNA与正常DNA区分开。由此可见,PCR-SSCP分析技术是一种DNA单链凝胶电泳技术,它根据形成不同构象的等长DNA单链在中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电泳迁移率变化来检测基因变异。该技术已被广泛用于癌基因和抗癌基因变异的检测、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分析以及基因诊断、基因制图等领域。为了高灵敏特异性地显示SSCP分析结果,现已发展多种PCR-SSCP技术,各有其优势及适用领域。例如,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关于ELISPOT试验技术中对细胞的处理

一、提取外周血淋巴细胞时注意事项如果取外周血淋巴细胞 (PBMC) 进行ELISPOT检测,最好采用新鲜血液。在保证无菌操作的前提下,首先应保证取血时抗凝剂应及时充分的与血液混匀,避免血凝块的出现。抗凝血最好及时提取PBMC,避免放置时间过长,室温下避免过夜。应选用分离效果好的淋巴细胞分离液,避免PBMC中混有过多其他细胞成分或杂质。外周血出现溶血后,在使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PBMC时,溶血产生的细胞碎片、血红素等杂质将极大可能悬浮于分离液的层面,在吸取PBMC时非常容易混入这些杂质,由于混入细胞的细胞碎片和血红素很难清洗去除,在进行ELISPOT实验时,有可能沉积在培养板底,严重影响细胞因子和抗体的结合,进而影响实验结果。使用淋巴细胞分离液,推荐使用进口淋巴细胞分离液,如:Lymphoprep,或者NycoPrep 1.077(无寡糖)。避免使用红细胞裂解液分离淋巴细胞。二、从动物脾脏组织分离淋巴细胞取动物脾脏组织时,应注意取材的无菌操作。分离出脾脏组织,研磨后过200目筛网,保证所分离的细胞为单个细胞悬液。获得细胞悬液后应该使用相应的淋巴细胞分离液进一步分离单个核细胞。三、在ELI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影响实验动物麻醉的因素

实验动物的麻醉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正确的麻醉处理,是动物实验成功的有力保障。而麻醉处理不当,会给实验结果带来难以分析的误差。要想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除掌握实验动物麻醉的基本知识和技术、遵循科学的麻醉程序外,还应了解影响实验动物麻醉的各种因素,如动物因素、环境因素等。1、动物因素1、1 年龄和体重动物对药物的反应随年龄的不同而有差异。有人将大鼠、小鼠按年龄分成幼年、成年、和老年3组,观察年龄对乙醇、戊烷和二氯乙烷等急性毒性的影响。按LD50及麻醉浓度观察,敏感性显示为幼年>成年>老年。对毒物反应的年龄差异,可能与毒酶活性有关。幼年动物因缺乏这些酶,故对物毒很敏感。新生大鼠约在出生后8周内解毒酶才达到成年大鼠的水平。大鼠的葡萄糖醛酸转换酶,约在出生后30D才达到成年大鼠的水平。另外,幼年动物,特别是刚出生的动物,肝肾功能未发育完全,药物消除能力低,这些因素使游离型药物及进入组织的药量增多,易发生蓄积中毒现象。体重小的动物每单位体重的基础代谢率较大动物高,因此,动物越小,每单位体重所需的麻醉药剂量越大。一些慢性实验,观察时间较长,可选择年幼、体重较小的动物做实验。1、2 性别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实验动物设施之空调系统简介

一般而言,所谓标准化的实验动物设施,即一能够在人道的原则下,提供动物“持恒(homeostasis)”的饲养环境,并以恰当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无公害(合乎环保与公卫考量的设备与方法),使动物试验能顺利进行的共用实验室及/或生产实验动物的房舍。藉复杂的空调系统作严谨地人工环境控制则似乎是必要的。然实验动物学相关参考文献与书籍,多仅对这个部份作概略性的要求简介,例如:恒温(22℃)与恒湿(相对湿度50℃10%)、藉全换气(10~18次/小时)来避免有毒物质与病源在室内的堆积、以过滤与各相邻区室间的气压差确保污染原无法进入特定的区室或散布出去等。事实上,这类空调系统更常见於与电脑相关的半导体、积体电路工厂厂房以及手术设施、加护及传染病房等医院建筑。 “全换气”即不循环使用经温、湿度即过滤处理的饲养环境空气,一般而言,即使仅使用部份循环之空气,仍无法确保饲养环境同时必须要求的长期之高洁净度与低臭气。 标准化实验动物设施的空调系统不仅占设施总造价的三分之一以上;在运转时所耗损之能源,可达整体设施之五分之四;故在例行维护上所需投入的关注,并不亚于实验动物的例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丝状噬菌体的生活史

丝状噬菌体的生活史 野生型Pf类丝状噬菌体只能感染带有F性菌毛的雄性大肠杆菌。当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时,先通过其头部的pⅢ蛋白N端吸附于大肠杆菌F性菌毛的末端,脱去主要衣壳蛋白pⅧ,其感染性单链DNA则进入宿主细胞细菌,并在10~15min内,首先在宿主胞内酶的作用下,以此环状单链的DNA为正链,通过滚环复制拷贝出互补的负链DNA,形成环状双链DiNA分子即复制型DNA(RFDNA)。这种双链DNA分离纯化后可作为双链DNA载体。当宿主细胞内RFDNA积累到100~200个拷贝后,则开始转录和复制,并产生所有的病毒蛋白。先由pⅡ在RFDNA正链的特定复制起始位点(ori+ )上产生一个切口,以负链作为模板,通过滚环复制产生出大量单链正链DNA,再由pⅡ将其连接形成环状单链,同时与pV蛋白结合后抑制其再转化成RFDNA,而成为子代DNA。 噬菌体的组装并不在宿主细胞质内进行,包裹噬菌体的5种结构蛋白合成后都插在大肠杆菌的内膜上,其C末端位于细胞质中,而N末端在细胞周质腔中,周质腔中的氧化环境有利于蛋白质折叠。其中pⅢ和pⅧ蛋白其N端带有信号肽,但在组装病毒颗粒之前必须去除信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氯酸钾的使用安全

(一)物化性状和用途无色有光泽结晶或白色结晶或粉末。味咸而凉,不易潮解。密度:2.32,熔点:约3560℃。用于火柴、氧化剂、炸药、印染、焰火、雷管、医药、染料、造纸、农药、漂白、防腐剂等。(二)毒性本品有毒。(三)短期暴露的影响对皮肤、粘膜刺激性强,易经皮肤吸收。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四)长期暴露的影响吸收量多时则引起头沉、头痛、头晕、倦怠感、疲劳感、面色苍白、发绀、尿着色等症状。(五)火灾和爆炸本品为强氧化剂。与磷、硫、碳、氰盐、次亚硫酸盐、铵盐、强酸或有机物混杂时,受热、撞击、摩擦即可引起爆炸。有金属粉尘时爆炸更加剧烈。火灾初期用大量水施救。当大量此类商品着火时,可能熔融呈液状。如用水或泡沫直接喷射,易引起熔物飞溅,应注意防止灼伤。(六)化学反应性常温下稳定。在碱性溶液中不具有氧化能力,在酸性下则显示出强氧化作用。(七)人身防护皮肤:使用手套、工作服、工作鞋、工作场所应备有可用的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吸入:当空气中粉尘含量过高时,应使用有绿色色标滤毒盒(罐)的防毒面具。眼睛:戴用防尘或防溅的安全眼镜,必要时还应戴用面罩。(八)急救吸入:应使患者脱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眼睛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受体相关性蛋白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途径

受体相关性蛋白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途径 大部分细胞因子受体分子胞内区不带有启动信号转导的蛋白酪氨酸激酶(PTK)结构域,但可通过相应胞内区连接的PTK起作用。CkR―F和IFNR―F的受体分子胞内区都结合有PTK中的Janus激酶(Janus kinase,Jak)家族成员,包括Jakl、Jak2、Jak3和Tyk2。细胞因子各种受体的亚单位往往连接Jak家族中的一个或几个特定成员。如C―CSFR与Jak2连接,IL2Rβ链与Jakl、IL2Rγ链与Jak3连接,ILl0R的。链与Tyk2连接。 细胞因子受体信号转导中JaklSTAT家族成员的分布 细胞因子和受体结合后受体分子即发生聚合,造成与之相连的Jak蛋白酪氨酸激酶相互靠拢,彼此发生磷酸化而激活。激活的Jak启动多条信号转导途径。最短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条途径是先使得受体分子胞内区上的酪氨酸残基发生磷酸化,通过转录因子STAT基因激活。表5-4表明,STAT也是一个家族,不同的Jak激活不同的STAT家族成员,进而活化不同的细胞因子基因。例如STAT 5和STAT 6 分别参与ⅡJ―2R和IL4R启动的信号转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的液相芯片技术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是人类基因组中单个碱基的变异,属于二等位基因的标记,在人类30亿个碱基中每千个碱基出现一次,是近来被受关注的第三代多态性标记。由于SNP的研究将会极大地推动群体遗传学、药物开发、法医学、癌症、糖尿病、精神病等复杂疾病研究,故近年来不断有新的技术及方法出现并应用于SNP的检测。利用芯片技术进行SNP多态性位点的检测是目前发展最快、最有应用前景的技术平台。本文所介绍的这一技术平台在2003年10月的《Scientific Computing & Instrumentation》杂志上被认为是计算机技术发展史上的20个里程碑技术之一。该技术最早是由Orchid BioSciences 公司研发,并成功应用于美国纽约“9·11”恐怖袭击事件中遇难者的身份鉴定工作 (详见2003年12月期的《生物技术世界》杂志)。随后,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的科学家们发展了这一技术,在自动化程度方面及荧光检测技术方面进行了改进和提升,充分利用了芯片技术的高通量、高信息量的特性,使得SNP位点检测更加准确。该技术运用经典的单碱基引物延伸技术,结合多重PCR技术及荧光标记技术,同时引入38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细胞凋亡的检测

相关专题 1. 早期检测: 1) PS(磷脂酰丝氨酸)在细胞外膜上的检测:PS从细胞膜 内侧转移到外侧在细胞受到凋亡诱导后不久发生,可能作为免疫系统的识别标志。AnnexinV,一个钙依赖性的磷脂结合蛋白,能专一性的结合暴露在膜外侧的PS,再通过简单的显色或发光系统进行检测。由于这是一种凋亡早期的活细胞检测(悬浮细胞和贴壁细胞都适用),可与DNA染料或别的晚期检测方法相结合来标记凋亡的发展阶段。   美国著名生物试剂公司CLONTECH和Invitrogen 公司分别开发了多种标记的Annexin V产品,简便快速,10分钟就可完成检测。其中带荧光标记的Annexin V-EGFP(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及Annexin V-FITC,灵敏度高,可作为FACS(流式细胞分选)方法筛选凋亡细胞的基础。由于融合蛋白Annexin V-EGFP,EGFP与PS 的结合比例为1:1,还可进行定量检测。除此之外,还提供生物素偶联的Annexin V,可通过常用的酶联显色反应来检测。另外,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影响纸层析分离中迁移率因素

纸层析分离 中影响迁移率的因素有样品物质结构、样品分子极性、滤纸、层析溶剂、PH值、温度、展开方式和样品溶液中杂质等。 一、样品物质结构 和分子极性: 样品物质结构和分子 极性是影响迁移率的主要因素。 二、滤纸: 不同滤纸的厚薄和纤维松紧度各不相同,结合的水量不一样。 滤纸上所含的杂质影响迁移率,必要时要进行预处理。 三、层析 溶剂: 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系统中进行层析分离时迁移率不同。溶剂系统中的试剂若纯度不够,需用离心机 进行预处理。 四、PH值: 溶剂和样品的PH值会影响物质的解离,从而影响物质的极性和溶解度,使迁移率改变。 溶剂的酸碱度增大,则流动相的含水量增大,使极性物质的迁移率增大。反之迁移率降低。 五、温度: 温度影响物质在两相中的溶解度,即影响分配系数。温度影响滤纸纤维的水合作用,即影响固定相的体积。在多元溶剂系统中,温度显著影响溶剂系统的含水量,即影响流动相的组分比例。所以温度的改变使迁移率变化很大,纸层析分离必须在恒温条件下进行。某些对温度敏感的溶剂系统,最好不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GenBank简介

GenBank包含所有已知的核苷酸及蛋白质序列、以及与之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和参 考文献,是美国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建立并维护的,是世界上的权威序列数据 库。数据库序列的来源为作者直接递交或间接查寻文献所得,并与世界上其他公开发 行的数据库,如EMBL,DDBJ交换每日更新的数据。GenBank发展极为迅速,仅1995年一年里增加的序列数据量,即超过以往14年的 累加数目。1995年的90.0版本含有492,483个不同的序列,总长度超过353,713,490个 碱基。其中54%是人(Homosapiens)的序列,此外还包括线虫(C.elegans)、酵母 (S.cerevisiae)、小家鼠(Mus musculus)等15,500种生物的DNA序列。GenBank每条数据包含对序列的精确描述,序列来源生物的科学名称及树状分 类,以及特征数据栏,提供序列的蛋白编码区和具有特殊生物学意义的位点,如转录 单位(transcription units)、突变或修饰位点(sites of mutationsor modifications)及重复序列(repeats),还提供特定序列编

提问
48 小时有问必答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添加小程序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