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 蛋白酪氨酸激酶 蛋白酷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PTK)是一类催化ATP上γ-磷酸转移到蛋白酪氨酸残基上的激酶,能催化多种底物蛋白质酪氨酸残基磷酸化,在细胞生长、增殖、分化中具有重要作用。迄今发现的蛋白酪氨酸激酶中多数是属于致癌RNA病毒的癌基因产物,也可由脊椎动物的原癌基因产。根据PTK是否存在于细胞膜受体可将其分成非受体型和膜受体型。 1.非受体型 以src基因产物为代表,此外还有Yes、Fyn、Lck、Fgr、Lyn、Fps/Fes及Ab1等。徐后两者外,其余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激酶src家族分子理约为60kDa的蛋白质,它们之间除了N末端80个氨基酸组成不同外,其作部分都非常相似。 2.受体型 根据它们的结构不同,受体型酪氨酸激酶可以分为9种类型,其中较常见的有4种类型。 (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家族:EGF-R家族成员包括EGF-R(分子量为170kDa,广泛表达于多种组织细
一、氢气发生器原理以二次蒸馏水为原料,添加10%KOH作为电解质,产生99.999%的高纯氢气.电解质采用新型恒流开关电源,根据用户实际用气量调节输出电流,从而实现流量自动跟踪.并设有过压保护装置,确保使用绝对安全。二、氮气发生器基本原理采用现代燃料电池技术,先将空气中的O2在外加电源的作用下与H2O反应生成OH-,然后在电场力作用下,实现气液分离,最后将OH-还原成O2和H2O,从而将空气中的N2和O2分离。化学式:O2+2H2O+4e=4OH-由于采用了优化设计的催化剂,使用提纯后的N2中残氧量极低(3ppm以下),如再经过后期脱氧处理,残养量可进一步降低1ppm以下,因此可以满足各种检测器对载气纯度的要求。其它微量杂质如CO、H2O等采用物理吸附方法去除。三、特点1.使用安全使用时气压低,关机后残余气量少,并有过压保护装置,使用绝对安全;2.操作方便随开随关,免除搬运之苦,真正一劳永逸;3.成本低廉氢气发生器使用过程中只消耗蒸馏水,最大功率150VA;氮气发生器只消耗空气(需另接空气源),最大功率100VA;4.结构紧凑外观优美,占地面积小,使实验室实现仪器化;
在生物学与医学研究中,HeLa细胞是指源自一名美国妇女的子宫颈癌细胞的细胞。这名美国妇女名叫Henrietta Lacks,于1951年死於癌症。本来为了让Lacks保持匿名,此细胞株宣称是依"Helen Lane"命名。HeLa细胞株被George Gey分送给众研究单位(而未通知Lacks本人也未得到她的许可),因用作癌症研究而广为流传。至今已被视为“不死的”,也就是说此细胞株(不同于其他人类细胞)不会老死,而且可以不限次数的分裂下去,而且已被培养出一个不间断的系列。此细胞株即使和其他癌细胞相比,增殖依然异常迅速。此细胞株被用作"model cancer cells”来研究细胞信号传导(cellular signal transduction)。HeLa细胞株是由正常子宫颈细胞被一种人类乳突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18 或HPV18)转型成癌细胞的,而且和正常子宫颈细胞有许多不同。目前已经证实HeLa细胞株难以控制。此细胞株有时会污染同一实验室的其他细胞培养环境(cell culture),进而影响生物研究。由于研究人员很少检查已确立的细胞株的本质和纯粹
相信大家在研究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奇葩」样本,他们就像拦路虎一样,总是在找我们的麻烦。DNA 提取得率低,RNA 提出总是降解,这些样本躲又躲不开,绕又绕不过,提还提不出来简直就是烦死个人! 其实没那么复杂,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一下提取过程就能理出一条线索,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样本的裂解或者破碎,很多疑难样本在这一步就已经挡在了我们的面前,比如某些植物的根部以及较为坚韧的茎部等。这些样本破碎起来特别困难,尤其是当大量样品需要处理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选择通量较高的钢珠打样器,当然还有传统的液氮研磨,但这两种方法要么费时间,要么打不透,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些新的思路,比如使用纤维素酶或者果胶酶处理,电动组织研磨器等等。 破碎之后我们需要裂解细胞,目前常用的方法有 SDS(十二烷基硫酸钠)法和 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SDS 法比较温和,容易保证 DNA 的完整性,而 CTAB 法则较为强烈,当植物样本成分复杂,多糖多酚含量较高时,一般会选用 CTAB 来进行裂解。 有一些样本比较恶心,比如痰液、精液等,这类样本的特点是比较粘稠,提取前需要我们将它们稀释,以痰液的
问:我将脂肪酶固定在大孔吸附树脂D3520并干燥后,想测脂肪酶的酶活。可是树脂干燥后,再放入脂肪酶的反应体系后,树脂颗粒都漂在上面而不混合。请问这种情况下该如何测酶活?(氢氧化钠滴定法测酶活)另外,即使我测酶活完毕,该怎样将树脂回收呢?直接将反应液过滤,酒精洗涤?请各位战友指教,谢谢!!答:我没有做过固定化,是不是你把大孔树脂干燥的过头了呢?你如何控制的条件啊?你可以用三丁酸甘油酯的平板粗略看一下你的固定化酶是否还有酶活啊?反应前可否直接用缓冲液浸润呢?另外想请教你一个问题,你说:“以前我反应时,让酶液和乳化液及缓冲液混合均匀,就不摇了。”你比较过摇与不摇是否有差别吗?我觉得如果不摇的话酶与乳化液接触不充分会不会测出的酶活会偏低呢?因为我看的一般都是在固定温度下200rpm左右的转速进行反应。请指教。问:我只是觉得一定的水分对脂肪酶的结构或者活性的维持是必须的,所以想固定到树脂上也不能太干吧。具体的我不太清楚,你再找找文献吧。不能重新固定吗?你的脂肪酶是买的还是自己做的啊?我的研究课题是脂肪酶相关的,目前没做到固定化,以后可能会用到,以后大家可以相互切磋。答:我在做固定化,树脂用酒精处
细胞因子的检测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分泌的蛋白质,在体内广泛参与免疫调节及炎症反应、组织修复、刺激造血系统、刺激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等重要生理活动,在抵抗外来病原及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中均起重要作用。某些刺激因子也可导致一些细胞因子超量表达,或表达减少,从而参与疾病的发病及病理过程。故细胞因子的检测无论是对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还是对阐明某些疾病的发病机理,指导临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细胞因子的检测方法一般分为免疫学、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测定法。1、免疫学检测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细胞因子作为抗原进行定量检测。如免疫斑点法、ELISA法、RIA法和免疫印迹法等均已用于细胞因子的检测。2.、生物学测定法 其原理是根据细胞因子对特定的依赖性细胞株(即靶细胞)的促增殖作用,以增殖细胞中的DNA的合成或酶活性为指标,间接推算出细胞因子的活性单位,如对IL-1、IL-2等细胞因子活性的检测。亦可根据某些细胞因子对特定靶细胞的杀伤效应或对病毒的抑制作用进行测定,如对肿瘤坏死因子及干扰素的生物活性测定。3、分子生物学测定法 目前采用的技术有各种印迹法
一、原理及目的(略)二、试剂 1、30%丙烯酰胺贮存液:29g丙烯酰胺和1g N,N’-亚甲双丙烯酰胺溶于100ml热水中,验证其pH值不大于7.0。置棕色瓶中,4℃保存。2、1.5mol/L Tris(pH8.8)溶液3、10% SDS溶液4、10%过硫酸铵:新鲜配制5、TEMED溶液:4℃保存6、1.0 mol/L Tris(pH6.8)溶液7、2×样品溶解液:2%SDS,5%巯基乙醇,10%甘油,0.02%溴酚蓝,0.01mol/L Tris-HCl(pH8.0)缓冲液。8、5×Tris-甘氨酸电极缓冲液:每1000ml该溶液中,含15.1g Tris,94g甘氨酸和50ml 10%(W/V)SDS贮存液。9、固定液:冰乙酸:甲醇:水=1:2:710、考马斯亮蓝R染色液:每100ml甲醇、水、冰乙酸混合物(9:9:2)中,溶解0.25g考马斯亮蓝R,过滤除去未溶物。11、脱色液:甲醇:水:冰乙酸=9:9:2注:1、2、5、6、7由教师提供,其余由学生自己配制,其中8可在凝胶凝固的过程中配制,9、10、11在电泳时配制。三、操作步骤 1、准备步骤1)将凝胶板依次用水、SDS、水、无
开机自检与自校:本仪器具备计算机自检与波长自校正功能,开机后显示窗两侧8灯会亮,指示进入自检与自校状态,约5分钟。预热:仪器开机自检与自校成功后,应30分钟预热后才能进行测定工作。如紧急应用时请注意随时调0%T,调100%T。重调100%基线:目的是精校100%基线。调整时机:要对某波段范围作精密波长扫描曲线前;扣除参考样品背景时或示差分析;开机一定时间后;操作程序如下:(1)在样品室通光位上置入参考样品;(2)在起始波长、结束波长、波长间隔三标尺下用▲或▼确定起始波长、结束波长、波长间隔参数值后,再按波长参数键至当前波长 灯亮。(3)按功能+▲启动基线校正功能,启动后显示窗左侧当前波长灯亮。调零:目的:在定波长定量分析中,校正基本读数标尺两端(配合100%T调节),进入正确定量测试状态;调整时机:需在某一波长做定量分析,改变测试波长时或测试一段时间后,以及作搞精度测试前;操作:按“0%”键,基能自动调整零位。状态为“--------”0%T值则不显示。调整100%T:目的:在定波长定量分析中,校正基本读数标尺两端(配合调零),进入正确测试状态;调整时机:进入定波长定量测试,更换测试波
X荧光光谱仪原理当能量高于原子内层电子结合能的高能X射线与原子发生碰撞时,驱逐一个内层电子而出现一个空穴,使整个原子体系处于不稳定的激发态,激发态原子寿命约为10-12~10-14s,然后自发地由能量高的状态跃迁到能量低的状态。这个过程称为驰豫过程。驰豫过程既可以是非辐射跃迁,也可以是辐射跃迁.当较外层的电子跃迁到空穴时,所释放的能量随即在原子内部被吸收而逐出较外层的另一个次级光电子,此称为俄歇效应,亦称次级光电效应或无辐射效应,所逐出的次级光电子称为俄歇电子。它的能量是特征的,与入射辐射的能量无关.当较外层的电子跃入内层空穴所释放的能量不在原子内被吸收,而是以辐射形式放出,便产生X 射线荧光,其能量等于两能级之间的能量差。因此,X射线荧光的能量或波长是特征性的,与元素有一一对应的关系。K层电子被逐出后,其空穴可以被外层中任一电子所填充,从而可产生一系列的谱线,称为K系谱线:由L层跃迁到K层辐射的X射线叫Kα射线,由M层跃迁到K层辐射的X射线叫Kβ射线……同样,L层电子被逐出可以产生L系辐射。如果入射的X射线使某元素的K层电子激发成光电子后L层电子跃迁到K层,此时就有能量ΔE释放出来,
[试剂与仪器] (1)预杂交液:5×SSC,2×Denhardt液(或采用试剂盒的相应试剂),0.02%(W/V)SDS (2)杂交液DIGEasyHyb (3)杂交袋 (4)含0.1%SDS2×SSC和含0.1%SDS0.1×SSC [操作步骤] (1)预杂交 ①先将预杂交液热至60℃; ②将带有目的RNA的硝酸纤维素膜放入稍宽于滤膜的杂交袋,加入预杂交液,按每100cm2滤膜加20ml; ③尽可能除净袋中的空气,用热封口器封住袋口,将其置60℃水浴过夜,其间不断翻动塑料袋 (2)杂交 ①杂交液DIGEasyHyb(20ml/100cm2)预温轻振荡30min;将标记探针DNA(5~25ng/ml)煮沸变性5min,迅速置冰水中冷却 ②加入到预温的D1GEasyHyb(2.5ml/100cm2)中混合,避免形成气泡; ③探针/D1GEasyHyb注入杂交袋中,封好杂交袋; ④68℃振荡孵育至少6h,在微量DNA时建议16h,使其杂交;
自1987年秋以来,PCR技术的应用开创性地推动了产前单基因缺陷者及携带者的 诊断。目前PCR还不能用于诊断所有已知缺陷疾病,但极大地扩大了实验诊断学家对 诊断方法的选择。JohnHopkins大学的研究人员表明,在诊断基因缺陷疾病方面PCR技 术具有快速、准确、操作灵活等特点。每项进展的实例在以后描述。在1987年10月前,我们用Southern印迹法产前诊断镰刀红细胞贫血症通常需要两周或更长时间,而 1987年10月以后,应用PCR只需2-4天。在1987年以前,几乎所有的β-地中海贫血症 的产前诊断都是通过检测在β-珠蛋白簇中连锁DNA的多态间接完成的,一般需要2-4 周。1987年10月以后,用PCR扩增β-珠蛋白基因区后,直接检测致病突变即可完成 β-地中海贫血症的产前诊断。这个方法既增加了准确性,又缩短了时间,一般只需一周时间。该项改进技术的作用:(1)如果我们不能确定在父母双方中β-地中海 贫血的突变位置,我们还可以在1、2天之内研究β-珠蛋白基因簇中DNA的多态性;(2)通过比较母亲与胎儿DNA序列差别来判断母亲传染的程度。这只是说明PCR对基 因诊断意味着什么的几个例
各位先生,各位女士,各位来宾,各位领导,各位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欢迎参加两位新人的结婚晚会哦 啊 拿错了, 这是我明天参加婚礼的发言这个才是各位战友 我们来聊聊PCR :)PCR可以说是目前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技术。从最初的在几个水浴锅里把试管放来放去,到现在各种先进的PCR仪, 到REAL TIME PCR。 设备是越来越先进,方法是越来越多,但基本的原理还是那套。然而实际操作中,仍然有很多的问题让人头疼。正好看到有人建议来个PCR讨论区,就信手来了这么一篇,希望能抛砖引玉 顺手牵羊 大海捞针 针锋相对 对对对 对不上来了.PCR的原理: 别 别 别砸我,只是个标题,在这里写PCR原理实在是浪费大家时间□□□□□□□□□□□□□□□□□□□□□□□□□□□□□□□□□□□□□□□□□□□□□□□□□□□□□□□□□□□□□□□□□□□□□□□□□□□□□□□□□□□□□□□□□□□□□□□□□□□□□□□□□□□□□□□□□□□□□□□□□□□□□□□□□□□□□□□□□□□□□□□□(此处略去1000字)继续往下看往下看往下看增加PCR的特异性:一、primers d
相关专题 GenBank数据库功能为一、提交获取的基因序列;二、查找已知基因的序列生物学特性信息,例如编码区,科学命名等。那么Genebank ID 和Gene cluster ID又是什么呢? GenBank数据库起源 GenBank数据库是1982年由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建立并维护的综合性序列数据库。大约每2个月会更新一次版本,截止到2004年9月最新的版本是Release143,共有37,343,937 条序列纪录,大约包含了来源于约140,000个物种 的41,808,045,653个碱基。所有数据记录被划分在若干个文件里,如细菌类、病毒类、灵长类、啮齿类,以及 EST 数据、基因组测序数据、大规模基因组序列数据等 16 类,其中 EST 数据等又被各自分成若干个文件。它的数据直接来源于测序工作者提交的序列;由测序中心提交的大量EST序列和其它测序数据;以及与其它数据机构协作交换数据。Genbank每天都会与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的数据库,和日本的DNA数据库(DDBJ)交换数据,使这三个数据库的数据同步
腹部受辐射(Abdominal Radiation,AR)致严重的肠粘膜屏障损伤,如放射性肠炎,在平、战时均可发生。辐射损伤作为肠道粘膜屏障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致增殖的隐窝细胞死亡,肠道细菌易位,粘膜溃疡、坏死、出血,肠梗阻,肠瘘,脓肿形成和腹膜炎,最终导致内源性败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致死性并发症。虽然对放射性肠粘膜屏障损伤如放射性肠炎的防治进行广泛的研究,但目前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措施。这与对放射性肠炎的组织学、病理学及并发症的病因等的认识尚不完全,以及没有一个为广大学者公认的适合临床研究的放射性肠炎模型有关。本研究根据临床腹部辐射所致肠粘膜屏障损伤而发生的放射性肠炎的发病率、死亡率及病理组织学特点,综合文献中对放射性肠炎模型应达到的要求,建立一种稳定的,比较适合临床研究的SD大鼠肠粘膜屏障损伤放射性肠炎模型已成功应用于长期TPN对辐射性肠粘膜屏障损伤治疗的研究。【材料和方法】一、动物及分组雄性Sprague-Dawly大鼠,体重210~260克,共26只。实验前3天饲养于实验室以适应环境。实验室室温控制于20~22℃ ,并实行l2小时光照和l2小时黑暗。随机分为3组。A组为正常对照
问:我想知道,用什么方法进行酶标记可以非常有效呐?过碘酸钠标记怎么样?答:第一节 间接法测抗体基本原理将特异性抗原包被在固相载体上,形成固相抗原,加入待检标本(含相应抗体),其中抗体与固相抗原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再加入酶标记的抗抗体(抗人免疫球蛋白抗体,亦称二抗),与上述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此时加入底物,复合物上的酶则催化底物而显色。试剂与设备纯化抗原。酶标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人免疫球蛋白)底物 (邻苯二胺OPD或四甲联苯胺TM 底物缓冲液(Na2HPO4 0.184g +构椽酸0.047g + H2O10ml + H2O2 5ul)PBS(见附录)pH9.6碳酸盐缓冲液CBS(见附录)洗液(PBS +0.05%体积的Tween20)稀释液(100ml PBS + 1g牛血清血蛋白)终止液(2mol/L H2SO4)酶标板(聚苯乙烯板)微量加样器吸水纸封口胶带酶标仪洗板机等。实验步骤一 予试验(一)抗原包被的酶标板的制备1. 以碳酸盐缓冲液将抗原稀释成适当浓度(参考:5ug/ml),加入酶标板(50ul/孔),以胶带封口,于4℃过夜。2. 弃抗原液,以双蒸水冲洗3次,自然干燥
血栓性疾病、出血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疾病的病生理过程与血小板相关。血小板功能检测包括黏附、聚集和活化功能试验。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全血中血小板表面相关标志物是一种新技术,它拓宽了血小板相关疾病的诊断与功能研究方法,丰富了血小板功能评估指标。一、流式细胞仪血小板分析应用范围1、通过分析信号传递、细胞骨架结构、颗粒释放、糖蛋白构形、膜磷脂、与抗凝因子的结合和微粒形成,分析血小板活化,血小板对刺激物的反应性。2、通过分析受激后表面结合蛋白触发凝血链式反应和表面糖蛋白缺陷检测,分析血小板止血功能的获得性和遗传性缺陷。3、结合血小板大小,检测血小板RNA含量,分析血小板成熟度,计数网织血小板。4、发现血小板抗体,做定性和定量分析。二、血小板分析的临床应用1、血小板活化导致的血栓前综合症:如糖尿病、非免疫性血小板活化。2、血管缺陷导致的血小板活化:如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塞、血管成型术、心脏移植。3、血小板糖蛋白的基因缺失,或血小板存储缺陷导致的出血性疾病。4、骨髓异常增生或骨髓发育不良、肾衰末期、血小板输血或药物副作用引起的血小板止血功能障碍。5、血小板相关的抗凝治疗的
除了大多数日常工作场所共有的一些安全风险例如电击和火灾之外,细胞培养实验室由于要操作和处理人或动物细胞和组织以及一些有毒、有腐蚀性或者有致突变性的溶剂和试剂,因而还具有一些特殊的危险。其中,最常见的一些危险包括:注射器针头或者其他污染锐器刺伤、液体泼溅到皮肤和粘膜上、经口吞入毒物以及吸入感染性气体挥发。任何生物安全程序的基本目的都是为了减少或避免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外部环境与潜在危害性生物物质的接触。细胞培养实验室中最重要的安全要素是严格遵守标准微生物学准则和技术。 生物安全性等级 美国生物安全性法规和建议包含在由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DC) 和国立卫生研究院(NIH) 制定、美国卫生和福利部颁布的《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文件中。该文件规定了四个逐级升高的控制等级,依次称为生物安全 1 级至 4 级,介绍了按照操作某一制剂时对应的危险等级应遵守的微生物学准则、应使用的安全设备以及应采取的设施安全措施。 生物安全 1 级 (BSL-1) BSL-1 为适合大多数研究和临床实验室的基础防护等级,适用于不会导致健康正常人发生 疾病的物质。 生物安全 2
写学术论文时需要引用大量论文,但最后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匹配引用,有什么好方法或经验? 开源文献管理神器 Zotero 这一开源文献管理神器。 官网 :Zotero 一、配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基于大陆的网络环境与论文引文格式要求,我们需要做一些简单的自定义配置。 如图,菜单栏—— Tools—— Options 或者,工具栏——齿轮——配准 均可进入配置选项。(惊讶于中文?开源项目大都如此,多国语言自适应。 1. 备份 收集整理,注定是一个长期的活,整理出来的数据,不能随随便便没掉。 一方面软件数据库设计的给与一定的保障, 但能备份到互联网上,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使得这些心血能更安全的保存。 软件本身提供了这样一个功能,到官网注册帐号, 在配置选项中,输入帐号密码即可使之同步,100M免费空间。 但,大陆的网络…… 所以,建议使用另一种方法。本地 + 同步盘。 在「高级」中,设置存储位置。定期将该文件夹打包,移动到移动硬盘, 或者,让该文件夹存在于 金山快盘 等同步盘目录中。 多电脑用户,这一方法相当有效,当然得保证有网。在另
表观遗传学是与遗传学(genetic)相对应的概念。遗传学是指基于基因序列改变所致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如基因突变、基因杂合丢失和微卫星不稳定等;而表观遗传学则是指基于非基因序列改变所致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如DNA甲基化和染色质构象变化等;表观基因组学(epigenomics)则是在基因组水平上对表观遗传学改变的研究。所谓DNA甲基化是指在DNA甲基化转移酶的作用下,在基因组CpG二核苷酸的胞嘧啶5'碳位共价键结合一个甲基基团。正常情况下,人类基因组“垃圾”序列的CpG二核苷酸相对稀少,并且总是处于甲基化状态,与之相反,人类基因组中大小为100—1000 bp左右且富含CpG二核苷酸的CpG岛则总是处于未甲基化状态,并且与56%的人类基因组编码基因相关。人类基因组序列草图分析结果表明,人类基因组CpG岛约为28890个,大部分染色体每1 Mb就有5—15个CpG岛,平均值为每Mb含10.5个CpG岛,CpG岛的数目与基因密度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由于DNA甲基化与人类发育和肿瘤疾病的密切关系,特别是CpG岛甲基化所致抑癌基因转录失活问题,DNA甲基化已经成为表观遗传学和表观基因组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基因突变的研已成为当今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检测方法也随之迅速发展。人类细胞癌基因的突变类型已如上所述,对于基因突变的检测,1985以前,利用Southern印迹法,可以筛选出基因的缺失、插入和移码重组等突变形式。对于用该法法不能检测的突变,只能应用复杂费时的DNA序列测定分析法。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是突变研究中的最重大进展,使基因突变检测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几乎所有的基因突变检测的分子诊断技术都是建立于PCR的基础之上,并且由PCR衍生出的新方法不断出现,目前已达二十余种,自动化程度也愈来愈高,分析时间大大缩短,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也有很大很提高。其中包括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 comformational polymorphism,SSCP)和异源双链分析法(heteroduplex analysis,HA)。下面分别介绍几种PCR衍生技术及经典突变检测方法,可根据检测目的和实验室条件选择时参考。 PCR-SSCP法 PCR-SSCP法是在非这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短的单链DNA和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