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专题 SNP是近年来基因突变的热点研究之一。它是指在单个的核苷酸上发生了变异,有四种不同的变异形式,而实际上只发生转换和颠换这两种。当科学家弄清了SNP的突变原理以后,他们就着手对SNP进行分析,以求找到疾病相对应的突变位点或者是进行个性化药物治疗研究。其中应用到的技术多达上百余种,其中包括有测序 技术、质谱分析技术、HRM技术、Taqman技术以及SNP芯片技术。 SNP 的分型技术可分为两个时代,一为凝胶时代,二为高通量时代。凝胶时代的主要技术和方法包括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寡核苷酸连接分析(OLA)、等位基因特异聚合酶链反应分析(AS2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DGGE),虽然这些技术与高通量时代的技术原理大致一样,但是由于它不能进行自动化,只能进行小规模的SNP分型测试,所以必然会被淘汰。高通量时代的SNP分型技术按其技术原理可分为:特异位点杂交(ASH)、特异位点引物延伸(ASPE)、单碱基延伸(SBCE)、特异位点切割(ASC)和特异位点连接(ASL)5 种方法。此外,采
1、Marker选择标准(1)应选择在目标片段大小附近ladder较密的marker,这样对目标片段大小的估计较准确。(2)所选marker应能清楚反映目标片段的大小,且次要片段大小也能反映出来。如作酶切鉴定时,目的片段和切后载体片段最好能在同一个marker中反映出来,若二者不能兼顾,将前者作为主要考虑要素。2、常见问题分析Q:为什么marker条带非常模糊,无法辨别具体条带?A:出现上述情况,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1. marker条带出现了降解。请确保在使用过程中避免核酸酶污染;2. 电泳缓冲液陈旧。电泳缓冲液多次使用后,离子浓度降低,pH值上升,缓冲能力减弱,从而影响电泳效果,建议经常更换电泳缓冲液;3. 电泳条件不合适。电泳时电压应不超过20V/cm,温度应低于30℃;4. marker上样量过多。请根据说明书选用合适上样量;5. 凝胶质量不好。建议使用质量较好的琼脂糖;此外,凝胶凝固不均匀也会导致条带模糊。Q:为什么marker条带出现不规则的条带(如哑铃状等)?A:出现上述情况,多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1. 电泳缓冲液陈旧。老化的电泳缓冲液离子浓度降低,pH值上升,缓冲能力减
1、研究神经递质的超微结构定位应用免疫电子显微镜技术(常用为PAP法或胶体金标记技术)可显示抗原在神经细胞内的超微结构定位及在突触水平神经元间的联系的化学本质。Pickel应用免疫电镜观察证明TH存在于DA和DA能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和近侧轴突。在胞体内此酶定位于内质网、Golgi器和微管上。神经终末枝的突触小泡一般认为是神经递质的亚细胞贮存部位,在电镜下观察神经末梢内突触小泡呈现不同形态。目前已有文献报道的近10余种,比较常见的为无颗粒小泡型(Small agranular vesicles,SAV)或称清亮小泡型(Small Clear Vesicles,SCV),其直径50~90 nm,中心无颗粒;该型常混有不同比例含致密核心的大囊泡,直径80~150 nm。其次是颗粒小囊泡型(Small granular vesicles, SGV),直径45~70 nm,内含有电子密度高的致密核心。第三是大颗粒泡型(large granular vesicles,LGV),直径80~160 nm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电子密度高的致密核心。其它还有扁平囊泡型、线粒体型等。是否不同形态的突触小泡代表了
实时定量技术,是指在PCR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积累实时监测整个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该技术不仅实现了PCR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而且与常规PCR相比,具有特异性强、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因此已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我们用的最多的就是SYBRGreenI(Molecular probes)和EvaGreenTM (BIOTIUM, USA) 这两种荧光染料。EvaGreen荧光染料与SYBRGreenI相比有以下几点优势:1、对PCR的抑制性小 使用EvaGreenTM进行的qPCR实验可以使用快速PCR步骤。同时EvaGreenTM染料在实验中可以使用较高的浓度,从而获得远强于SYBRGreen1的扩增信号。较高浓度的EvaGreenTM Dye也消除了“染料重分布”的缺陷,使EvaGreenTM既可以用于多重PCR,也可用于高分辨率溶解曲线分析(HRM)。该分析正被越来越多的用于PCR后的基因分析和异源双链分析。由于SYBRGreenI对PCR有抑制性,从而要求其使用浓度必须很低,因此SYBRGreenI无法解决由低浓度造成的染
细胞凋亡(Apoptosis),又称细胞程序性死亡(PCD: Programmed Cell Death),是指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自身的程序,自己结束其生命的过程。它是一个主动的,高度有序的,基因控制的,一系列酶参与的过程。细胞凋亡概念提出至今还不到30年的时间,但由于它在保证多细胞生物的健康生存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对个体的正常发育及细胞凋亡紊乱在病理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引起了人们对其机制和组分的广泛而深入地研究,成为目前生命科学界最为热门话题之一,也是生命科学界乃至社会各界争相投入的研究领域。从近年的SCI排名中我们可以看到,信号传导方面的文章远远超过位于第二位的人类基因组方面的,而信号传导中一个重要的前沿领域就是细胞凋亡的研究。随着这方面研究的持续升温,涌现出了大量新的技术和方法对细胞凋亡进行检测,其中不少已经有商品化的产品出现,大大加速了研究的进程。具体来说,针对凋亡的不同阶段有以下一些方法。1. 早期检测:1) (磷脂酰丝氨酸)在细胞外膜上的检测:从细胞膜内侧转移到外侧在细胞受到凋亡诱导后不久发生, 可能作为免疫系统的识别标志。AexinV,一个钙依赖性的磷脂
好的编程习惯,可以提高编程效率,不仅可以使代码容易修改,也容易给别人看懂,便于交流。我们不仅要写出“给机器读懂的代码”,也写出“给人看得懂的代码”。 本文根据一些目前搜索到的文献和自己的一些使用心得,整理出这个文档,大家可以根据经验提出自己的心得,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1,命名规则 (1)变量 a,使用英文。变量名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一看就知道这个变量是什么意思。由于程序大部分是字母,所以最好还是有英文字母表示意思比较靠谱。如果英文稍微差点,一下子不知道变量的英文怎么写,可以查字典,现在在线词典很多,这样还可以使自己的英文水平提高,二则可以提高程序可读性。比如,我们要表达“风速”,“windSpeed”比“fengsu”要好,时间久了,你再看“fengsu”的的时候,还必须得拼一下,搞不好就弄成“风俗”。 b,变量名应该以小写字母开头的大小写混合形式。 例如,maturityDay,anthesisDay。 注意:有些人喜欢用“下划线”把词语隔开,maturity_day,athesis_day,这样也一目了然,但是在MATLAB中,不推荐这么用,因为下划线会在Tex解
Western 荧光检测取决于抗原含量—一抗敏感度—二抗敏感度—底物敏感度—显影和定影效率这一系统。我的经历认为确保万无一失的做法是如果看到荧光则压 10~30s,看不到则同时压两张,10~30 min 洗一张,如果无则再补一张,1 h 后洗。再无,则压过夜。共 3 张片,根据每次结果调整。 其中两张片子的压法如下描述: 先剪一张比膜长 2~3 厘米的片子(以供贴胶带),然后剪 2 片细小透明胶带贴到片子的左右两边(贴时胶带留一半用于粘到封口膜上),然后将片子压到膜上,并使透明胶带留出的一半粘到封口膜上。这样就固定了第一张胶片,就不会因为放、取第二张胶片而使第一张移动了。然后放第二张胶片,与第一张片子贴在一起就行,注意片子要干燥,压片前用纸擦干封口膜,以避免被底物液体污染导致与下面一张粘在一起。取时用手轻轻拂过就可以把上面片子与下面一张错开了,不要用手抠,否则下面一张也移动了。 在洗下面一张片子时一定要取掉粘在片子上的胶带,否则在胶带的地方会影响显影。荧光经过下面一张胶片会稍微有些衰减,所以下面一张胶片感光稍微比上面一张强一些。 现象-- - - - - - - - - - -
细胞培养的过程中,经常见到黑色的颗粒或小黑点,这种情况是怎么引起的呢?该怎么避免呢? 原因: 黑点,大概有细胞本身带的,环境有的,还有人身上带进细胞间的, 还有就是血清和培养基。解决办法: 1、如果小黑点有增殖趋势,那么就有可能是污染了,需要处理; 2、如果小黑点没有增殖趋势,且不影响细胞生长,也不影响实验的话,则可能 a、是「黑胶虫」,黑胶虫究竟是一种生物还是非生物,本身就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是从血清中来的一种原虫,也有人认为是细菌,或是真菌,也有人认为是血清中的蛋白的结晶。「黑胶虫」可寄生于动物细胞,也可以生存于培养基中,依靠细胞和培养基中的营养为生,并随细胞传代而传代。「黑胶虫」与细胞竞争性生长,开始时对细胞并没有什么影响,但当黑胶虫的数量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细胞生长就会受到影响直至死亡,严重影响了科研活动的开展和进行。以前(这个至少是 10 年以前),很多实验室在养细胞时用国产血清,那时的血清可能质量不过关,有所谓的「黑胶虫」,但是也没有明确的鉴定。但是现在的血清,即使国产的,如四季青等稍大点的厂家,产品里这种现象就少见了。 b、是细胞碎片,或血清里德沉淀析出,
支原体是一种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最小直径0.2um)并独立生活的微生物.约有1%可通过滤菌器。支原体无细胞壁形态呈高度多形性.可为圆形、丝状或梨形。支原体形态多变,在光境下不易看清内部结构。电镜下观察支原体膜为三层结构.其中央有电干密度大的密集颗粒群或丝状的中心束。支原体多吸附或散在于细胞表面和细胞之间。横断面与细胞微绒毛相似,但微绒毛电子密度比支原体小,且中央无颗粒群或中央束。支原体代谢需固醇类物质、部分种类需要精氨酸、O 2或葡萄糖,每一种支原体都有自身持点。多数支原体适合于偏碱条件下生存(PH7.6—8.0),对酸耐受性差。对热比较敏感,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支原体污染细胞后.培养液可不发生混浊.多数情况下细胞病理变化轻微或不显著,细微变化也可由于传代、换液而缓解.因此易被忽视。但个别严重者,可致细胞增殖缓慢.甚至从培养器皿脱落。为确定有无支原体污染可做如下检酗:①相差显微境检测:将细胞按种于事先放置于培养瓶内的盖玻片上,24h后取出,用相差油镜观察.支原体呈暗色微小颗粒位于细胞表面和细胞之间。②荧光染色法:荧光染色用能与DNA特异性结合的荧光染料Hoechst 33258,可
养细胞就像养孩子,甚至比养孩子还难。忘记是谁这么说了。上次一次性死了14瓶细胞,前后分析都是培养基污染了。然后换了新培养基,换了新的种子,开始长得不错,但今天看了一下,又污染了,培养基变浑浊。我养的是HUVEC,8月4日从一个老师处取种子(8月3日复苏),他原先是用高糖DMEM培养的,而我用的是1640。在倒置显微镜下,细胞形态不是太好,而且有小黑点。我用1640换掉原先的DMEM培养基,5,6日两天还可以,只是细胞长得慢。但今天就污染了。养细胞真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污染掉了。决定把血清和培养基检测一下,看看是不是在这个环节上出问题了。可能还有别的问题,战友们多多指教。应该是细菌污染,如果是霉菌的话,一般不会这么快,你前后用的是不是同一种培养液?如果是的话,立即停用。首先要排除培养液的问题,因为同时有14瓶细胞污染,培养液的问题比较大。因此配制培养液后一定要做无菌试验,过滤时要注意滤膜本身及其安装是否有问题;其次,要排除培养液保存问题,比如,瓶盖有裂隙或者是盖子与瓶口不合,密闭性差,容易细菌污染。还有就是操作过程中出了问题,不注意无菌操作,消毒不严格,造成培养液的污染。超净工作台、手的消
养了很久的细胞,有一些经验和体会总结一下,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如何把细胞养的形态很好更漂亮。 1.不同的细胞,喜欢的环境是不一样的。 这个不仅仅是说培养基的不同,还有就是细胞生长的空间密度问题。 有一些细胞是数量多一点比较好生长,生长状态也比较好。这种一般是属于生长速度慢的细胞。譬如内皮细胞。而有一些是细胞是数量少一点细胞状态会生长的比较好,譬如巨噬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尤其是巨噬细胞,生长速度非常得快,贴壁速度很快,所以传代时就应该留很少量的细胞,这样细胞状态会比较好。并且巨噬细胞比较喜欢扎堆生长,而堆与堆之间是有空间的。如果长成相连在一起的一满片的时候,细胞形态基本上就会差了,老化的会比较多,对后期实验结果是不好的。所以在养细胞的时候应该摸索该细胞喜欢的生长空间密度问题。2.对于有些人总是会遇到养的细胞形态怎么都不好的问题。这个其实是有一个方法可以改善的。对于贴壁细胞,如果细胞形态不好,(或者细胞形态不清晰,表面似有异物等)可以在传代的时候进行如下操作: 首先,倒掉旧的培养基,加入3ml新的培养基(有无血清的都可)洗涤一次,用滴管吸走,然后再加入3ml的培养基,进行预吹打,控制吹打力
RNA提取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并不陌生,但是要得到好的结果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事实上,现在市面上的丰富的RNA提取试剂基本上可以满足科研人员的需要,为什么往往提取的RNA却容易失败呢?RNA提取失败的主要现象有三个:提取的RNA降解、提取的RNA量偏低以及提取的RNA纯度低。究竟怎样才能确保RNA提取的成功率呢?首先,要确定材料的可用性。尽管现有的RNA提取试剂都用抑制RNase的成分,但提取的材料仍需谨慎处理。提取的材料的新鲜度是获取完整RNA的关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无法立即从新鲜材料中提取RNA时,使用Takara公司的样品保护剂Sample Protector for RNA/DNA可以免去使用液氮或超低温冰箱的不便。同时也可以有效解决组织、细胞样品的短时间保存及运输问题。此外,如果将不同时期收集的样品都预先存放于本试剂中,可以做到立即终止并固定RNA表达的时序变化,减少实验组间的误差。其次,选择合适的提取试剂是最重要的一步。好的提取试剂在确保成功的同时,操作方便且经济实用。对于动物组织、简单的植物材料、各种微生物、培养细胞的total RNA提取,Takara公司的RNAiso
1、 物质在体内氧化和体外氧化有什么异同? 体内氧化即是生物氧化。它是在细胞内的由酶催化的氧化反应,几乎每步反应都由酶来催化进行。不需要高温,也步需要强碱及强氧化剂的协助,在体温和中性pH环境中即可进行;是逐步进行、逐步完成的,不会骤然放出大量的热量。更不会产生高温、高热。另外,反应中逐步释放的能量相当一部分可使ADP生产ATP,储存在ATP分子中,以供生理生化活动的必需。2、 何谓呼吸链? 线粒体中有线粒体氧化体系。其主要功能是使作用物脱下的氢经一系列的酶或辅酶的传递,最后与激活的氧结合成水。同时逐步释放能量。储存于ATP中,起到递氢或电子的作用的酶或辅酶叫电子传递链。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线粒体内膜上,组成递氢或递氢电子体。该体系进行的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是与细胞膜摄取氧的呼吸相关,又叫做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3、 列举维生素在生物氧化中的作用。 Vitamin B2和Vitamin PP参与生物氧化。核黄素构成黄酶的辅酶成分;维PP是尼克酰胺,构成脱氢酶辅酶成分。 辅酶Ⅰ(Co Ⅰ),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是体内很多脱氢酶的辅
原 理 植物体内通过转氨酶的作用,α-氨基酸上氨基可转移到α-酮酸原来酮基的位置上,结果形成一种新的α-酮酸和一种新的α-氨基酸,所生成的氨基酸可用纸上层析法检出。 试剂和器材 一、试剂 绿豆芽子叶及胚轴,0.1mol/L丙氨酸溶液,0.1mol/Lα-酮戊二酸溶液(用NaOH中和至pH7),含有0.4mol/L蔗糖的0.1mol/L磷酸缓冲液(pH8.0),磷酸缓冲液(pH7.5),正丁醇,甲酸,0.1mol/L谷氨酸溶液,0.1%~0.25%茚三酮丙酮溶液。 二、器材 研钵,10ml量筒,离心机,试管,移液管,恒温箱,漏斗,层析缸,层析纸,毛细管,吹风机。 操作方法 一、酶液的提取 取发芽2~3天的绿豆芽5g,放入研钵中,加2ml磷酸缓冲液(pH8.0)研磨成匀浆,转入离心管。研钵再用该1ml缓冲溶液冲洗,并入离心管中,以3000r/min的转速离心10min,取上清液备用。 二、酶促反应 取3支试管编号,按下表分别加入试剂和酶液(单位ml) 将试管摇匀后置于37℃恒温箱中保温30min。取出后各加3滴30%三氯乙酸
污泥是污水处理的副产物,含有多种菌胶体、有机物、无机物的一种复合产物,未经处理的污泥成分复杂,除含有灰分外,还含有大量的有机质、难降解的有机物、多种微量元素、病原微生物、寄生卵、重金属及盐类等成分。污水和污泥体系复杂、干扰组分多,给分析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就要求必须去除杂质和其它成分的方法要合理有效,另外由于目标化合物含量低(通常处于痕量或超痕量级别),要保证分析方法的灵敏外,还要求去杂质方法对目标研究组分的安全性,因普通干燥方法对某些研究组分有一定破坏作用,因此真空冷冻干燥技术被作为一种有效干燥污泥的方法应用于此类研究中。 李安安等[1]在对污泥体系中的聚糖菌进行研究时,将做过预处理的污泥泥饼冻干24小时后应用于后续研究;叶欣[2]等在对活性污泥中6种内分泌干扰物的定量测定一文中是将预处理后的污泥冻干一周后,用100目尼龙筛,用于后续分析;在“北京市污水厂污泥中的内分泌干扰效应物质”一文中,陈月华[3]等直接将采集的污泥冻干,然后研磨成粉末,过40目筛,避光保存并用于后续分析中;陈健华[4]等在对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研究中将预处理过的污泥冻干48 h后,将冻干污泥用研钵研碎,并
作者:张韧1 秦玉明2 陈文庆1 刘华杰1 王建超1 高飞1(北京清大天一科技有限公司) 1:北京清大天一科技有限公司 2: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张韧,1962年出生,男,汉族,北京人,学士,工程师,经理人,zrenty@163.com【摘要】细胞悬浮培养是利用生物反应器大规模培养动物细胞生产生物制品的核心技术,结合筛选驯化的高表达细胞株和个性化细胞培养基,控制细胞培养过程,实现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是当前国际上生物制品生产的主流模式。但该技术目前在国内尚未得到广泛应用,生物制品生产仍主要采用病毒产率低、生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的转瓶细胞培养方式。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利用细胞悬浮培养技术进行生物制品生产是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国内外细胞悬浮培养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其关键技术进行介绍和讨论。 【关键词】悬浮培养;微载体培养;个性化细胞培养基;生物反应器 目前,国内生物疫苗生产企业生产细胞培养的抗原时,普遍采用传统的转瓶细胞培养工艺,该方法培养细胞存在密度低、病毒产率低、生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等缺点。诞生
PI能够插入双链DNA中。它被活细胞排斥但能穿透正在死亡或已经死亡的细胞的细胞膜。Ⅰ、材料 1、PI(e.g.,Cat #537059,Calbiochem,San Diego,CA)2、缓冲体系:1×PBS(Ca2+ and Mg2+ free,e.g.,Cat#9240,Irvine Scientific,Santa Ana,CA)+2%新鲜小牛血清+0.1%叠氮钠A、 PI缓冲液用缓冲液将PI溶解至终浓度为1mg/ml中,于4℃下密封避光保存1个月。B、 PI浓缩液用缓冲液将PI溶解至终浓度为500mg/ml,于4℃下密封避光保存。我们已经检测过将PI浓缩液放置数月后,并无观察到染色活性的丢失。Ⅱ、方法:将样品细胞按程序描述的方法用FITC标记的单克隆抗体进行单色染色。A、 在最后的洗涤步骤后,将样品细胞悬浮于PI缓冲液中,于4℃下密封避光保存以备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B、 在最后的洗涤步骤后,如前述将样品细胞悬浮后备用。如果您想检测样品细胞活力,在每一管中加入2μl的PI浓缩液,混匀。将样品置于4℃下密封避光保存以备流式细胞仪分析。注意:此法并不适用于甲醛固定的样品。在根
(一)理化性状和用途为无色或黄色略具臭味地液体,其主要成分味C10-16的烷烃,还含有少量芳香烃、不饱和烃、环烷烃及其杂质,不溶于水,沸点:110—350℃。在工业上用作柴油机和发电机的燃料,在涂料、油漆、塑料、杀虫剂等行业作为溶剂,也用作清洗机器的洗涤剂。(二)毒性各种煤油的毒性不同,一般毒性较低。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影响呼吸、中枢神经和胃肠道三个系统。(三)短期暴露的影响吸入:高浓度蒸汽常出现中枢神经症状,常先兴奋,后抑制,表现为乏力、头痛、酩酊感、神志恍惚、肌肉震颤、运动失调。液体直接吸入气管内,表现为剧烈呛咳、胸痛、咳铁锈色痰或血痰,发热、胸闷、气急、全身乏力、食欲减退等。眼睛接触:引起刺激症状。口服: 多由误服引起,表现为口腔、咽喉、胸骨后灼烧感,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痛、腹泻及便血等。(四)长期暴露的影响吸入:表现为乏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易激动、食欲减退、眼部烧灼感、轻咳、轻度呼吸困难。皮肤:表现为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毛囊炎和皮肤干燥、皴裂。(五)火灾和爆炸易挥发、易燃,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爆炸极限:2-3%。(六)化学反应性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七)人身防
解离/非解离native缓冲液系统很多应用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区带电泳(zone electrophoresis)的研究使用一种缓冲液系统,该系统的设计把所有的蛋白质分解成单一多肽亚单位。最常用的解离试剂是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一种离子型去污剂,它通过包围在多肽骨架的周围变性蛋白质。在包含有过量的SDS和巯基试剂的蛋白质样品,100℃加热时,二硫键被打开,蛋白质完全解离成它的亚单位。在这些情况下,大部分的多肽以一个恒定的重量比率(1.4g SDS:1g多肽)结合多肽。与去污剂所提供的负电荷相比较,多肽固有的电荷变得微不足到。因而,根据多肽的大小,相同大小的SDS-多肽复合物基本上具有相同的负电荷、形状和凝胶中的迁移率。这种方法简洁而快速,加之只需要微克量蛋白这一事实,使SDS-PAGE成为最广泛使用的,用来确定多肽样品分子量的方法。由于几乎任何来源的蛋白质很容易被SDS溶解,所以这种方法通常都可以适用。与之相反,用来进行非解离native电泳的非解离native缓冲液系统,则设计用来分离蛋白质混合物,而亚单位之间的相互作用、蛋白质构象和生物学活性被保留。在非解离native缓冲液系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透射 电子显微镜 的主要结构、功能与基本工作原理; (2) 了解扫描 电子显微镜 的主要结构、性能与基本工作原理。 二、 实验步骤(讲解演示) 1)透射电镜样品超薄切片常规制作规程 1.取材:根据实验目的取材,要求部位准确,体积小于2mm3 2.醛类固定:用2%-3%的戊二醛固定2小时; 3.清洗:用磷酸 缓冲液 清洗3次,每次10min; 4.锇酸固定:用1%-2%的锇酸固定2~3小时; 5.清洗:用磷酸 缓冲液 清洗3次,每次10 min; 6.脱水:用50%、70%、80%、90%乙醇梯度脱水各15min,再用100%乙醇脱水3次,每次30min; 7.置换:用环氧丙烷或丙酮置换3次,每次30min; 8.浸渍:10hr以上,浸渍过程如下: ①丙酮:包埋剂=3:1的浸渍液浸渍(动物样品1hr,植物样品2~3hr); ②丙酮:包埋剂=1:1的浸渍液浸渍(动物样品1hr,植物样品2~3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