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通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RT-PCR PROTOCOL

RT-PCR PROTOCOL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 1.1 供试用组织( 细胞)…………………………………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主要试剂…………………………………………… 1.4 工具酶及试剂盒…………………………………… 2. 实验方法…………………………………………………… 2.1 总RNA 提取 ………………………………………… 2.2 RT-PCR……………………………………………… 2.3 琼脂糖凝胶电泳……………………………………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供试用动物组织/ 细胞 1.2 主要仪器设备 1.5ml 离心管、0.2ml PCR 管、高速离心机、5~10ul 加样器、2~20ul 加样器、20~200ul 加样器、TAKARA PCR 仪、551 可见光透射仪 1.3 主要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从头预测法预测蛋白质的结构

从头预测法预测蛋白质的结构从理论上说,从头预测法是最为理想的蛋白质结构预测方法。它要求方法本身可以只根据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来预测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和高级结构,但现在还不能完全达到这个要求。从头预测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二级结构预测首先从一级结构预测出二级结构,然后再把二级结构堆积成三维结构。由于目前对二级结构中氨基酸的中远程相互作用不完全清楚,因此预测准确率一般在65%以下。如果具有多种蛋白质同源序列的三维结构,在多重序列匹配比较的情况下,预测的准确性可以达到88%以上。Barton和Sander等人发现,在一个蛋白质序列中总有约40%序列的预测可以有很好的可信度,其预测的准确性都在80%以上。这些区域都是一些二级结构序列比较保守的部分,这些结果给如何将现有二级结构预测结果应用到三维结构预测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二)超二级结构预测 实际上是局域的空间结构预测,主要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和向量投影方法,从蛋白质序列出发,直接预测蛋白质的超二级结构。观察此段氨基酸序列是否能形成某一种模式的超二级结构。其中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预测的准确率在75%~82%,向量投影方法预测的准确率达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人类基因组研究技术:建立遗传图谱

遗传图谱又称连锁图,是指基因 或DNA标记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与遗传距离。遗传距离通常由基因或DNA片段在染色体交换过程中分离的频率厘摩(cM)来表示。1厘摩表示每次减数分裂的重组频率为1%。厘摩值越高表明两点之间遗传距离越远,厘摩值越低表示两点间遗传距离越近。 通过遗传图谱,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各个基因或DNA片段之间的相对距离与方向。如哪个基因更靠近着丝粒,那个更靠近端粒等。遗传距离是通过遗传连锁分析获得的,实用的标记越多、越密集,所得到的遗传连锁图的分辨率就越高。遗传图谱不仅是现阶段定位基因的重要手段,即使在人类基因组全物理图谱建立起来之后,它依然是研究人类基因组遗传与变异的重要手段。 遗传图谱的绘制需要应用多态性标记。最早应用的标记是RFLP,进行遗传图谱的绘制。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应用微卫星(microsatellite,MS)标记绘制图谱。MS的出现不但使遗传图的精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成为物理图谱上的标记,从而促进了遗传图谱与物理图谱的整合。 近年来,第三代的多态性标记,即单核苷酸的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常见自身免疫病-类风湿关节炎

常见自身免疫病-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 是以慢性进行性关节滑膜以及关节软骨坏损为特征的炎症性疾病,几乎影响全世界各类人口的1%。发病年龄一般在40一50岁,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3-4倍。绝大多数患者的血液中都有高水平的RF因子(针对自体IgG的IgM抗体)。患病早期,关节肿胀、疼痛并伴有功能障碍。最典型的关节表现为晨僵、对称性小关节疼痛、肿胀及压痛,在易受摩擦的骨突起部位可见类风湿结节,最终发展为关节破坏和畸形。常见关节畸形为“钮孔花”畸形、“天鹅颈”畸形和尺侧偏向畸形。可伴有发热、贫血及淋巴结肿大等关图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畸形节外表现,重症类风湿关节炎常伴发血管炎,出现紫癜、网状青斑、指(趾)坏疽、梗死、皮肤溃疡及内脏受累等。 RA患者血清中可出现多种自身抗体。除传统的类风湿因子外,还有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体、抗瓜氨酸多肽抗体、Ⅱ型胶原抗体及抗RA33/36抗体等。RA的显著病理特点是关节滑膜炎症使其变得肥厚、皱褶,滑膜的血管增生和多种炎性细胞浸润,形成血管翳(pannus),后者进一步导致滑膜、软骨、乃至软骨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紫外吸收法

相关专题 蛋白质分子 中,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残基的苯环含有共轭双键,使蛋白质具有吸收紫外光的性质。吸收高峰在280nm处,其吸光度(即光密度值)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此外,蛋白质溶液在238nm的光吸收值与肽键含量成正比。利用一定波长下,蛋白质溶液的光吸收值与蛋白质浓度的正比关系,可以进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紫外吸收法简便、灵敏、快速,不消耗样品,测定后仍能回收使用。低浓度的盐,例如生化制备中常用的(NH4)2SO4等和大多数缓冲液不干扰测定。特别适用于柱层析 洗脱液的快速连续检测,因为此时只需测定蛋白质浓度的变化,而不需知道其绝对值。 此法的特点是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准确度较差,干扰物质多,在用标准曲线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时,对那些与标准蛋白质中酪氨酸和色氨酸含量差异大的蛋白质,有一定的误差。故该法适于用测定与标准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相似的蛋白质。若样品中含有嘌呤、嘧啶及核酸等吸收紫外光的物质,会出现较大的干扰。核酸的干扰可以通过查校正表,再进行计算的方法,加以适当的校正。但是因为不同的蛋白质和核酸的紫外吸收是不相同的,虽然经过校正,测定的结果还是存在一定的误差。 此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Real time PCR文献大全 [免费下载]

Real time PCR文献大全 [免费下载]这是目录,内容包括以下几类ReviewsBasics and Theory of real-time PCRClinical applicationsReverse Trascriptase PCRNormalizationSYBR GreenLightUp probesTaqman probesOther probing techniquesSingle-cell PCRImmuno-PCRMicroarrayReal-time PCR instrumentsMultiplex PCRPractical/Laboratory considerations in real-time PCR具体见下面,下载需要用户名和密码,请多发帖然后查看下面是下载文章的用户名的密码,需要你在全论坛内发表40篇以上的文章(太简单了),如果你不想发表文章,那我想你肯定对它也不敢兴趣,自然就不必看了。总之一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共享)免疫荧光组化简介

一、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的发展史概述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是现代生物学和医学中广泛应用的技术之一,是由Coons和他的同事(1941)建立,免疫荧光技术与形态学技术相结合发展成免疫荧光细胞(或组织)化学。它与葡萄球菌A蛋白(SPA)、生物素与卵白素、植物血凝素(ConA等)相结合拓宽了领域;与激光技术、电子计算机,扫描电视和双光子显微镜等技术结合发展为定量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荧光激活细胞分类器Fluorescin activated cell sorter (FACS)的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问世,使免疫荧光细胞技术发展到更高的阶段,开创了免疫荧光技术的新领域。细胞显微分光光度计与图像分析仪的结合使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的定量检测更加准确。80年代到90年代相继又有新的荧光素出现如R-藻红朊,B-藻红朊,C-藻青蛋白,cy2, cy3, cy5, cy7均在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中广泛应用。由于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的特异性,快速性和在细胞水平定位的准确性,已在免疫学、微生物学、病理学、肿瘤学以及临床检验等许多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的原理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是根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日立835-50型氨基酸分析仪的保养

日立835-50型氨基酸分析仪是日本日立公司70年代末期的产品。它的推出使氨基酸分析的自动化水平越上一个新高度。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用户,使用该型号仪器已有5~15年的时间。在此期间,许多操作人员在仪器的保养和维修方面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本文仅就对氨基酸分析仪进行保养的几点体会介绍给同行,以供参考。氨基酸分析仪属专用液相色谱仪,其常见的流路故障无非是“堵”和“漏”两个方面,而更主要的是“堵”。多年的工作经验使我体会到,要想有效的预防和根除流路堵塞的故障就必须牢记“病从口入,预防为主”这八个字。下面从三个方面来阐述。1、把住入口关,谨防病从口入杂质进入机器的渠道有三个,从进样器随样品进入,随缓冲液进入,随进样器洗涤液进入。根据这三种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关键是要牢牢把好“三关”。一是样品处理关。严格按照程序处理样品,特别对生理体液样品,更需小心谨慎,加沉淀剂一定要过量,离心所用时间宁长勿短,最后,一定要用0.22μm超滤膜进行超滤后方可上机,以防树脂的污染和柱头的堵塞。二是缓冲液关。这个环节往往被忽略,因为,在配制试剂时,往往都用滤纸进行过滤,过滤后的试剂虽有用肉眼不能发现的异物,但实际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组织切片各个步骤中经常遇见的问题和克服策略

相关专题 据统计,常规的组织切片实验要历经9个步骤,每个步骤又分为2~20个小步骤,整个实验完成需四个步骤以上。本文就组织切片染色各个步骤中常见问题 及解决方法进行概括总结,与同道中人共勉之。 常规组织切片的制作过程较繁琐,按具体制作效能分为固定、取材、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染色、封片等九大步骤。其中脱水有12 个步骤、透明有2 个步骤、浸蜡有3 个步骤、染色有23 个步骤,一般要经过总计40~45 个步骤,各个实验室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工作习惯各有不同。 1 固定和取材 组织切片的固定剂主要为甲醛和酒精,固定剂可与蛋白质交联结合、使之变性,组织硬化、结构固定,此外其本身的变性物质可与染料结合,增强着色能力。同时,固定交联和沉淀蛋白质、脂肪、糖、酶等细胞内物质成分,产生不同的折光率,使得光学显微镜下易于更清晰地观察组织细胞的微细结构。 1.1 减少或去除组织切片中甲醛颗粒 甲醛饱和液偏酸,影响细胞核 的染色,特别是放置较久后,易析出沉积在组织切片中,呈细小的黑褐色或黄黑色颗粒物,影响观察。以甲醛饱和液和pH7.2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实验动物骨髓的采集法

采集骨髓一般选择胸骨、肋骨、髁骨、胫骨和股骨等造血功能活跃的骨组织。猴、犬、羊等大动物的骨髓的采集用活体穿刺取骨髓的方法;大、小鼠等小动物骨头小难穿刺,只能剖杀后采胸骨、股骨的骨髓。一、猴、犬、羊等的骨髓采集法1. 骨髓穿刺点定位(1)胸骨:穿刺部位在胸骨中线,胸骨体与胸骨柄连接处,或选胸骨上1/3部(2)胫骨:穿刺部位在胫骨内侧,胫骨上端的下方1厘米处。(3)肋骨:穿刺部位在第5~7肋骨各自的中点上。(4)髁骨:穿刺部位在髁前上棘后2~3厘米的髁嵴。(5)股骨:穿刺部位在股骨内侧面,下端的凹面处。2. 骨髓穿刺方法(1)实验动物按要求固定,穿刺部位去毛、消毒、麻醉,要求局部麻醉范围直达骨膜,也可作全。(2)操作人员带消毒手套,确定穿刺点,估计从皮肤到骨髓的距离并依此固定骨髓穿刺针长度。左手拇、食指绷紧穿刺点周围皮肤,右手持穿刺针在穿刺点垂直进针,小弧度左右旋转钻入,当有落空感时表示针尖已进入骨髓腔。用左手固定穿刺针,右手抽出针芯,连接注射器缓慢抽吸骨髓组织,当注射器内抽到少许骨髓时立即停止抽吸,取出注射器将骨髓推注到载玻片上,迅速涂片数张,以备染色镜检。(3)左手压住穿刺点周围皮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CHO细胞的传代、培养方法

细胞复苏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大约有80%~100%的细胞已经贴壁时用新鲜的培养基换掉原来的培养基,去除DMSO对细胞的毒害,估计复苏到换液的时间为0.5~1.5h。2~3d细胞长满后传代,传代前先把培养基和0。2%的胰酶从冷库放到室温1~2H,由于冷库中的培养基温度与在温房的温差很大,这样做可以防止细胞"感冒"。然后把培养瓶中的废液倒掉,加入约5~10ml胰酶,把培养瓶平放使胰酶能够浸润到瓶子的表面,放到瓶架上,把瓶架转速调到平常运转的倍,大约1MIN后再把胰酶倒掉,一部分很少即可,拍打瓶子,看见细胞象针眼一样融融的下滑加入培养基就可以了,如果有部分还难以消化下来,使劲摇晃瓶子也能使其掉下。加入培养基后摇晃瓶子使细胞全部悬浮到培养基中,然后把培养基等份分到其他的培养瓶中,细胞密度大小决定所传瓶数,一般一传四即可。把瓶架调到合适的转速,放到温房继续培养,3天后再行传代,如此反复进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右半结肠切除术

右半结肠切除术 ⑴显露右侧结肠 ⑵结扎、切断肠系膜血管 ⑶扎紧肿瘤上、下端肠管 ⑷切开升结肠外侧后腹膜 ⑸将右半结肠推向中线 ⑹切开肝结肠韧带 ⑺切开胃结肠韧带 ⑻钳夹后切除右半结肠 ⑼缝合回肠横结肠吻合口后壁 ⑽回肠横结肠端端吻合完毕 图1 右半结肠结除术 [切除范围] 对盲肠及升结肠癌,应同时切除回肠末段15cm、盲肠、升结肠、横结肠右半部及部分大网膜和胃网膜血管;切断及切除回盲动脉、右结肠动脉、中结肠动脉支及其伴随的淋巴结。 [适应证] 1.盲肠、升结肠或肝曲的癌。 2.回盲部结核,造成梗阻者。 3.回盲部套叠、盲肠扭转,已有肠坏死者。 4.回盲部慢性炎症肉芽肿、外伤、复杂粪瘘、慢性局限性肠炎等。 5.升结肠或回盲部严重损伤,不能作单纯修补者。 [麻醉] 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或全麻。 [术前准备] 1.病人常并发贫血与低蛋白血症,术前应尽可能予以改善。给以营养丰富而少渣的饮食,术前一日改用流质,必要时输血或血浆。 2.注意检查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功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测定用乙醇固定的 DNA 的含量

一、培养细胞的 DNA 含量的测定 制备单细胞悬液于 200μ l 的 PBS 缓冲液中; 加入 2ml 预冷的 70%乙醇,4℃保存; 附:细胞固定的一般步骤 1. 取单细胞悬液 1~2×106 个细胞于 PBS(PH=7.2)缓冲液中; 2. 300g 离心 5 分钟,弃上清,反复两次; 3. 重悬细胞于 0.5ml PBS 缓冲液中; 4. 将细胞悬液放置于 2~3ml 冷 70%乙醇中,混匀,保存于4℃,至少30 分钟。 在 4℃条件下可保存 2~3 周。 注意: 1. 根据实验的要求,固定剂也可选用 1~3%多聚甲醛; 2. 将乙醇作为固定剂时,乙醇应预冷至 0~4℃; 3. 细胞在固定时,固定剂应缓慢滴入细胞悬液中,使固定剂的浓度缓慢增 加,并不断震摇,以免细胞成团(特别是用乙醇固定时) 。 4. 300g 离心 5 分钟,去上清,再重悬于 400μ l PBS 中; 5. 显微镜下观察,若有明显的黏附,须再用筛网过滤; 6. 加入 PI(含 Rnase) ,避光孵育30 分钟; 7. 上机检测。 2、新鲜组织的 DNA 含量的测定 1.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强烈推荐】研究生应该常去网站大指南

相关专题 研究生应当常去的网站 1. 小木虫(http://emuch.net/) ­ 推荐理由:里边有不少学术科研用得到的资料,且全部为免费的。 ­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http://www.nsfc.gov.cn/Portal0/default40.htm) ­ 推荐理由:堪称中国科学研究的风向标。 ­ 3. 台湾博硕士论文网(http://etds.ncl.edu.tw/theabs/index.jsp) ­ 推荐理由:有近10万的博士、硕士毕业论文全文可以下载;当然,下载的前提是你得搞到一个台湾身份证号来注册一个帐号。 ­ 4. 中国学术会议在线(http://211.68.23.76/a.asp) ­ 推荐理由:大量学术会议征文信息,有的被三大检索收录。 ­ 5. 华军软件 园(http://www.newhua.com/index.htm) ­ 推荐理由:下载的软件 基本能用。 ­ 6. 研学论坛(http://bbs.matwav.com/)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杂交瘤的克隆化 :软琼脂培养法

杂交瘤克隆化一般是指将抗体阳性孔进行克隆化。因为经过HAT筛选后的杂交瘤克隆不能保证一个孔内只有一个克隆。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有数个甚至更多的克隆,可能包括抗体分泌细胞、抗体非分泌细胞、所需要的抗体(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和其它无关抗体的分泌细胞。要想将这些细胞彼此分开就需要克隆化。克隆化的原则是,对于检测抗体阳性的杂交克隆尽早进行克隆化,否则抗体分泌的细胞会被抗体非分泌的细胞所抑制,因为抗体非分泌细胞的生长速度比抗体分泌的细胞生长速度快,二者竞争的结果会使抗体分泌的细胞丢失。即使克隆化过的杂交瘤细胞也需要定期的再克隆,以防止杂交瘤细胞的突变或染色体丢失,从而丧失产生抗体的能力。 克隆化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有限稀释法和软琼脂平板法。 软琼脂培养法克隆具体步骤如下: (1)软琼脂的配制:含有20%NCS(小牛血清)的2倍浓缩的RPMI1640。 ①1%琼脂水溶液:高压灭菌,42℃预热。 ②0.5%琼脂:由1份1%琼脂加1份含20%小牛血清的2倍浓缩的RPMI1640配制而成。置42℃保温。 (2)用上述0.5%琼脂液(含有饲养细胞)15ml倾注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凝胶色谱仪

凝胶色谱属于液相色谱,它是按被分析混合物不同组分分子大小的不同进行分离的,多用于高聚物的分析。它以液体做流动相,以多孔固体做固定相,其中孔是有一定尺寸限制的,而且大小不一。它的分离过程是在装有多孔固定相的色谱柱中进行的。当尺寸大小不同的分子通过色谱柱时,可占据的体积也不同。对流动相分子而言,填料孔的尺寸大得多,因些,流动相可以自由扩散出入;而大小不同的样品分子则要渗透到不同的孔中,较大的分子只能进入较大的孔中,较小的分子不仅能进入大孔、中孔,还能进入较小的孔。因此,较小分子在柱内流经的路程和时间比大分子长得多,这样,当不同尺寸的高聚物分子流经多孔色谱柱时,大分子先被淋出,而小分子后淋出,因而高聚物分子便按照尺寸大小分开了,用检测器对其分别进行测量就可以获得样品的组分信息。凝胶色谱仪由溶剂贮存器、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记录系统以及一些附属电子仪器所组成。其中检测器又可以分为浓度检测器和分子量检测器。总的来说,凝胶色谱技术非常广泛的应用于高聚物的分析,广泛应用于高分子材料、糖类、脂肪烃类的分离分析,尤其是聚合物生产及使用过程的监测。生产工艺选择什么样的工艺流程会直接影响产品的分子量及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病毒学研究中常见病毒敏感动物的选择

病毒敏感动物的研究,一直是病毒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实验动物在人类病毒学发展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主要用作分离病毒、研究发病机制、抗病毒药物筛选、疫苗效果及完全性鉴定、制备诊断用品等。实验动物选择,应注意影响动物实验效果的各种因素。不同种属动物对同一致病因素的易感性不同,对一种动物是病原体,对另一动物可能并不致病。即使是同一种属动物的不同品系,对同一刺激的反应也有很大差异。年龄、体重、性别、生理状态、健康情况,往往导致对同一刺激的不同结果。此外,病毒学研究中,接种途径的改变往往导致不同的感染结果。实验中,应尽量利用经微生物控制的动物和纯种动物。1. 黄热病毒:灵长类动物都易感,最为敏感的动物是恒河猴,另外可用中国猴(Macacus Sinicus)及断尾猴(M.Speciosus Thibetanus)。小鼠对黄热病毒也敏感,在没有经济实力,使用灵长类时,可用小鼠。令人感兴趣的是:纯血清接种的小白鼠尚能存活,而以稀释血清接种的小白鼠却于较短时间死亡。这一奇特现象的理由,可能是由于病人体内血清抗体早期出现之故。应用纯血清时,这些抗体中和了病毒的作用,而当应用稀释血清时,抗体浓度不足,但病毒在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常用生理盐溶液的配制

附录一 常用生理盐溶液的配制 进行在体或离体器官及组织实验时,应尽可能使标本处于近似在体内的环境以保证其正常的生命及其功能活动。其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渗透压与组织液相同;(2)有维持组织器官正常机能所必需的比例适宜的各种离子;(3)酸碱度与血浆相同并具有缓冲能力;(4)营养物质、氧及温度与组织液相同。这类液体称为生理盐溶液。 一、常用生理盐溶液的配制 动物种类不同其代替液的组成各异,渗透压也不一样,因此,作为代替液的生理盐溶液在组成成分上也有所区别。如:两栖类动物体液的渗透压相当于0.65%NaCI溶液;温血动物体液的渗透压则相当于0.9%NaCI溶液;海生动物体液的渗透压约相当于3%NaCI溶液。 不同动物的组织器官对氧和营养物质等内环境成分的需求有一定差异。两栖类动物组织器官对氧和营养物质需要程度低于温血动物。各种实验的目的不同生理盐溶液的组成成分可作种种变动。常用的有:生理盐水、任氏液、乐氏液、台氏液等。 (一) 常用生理盐溶液及其成分 (二)利用原液配制生理盐溶液 二、常用生理盐溶液的用途 一般实验中常用的盐溶液有生理盐水即与血清等渗氯化钠溶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哺乳动物细胞总RNA的分离

这一从培养的单层哺乳动物细胞中分离RNA的实验程序系为Favaloro 等(1980)所介绍程序的改良。该程序同样适用于从悬浮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中或从易于分散成单个细胞的哺乳动物组织中分离RNA。但不适用于从固体组织中提取RNA,因为用这种裂解细胞的方法(在SDS存在的条件下用蛋白酶K消化)去消化组织速度很慢,导致内源性RNA酶在被蛋白酶K消化或被抑制剂灭活前有时间发挥作用。原方案中(Favaloro等。1980)采用的裂解缓冲液含有0.015 %(W/V)的Macaloid(硅藻土),用于吸附并灭活RNA酶。尽管现仍有Macaloid出售NL Chemicals), 但氧钒核糖核苷复合物和RNA酶的蛋白质抑制剂更常用。下述程序的优点是速度快,并能同时处理很多样品。 一、细胞的裂解 单层细胞的裂解 悬浮培养的细胞或组织单细胞悬液的裂解 a.单层细胞的裂解 a)吸出培养液,以7ml用冰预冷的无钙镁离子磷酸缓冲盐溶液PBS冲洗细胞培养皿内的单层细胞,重复1次,将平板置于冰上直至所有单层细胞冲洗完毕。也可将平板放在一块铝板上,再将铝板置于冰盘上。 b)直径为90mm的培养皿需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薄层层析法具体操作注意事项

铺板 铺板用的匀浆不宜过稠或过稀:过稠,板容易出现拖动或停顿造成的层纹;过稀,水蒸发后,板表面较粗糙。匀浆配比一般是硅胶G:水=1:2~3,硅胶G: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1:2。研磨匀浆的时间,根据经验来定,与空气湿度有关,一般通过拿起研棒时匀浆下滴的情况来判断,越稠越难下滴。匀浆的稀稠除影响板的平滑外,也影响板涂层的厚度,进一步影响上样量。涂层薄,点样易过载;涂层厚,显色不那么明显。通常,板的质量对薄层鉴别的影响不是很大,影响最大的是展开剂的配制和展开系统的饱和。 点样 尽量用小的点样管。如果有足够的耐性,最好只用1微升的点样管。这样,点的斑点较小,展开的色谱图分离度好,颜色分明。样品溶液的含水量越小越好,样品溶液含水量大,点样斑点扩散大。样品溶液的溶剂一般是无水乙醇、甲醇、氯仿、乙酸乙酯。点好样的薄层板用电吹风的热风吹干或放入干燥器里晾干。 展开剂配制 选择合适的量器把各组成溶剂移入分液漏斗,强烈振摇使混合液充分混匀,放置,如果分层,取用体积大的一层作为展开剂。绝对不应该把各组成溶液倒入展开缸,振摇展开缸来配制展开剂。混合不均匀和没有分液的展开剂,会造成层析的完全失败

提问
48 小时有问必答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添加小程序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