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概述 一、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1961年Hall开拓了液相核酸杂交技术的研究,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核酸分子单链之间有互补的碱基顺序,通过碱基对之间非共价键的形成,出现稳定的双链区,形成杂交的双链。自此以后,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分子克隆、质粒和噬菌体DNA的构建成功,核酸自动合成仪的诞生,大大丰富了核酸探针的来源,新的核酸分子杂交类型和方法不断涌现。按其作用方式可大致分为固相杂交和液相杂交两种:液相杂交是指参加反应的两条核酸链都游离在溶液中,而固相杂交是将参加反应的一条核酸链固定在固体的支持物上(常用的有硝酸纤维素滤膜,其它如尼龙膜、乳胶颗粒和微孔板等),另一条参加反应的核酸链游离在溶液中。固相杂交有菌落原位杂交(colony in situ hybridization)、斑点杂交法(Dot blot)、Southern印迹杂交(Southern blot)、Northern印迹杂交(Northern blot)和组织原位杂交(Tissue in situ hybridization),即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和原位杂交
一、血液的采集 常用的采血方法有割(剪)尾采血、眼眶静脉丛采血、断头采血、心脏采血、颈静脉(动脉)采血、股动脉(静脉)采血、耳静脉采血、前肢头静脉才学、后肢小静脉采血等。 二、尿液的采集 实验动物的尿液常用代谢笼采集,也可通过其他装置来采集。 (一)用代谢笼采集尿液 代谢笼用于收集实验动物自然排出的尿液,是一种特别设计的为采集实验动物各种排泄物的密封式饲养笼,有的代谢笼除可收集尿液外,又可收集粪便和动物呼出的CO2 。一般简单的代谢笼主要用来收集尿液。防在代谢笼内饲养的实验动物,可通过其特殊装置收集尿液。 (二)导尿法收集尿液 施行导尿术,较适宜于犬、猴等大动物。一般不需要麻醉,导尿时将实验动物仰卧固定,用甘油润滑导尿管。对雄性动物,操作员用一只手握住阴茎,另一只手将阴茎包皮向下,暴露龟头,使尿道口张开,将导尿管缓慢插入
试剂与配制 蛋白酶K:20mg/L 溶于10mmol/L Tris-HCl pH7.5 TE缓冲液(pH7.5 或8.0) PBS(磷酸盐缓冲液) 钾缓冲液:50mmol/L KCl,10~20mmol/L Tris-Cl,2.5mmol/L MgCl(pH8.3),1%laureth12,0.5% Tween-20,蛋白酶K(100μg/ml) 裂解缓冲液:0.32mol/L蔗糖,10mmol/L Tris-Cl,5mmol/LMgCl2,1% Triton-100 操作方法 方法一 1. 无菌取血200μl置于含有50μl15%EDTA的EP管中混匀; 2. 12000rpm离心5min,弃上清; 3. 将细胞团悬浮于50μl溶液(10mmol/L Tris-HCl pH7.6,5mmol/L MgCl2, 10mmol/L NaCl) 中,12000rpm离心5s,去上清; 4. 重复 (3) 2~3次; 5. 将沉淀的细胞悬浮于100μl双蒸水中,煮沸5min; 6. 12000r/min离心5min,去细胞碎片; 7. 取上清2~
常规片断级的选择指南: 所谓常规级,即回收片段大小介于100bp和10kb之间,在这个范畴内包含了一般的质粒或者克隆片段的回收。主流方法是柱回收试剂盒。1. Qiaquick Gel Extraction Kit品牌:Qiagen回收范围:70bp-10kb特点:高达80%回收率操作快速简单,3步完成70bp-10kb片段的回收提供三色指示剂的电泳上样loading Buffer,方便判断和操作回收产物纯度高,可用于同位素或荧光测序、芯片分析、连接转化、酶切、标记、PCR、显微注射、体外转录等后继实验使用心得:Qiaquick最引以为傲的就是非常稳定的质量,高回收率和方便的步骤。产品质量的稳定可靠,一向是实验首要条件。毕竟,实验步骤是环环相扣的,每一步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后患无穷,费时费力,还更费钱,对心情更是一种折磨。用试剂盒不就图省事和可靠吗?从核酸纯化领域起步的Qiagen,在全球实验室都享有极好的口碑,是值得信赖的选择。因为Qiagen有强大的研发队伍,精益求精优化实验操作的每一环节,绝非普通临摹制品、仿制品可比。以回收率为例,我们前面提到,由于样品的大小和多少对回收率都有显著的
胶体金标记蛋白质的原理,一般认为是由于pH值等于或稍偏碱于蛋白质等电点时,蛋白质呈电中性,此时蛋白质分子与胶体金颗粒相互间的静电作用较小,但蛋白质分子的表面张力却最大,处于一种微弱的水化状态,较易吸附于金颗粒的表面。由于蛋白质分子牢固地结合在金颗粒的表面,形成一个蛋白层,阻止了胶体金颗粒的相互接触,而使胶体金处于稳定状态,如果=低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蛋白质带正电荷,胶体金带负电荷,二者极易静电结合形成大的聚合物。如果pH高于蛋白质等电点时,蛋白质带负电荷,与金颗粒的负电荷相互排斥而不能互相结合。为防止蛋白质与胶体金的聚合与沉淀,常用牛血清白蛋白,卵白蛋白,聚乙二醇或明胶作稳定剂。用Sephacryb S—400 (丙烯葡聚糖S—400 )层析分离纯化胶体金蛋白标记物只适用于以BSA作稳定剂者。一、待标记蛋白质的准备(1)透析除盐:蛋白质溶液内应除去多余的电解质,不然过高的盐类物质会降低胶体金颗粒的Zeta电位,影响蛋白质的吸附,因此,标记之前必须彻底除盐。一般将蛋白质置入透析袋中然后直接放入双蒸水或极低浓度的盐水(0.005mol/L NaCl , pH7.0)透析。(2)去除蛋白质中
PCR实际上是通过引物延伸核酸的某个区域而进行重复双向DNA合成,是一种选择性体外扩增DNA或RNA片段的方法,其特异性由引物序列决定。 PCR扩增一个模板需要一对寡核苷酸引物、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4dNTP)、摩尔数超过dNTP的镁离子和进行DNA合成的耐热的DNA聚合酶。一般情况下,这两段寡核苷酸引物分别与模板DNA上待扩增DNA区段两侧的一段序列互补,并能进行特异性的结合。整个扩增过程包括如下三步: 1. 高温变性 基因组模板DNA加热至90℃~95℃,可使DNA双螺旋结构解链成单链。解链温度(Tm)即DNA双链离解至一半时的温度,对于低于20个碱基的引物,Tm值可以根据Tm=4(G+C)+2(A+T)计算(Suggs et al.1981)。由于DNA中G-C/A-T的比例不同,不同的DNA其Tm不同,G-C含量每增加1%,其解链温度可增加0.4℃。哺乳动物基因组DNA中G-C含量为40%~60%,因此,PCR的高温变性温度选择在90℃~95℃之间。 2. 低温退火 将反应混合物突然降温,引物与单链DNA模板(或从mRNA逆转录而来的cDNA)上的互补结合,形成模板
准备:无菌手术器械,75%乙醇,0.25%胰酶,0.2% dispase酶,0.2% 胶原酶,胎鼠或初生小鼠步骤:1、将小鼠浸于75%乙醇中消毒5min;2、转移至超净工作台中,背部朝上固定四肢;3、用剪刀剪下背部皮肤(注意:不要剪到皮下肌肉组织);4、刮除皮下多余组织(注意:不要刮得太厉害);5、将皮肤剪成宽约3mm的条状,表皮朝上平铺于平皿中;6、加入0.2%的dispase(加入的量以使皮肤漂浮起为宜);7、将上述皮肤组织于37℃中处理1.5-2h,或置于4℃冰箱中过夜;9、用镊子轻轻分离表皮和真皮,然后再用PBS缓冲液分别冲洗表皮和真皮2-3次,剪碎;10、表皮细胞获取:剪碎的表皮组织用0.25%的胰酶37℃消化15-20min;用移液枪吹打消化组织若干次,吸出漂浮的表皮,1000rpm离心5min;吸出上清,加入K-SFM培养基,吹打混匀,计数,调整细胞浓度后接种。11、真皮细胞获取:剪碎的真皮组织用0.2%的胶原酶37℃消化30min,;用移液枪吹打消化组织若干次,200目筛过滤除去多余组织,1000rpm离心5min收集真皮细胞,吸出上清,加入含20%新生牛血清的DMEM
作者:Ross J.Molinaro,PHD,MT(ASCP) 学习目的 1. 了解美国糖尿病的差异情况 2. 理解平均血糖与血红蛋白A1c(HbA1c)值之间的相关性 3. 了解美国与国际HbA1c标准化工作情况 4. 描述一些常用的临床实验室HbA1c检测方法 5. 列举HbA1c作为长期平均血糖浓度的评估手段时所存在的一些潜在干扰与问题 一名住在美国东南部的14岁非洲裔美国男孩在深夜被其父母送进急诊科,主诉有长期口渴、偶尔呕吐、疲乏以及尿频等症状。而这些症状在最近几个星期里变得越来越严重。接诊该患者的急诊科医师要求进行高血糖以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诊实验室检测(表1)。按照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指南标准,该男孩所患的是伴有急性代谢失调的高血糖所导致的糖尿病。最终该患者被诊断为Ⅰ型糖尿病,随后被转入医院进行胰岛素和营养控制治疗。自此,对该患者要求其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并且每三个月由内分泌科医生进行随访,同时推荐进行HbA1c测试。此后在第一次随访就诊时,该患者向内分泌科医生提供了其前三个月的自我监测的血糖值。另外,在随访前两天,医院实验室为患者测试了HbA1c,
本人在做RNA抽提实验中总结了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一些抽提各种RNA的常用方法及步骤。希望与大家共同分享:高质量的真核生物mRNA的提取, 必须使用RNA酶的抑制剂或采用下述的破碎细胞和灭活RNA酶同步进行的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细胞破碎过程中所释放的RNA酶的活性。同时,避免偶然引入实验室内其他潜在的痕量RNA酶也很重要。下面列举避免RNA酶法染问题的一些注意事项。大多数有经验的研究者并不拘泥于这些注意事项,只是在遇到问题时可能采用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方法加以解决。(一)实验程序 如不谨慎操作,外源性RNA酶可以通过下述途径污染RNA制品:(1)玻璃制品、塑料制品和电泳槽灭菌的一次性使用的塑料制品基本上无RNA酶,可以不经预处理直接用于制备和贮存RNA。实验室用的普通玻璃器皿和塑料制品经常有RNA酶法染,使用前必须于180 ℃干烤8小时或更长时间(玻璃器皿)或用氯仿冲洗(塑料制品)。另一种方法是用0.1 %焦碳酸二乙酯(DEPC)的水溶液浸泡用于制备RNA的烧杯,试管和其他用品。DEPC是RNA酶的强烈抑制剂,但其作用并不是绝对的(Fedorcsak和Ehrenberg,1966)。
简介: 在利用gene-finding 软件预测基因编码区的同时,就尝试着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ncRNA 进行鉴定;但由于ncRNA缺少编码蛋白质的基因所具有的典型特征,如启动子和终止子、开放阅读框、特异的剪切位点、多聚腺苷酸化位点和CG 岛等,且ncRNA 基因较小,用于gene-finding 软件的基序(motif)变动较大等,因此,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高效且通用的ncRNA 基因的预测算法。现在能成功对ncRNA预测的gene-finding编程软件一般被设计成只能搜索单一种类的ncRNA,如tRNAScan-SE 搜索tRNA、snoScan 搜索带C/D盒的snoRNAs、SnoGps 搜索带H/ACA 盒的snoRNAs、mirScan 搜索microRNA等等。一些基于基序聚类的软件,如RNAmotifs、Erpin以及Patsearch也用于对ncRNA 的搜索,但是这些软件同搜索单一种类的ncRNA软件相比,灵敏度和特异性都较差。实际上,用实验方法已证实的ncRNA 很少是用这类软件鉴定出来
近日撰写了一个关于核酸抽提的基础现状的草稿;没有去找参考书润色,所以会有点凌乱。首先声明的是:这篇东西只为有一定核酸抽提基础知识的人准备,同时也将会及时修改。那些分子生物学的过客,最好不要看本文;一是我的思维有点跳跃,二则是没有必要糟蹋自己的时间。写这篇东西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简化经典的无介质的核酸抽提程序。最经典的是裂解一步,去蛋白质一步,核酸沉淀一步;DNA zol 将这三步并成了一步,按道理已经简化到了极致。事实是,DNAzol 并没有被大家认可,其原因大概还是质量不太可靠吧。现在也有使用Proteinase K 消化后直接沉淀核酸的方法,三步简化成了两步,可我总觉得醇的沉淀不可能彻底去除 Proteinase K。明年大概还没有生物学的诺贝尔奖会花落中国的,那么先求得一个核酸抽提最简单的非介质方法世界领先如何?一笑!也一定。1、核酸抽提原理简单地讲,核酸抽提包含样品的裂解和纯化两大步骤。裂解是使样品中的核酸游离在裂解体系中的过程,纯化则是使核酸与裂解体系中的其它成分,如蛋白质、盐及其它杂质彻底分离的过程。经典的裂解液几乎都含有去污剂(如SDS、Triton X-1
按照其贮存状态来分: 试剂有已配好的即用型试剂和需要配制的试剂。 前者,如:一些性质较稳定的、或单剂量包装的试剂。像Western中的DAB显色试剂就有现成的可直接用。后者,如:大多数的药物、试剂。当然,要配制的占大部分。 按其用途来分,可分为: 药物:通常就是我们要考察其药效或机制的化合物或中草药提取物。又可分为原料药和制剂。原料药一般可直接应用。制剂有的要进行提取,有的可直接用。 动物模型用试剂:如:造糖尿病的STZ、造肝损伤的氨基半乳糖胺、四氯化碳、造睾丸损伤的镉剂、造成肺损伤的博来霉素、造成肾损伤的腺嘌呤、造成炎症的角叉菜胶等等。 动物模型用饲料:这个一般是固体状态。也有半固体的。液体状态的较少。如:高脂饲料中要配以胆固醇、丙基硫氧嘧啶、胆酸盐、鸡蛋黄、猪油等。 动物基本操作用试剂:如:麻醉用试剂、动物除毛的试剂硫化钠、动物标记的试剂苦味酸、取血或插管用的试剂肝素、消毒用的75%乙醇、碘伏、新洁尔灭、动物手术后护理的抗生素等。 各类缓冲液或基础分散介质:如:PBS、生理盐水、柠檬酸缓冲液、克氏液、任氏液、配难溶性药物用的0。
1、苯丙氨酸培养基成分: 酵母浸膏 3g DI-苯丙氨酸(或L-苯丙氨酸1g) 2g 磷酸氢二钠 1g 氯化钠 5g 琼脂 12g 蒸馏水 1000ml制法:加热溶解后分装试管,121℃高压灭菌15min,使成斜面。试验方法:自琼脂斜面上挑取大量培养物,移种于苯丙氨酸琼脂,在36±1℃培养4h或18~24h.滴加10%三氯化铁溶液2~3滴,自斜面培养物上流下,苯丙氨酸脱氨酶阳性者呈深绿色。2、氨基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成分: 蛋白胨 5g 酵母浸膏 3g 葡萄糖 1g 蒸馏水 1000ml 1.6%滇甲酚紫-乙醇溶液 1ml L-氨基酸或DL-氨基酸 0.5或1g/100ml pH6.8制法:除氨基酸以外的成分加热溶解后,分装每瓶100ml,分别加入各种氨基酸:赖氨酸、精氨酸和鸟氨酸、L-氨基酸按0.5%加入,DL-氨基酸按1%加入,再行校正pH至6.8,对照培养基不加氨基酸,分装于灭菌的小试管内,每管0.5ml,上面滴加一层液体石蜡,115℃高压灭菌10min。试验方法:从琼脂斜面上挑取培养物接种,于36±1℃培养18~24h,观察结果.氨基酸脱羧酶阳性者由于产
实验器材 手术小直剪刀三把、眼科直镊子三把、眼科弯镊子两把、玻璃平 皿三套、200目尼龙滤网、50ML、15ML离心管和手术刀片。以上物品均需要高压灭菌消毒处理。 实验试剂 无Ca2+和Mg2+的 PBS、0.05%胰酶0.53mmol/L EDTA溶液、小鼠胚成纤维细胞(MEF)生长培养基:高糖DMEM加10%FCS。 实验动物 孕期14至16天的孕鼠 实验步骤 1. 处死孕鼠,置于75%酒精里全身浸泡,然后在超净台中用一把剪刀和一把镊子把孕鼠外皮剪开,用另外一把剪刀和一把镊子把内皮剪开,露出子宫,最后用第三把剪刀和镊子将子宫小心取出放在盛有PBS的玻璃平皿中,冲洗去血。 2.用两把弯镊子将胚胎外的胞膜小心去除,然后夹掉头和内脏,将其余胚胎转移到一个装有30MLPBS的50ML离心管中,轻轻颠倒两次,倒掉PBS,再重复此步骤一次,留少许PBS将胚胎转移到另一装有PBS的平皿中,用手术刀片将其细细切碎。 3.用200ul的移液枪反复快速吹打平皿中的液体,放在15ML离心管中,4℃1500rpm离心5分钟,倒掉上清,加10ML胰酶,重悬沉淀,放37℃水浴中消化30分
一、实验目的 掌握剖离果蝇幼虫唾液腺的技术以及制作唾腺染色体玻片标本的方法;观察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形态特征;了解体细胞染色体联会现象。 二、实验原理 双翅目昆虫的幼虫发育到一定时期后,唾液腺细胞数不再增加,仅增长细胞大小,而核内染色体却连续复制,着丝粒不分离,形成由上千条螺旋状的染色线构成的多线染色体。它比普通染色体大得多,宽约5μm,长约400μm,相当于普通染色体的100~150倍,因而又称为巨大染色体。唾腺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常处于紧密配对状态,称“体细胞联会”,因而镜下计数比一般体细胞染色体少一半。不同区段染色深浅不同,形成了明暗相间、宽窄不一的横带,这些横带的数目和位置往往是恒定的,代表着果蝇等昆虫的种的特征。如染色体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很容易在唾腺染色体上识别出来。 三、实验材料 黑腹果蝇的三龄幼虫。 四、实验器具和药品 试剂 生化培养箱 、 干燥箱 、高压灭菌锅、电磁炉、微波炉、锑锅、双筒解剖镜、显微镜、镊子、解剖针、培养皿、培养瓶、量筒、载玻片、盖玻片、切片架、切片盒
固有免疫中的感知途径 1.对危险因素的感知与清除 现代免疫学家如CharlsJenaway和PollyMatzinger等就固有免疫中可能存在的感知途径和相应机制提出了新的见解和理论,包括PAMP-PRR系统的作用和危险模式学说,认为启动固有免疫应答的不仅有病原微生物所展示的非己抗原,也包括一些不良的危险信号。免疫系统能够感知并于清除的,除了以PAMP为代表的感染因素(非己成分),也包括其他非感染性的自身成分和非己成分。其中涉及不同的层面和不同的感知方式。 2.TLR、NLR和RLR To11样受体(TLR)、NOD样受体(NLR)及RIG―1样受体(RLR)代表了从不同层面对病原体、非己成分,以及自身成分如热休克蛋白、衰老和凋亡的自身细胞的感知和识别。TLR分成两类,分别针对细胞表面和体内的PAMP,而NLR与RLR则直接感知进入胞质溶胶的各种非己和自身成分。既然是都是受体,识别配体之后必然启动信号转导,因而这里有三个不同方向的信号途径:从胞外到胞内;从内体内到内体外;以及从胞质溶胶到胞质溶胶。TLR、NLR和RLR已被称为体”式的感知元件。 免疫系统可
近日,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淋巴细胞数量的调节机制上的研究上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2013年7月14日"Nature Immunology"期刊上。 由欧盟、比利时政府、澳大利亚国家健康和医疗研究委员会等机构资助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淋巴细胞的数量调节机制。这种淋巴细胞被称为调节性 T 细胞,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功能。这项发现有助于开发免疫功能紊乱的新疗法。 研究人员表示,尽管人体内会不断生成新的调节性 T 细胞,但它们的总数量由细胞凋亡过程控制。细胞凋亡是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一种名为 Bcl-2 的基因对调节性 T 细胞数量起到决定性作用。具体来说,调节性 T 细胞的数量由 Bcl-2 家族蛋白质中两种功能相反的蛋白质决定,它们分别被称为 Mcl-1 蛋白质和Bim蛋白质。其中, Mcl-1 蛋白质能帮助调节性 T 细胞存活,而Bim蛋白质则引发调节性 T 细胞死亡。如果人体内 Mcl-1 蛋白质的活性被抑制,那么调节性 T 细胞数量就会下降,从而引发自体免疫疾病;相反如果人体内Bim蛋白质活性被抑
蛋白酶k是一种枯草蛋白酶类的高活性蛋白酶,用于生物样品中蛋白质的一般降解。从林伯氏白色念球菌(tritirachium album limber)中纯化得到。该酶有两个ca2+结合位点,它们离酶的活性中心有一定距离,与催化机理并无直接关系。然而,如果从该酶中除去ca2+,由于出现远程的结构变化,催化活性将丧失80%左右,但其剩余活性通常已足以降解在一般情况下污染酸制品的蛋白质。所以,蛋白酶k消化过程中通常加入edta(以抑制依赖于mg2+的核酸酶的作用)。但是,如果要消化对蛋白酶k具有较强耐性的蛋白,如角蛋白一类,则可能需要使用含有1mmol/l ca2+而不含edta的缓冲液。在消化完毕后、纯化核酸前要加入egt(ph8.0)至终浓度为2mmol/l,以鳌合ca2+。 蛋白酶K,是一种切割活性较广的丝氨酸蛋白酶。它切割脂族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的羧基端肽键。此酶经纯化去除了RNA酶和DNA酶活性。由于蛋白酶K在尿素和SDS中稳定,还具有降解天然蛋白质的能力,因而它应用很广泛,包括制备脉冲电泳的染色体DNA,蛋白质印迹以及去除DNA和RNA制备中的核酸酶。蛋
客户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自己的实验中需要使用牛血清白蛋白(BSA),如果之前没有定向供货商的话,估计就需要去网上搜索供货商了 但是网上的信息大多模棱两可,有牛血清白蛋白,也有牛血清白蛋白v组分等,很多供货商对其区别也是不清楚的,这给科研用户带来很大的不便,买错了可能就要浪费金钱、时间和精力了。 本公司因为具有较长的牛血清白蛋白供应历史,根据个人及同事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供大家分享,有不对的地方还望高人指点,不甚感激! 一、使用等级划分 牛血清白蛋白等级从低到高 : 牛血清白蛋白, 牛血清白蛋白第五组分, 牛血清白蛋白(无必须脂肪酸), 牛血清白蛋白(无蛋白酶), 牛血清白蛋白(细胞培养级), 金标级牛血清白蛋白
这篇文章可以帮助纠正一些常见的关于DNA(以及RNA)定量、纯度方面错误的信条。尤其是提取像土壤这类的环境样品的情况下。 提取环境土壤获取大量高纯度DNA比提取其它类型样品难度都要大,因为环境样品微生物裂解的复杂性和抑制因子的去除问题。而要定量分析从中提取得到的核酸就相对比较容易。可是如果定量、定性分析不得要领,你可能会误读结果,导致无谓反复试验甚至错过实验中产生的关键信息。 下面围绕DNA提取、定量分析方面常见的误解进行讨论。 1. 对还是错:高UV A260值代表更多DNA 错。高A260值并不总是意味着高基因组DNA得率。除了基因组DNA本身,降解的DNA、RNA同样是高UV吸光率的。降解的RNA的高吸光率推高了A260的读数。样品裂解完成后采用什么DNA纯化方法决定了最终获得什么样的DNA。很多纯化方法并不能从大分子DNA中分离掉小片段DNA、RNA。而PowerSoil DNA Isolation Kit可以做到。 跑胶5-10 μl可以让你了解你的DNA样品有什么。从电泳结果上能清楚看到样品主要是大分子DNA,还是破碎不堪的小片段核酸。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