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和要求 1.学习分配层析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氨基酸纸上层析法的操作技术(包括点样、平衡、展层、显色、鉴定)。 二、原理 层析法又称色层分离法、色谱法。是一种分离分析多组分混合物质的极有效的物理及物理化学分析方法。 色谱法是目前各种化学分离法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由于其分离效能高、分离速度快,试样用量少等特点,已经成为在与化学有关的一切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分离技术 纸层析是以滤纸为载体(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什么是分配呢?一般把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之间的溶解过程称为分配。达到平衡时,两种溶剂中所溶解的溶质的浓度之比称为分配系数,又称平衡常数。 一个物质在某溶剂系统中的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下是一个常数。 滤纸纤维与水有较强的亲和力,滤纸纤维能吸附25-29%的水分,其中6-7%的水以氢键与纤维素的羟基结合,在通常条件下较稳定,不易除去。这种水分组成为固定相。而有机溶剂与滤纸的亲和力甚弱,因而有机溶剂为流动相(在纤维间空隙中流动),它沿着滤纸移动。溶剂由下向上移动的,称上行法
血清中有免疫复合物存在时,可与其本身的C1(内源性C1)结合。将被检血清56℃加热1h,能破坏结合的C1,空出补体结合位点。当加入豚鼠血清(外源性C1)及指示系统(致敏SRBC)时,CIC又可与外源性C1结合,使致敏SRBC的溶血被抑制。1、试剂(1)缓冲生理盐水 NaCl l7.00g,NaaHP04 1.13g,KH2P04 0.27g,蒸馏水溶解至100ml。用时取此液5mL,加蒸馏水95ml,10%硫酸镁0.1ml当日使用;(2)溶血素 按效价以缓冲盐水稀释至2单位;(3)2%SRBC新鲜脱纤维羊血或Alsever液保存的羊血(4℃可保存3周) 用生理盐水洗2次,第三次用缓冲盐水,2500r/min离心lOmin,取压积红细胞用缓冲盐水配成2%悬液。为使SRBC浓度标准化,可将2%悬液用缓冲盐水稀释25倍,于分光光度计(542nm)测定其透光率(以缓冲盐水校正透光率至100%)。每次实验所用SRBC浓度(透光率)必须一致,否则应予调整;(4)致敏SRBC 2%SRBC悬液加等量1:1000溶血素,混匀,37℃水浴10rain;(5)豚鼠血清 取3只成年健康豚鼠血清混合分装,每管
摘 要: RACE是一种快速克隆cDNA末端的方法,目前, 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未知碱基序列基因的克隆,尤其是SMART RACE技术更为人们所青睐。本文总结了我们实验室用SMART RACE技术克隆基因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对用RACE方法克隆基因的同行有些帮助。 关键词: RACE; RNA提取; 兼并引物 中图分类号 :Q75 文献标识码 :A Some Suggestions on Gene Cloning by RACE-PCR Abstacts: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is a method of quickly cloning of cDNA ends, thus, this method was widely noticed by scholars of biology, from now on, its was abroad used in animal and plant gene cloning. However it should be pay attention to following thr
中药的真伪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用药的安全和有效。在检验中药真伪方面通常采用的检测手段有形态鉴别、理化鉴别和光谱色谱分析等。而作为色谱技术一个分支的薄层色谱由于其独具的长处而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分析。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起,薄层色谱鉴别除有化学对照品作为鉴别药材的指标成分对照品以外,鉴于单一化学对照品不能反映药材的整体特征,一些多种植物共存的化学成分没有专属性,以及没有化学对照品鉴别就无法进行的问题,开始增加了“对照药材”,以药材对照品的色谱整体为特征进行对比鉴别,解决了上述存在的问题,并于1993年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中药薄层色谱彩色图集》,作为中药薄层鉴别的重要参考资料。在该书的第一章中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并参考Friedrich Geiss的《Fundamentals of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Planar Chromatography)》一书的内容,从实用的角度叙述了薄层色谱实际操作中的各个环节的注意事项,起到了薄层色谱操作规范化的指导作用。但是直至中国药典2000年版,中药薄层色谱鉴别基本是以手工点样、实验室自
摘要: 本实验从新生SD大鼠海马组织中分离神经干细胞,并通过观察携带EGFP基因的腺病毒(Ad/ EGFP)转染NSCS后EGFP表达规律及转染对NSCS的活力、增殖、分化等的影响,探讨EGFP作为NSCS的示踪标志物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的NSCS移植研究提供体外研究基础。 神经 干细胞 (NSCS)是指一类具有多分化潜能(能分化为神经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能 自我更新 和克隆性增殖的一群细胞。在NSCS 移植 研究中,有必要对NSCS进行示踪标记,以便实时跟踪和区分植入的NSCS和宿主细胞。 绿色 荧光蛋白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是一种新的报告基因,其表达产物GFP可在紫外光或蓝色光激发下稳定地发出绿色荧光,不需要任何底物或辅助因子。在GFP的基础上进行F64L和S65T 突变 后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进一步增强了GFP的荧光性能,使
甲醛洋菜胶体电泳 (formaldehyde-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甲醛是一种常用的RNA 变性剂。在进行甲醛洋菜胶体电泳分析时,必须先配制含有甲醛的洋菜胶体,RNA 也必须先以甲醛及formamide 进行变性处理,以确保其二度结构充分被打开。由于甲醛可能是一种致癌物质,配制胶体及进行电泳分析时都应在抽气橱里小心操作;进行电泳时所使用的缓冲液为MOPS (3-[N-morpholino] propanesulfonic acid)。此外,含有甲醛的洋菜胶体比较滑溜,容易破裂,在移动胶体时应特别留神。由于rRNA 占细胞RNA总量的80~85%,以ethidium bromide 染色后,呈现于胶体上的两个主要RNA色带应该分别是large 与small rRNAs (真核生物为28S 与18S,原核生物为23S 与16S);散布于small rRNA 附近,呈淡淡smear 的就是mRNAs,这是因为mRNAs 存在量不多,而且长度不一的缘故。长度较短的5S rRNA 及tRNA 等则在胶体下方也以特定色带呈现。仪器用具:65℃恒温水槽;微量离心机;
杂交瘤技术是1975年Kohler和Milstein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而创建的一项重要技术,被誉为“免疫学 上的一次革命”。此技术被广泛用于各种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一个B淋巴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把B淋巴细胞和骨髓细胞融合,即可形成在体外长期存活并分泌的杂交瘤细胞,如果把单个杂交瘤细胞克隆化,扩增传代,其分泌的抗体即为高度纯一的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专一性,一种单克隆抗体只能结合一种特定的抗原 决定簇。正是由于其这种高度专一性,因此被广泛用于疾病的论断和治疗,生物大分子的鉴定、定位和分离纯化,以及一些细胞器,特定细胞或病毒的鉴定、定位和分离等方面, 具有极其远大的应用前景, 因此,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技术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实 验 目 的 1. 掌握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 2. 能运用杂交瘤技术来制备自己需要的单克隆 抗体 实 验 原 理 杂交瘤技术的建立基于以下三种关键技术。 一、动物免疫 动物体内的B淋巴细胞在特定外来抗原的刺激下,可
利用PCR技术扩增抗体VH和VL基因,所获得的产物需要满足以下两个要求:首先,得到的产物必需是正确的目的基因,要有可靠性;其次,要获得尽可能多种类目的基因,即有多样性。因此,设计出合理的扩增引物十分重要。 哺乳动物功能性抗体基因是由种系基因在DNA水平上重排产生的。以小鼠的抗体重链为例,VH基因由V、D、J三部分构成。在小鼠第12号染色体上,大约有300种V基因、12种D基因、4种J基因,在B细胞发育过程中,发生基因重排,由其中一个V、D、J共同组成一个VH,这样在一个动物个体中可能的VH至少有15,000种。 如果考虑到重排过程中在D区和J区连接处产生的多种变化,这一数字是大大地保守了。小鼠的VL基因是通过V-J重排产生的,估计其多样性至少有2,000种。 当前PCR引物设计所依据的数据主要来自已发表的抗体可变区基因序列文献,包括Kabat等人编写的《SequenceofProteinsofImmunologicalInterests》(1991),EMBLDatabase,GenbankDatabase。由于抗体基因编
载体主要有病毒和非病毒两大类,其中质粒DNA是一种新的非病毒转基因载体。 一、一个合格质粒的组成要素 1 复制起始位点Ori 即控制复制起始的位点。原核生物DNA分子中只有一个复制起始点。而真核生物DNA分子有多个复制起始位点。 2 抗生素抗性基因 可以便于加以检测,如Amp+ ,Kan+ 3 多克隆位点MCS 克隆携带外源基因片段 4 P/E 启动子/增强子 5 Terms 终止信号 6 加poly(A)信号 可以起到稳定mRNA作用 二、如何阅读质粒图谱 第一步:首先看Ori的位置,了解质粒的类型(原核/真核/穿梭质粒) 第二步:再看筛选标记,如抗性,决定使用什么筛选标记。 (1)Ampr 水解β-内酰胺环,解除氨苄的毒性。 (2)tetr 可以阻止四环素进入细胞。 (3)camr 生成氯霉素羟乙酰基衍生物,使之失去毒性。 (4)neor(kanr) 氨基糖苷磷酸转移酶 使G418(长那霉素衍生物)失活 (5)hygr 使潮霉素β失活。 第三步:看多克隆位点(MCS)。它具有多个限制酶的单一切点。便于外源基因的插入。如果在这些位点外有
和凋亡相关的几种主要胱天蛋白酶 1.Caspase 1Caspase 1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11q22.2―22.3,其产物为40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酶原(p45)。在某些蛋白酶(可能包括其本身)的作用下,酶原被水解,形成分别由120―297位和317~404位氨基酸残基构成的p20和p10亚基。p20亚基的C端与p10亚基的N端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异二聚体(p20/p10)。然后由两个对称的异二聚体构成具有活性的四聚体(p20/p10)2。该分子的活性中心横跨p10和p20两个亚单位。分子中的羧基侧链部可构成“结合袋”,参与识别并结合底物分子。 Caspase 1旧称Ⅱ/―1p转换酶(1CE),可在hs和TNFRl介导的细胞凋亡中起作用。hs和TNFRl信号可活化ICE酶原。此外,ICE样蛋白酶还参与其他多种因素诱导的凋亡,如细胞外基质丧失以及化疗药物如顺铂等诱导的凋亡。 CrmA是ICE的特异性抑制物。p35也可通过与ICE形成p35―ICE复合物而抑制细胞凋亡。此外,一些根据ICE作用底物设计的小肽如乙酰―Tyr―Val―A19…Asp―氯甲基酮、乙酰―
(一)理化性状与用途无色透明液体,深层时略带淡兰色。密度;1.44;冰点-0.4℃;爆炸极限:26~100%。用作氧化剂、漂白剂、杀菌剂、消毒剂、发色剂。高浓度的过氧化氢可用作火箭动力燃料。(二)毒性它的毒性主要是由它的活性氧化作用所引起的,如对眼睛、皮肤和黏膜的化学灼伤,以及使普通衣物着火等。(三)短期暴露的影响由于本品不易挥发,吸入蒸气中毒的可能性很小,且它具有强烈烧灼感,故吞入的可能性很小。主要是皮肤接触引起烧伤,是局部皮肤和毛发发白(但过一段时间后可复原),产生刺痛、瘙痒。(四)长期暴露的影响由于量、时间、作用部位不同产生程度不等的化学灼伤。渗入皮肤角质层后分解产生氧,使表皮起泡,因手掌、指尖及甲床等处角质层较厚,末梢神经丰富,疼痛更为剧烈,难以忍受。剂量较大、冲洗不及时,可留下永久疤痕。液滴溅入眼内,可引起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及角膜上皮变性、坏死和浑浊,影响视力或导致完全失明。(五)火灾与爆炸本品属爆炸性强氧化剂。它本身是不燃的,但它能与可燃物反应并产生足够的热量而引起着火,又由于它分解所放出的氧能强烈助燃,最终可导致爆炸。着火时用水扑救,并用水冷却其他容器,若发现高浓度过氧
一、目的: 1.加深对蛋白质胶体溶液稳定因素的认识。 2.了解沉淀蛋白质的几种方法及其实用意义。 3.了解蛋白质变性与沉淀的关系。 二、原理: 在水溶液中的蛋白质分子由于表面生成水化层和双电层而成为稳定的亲水胶体颗粒,在一定的理化因素影响下,蛋白质颗粒可因失去电荷和脱水而沉淀。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可分为两类。 (1)可逆的沉淀的反应 此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尚未发生显著变化,除去引起沉淀的因素后,蛋白质的沉淀仍能溶解于原来的溶剂中,并保持其天然性质而不变性。如大多数蛋白质的盐析作用或在低温下用乙醇(或丙酮)短时间作用于蛋白质。提纯蛋白质时,常利用此类反应。 (2)不可逆沉淀反应 此时蛋白质分子内部结构发生重大改变,蛋白质常变性而沉淀,不再溶于原来溶剂中。加热引起的蛋白质沉淀与凝固,蛋白质与重金属离子或某些有机酸的反应都属于此类。 蛋白质变性后,有时由于维持溶液稳定的条件仍然存在(如电荷),并不析出。因此变性蛋白质并不一定都表现为沉淀,而沉淀的蛋白质也未必都已变性。三、操作步骤: 1.
一、氨基酸分析方法分类 氨基酸分析按其分离和检测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类是基于阳离子交换柱分离、柱后茚三酮衍生、光度法测定的离子交换色谱法(IEC)。此类方法由Stein和Moore两人1958年发明,并于1972年获诺贝尔奖,是当今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以及仲裁和涉外的方法。第二类是所有基于反相色谱分离、柱前衍生、荧光或紫外检测的高效液相法(HPLC)。第三类是阴离子交换分离直接安培法检测的离子色谱法IC,严格说来,阴离子交换和阳离子交换都叫“IEC”,在此将阴离子交换分离、安培检测的方法归类为IC,是因为这类仪器实际上就是离子色谱仪,只不过配置侧重点为氨基酸分析。本文中对三类方法多用简称。说明:1、PITC异硫氰酸苯酯;OPA邻苯二甲醛;FMOC 9-芴基甲氧羰酰氯;AQC 6-氨基-喹啉基-N-羟基琥贝酰亚胺-氨基甲酸酯;DABS-Cl 二甲基氨基偶氮苯磺酰氯。2、IEC法也可使用柱后OPA衍生(荧光检测),可以降低检测限到1pmol,但无法检测二级氨基酸。二、用户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和仪器 氨基酸分析的方法和仪器多种多样,用户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来选择方法
生物安全柜(Biological safety cabinets,BSCs)是为操作原代培养物、菌毒株以及诊断性标本等具有感染性的实验材料时,用来保护工作人员、实验室环境以及实验品,使其避免暴露于上述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感染性气溶胶和溅出物而设计的。WHO出版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中明确说明:“生物安全柜可以有效减少由于气溶胶暴露所造成的实验室感染以及培养物交叉污染,生物安全柜同时也能保护工作环境”。当然,安全柜有效工作的前提是选购合格的安全柜和正确使用安全柜。目前市场上生物安全柜种类繁多,本文介绍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安全柜分类、认证的基本知识,旨在为采购人员在选购生物安全柜工作中提供参考。生物安全柜的选择最基本取决于生物试验中所使用的试验品类型:1、如果生物试验中只涉及微生物样品,可以使用基本类型的生物安全柜;2、如果生物试验中涉及了微生物样品和微量化学试剂(非腐蚀性),使用装备外排管道的安全柜是必要的。因为HEPA过滤器并不能有效过滤清除化学气体,如果不能外排,将对实验室内工作人员和环境造成威胁;3、如果生物试验中涉及了细胞毒素类药物,例如各类癌症治疗药物,必须使用的细胞毒素安
1.紫外线灭菌是用紫外线管照射进行的。波长在220-300纳米的紫外线称为"杀生命区",其中以260钠米的杀菌力最强。紫外线作用于细胞DNA,使DNA 链上相邻的嘧啶碱形成嘧啶二聚体(如胸腺嘧啶二聚体),抑制了DNA复制。另外,空气在紫外线照射下可以产生臭氧,臭氧也有一定的杀菌作用。紫外线透过物质的能力很差,适用于空气及物体表面的灭菌,与被照物的距离以不超过1.2米为易,照射时间以视紫外线灯管的功率大小、被照空间及面积大小,根据灭菌效果测定结果而定。2.紫外线是一种低能量的电磁辐射,可杀死多种微生物。革兰阴性菌最为敏感,其次是阳性菌,再次为芽孢,真菌孢子的抵抗力最强。紫外线的直接作用是通过破坏微生物的核酸及蛋白质等而使其灭活,间接作用是通过紫外线照射产生的臭氧杀死微生物。直接照射培养室消毒,用法简单,效果好。紫外灯的消毒效果同紫外灯的辐射强度和照射剂量呈正相关,辐射强度随灯距离增加而降低,照射剂量和照射时间呈正比。因此紫外灯同被照射物的距离和照射时间要适合。离地面2米的30W灯可照射9平方米房间,每天照射2-3小时,期间可间隔30分钟。灯管离地面2米以外要延长照射时间,2.5米照射效果
从外周血提取DNA是一个经常遇到的问题,当然可以用试剂盒提取,不过代价还是有点大,并且不方便,定试剂总要等上几天,如果血液标本不稀缺资源,不妨用一些简便方法提取。方法一(1) 取抗凝血5ml在沉淀中加入15ml PBS,混匀,离心2000r/min10min。(2) 将血浆转至新的试管中,-70℃保存。(3) 将血细胞转入另一支试管中(10ml或50ml)加入尽可能多的冷的蒸馏水混匀。(4) 将其插入冰内5~10min或放入-20℃15min。(5) 将上述混合液从冰中或-20℃取出放至室温,离心2000r/min20min。(6) 弃上清,收集沉淀。(7) 在沉淀中加入15ml PBS,混匀,离心2000r/min10min。此步骤重复3次至沉淀为淡红色或白色。(8) 将沉淀转入小管,加少量PBS,每分钟5000r/min离心5min,去上清。(9)沉淀-70℃保存。方法二 简化盐析法 取抗凝血500μl ,加入细胞裂解液Ⅰ1 ml (10 mmol/ L Tris2HCl ;10 mmol/L KCl , 10 mmol/ L MgCl2 , 2 mmol/ L E
分子成像和基于细胞的检测可以对临床前的疗效研究给出非常重要的提示。组织样本和非侵入性成像可以对疾病及其前景提供极其重要的预测。 生命科学中多达70%的数据是图像格式的并且这个数字不断上涨。实验室的高通量图像采集设备每天正产生成千上万的图片。 现在,图像的分析主要是医疗领域的专家依靠他们多年的经验完成的,这种手动的过程非常慢,而且带有主观性。 为整个企业作自动图像分析解决方案,并且实验室实验台和病床之间联系的需求加大,然而,尽管进行了数十年的研发,自动图像分析解决方案已经远远落后于他们当初承诺的那样。 Definiens Cognition Network Technology是由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的发明者之一,198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Gerd Binnig和他的开发团队开发的,这种革命性的技术模仿人类从图片提取信息的认知过程。 为了模拟人类思维认知的能力,Definiens公司从根本上摆脱了传统方法,利用Definiens专利技术中的分割和分类程序,开发了展示语义网络知识的有效的方法。该项技术检测像素不是孤立的,而是联系环境的。它建立一个图像,反复识别对象
1、蛋白质样品的特征:复杂,含盐或其他污染物易被蛋白酶降解动态范围宽(>X106)溶解性不均一(疏水性/亲水性)分子量、等电点的范围宽(10-500KDa,pH2-14)2、样品分离的基本要求:高灵敏度和分辨率宽动态范围小样品体积高通量合适的温度和pH避免蛋白酶降解适合与高灵敏度的质谱联用尽量少的操作步骤减少污染和损失3、样品缓冲液的组成:3.1 尿素:一种中性变性剂,破坏氨基酸残基之间的非共价键和离子键而不影响等电聚焦,浓度范围5-9.8mol/L,溶液不稳定,降解生成的氰酸根离子与蛋白质的氨基结合改变蛋白质的等电点。加精胺能降低影响。3.2 硫尿:与尿素一起,能增加疏水膜蛋白的溶解性,缺点是在平衡液里与蛋白的半胱氨酸竞争结合碘代乙酰胺,会使蛋白的烷基化不完全,硫尿还有抑制SDS与蛋白质结合的作用,也可能增加脂类的溶解性,影响二向的效果。一般是2mol/L的硫尿与5-7mol/L尿素结合使用。3.3 去污剂:蛋白质在去折叠后,会暴露出大量的疏水性残基,去污剂用于破坏蛋白质分子间的疏水相互作用。阴离子去污剂SDS,不利于稳定等电聚焦中蛋白质的等电点,浓度不超过0.25%,NP-4
植物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多种矿质元素。但要确定各种元素是否为植物所必需,必需借助无土培养法(溶液培养和砂基培养法)才能解决。近年来,无土栽培不仅作为一种研究手段,而且成为新的生产方式,在蔬菜、花卉生产中开始大规模应用。本实验学习溶液培养的技术,并证明氮、磷、钾、钙、镁、铁诸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原理】用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按一定比例配成培养液来培养植物,可使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如缺少某一必需元素,则会表现出缺素症;将所缺元素加入培养液中,缺素症状又可逐渐消失。【仪器与用具】25ml和500ml烧杯各1个;吸量管1ml 1支,5ml 10支;1000ml 量筒1个;培养瓶(可用1000ml塑料广口瓶或瓷质、玻璃质培养缸)7个;黑色蜡光纸适量;塑料纱网纱布(15cm×15cm)1块;精密pH试纸(pH5~6)或广泛pH指示剂;搪瓷盘(带盖)1个;石英砂适量;陶质花盆1个;500ml试剂瓶11个。【试剂】硝酸钾;硫酸镁;磷酸二氢钾;硫酸钾;硫酸钠;磷酸二氢钠;硝酸钠;硝酸钙;氯化钙;硫酸亚铁;硼酸;氯化锰;硫酸铜;硫酸锌;钼酸;盐酸;乙二胺四乙酸钠(EDTA-Na)。以上试剂均需分析纯。【方
色谱柱在使用前,最好进行柱的性能测试,并将结果保存起来,作为今后评价柱性能变化的参考。但要注意:柱性能可能由于所使用的样品、流动相、柱温等条件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另外,在做柱性能测试时是按照色谱柱出厂报告中的条件进行(出厂测试所使用的条件是最佳条件),只有这样,测得的结果才有可比性。1、样品的前处理:a、最好使用流动相溶解样品。 b、使用予处理柱除去样品中的强极性或与柱填料产生不可逆吸附的杂质。 c、使用0.45μm的过滤膜过滤除去微粒杂质。2、流动相的配制:液相色谱是样品组分在柱填料与流动相之间质量交换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因此要求流动相具备以下的特点:a、流动相对样品具有一定的溶解能力,保证样品组分不会沉淀在柱中(或长时间保留在柱中)。 b、流动相具有一定惰性,与样品不产生化学反应(特殊情况除外)。 c、流动相的黏度要尽量小,以便在使用较长的分析柱时能得到好的分离效果;同时降低柱压降,延长液体泵的使用寿命(可运用提高温度的方法降低流动相的黏度)。 d、流动相的物化性质要与使用的检测器相适应。如使用UV检测器,最好使用对紫外吸收较低的溶剂配制。 e、流动相沸点不要太低,否则容易产生气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