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原理 铁蛋白的分子量460kD,为一种含铁(约占23%)的蛋白质。直径10―12nm。目前常用的间接免疫染色技术是应用低分子量的双功能试剂将第二抗体与铁蛋白相连,制备标记抗体。此复合物既保留了抗体的免疫活性,又因铁蛋白含有2000―3000个铁原子的致密铁离子核心,形成四个圆形致密区,所以,具有较高的电子密度,易于电镜观察。 早年的研究中,因没有铁蛋白标记抗体商品出售,所以多数实验室需要自己制备铁蛋白,再标记抗体,操作较麻烦,且质量控制难度也较大,难以广泛应用。目前已有铁蛋白标记的多种间接抗体(第二抗体)商品出售。 2.电镜标本的制备方法 1. 固定:与电镜酶细胞化学相似,可用醛类和OsO4 双重固定,以保存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有文献记载,4%多聚甲醛/0.5%戊二醛(pH7.2)4℃固定,继之0.2%OsO4 后固定,并不影响抗原活性,但笔者认为应尽量避免或缩短OsO4 后固定时间为宜。 铁蛋白标记的抗体分子量较大,较适合于细胞表面抗原的定位研究,而对细胞内抗原的 研究则需进行适当处理,以增强其标记抗体的通透性。常用方法如下: ① 冻融法:小块组织或细胞固定
转膜是把DNA从琼脂糖凝胶中转移到固相支持物(一般是尼龙膜)上固定,是进行各种后续研究(如RFLP分析,阳性克隆的筛选验证等所有涉及分子杂交的研究)的前提。实验目的:掌握Southern blotting的原理及操作步骤。实验原理:1. 转膜的方式: 向上的毛细管转移 向下的毛细管转移 同时向两张膜转移 电转移 真空转移2. 固相支持物的种类及选择: 硝酸纤维素膜:非共价结合,易脆,易丢失DNA,< 500 bp的DNA无效,转膜前的工作(从提高转膜效率,利于转膜后使用等)。 尼龙膜(带正电荷的):高强度,不易破损,具有较大的DNA结合容量,它能够吸附变性DNA,核酸以共价结合方式不可逆的结合在尼龙膜上。尼龙膜两边均有同样吸附DNA功能,无论用哪边均可以经久耐用,可反复利用10次以上(10-20次),经毛细管(毛细吸附)作用,把DNA从凝胶上转到膜上。DNA转到膜上是复制胶上的带型,在80-100℃真空干燥2-4hrs,即可固定DNA。3. 转移缓冲液(transfer buffer)的选择: 带正电荷的尼龙膜:可用高盐离子强度(SSC),但不能充分发挥膜潜能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础组成单位,通过研究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性质和组成来预测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氨基酸残基组成分析主要是通过氨基酸分析仪来完成的,本文推荐了2个基于氨基酸组成进行蛋白质预测软件。 基于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预测软件 根据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辨析电泳等实验中的未知蛋白质,也可以分析已知蛋白质的物化性质。 ExPASy工具包包涵的程序: AACompIdent:与把氨基酸序列在SWISS-PROT库中搜索不同,AACompIdent工具利用未知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去确认具有相同组成的已知蛋白。该程序分析时需提交的相关信息包括: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等电点pI和分子量(如果知道)、正确的物种分类及特别的关键词。此外,用户还需在六种氨基酸“组合”中作出选择,这影响到分析如何进行。例如,某种“组合”会把残基Asp/Asn(D/N)和Gln/Glu(Q/E)组合成 Asx(B)和Glx(Z);或者某种残基会在分析中被完全除去。 对数据库中的每一个蛋白序列,算法会对其氨基酸组成与所查询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打分。由电子邮件返
原理基因组步行技术是一种新发展的利用已知序列(cDNA或基因组DNA)从基因组中获得基因的上游(如启动子)或下游序列的方法。其原理如下:首先利用不同的具有平末端的 DNA 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基因组 DNA,然后将预先设计好的 DNA 接头连接在 DNA 的两端。这样的一组两端带有接头的 DNA 片段就称为所谓的无载体的 DNA 文库;根据接头和目的基因的序列设计两组引物,以上述的DNA为模板,先以外侧的一组引物进行第一轮 TD-PCR (touchdownPCR )扩增,然后以内侧的一组引物进行巢式 TD-PCR 扩增,扩增产物即为所需的DNA片段。在接头中,由于2条链中较短的一链的3’末端被 2NH2 封闭,使得引物 AP1 在第一次 PCR 之前没有结合位点,在 PCR 的第一循环过程中只能从 GSP1 延伸,没有 AP1 的延伸产物。而GSP1 的延伸产物产生了 AP1 的结合位点,在第二循环就开始从两端进行延伸反应。这样,就减少了非特异性扩增,从而提高了 PCR 的特异性.基因组步行由 2 轮 TD-PCR 反应组成。在 TD-PCR 的初始循环中,所采用的退火和延伸温度比引物的
相关专题 细胞生物反应器搅拌方式有内部机械搅拌型,外部液体搅拌型,气升式发酵罐 等三种.。工业规模的微生物细胞反应器多为搅拌型发酵。 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 的结构 机械搅拌发酵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发酵罐,使用性好、适应性好、放大容易,从小型直至大型的微生物培养过程都可以应用。缺点:罐内的机械搅拌剪切力容易损伤娇嫩的细胞,造成某些细胞培养 过程减产。 1 通用型发酵的几何尺寸比例 H/D=2.5-4 公称体积:罐的圆柱体积和底封头体积的和。 2罐体 要求罐体设计的使用压力达到0.3MPa以上。小型发酵罐 罐顶和罐身用法兰连接,上设手孔用于清洗和配料。 3 搅拌器和挡板 搅拌器可以使被搅拌的液体产生轴向流动和径向流动,其作用为混合和传质,它使通入的空气分散成气泡并与发酵液充分混合,使气泡破碎以增大气-液界面,获得所需的溶氧速率,并使细胞悬浮分散于发酵体系中,以维持适当的气-液-固(细胞)三相的混合与质量传递,同时强化传热过程。 搅拌叶轮大多采用涡轮式,涡轮式搅拌器的叶片有平叶
一般采取胸导管(又称左淋巴管)和右淋巴管插管法。一、 解剖位置和特点1.导管:为淋巴系统的主要集合管。其起始处为乳糜池,位于第一腰椎的腹侧面,主动脉的右侧。经膈肌的主动脉裂孔进入胸膛。胸导管是一个单独的管,开口于右臂头静脉或颈总动脉,胸导管主要汇集动物下半身全部(膈肌以下),左侧头颈部,左侧上肢和左半胸的淋巴。2.淋巴管:收集来自头、颈、胸右部及右前肢淋巴结输出管的淋巴液,开口于右臂头静脉。二、淋巴液收集方法1.分离暴露动物胸导管和右淋巴管,在左颈静脉与左锁骨下静脉交界处,靠左锁骨下静脉的背面即可找到胸导管。如周围分离清楚时,尚可见到,随着动物每次心跳后有少量血液回流到胸导管的入口处,右淋巴管在动物右颈静脉与右锁骨下静脉交界处很容易找到。2.插管收集淋巴液:胸导管和右淋巴管分离暴露后,即可在右淋巴管下穿线。但要注意使淋巴管周围保持一定的组织,增加淋巴管的张力,便于插进收集管。收集管可用1mm的塑料管插入淋巴管后,即可收集到淋巴液。
水分亏缺是一种最普遍的影响植物生产力的环境胁迫,尽管蔬菜作物一般都在水源充足的地区栽培,但是通常蔬菜需水量大,而且几乎整个生育期对水分的要求都比较多;而果树大多栽培于丘陵、土地,更易受到水分亏缺的影响。因此深入研究植物的抗旱性,进行抗旱育种显得特别重要。抗旱育种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拥有抗性资源的多少和深入研究的程度,因此,种质资源的抗旱性鉴定、评价与筛选是抗旱育种的关键环节,受到世界各国育种工作者的重视。进行抗旱性鉴定所采用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田间直接鉴定法、干旱棚法、人工气候室法、盆栽法及室内模拟干旱条件法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时期、不同目的抗旱性鉴定与研究。本实验将以抗旱性存在差异的普通小麦品种为试材介绍植物抗旱性鉴定的主要方法和步骤。一、试材及用具小麦幼苗,发芽箱,滤纸,培养皿,打孔器,天平,干燥器,电导仪,20ml具塞刻度试管,双面刀片,恒温水浴锅,温度计,玻璃棒,研钵,过滤漏斗,容量瓶(50ml),移液管(2ml、5ml、10ml),高速台式离心机,分光光度计,微量进样器,荧光灯(反应试管处光照强度为4000lx);刻度吸管,G3垂熔玻璃漏斗等。二、方法步骤
幽门螺杆菌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及其感染 1 概述 胃细菌学的研究,长期来是一个被忽视的领域。1983年Marshall和Warren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粘膜活检标本中分离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对这一领域重要的突破。此后不久即在国际消化病学界引起了巨大轰动,它的发现对消化病学、特别是胃十二指肠病学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现在已经清楚它是许多慢性胃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发生发展中一个重要致病因子。 1.1 Hp的历史、发现和命名 1.1.1 历史背景 Marshall在分离到Hp后又回过来探索了历史上的文献,发现这一类细菌实际上早就已经被人注意过。1893年在狗中,1896年在大鼠和猫中已有人报告在其胃中偶然见到螺形菌。本世纪初在溃疡性胃癌病人胃内容物中曾找到同样的细菌。其他报告也证实了这一些发现。也注意到健康人中未发现这些细菌。经过30年的努力,在散载的报告中,良性消化性溃疡病人胃中发现了这些细菌。1938年Doenges在一份综合性尸解研究报告中提出胃中
概述肠球菌属(Enterococcus)细菌域,厚壁门,芽孢杆菌纲,乳杆菌目,肠球菌科;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土壤、水、植物、动物);人类胃肠道和女性的生殖道;不同种类的肠球菌的流行取决于宿主的不同,也受年龄、饮食和其他生理条件有关的因素影响。 流行病学肠球菌是内源性和外源性医院感染的第三大病原菌(检出率仅次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肠球菌所致院内感染绝大多数为尿路感染(有资料统计,在引起尿路感染的致病菌中,肠球菌感染居第二位腹腔盆腔感染(肠球菌居第3 位)败血症(肠球菌居第3 位,病死率12.6%-57%) 临床上以粪肠球菌感染居多约占80%,但在过去20 年内,屎肠球菌所引起的感染上升到30%-40%,中国屎肠球菌所引起的感染上升的速度更快,Mohnarin2008 年度报告屎肠球菌所引起的感染已占肠球菌40%-50%,1979 年,Evances 首次报道高耐庆大霉素肠球菌,80 年代表现为耐β-内酰胺类及糖肽类,1986 年首次发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生物学特性(一)个体形态特性G+C 兼性厌氧,圆形、卵圆形;单个、成对、短链状、H2O2(-)、荚膜(-)、芽孢(-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使肠道微生态学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目前研究最多的是16S rRNA。近几年来国外学者采用不同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细菌的16SrRNA进行研究,得到了广泛的细菌16SrRNA序列库。使用该方法可以检测肠道中常规方法不能培养或生长缓慢的细菌。rRNA分子在生物体中普遍存在,生物细胞rRNA分子的一级结构中既具有保守的片段,又具有变化的碱基序列。在生物进化的漫长过程中,rRNA分子保持相对恒定的生物学功能和保守的碱基排列顺序,同时也存在着与进化过程相一致的突变率,在结构上可分为保守区(conserveddomain)和可变区(variabledomain), 保守的片段反应了生物物种间的亲缘关系,而高变片段则能表明物种间的差异,那些保守的或高变的特征性核苷酸序列则是不同分类级别生物(如科、属、种)鉴定的分子基础。研究rRNA基因序列可以发现各物种间的系统发生(phylogenesis)关系。细菌rRNA按沉降系数分为3种,分别为5S、16S和23SrRNA。其中位于原核细胞核糖体小亚基上的16SrR
花期不遇,给杂交工作造成困难,有的树木和园林植物可通过催延花期解决,有的则不得不进行花粉储藏,营此我们必须掌握花粉储藏的原理与技术。为了避免杂交工作失误,在使用远地寄来的花粉或经过一段时间储藏的花粉之前,必须对花粉生命力进行鉴定,以便对杂交成果进行分析与研究。一.实验目的 掌握了鲜花粉储藏及花粉生命力鉴定的方法及原理。二.实验材料牡丹、凤仙花、柳树等植物的花粉。三.仪器及药品载玻片、盖玻片、解剖针、毛笔、干燥器、小指形管、标签、标记笔、显微镜;冰箱硫酸无水氯化钙、蔗糖、蒸馏水、硼酸(1:100000)。 凡士林、联苯胺、a-萘粉、酒精、碳化钠、过氯化氢、洋菜。四.实验原理花粉在低温0℃—2℃、干燥、黑暗等条件下代谢迁都降低,花粉储藏的原理就是创造代谢强度底的环境,以延长花粉有寿命。鉴定花粉生命力的方法很多,概括起来,不外下列四种:一是将待测花粉直接授粉,然后统计结实率和结子数。此法的优点是需时间较长,且实验结果易受气候条件的影响;二是将待策粉受到柱头上,隔一定时间切下柱头,在显微镜下检查花粉的萌发情况,根据萌发率的高低来鉴定花粉的生命力;三是在培养基上进行花粉的人工萌发,检查待测花粉萌
DAB是否有效,可通过DAB直接与二抗反应,若不显色,则是DAB有问题或是二抗有问题, 是否DAB失效或是二抗浓度太低,可更换DAB或提高二抗浓度。排除这两者原因,再摸索最佳条件。 首先要弄明白,所谓的DAB染色是怎样来的,DAB和过氧化氢是HRP的底物,可以说有三个环节 1:DAB是否在有效期,和是否被稀释,后者就要求片子要擦干,甩干,这样才能保证DAB的有效浓度。 2:如果不是用DAB试剂盒,一定要注意要加过氧化氢,并保证其浓度 3:要保证HRP的存在和足够,这就需要你一抗有效和组织要有抗原表达,二抗和三抗要有最适的浓度 建议你找一张标准的片子看一下,可能目前你还不清楚你自己要染什么,你要染的是你的组织中分布的抗原,不是背景,如果你要求的抗原都未染出,还要求背景做啥? 免疫组织的特异性染色指抗体只与相应的靶抗原决定簇反应,与其他抗原决定簇不起反应,组织切片内只有含靶抗原的部位染色才阳性。理想的免疫组织染色只有特异性反应的染色,阳性产物反应强,背景清晰。因而两
溶液与沉淀的分离方法有三种,倾析法、过滤法、离心分离法。 倾析法 当沉淀的比重较大或结晶颗粒较大,静置后能较快沉降至容器底部时,就可用倾析法进行沉淀的分离和洗涤。 方法是把沉淀上部的清蒗沿玻棒小心倾人另一容器内.然后往盛沉淀的容器内加人少量洗涤剂,进行充分搅拌后,让沉淀下沉,倾去洗涤剂。 重复操作三次即可将沉淀洗净。 过滤法常用的过滤法有下列几种。(1)常压过滤 先把一圆形或方形滤纸对折两次成扇形.展后呈圆锥形。使与漏斗密合.若不密合应适当改变滤纸折戚的角度。然后用少量蒸馏水润湿滤纸。采取倾析法,先将上层清液小心沿玻棒靠在滤纸层多的一边慢慢倒人漏斗内(不超过滤纸的三分之二)。转移完后,用少量洗液洗沉淀且充分搅拌、沉降。如此反复三次以上,把沉淀转入滤纸上,最后再把盛沉淀的容器洗三次,每次均转移到漏斗中去。为提高洗涤效率.应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 (2)减压过滤(抽吸或抽气过滤) 过滤装置是
【摘要】目的:探讨溶血现象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其主要原因,最大限度避免溶血现象的发生,提高检验结果准确度。方法:采用长征复星CS-800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溶血与正常血清的11项生化指标。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将正常血清与溶血血清分别测定十次,取其均值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心肌酶类生化项目检测结果明显高于正常血清(P<0.01),而其他项目检测结果影响甚微(p>0.05)。结论:溶血标本对检测结果产生较大影响,不利于临床医生对患者病情判断,应加强采血人员责任意识,规范化采血,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必要时重新采血。 【关键词】:溶血 生化检验 采血 溶血,是指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溢出细胞外。常见于人为因素如不规范采血,或由于保存血液及运送分离过程中引起血细胞破裂,另一种是体内溶血,如溶血性贫血等。由于生化检测多采用分光光度法,因此溶血标本使细胞内容物混入血清,干扰光谱波长,一定程度下影响生化检测结果,不利于临床医生诊断。由此可见了解溶血现象对于检验项目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1、标本与方法: 1.1、制取标本:抽取我院50名体检者5ml静脉血液,分别置
ELISPOT方法从创立至今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1983年,在地球南北两个半球地理位置相距遥远的两个研究小组几乎同时、独立的创立了这项技术。一个研究小组位于澳大利亚西部的柏斯Peth,牵头人是当时正在当地Margaret女王医院儿童医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的Jonathon D. Sedgwich (Sedgwick JD et. al., 1983)。另一个研究小组位于北欧瑞典城市哥德堡Gothenburg,带头人是哥德堡大学医学微生物系的学者Cecil C. Czerkinsky (Czerkinsky CC et. al., 1983a)。前者开创ELISPOT方法是为了研究B淋巴细胞分泌IgM抗体的情况(Holt PG et. al., 1984;Sedgwick JD et. al., 1984);而后者除了用于研究B淋巴细胞分泌抗体的情况(Czerkinsky CC et. al., 1983b; 1983c),还应用于大肠杆菌分泌肠毒素(Czerkinsky CC et.al., 1983a)和成纤维细胞分泌纤维连接蛋白(Czerkinsky CC et. al.,
[实验目的]1 了解细胞转染技术原理和基本方法2 磷酸钙沉淀法的基本技术要点[实验原理]磷酸钙沉淀法是基于磷酸钙-DNA复合物的一种将DNA导入真核细胞的转染方法,磷酸钙被认为有利于促进外源DNA与靶细胞表面的结合。磷酸钙-DNA复合物粘附到细胞膜并通过胞饮作用进入靶细胞,被转染的DNA可以整合到靶细胞的染色体中从而产生有不同基因型和表型的稳定克隆。这种方法首先由Graham和vander Ebb使用,后由Wigler修改而成。可广泛用于转染许多不同类型的细胞,不但适用于短暂表达,也可生成稳定的转化产物。[仪器、材料和试剂]1 呈指数生长的真核细胞(如HeLa,BALB/c3T3,NIH3T3,CHO,或鼠胚胎成纤维细胞)2 完全培养液(依所用的细胞系而定)3 CsCl纯化的质粒DNA (10~50μg/次转染,二次纯化)4 2×HEPES缓冲盐水(HeBS)(pH6.95~7.05) 50.0mmol/L HePes;280mmol/L NaCl;10mmol/L KCl;1.5mmol/L葡萄糖。用0.5mmol/L NaOH调pH至6.95~7.05,过滤除菌后,-20℃保存备用
一、琼脂糖凝胶的特点 天然琼脂(agar)是一种天然多聚糖,主要由琼脂糖(agarose,约占80%)及琼脂胶(agaropectin)组成。琼脂糖是由半乳糖及其衍生物构成的中性物质,不带电荷,而琼脂胶是一种含硫酸根和羧基的强酸性多糖,由于这些基团带有电荷,在电场作用下能产生较强的电渗现象,加之硫酸根可与某些蛋白质作用而影响电泳速度及分离效果。因此,目前多用琼脂糖为电泳支持物进行平板电泳,其优点如下: 1. 琼脂糖凝胶电泳操作简单,电泳速度快,样品不需事先处理就可以进行电泳。 2. 琼脂糖凝胶结构均匀,含水量大(约占98%~99%),近似自由电泳,对样品吸附极微,因此电泳图谱清晰,分辨率高,重复性好。 3. 琼脂糖透明无紫外吸收,电泳过程和结果可直接用紫外光灯检测及定量测定。 4. 电泳后区带易染色,样品极易洗脱,便于定量测定,制成干膜可长期保存。 目前,常用琼脂糖作为电泳支持物,分离蛋白质和同工酶。将琼脂糖电泳与免疫化学相结合,发展成免疫电泳技术,能鉴别其他方法不能鉴别的复杂体系,由于建立了超微量技术,0.1 ug 蛋白质就可检出。琼脂糖凝胶电泳也常用于分离、
动物在实验前常常需要作适当的分组,那么就要将其标记使各组加以区别。标记的方法很多,良好的标记方法应满足标号清晰、耐久、简便、适用的要求。常用的标记法有染色、耳缘剪孔、烙印、号牌等方法。(一)颜料涂染这种标记方法在实验室最常使用,也很方便。使用的颜料一般有3-5%苦味酸溶(黄),2%硝酸银(咖啡色)溶液和0.5%中性品红(红色)等。标记时用毛笔或棉签蘸取上述溶液,在动物体的不同部位涂上斑点,以示不同号码。编号的原则是:先左后右,从上到下。一般把涂在左前腿上的计为1号,左侧腹部计为2号,左后腿为3号,头顶部计为4号,腰背部为5号,尾基部为6号,右前腿为7号,右侧腰部为8号,右后腿计为9号。若动物编号超过10或更大数字时,可使用上述两种不同颜色的溶液,即把一种颜色作为个倍数,另一种颜色作为十位数,这种交互使用可编到99号,假使把红的记为十位数,黄色记为个位数,那么右后腿黄斑,头顶红斑,则表示是49号鼠,其余类推。(二)烙印法用刺数钳在动物耳上刺上号码,然后用棉签蘸着溶在酒精中的黑墨在刺号上加以涂抹,烙印前最好对烙印部位预先用酒精消毒。(三)号牌法用金属制的牌号固定于实验动物的耳上,大动物可系
小崔的转基因美国行的录像风传互联网 小崔这个视频发布不久,微信群就有不少人在转发,可见影响不小。里面太多 he said she said,结果是怀疑者更怀疑了。 有朋友批评小崔缺乏科学素养,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水平不够。 也许是吧。可小崔有新闻人的资格和耐力干劲,虽然缺乏科学理解能力。而某些据说有科学学养的人,又专门爱忽悠,欺负国内老百姓没在美国生活过,不通英文。小崔至少指出了后者的一些明显的忽悠,什么美国人放心吃转基因n多年,什么转基因安全无争议,扯嘛。 让科学人士痛心疾首的转基因在中国的挫折(在世界范围,甚至在美国,也处于挫折中),主要不是小崔,更不是所谓反转控造成的。恰恰相反,科学主义者忽悠大众是起因之一。很大程度上,本来没有所谓反转控(很长时间,无论中美,听都没听说过转基因或GMO,没有概念,反个鬼) ,一定意义上是科学主义的挺转(控)催生了反转控。另一个全球性的原因,是环境保护主义运动在全世界的发展和深入人心。与科学技术背道而驰的返璞归真的自然主义理念随着科技现代化的加速也加速了。在美国,吃有机食品已经成为“富裕高尚”人士引领的时尚。 转基因在民间真地很臭了,
香樟,古称“豫章”,为樟科樟属亚热带常绿阔叶乔木。香樟材质优良,纹理雅致,香气浓郁,不仅是提取纯天然香料的重要原料,也是城市绿化、园林景观的良好树种。据报道,现在提取樟树香料已由过去砍伐大树提取,改为密植矮林、割取树叶提取的方式。但香樟采用扦插、嫁接等无性繁殖扩繁较困难,且母株材料来源有限,无法满足规模生产的需要;种子繁殖则实生苗后代分离严重,多数劣变,且育苗时发芽迟缓,苗木参差不齐。而采用离体培养不仅能实现工厂化生产优良香樟,而且能够保持母本的优良特性。目前,国内对香樟的组织培养已经进行了不少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了更好地推进香樟的生产发展,本文就近年来香樟的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一、无菌外植体的选择目前,用于香樟组织培养的外植体主要是幼叶、嫩茎、茎段、嫩芽和未成熟的幼胚。如王长宪等认为,由于香樟内生菌较重,因而采用多菌灵溶液对3 年生的香樟树枝条进行催芽培养,结果表明:培养1 周后多数枝条开始萌芽,2 周后新芽长到0.5-2.5 cm ;而吴幼媚等则以当年萌发的嫩枝为外植体,研究发现,2 月份无菌活体的获取率最高,达60% ;其次是3 月,获取率为46% ;而气温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