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DNA的原理与方法。【实验原理】 琼脂糖是从海藻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杂聚多糖,是由D型和L型半乳糖以α-1,3和β-1,4糖苷键相连形成的线状高聚物(如下图所示)。琼脂糖遇冷水膨胀,溶于热水成溶胶,冷却后成为孔径范围从50nm到大于200nm的凝胶。琼脂糖凝胶电泳是分离、鉴定和纯化DNA片段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简便易行。而且琼脂糖可以灌制成各种形状、大小和孔径,在不同的装置中进行电泳,如果有必要,还能够从凝胶中回收DNA谱带。琼脂糖凝胶的分离范围较广,选择不同凝胶浓度和装置,从50个碱基对到几兆不同长度的DNA都可以实现分离。使用电场强度和电泳方向恒定的水平板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方法,可以很好的分离长度在50-20,000 bp 的DNA片段。DNA在琼脂糖凝胶中的迁移率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DNA分子的大小;琼脂糖的浓度;所加电压等等。DNA片段越长,泳动速度越慢,而且泳动速度与电场强度成正比。一个给定大小的线性DNA片段,在不同浓度的琼脂糖凝胶中迁移率不同,DNA电泳迁移率的对数与凝胶浓度成线性关系。用低浓度的荧光染料如溴化乙啶染色后,凝胶
线性试验是衡量一个方法的检测范围的一种实验。通过线性试验,可以了解该方法的最高检测值和最低检测值,可确定该方法的检测范围,以防止含量过低或过高样品的检测误差。线性范围内某物质的浓度和吸光度应该是成正比例的,符合Beer定律,故在此范围内所测得结果应该是可靠的,超出上下限值的结果是不可靠的,为使结果可靠,遇到这种情况应加大样品用量或稀释样品后再次检测。线性试验的方法基本同标准曲线的制备将高浓度的样本分别制作成10种阶段的稀释品后每份进行2次测定,确认高浓度测定的可能范围。不同的是系列标准液的浓度范围较宽,所测标准管的个数多。一般先进行线性试验,然后在线性范围内制备标准曲线。 试剂项目的线性范围主要取决于工具酶的浓度,而主要的工具酶的浓度决定了试剂的成本价格。某些国产试剂的工具酶普遍较低,因而线性范围很窄,价格也比较低。而SYSMEX的试剂中的工具酶含量较高,线性范围很宽,价格也比较高。临床上检验科的主要任务不仅要检测结果正常标本,最主要是要在第一时间检测出结果异常的标本,对临床的诊断和疾病的预后情况监测才能更有帮助。 SYSMEX的肌酐试剂中工具酶的成分比国产试剂的浓度都要高,R
神经纤维的兴奋表现为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神经干在收到有效刺激后可以产生动作电位。 神经的兴奋部位对于为兴奋部位来说呈负电位,两者之间存在电位差,因此可以用电极加以引导。 如果在神经干的另一端安装电极,可以引导出双相的动作电位;而如果在两个引导电极间损伤神经,则引导出的动作电位为单相动作电位。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是“全或无”的,而坐骨神经干由许多不同类型的神经纤维组成,所以引导出的神经干动作电位是复合动作电位。 此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值在一定的刺激强度范围内随刺激强度变化而变化。将神经屏蔽盒、信号线和计算机连接好,取一根坐骨神经干标本小心搭在神经屏蔽盒内的刺激电极和引导电极上,确认神经与各电极接触良好,屏蔽盒盖接地。 1) 神经干兴奋阈值的测定 刺激强度从0.1V开始,逐渐增大刺激强度,观察所记录的曲线变化情况,当刚刚出现动作电位时的刺激强度即为蛙坐骨神经干的兴奋阈值。注意在图像上区分刺激伪迹与真正的动作电位。 2) 双相动作电位在刺激阈值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刺激,观察动作电位的波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医药、材料、化工等行业的研发领域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所面临的提高创新能力,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加强风险控制方面的压力和问题越来越多,亟待信息化的解决方案。从研发项目的管理,研发数据的管理,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科研工作保障相关的试剂、仪器等的管理等方方面面,如何建立健全信息化平台,走可持续发展信息化之路?这些问题是国内研发企业迫切希望了解和借鉴的。 制药领域研发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 目前大多数研发企业或多或少都具有现行的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人员管理系统(一般指OA系统),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然而,对于研发实验相关的数据管理、研发工作相关的实验试剂、仪器等信息缺乏精细化的管理。另外,不断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如何与既有的系统完好的整合,以避免形成越来越多的信息孤岛,真正的将各系统产生的数据进行资源整合及数据挖掘,形成企业的知识库,也是企业信息化发展所关注的重要问题。BIOVIA在研发领域具有完整的信息化解决方案,集中的数据库管理,各系统之间能够进行无缝整合,国内外医药、材料、石油化工、快速消费品等行业都采用了BIOVIA实验数据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研发型企业一般以
一、目的 学习从牛乳中制备酪蛋白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 牛乳中主要的蛋白质是酪蛋白,含量约为35g/L。酪蛋白是一些含磷蛋白质的混合物,等电点为4.7。利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的原理,将牛乳的pH调至4.7时,酶蛋白就沉淀出来。用乙醇洗涤沉淀物,除去脂类杂质后,便可得到纯的酪蛋白。 三、器材 1.牛奶 2.离心机 3.抽滤装置 4.精密pH试纸或酸度计 5.电炉 6.烧杯 7.温度计 四、 试剂 1.95%乙醇 2.无水乙醚 3. 0.2MpH4.7醋酸-醋酸钠缓冲液 A液:0.2M醋酸钠溶液 B液:0.2M醋酸溶液 称有机纯醋酸(含量大于99.8%)12.0g,定容至1000ml 4.去A液1770ml,B液1230ml混匀,即得pH4.7醋酸-醋酸钠缓冲液。 5.乙醇乙醚混合溶液:乙醇:乙醚=1:1(V/V) 五、操作 1.将100牛奶加热到4℃。边搅拌边缓缓加入预热至40℃的缓冲液,并调节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过氧化氢酶的作用,掌握常用的测定过氧化氢酶的方法。 2.了解过氧化物酶的作用,掌握常用的测定过氧化物酶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氧化物酶是植物体内普通存在的、活性较高的一种酶。它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及生长素的氧化等都有密切关系,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它的活性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测量这种酶,可以反映某一时期植物体内代谢的变化在过氧化物酶催化下,H 2 O 2 将愈创木酚氧化成茶褐色产物。此产物在470nm 处有最大光吸收,故可通过测470nm 下的吸光度变化测定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愈创木酚法)。 过氧化氢酶普遍存在于植物的所有组织中,其活性与植物的代谢强度及抗寒、抗病能力有一定关系。过氧化氢酶属于血红蛋白酶,含有铁,它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分子氧,在此过程中起传递电子的作用,过氧化氢则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因此,可根据H 2 O 2 的消耗量或02的生成量测定该酶活力大小。 在反应系统
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细胞在生长分化过程中,以及成熟后由于代谢活动产生的贮藏物质或废物统称为后含物。后含物有的存在于液泡中,有的存在于细胞器内。在后含物中主要是贮藏物质,其中以淀粉、糖、脂类和蛋白质为主。排泄物常为各种形状的晶体。 (一)淀粉粒 淀粉是一种最普通的后含物,在质体中发育成淀粉粒。在植物界中淀粉是仅次于纤维素的一种丰富的碳水化合物。 观察淀粉粒的理想材料是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块茎。在块茎中有大量的薄壁组织细胞,细胞中含有丰富的淀粉粒。观察时只要用解剖刀在切开的块茎表面轻轻刮一下,将附着在刀口附近的混浊汁液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水放上盖玻片即可观察。 用低倍物镜观察时,在视野中可以看到不同大小的颗粒团,选择颗粒不稠密而且互不重叠处,用高倍物镜观察。由于淀粉粒未经染色,需要调节光圈大小和细聚焦器才能观察清楚。当焦距对准,光圈大小合适时,可以看出椭圆形的淀粉粒有明暗交替的同心圆花纹,而且围绕着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叫做脐点。马铃薯的脐点不在中央而是偏心的。 在视野中除了具有一个偏
金标法是Faulk和Taylor(1971)提出的,并首先用于免疫电镜。它是利用胶体金在碱性环境中带有负电的性质,使其与抗体相吸附,从而将抗体标记。当用金标记的抗体与抗原反应时,在光镜水平胶金液呈现鲜艳的樱红色,不需加外进行染色。在电镜水平,金颗粒具有很高的电子密度,清晰可辨。因此,免疫电镜胶体金标记法近年来被成功地应用于生物学的各个方面,并取得了要喜的进展,解决了一些过去未能解决的问题,80年代以来似有取代免疫电镜PAP技术的趋势。胶体金标记抗体技术在电镜水平应用有许多优点:首先,手续不如PAP法烦琐,不需用H2O2等损伤微细结构的处理步骤,对微细结构的影响较少。其次,金颗粒具有很高的电子密度,在电镜下金颗粒清晰可辨,易于与其他免疫产物相区别。因此,金标法还可以和PAP法相结合进行双重或多重染色的超微结构定位。另外,利用不同直径的金颗粒标记不同的抗体,是研究突触小泡内神经递质共存的有力工具。由于抗原抗体反应部位结合金颗粒数量的多少可进行粗略的免疫细胞化学定量研究。金标抗体还可加入培养液中,对培养细胞内抗原进行标记定位。曾有报告用金标记法于细胞内骨架的研究获满意的效果。由于金具有强烈的
1、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 pAb):用一种包含多种抗原决定簇的抗原免疫动物,可刺激机体多个B细胞克隆产生针对多种抗原表位的不同抗体。所获得的免疫血清实际上是含有多种抗体的混合物~。 2、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 mAb):由一个识别一种抗原表位的B细胞克隆产生的同源抗体。高度均一、特异性强、效价高、少或无交叉反应性。 抗体制备技术 一、多克隆抗体制备 (一)免疫原的制备 (二)免疫动物 (三)免疫血清的纯化 (四)免疫血清的鉴定 (五)免疫血清的 二、单克隆抗体制备 (一)单克隆抗体制备原理 (二)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技术要点 (三)影响杂交瘤技术的因素(四)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三、基因工程抗体技术 (一)人源化抗体 (二)小分子抗体 (三)双特异性抗体 (四)抗体库技术 多克隆抗体制备 (一)免疫原的制备 免疫原(immunogen)指能刺激机
用于流式细胞 仪检测的常用荧光素有FITC、TRITC、Cy3、Cy5,PE和PI,在以上各种荧光染料中,PE荧光最强,适用于弱表达抗原;FITC最便宜,适用于强表达抗原,适用范围广。 1.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 取一定量的细胞悬液(浓度约1×106 个/ml),直接加入荧光素标记抗体进行免疫反应(如做双重标记或多重标记染色,可把几种标记有不同荧光素的抗体同时加入)。4℃孵育15~30分钟后,用1/15mol/LPBS(pH 7.2~7.4)洗1~2次,加入缓冲液重悬,上机检测。 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易于分析,适用于同一细胞群多参数同时测定。虽然直接荧光抗体标记试剂成本较高。但减少了间接标记法中较强的非特异荧光干扰,因此更适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测。 2.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 取一定量的细胞悬液(浓度约5×106 个/ml),加入特异性第一抗体,4℃孵育15~30分钟,待反应完全后用磷酸缓冲液洗去未结合抗体,吸尽残留液体,再加入荧光标记第二抗体,4~C孵育30分钟,生成抗原―抗体―抗抗体复合物,洗涤后即可上机检测。注意:在整个荧光标记过程中均需参考免疫荧光细胞化学间接法染色程序
概述一般而言,反相,离子交换/尺寸排阻色谱方法常用于粮食中的有机酸分析。反相色谱中,常用ODS柱,使用酸性洗脱液抑制有机酸和固定相之间的离子相互作用。尽管采用了这种洗脱条件,当实际样品直接注入色谱柱时,在色谱图上也常出现异常的峰形。我们调查了在TOSOH IC-2010离子色谱系统有机酸峰形异常的问题。本文讨论了在不同的实际样品中色谱条件对提高有机酸峰形的影响。实验色谱柱分析柱:TSKgel ODS-100V,3um,4.6mmIundefined15cm预柱:TSKgel SCX,5um,H型,4.6mmIundefined2cm分析柱由日本Tosoh生产,预柱由Tosoh国内自制。仪器仪器:离子色谱 IC-2010 (Tosoh,日本),UV-8320IC (Tosoh)数据处理:离子色谱工作站(Tosoh)化学品和试剂洗脱条件中的水以及样品制备均使用Milli-Q水纯化系统 (密里博,日本)洗脱溶剂和有机酸标准品从Wako 标准品公司采购 (日本)增强型树脂采用由TSKgel 抑制型 IC-A制备的阳离子交换树脂 (Tosoh)1: ODS色谱柱上有机酸的异常峰形样品1:酒石酸(250mg/l) 2:甲醇(
部分菌株对应的噬菌体分离过程步骤:1、噬菌体分离(1) 以新鲜鸽粪4g 加入100ml 普通液体培养基内,放入37 ℃温箱培养24h。(2) 次日从中取出10ml70 ℃加热30min ,离心2000r/ 10min ,上清液用滤器过滤后保存于4 ℃冰箱备用。(3) 在普通琼脂平板底面分别注明1、2、3 号。(4)在1 号平板接种事先培养好的6h 幼龄菌乙型副伤寒杆菌一接种环;2 号平板接种幼龄菌福氏痢疾杆菌一接种环;3 号平板接种幼龄菌大肠杆菌一接种环,各平板的细菌密集涂布于琼脂平板表面。(5) 再用无菌接种环取鸽粪培养滤液一接种环,分别滴加于3 个已接种细菌的平板中央,放入37 ℃温箱孵育24h。2、噬菌体的分离和鉴定先后从农贸市场采集各类海产品158 份, 分别用15 株假单胞菌作指示菌, 共分离到27 株噬菌体, 分离率为1711%。检出的噬菌体经实验室反复增殖、裂解等鉴定试验, 从中精选出9 株裂解力较强, 生物学性状较典型的噬菌体, 分别用双层琼脂法作单斑纯化培养。这9 株噬菌体的噬菌斑圆形透明, 边缘有的整齐有的稍不整齐, 直径均在110~210 mm; 在电镜下的形态可
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为核磁共振。是磁矩不为零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自旋能级发生蔡曼分裂,共振吸收某一定频率的射频辐射的物理过程。核磁共振波谱学是光谱学的一个分支,其共振频率在射频波段,相应的跃迁是核自旋在核蔡曼能级上的跃迁。基本原理自旋量子数I不为零的核与外磁场H0相互作用,使核能级发生2I+1重分裂,此为蔡曼分裂。核磁共振是1946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布洛赫(F.Bloch)和哈佛大学珀赛尔(E.M.Purcell)各自独立发现的,两人因此获得195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50多年来,核磁共振已形成为一门有完整理论的新学科。核磁共振应用核磁共振适合于液体、固体。如今的高分辨技术,还将核磁用于了半固体及微量样品的研究。核磁谱图已经从过去的一维谱图(1D)发展到如今的二维(2D)、三维(3D)甚至四维(4D)谱图,陈旧的实验方法被放弃,新的实验方法迅速发展,它们将分子结构和分子间的关系表现得更加清晰。在世界的许多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集团,都可以听到核磁共振这个名词,包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大集团。而且它在化工、石油、橡胶、建材、食品、冶金、地质、国
四唑盐(MTT)商品名为噻唑蓝操作步骤一、接种细胞1、用胰蛋白酶消化汇合的单层细胞,将细胞收集到含血清的培养基中。2、离心细胞悬液,使细胞沉积下来。用培养基重悬细胞,计数。3、将细胞稀释至2.5×103-50×103 个/ml,每个微滴定板可容纳20ml细胞重悬液。4、用加样器在平底96孔板中间十列的各孔中加入200μl细胞悬液,每孔加0.5×103-10×103 个细胞。5、将200μl培养基加至第1列和第12列的8个孔中。第1列作读板议的空白对照。6、将培养板放至塑料饭盒中,于37℃湿润环境中温育1-3天,等细胞进入指数生长期时可加入药物。二、添加药物1、用培养基将细胞毒性药物5倍系列稀释,共制备8个浓度。2、对于贴壁生长的细胞,去除第2-11列各孔的培养基。3、在第2列和第11列的8个孔中加入200μl新鲜配制的培养基,这些细胞作为对照。4、在第3-10列的细胞中加入细胞毒性药物。每个药物浓度仅需4个孔,这样A-D行可用于第一种药物,E-H行用于第二种药物。5、向每组4 孔中各加入200μl药物溶液。6、将培养板放回塑料盒中,温育至确定时间。三、生长期1、在药物作用期结束时,去除
相关专题 凝胶层析是一种利用被分离蛋白质分子量的差异进行分离的层析技术 ,又名凝胶过滤或分子筛层析或分子排阻层析。分子排阻层析最大的优势在于实验所需条件极其温和。 凝胶层析简介 凝胶层析(gel chromatography)又称为凝胶排阻层析(gel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分子 筛层析(molecular sieve chromatography)、凝胶过滤(gel filtration)、凝胶渗透层析(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等。它是以多孔性凝胶填料为固定相,按分子大小顺序分离样品中各个组分的液相色谱方法。1959年,Porath和Flodin首次用一种多孔聚合物-交联葡聚糖凝胶作为柱填料,分离水溶液中不同分子量的样品,称为凝胶过滤。1964年,Moore制备了具有不同孔径的交联聚苯乙烯凝胶,能够进行有机溶剂中的分离,称为凝胶渗透层析(流动相为有机溶剂的凝胶层析一般称为凝胶渗透层析)。随后这一技术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目前广泛的应用于生物化学、高分子化学等很多领域。
克隆染色体DNA片段随机文库的构建对于基因组测序的成功至关重要。如果有可能,随机文库最好由机械剪切的片段构建,因为酶切DNA片段化会因为基因组中限制性酶切位点的非随机分布而有所偏向。如果为了生长率差异和体外重排最小而在狭窄的尺寸范围内有相对小的插入,质粒文库最有可能实现完全随机化。如果插入片段至少是平均测序长度的2倍,而且允许每一模板可从没有冗余的两端测序,这样可以显著减少工作量。序列对的产生对于组装鸟枪法数据集也很重要,当出现序列对中的一条在一个毗连序列群中而另一条在不同的毗连序列群中的情况时,可以确定毗连序列群的顺序和方向,也可以估计插入间隙的大小。 通常要求从两个不同插入长度的文库中得到两批鸟枪法序列片段,典型的是2kb和lOkb的插入序列。这是小插入片段的随机性和克隆完整性与lOkb插入片段的过量重复和中间区域连接能力的折中办法。 在剪切之后,基因组DNA用激酶进行末端预处理,再用T4 DNA聚合酶处理,在1%低熔点琼脂糖中进行电泳,选择大小适当的片段。有一种用来改进基因组文库质量的方法,其基本方法是将BstⅪ接头连在剪切后的DNA上,接着对DNA进行凝胶电泳纯化,去除
目的要求 (1) 学习葡聚糖凝胶过滤法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的原理 (2) 掌握葡聚糖凝胶过滤法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的操作技术。 实验原理 葡聚糖凝胶(Sephadex)过滤法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原理,主要是依据这种凝胶具有分子筛作用,一定型号的凝胶具有大体上一定大小的孔径。在一定的凝胶柱内,凝胶孔隙所占的体积称为内水容积Vi,凝胶颗粒间的自由空间所占的体积称为外水容积V0。当样品流经凝胶柱时,大于孔隙的大分子完全不滲入到凝胶内部,只需V0体积的洗脱液便可将其由一端洗脱到另一端;相反,如果样品体积小于孔隙,则需要V0+Vi体积的洗脱液,才能将它们由一端洗脱到另一端。中等分子(分子大小在上述两种极限之间)所需洗脱液体积介于两者之间,Ve=V0+KdVi(0<1)。< p=""> Kd为分配系数,它表示一种物质在孔隙内的滲透程度,相当于这种物质在孔隙内所占体积和孔隙总体积的
①取1克土样,在火焰旁加进装有99毫升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堵塞棉塞,制成菌悬液待用。 ②取一培养皿置于实验台上,左手将培养皿打开稍许,向培养皿内注入熔化的营养固体培养基10~12毫升,轻轻转动培养皿,使其中的培养基分布均匀,平放桌上,使其凝成平板。然后在皿底用蜡笔划分A、B、C、D几个区。应连续制作几份平板培养基。 ③将培养皿底部用姆指和无名指固定成倾斜状态,在火焰旁将培养皿稍微打开。在此同时,用环状接种针在火焰旁取少许菌悬液,迅速送入培养皿内,在平板培养基的一边,作第1次平行划线 6~7条,转动培养皿约70°角,用烧过冷却的接种针,通过第1次划线部分作第2次平行划线,然后再用同样方法,作第3次平行划线。划线时,应使平板培养基表面向下,以免空气中杂菌落入。接种针应与平板表面成30°角左右。不要使接种针碰到培养皿边缘,也不要将培养基划破。 ④将划线后的培养皿倒放在28℃左右的温暖处进行培养,待长出菌落后,鉴定微生物类群,并根据镜检结果,判断是否已分离到了纯菌种。如果菌种很纯,则可转移到斜面培养基上进一步培养。连续稀释分离法和
一、开机开机前将样品室内的干燥剂取出,确认电源是否连接。打开仪器电源开关,等待仪器自检通过,自检过程中禁止打开样品室。二、使用仪器自检结束后(7个自检项目均出现OK字样),按[MAIN MENU]键(主菜单),屏幕显示如下5个功能项: 1. Phtometry(定量运算);2.Wavelength Scan(波长扫描模式);3.Time Scan(时间曲线扫描);4.System(系统校正);5.Data display(光度直接测量模式)。按相应选项前的数字键,即可进入该选项的下一级子菜单。1. Phtometry(定量运算)1)按[MAIN MENU]键,再按数字[1]键进入Phtometry子菜单下,选中对应的数字来选择所需的测定方式:①%T/ABS(透过率/吸光度测定模式);②Ratio(比例测定模式);③Concentration (浓度测定模式或标准曲线模式);2)按数字[1]键进入%T/ABS(透过率/吸光度测定)子菜单,选中对应的数字键来设定测定条件:①NUM WL(设定测试波长的数目,最多可设定6个不同波长);②WL Setting(设定测试波长具体数值)③Data
一、ELISA 实验中血清的采集、处理和保存1、 真空采血针采集 2 ml 新鲜血液,加入无菌试管中2、 采血后室温静置 1 小时3、 将采集血液用离心机 4℃,2500rpm 离心 10 min,,将离心好的匀浆留上清,弃下面沉 淀。 4、 取上清。 分装冻存备用, 2-8℃ 下,可放置保存 24-48 小时; -20℃ 下,可放置保存 1 个月; -70℃ 下,可放置保存 6 个月5、 根据你的实验需要,取适量上清夜进行各种 ELISA 测定。 大部分 ELISA 检测均以血清为标本。血清标本可按常规方法采集,应注意避免溶血,红细胞溶解时会释放出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物质,以 HRP 为标记的 ELISA 测定中,溶血标本可能会增加非特异性显色。此外还应避免细菌污染,因为菌体中可能含有含有内源性过氧化物酶,也会产生假阳性反应。血清标本宜在新鲜 时检测。如在冰箱中保存过久,其中的可发生聚合,在间接法 ELISA 中可使本底加深。二、ELISA 实验中血浆的采集、处理和保存1、 真空采血针采集 2 ml 新鲜血液,加入无菌试管中2、 按 1:9 加入抗凝剂(EDTA、草酸钠、肝素、枸橼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