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相色谱(reversed phasc chromatography, RPC)是基于溶质、极性流动相和非极性固定相表面间的疏水效应建立的一种色谱模式,任何一种有机分子的结构中都有非极性的疏水部分,这部分越大,一般保留值越高,在高效液相色谱中这是应用面最广的一种分离模式,在生物大分子的反相液相色谱条件下,流动相多采用酸性的、低离子强度的水溶液,并加一定比例的能与水互溶的异丙醇、乙腈或甲醇等有机改性剂,大量使用的填料为孔径在30纳米以上的硅胶烷基键合相,除此之外,也有少量高聚物微球。实验表明,烷基链长对蛋白质的反相保留没有显著的影响,但在蛋白质的活性回收上短链烃基(如C4,C8,苯基)和长链烷基(如C18,C22)反相填料是有区别的。表现在烷基链越长,固定相的疏水性越强,因而为使蛋白质较快洗脱下来,需要增加流动相的有机成分。过强的疏水性和过多的有机溶剂会导致蛋白质的不可逆吸附和生物活性的损失。总起来说,在烷基键合硅胶上的反相色谱,由于其柱效高、分离度好、保留机制清楚,是蛋白质的分离、分析、纯化和结构阐明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 由于在反相色谱中,使用了乙腈、甲醇等价格高且有一定毒性的试
小课堂又要开始啦 话说 label-free 这个蛋白质组学方法实在是有些尴尬。这个方法有可能是进入组学研究以来方法的鼻祖,现在却面临着不大受待见的境地。 不管是从 pubmed 上搜索关键词还是从项目结果中统计,使用 label-free 的项目数量远低于使用 label 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如现在仍很火热的 iTRAQ、有后起之秀态势的 TMT、或者有高实验要求的 SILAC。 今天我们不谈为什么 label-free 远没有 iTRAQ / TMT / SILAC 这些技术使用率高,今天的主题是怎样设计才算是一个合理的、符合样本要求的、也符合实验目的的 label-free 设计方案? 纳尼,没有方案?没有方案,你怎么做项目? 方案设计的好坏是一个项目开展的根本,根本没有打好,如何去开拓天下? (在这里我能偷偷诉苦一下吗?有些信任我们的童鞋,不,应该是说信任我们方案的童鞋,竟然拿着我们技术支持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方案去别家公司做项目,就这样一声不吭走了! 我们的技术支持小伙伴们在获得销售从前方发回的意向的时候,都一个个奉若圣旨,查文献,
原核微生物(prokaryotic microbe):指核质和细胞质之间不存在明显核膜,其染色体由单一核酸组成的一类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procaryotic cell microbe):指没有真正细胞核(即核质和细胞质之间没有明显核膜)的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eukaryotic cell microbe):指具有真正细胞核(即核质和细胞质之间存在明显核膜)的细胞型微生物。真菌(fungi):有真正细胞核,没有叶绿素的生物,它们一般都能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能产生孢子,它们的营养体通常是丝状的且有分枝结构,具有甲壳质和纤维质的细胞壁,并且常常是进行吸收营养的生物。霉菌(Mold): 具有丝状结构特征的真菌。细菌(bacterium):单或多细胞的微小原核生物。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但有遗传复制等生命特征,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大分子生物。是比细菌更小的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大多数能通过细菌过滤器。放线菌(actionomycetes):一目形成真的菌丝成分枝丝状体的细菌。蓝细菌(cyanobacterium):是光合微生物,蓝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
【实验目的】 1. 了解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复制。 2. 观察失血性休克时动物的肠系膜微循环变化。 3. 了解失血性休克发病机制,设计其抢救方案,加深对药物的药理作用的理解。 【实验原理】 大量失血可引起失血性休克,见于外伤出血、胃溃疡出血、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产后大出血等。休克的发生与否取决于失血量和失血速度:一般15 min内失血少于全身总血量的10%时,机体可通过代偿使血压和组织灌流量保持基本正常;若快速失血超过总血量的20%左右,即可引起休克;失血量超过总血量的50%,则往往迅速导致死亡。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典型的微循环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毛细血管网、直接通路、动-静脉吻合支和微静脉等部分组成。按照微循环学说,休克发生的关键是微循环灌注障碍。据此一般可将休克分为缺血性缺氧期、淤血性缺氧期和微循环衰竭期,但因失血量及速度不同,各期持续时间、病理生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不同。 对于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补充血容量,提高有效循环血量、心排血量,改善组织灌流,还可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同学可据此自行设计抢救方案。
先进的医疗设备在医院诊断与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血凝常规检查步入自动分析时代。CA-1500全自动血凝仪的应用为血栓、出血性疾病及血栓前状态的治疗、预后分析提供了较多的实际指标,其仪器的检测速度快,确保了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使用好血凝仪并使正常运转,已成为确保医疗工作运行的相关条件。我们就血凝仪的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一些看法供同道们参考。1、标本的采集和储存1.1 检测所需的标本尽量避免脂血发生,空腹抽血为好,否则会影响结果,抽血的过程最好不扎止血带或尽量扎带压力小,时间短,顺利的抽血,否则有小凝块及微小丝状物堵塞样本针,影响检测结果。不能在淤血或打点滴的针头处取血,不拍打抽血部位,以免引起溶血、组织液、气泡混入。1.2 抗凝剂采用109mmol/L[1]浓度,按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10:1。1.3 试管要求用加盖的塑料管或硅化了的玻璃试管。标本最好在一小时内离心分离血浆,四小时内测定完。并且不要把塞子打开离心,因为可防止CO2逸出,改变PH值。可使PT、APTT等结果延长。以速度2500r/min离心10~15min,否则红细胞干扰血浆的测定。2、测定分析首先仪器
根据致病菌与宿主细胞的相互关系,细菌可分为胞外菌和胞内菌。人类致病菌大多为胞外菌,寄居在宿主细胞外的组织间隙和体液中。胞内菌又分兼性胞内菌和专性胞内菌。前者在宿主细胞内寄居繁殖;在体外也可在无细胞环境中生存和繁殖。专性胞内菌则不论在体内或体外必须在细胞内生存和繁殖。感染致病的主要兼性胞内菌有结核杆菌、牛分枝杆菌、麻风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布鲁杆菌、肺炎军团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等。它们主要寄居在单核/吞噬细胞中。麻风杆菌寄居细胞的范围很广,包括神经鞘细胞;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常感染肝细胞;结核杆菌在体外可感染多种哺乳动物细胞,但在体内只寄居在Mφ内。专性胞内菌有引起斑疹伤寒、恙虫病的立克次体,Q热的柯克斯体,沙眼、性病淋巴肉芽肿的衣原体等。它们主要寄居在宿主内皮细胞、上皮细胞等非职业吞噬细胞内,有时也可在单核吞噬细胞内发现。 1.抗胞内菌固有免疫 Mφ可吞噬胞内菌,但由于胞内菌大都具有逃逸吞噬杀伤功能,因此Mφ无法裂解细菌,反而导致细菌的隐蔽和扩散,如结核杆菌感染导致的慢性肉芽肿内有大量感染有结核杆菌的Mφ。但Mφ经胞内菌活化后可分泌IL-12而激活NK细胞,NK细胞担负着
一.基本原理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是目前分子生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是定性、定量和定位检测两条来源不同的聚核苷酸链上碱基顺序同源性的一种手段。DNA分子是高度有序的双键分子。一条链的碱基与另一条链的碱基以氢键配对相连.形成腺嘌呤与胸腺嘧啶(A.T),鸟嘌呤与胞嘧啶(G.C)的特定碱基对;在RNA中则为A与U(尿嘧啶),G与C配对。在碱性环境加热或加入变性剂的条件下,核酸分子双链之间的氢键被破坏,解链成两条单链(称为变性)。此时如果加入已知DNA和RNA片段(称为探针),在一定的离子强度和温度下,两条具有互补碱基顺序的DNA与相应的cDNA或RNA,RNA与相应的RNA或cDNA均可形成双链分子结构(称为复性),这种由互补碱基顺序的任何单链核酸分子片段形成双链的过程称为分子杂交(Molecular hybridization)。核酸分子杂交可分为液相杂交、固相杂交和原位杂交等三种类型。原位杂交(Hybridization in situ)即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此法最早(1969)用于细胞内核糖体RNA的定位等研究,现在被广泛用来进行细胞内特殊核酸序列的定性、定位
一、标本的采集和储存出现症状后72小时内采样。粪便量尽量不少于5ml。贮存于2~8℃,但最多不能超过3天;长期贮存应在-20℃或-70℃。成形便和肛拭子诊断意义较小。二、所需材料IDEIA™ norovirus试剂盒(DakoCytomation公司)1000µl和200µl微量加样枪及相应不带滤芯的枪头酶标仪洗板机吸水性能好的卫生纸去离子水(无须高压)或蒸馏水涡漩震荡器离心机50ml管、1.5ml EP管及相应的架子三、检测前准备将试剂和待检测标本置于室温(15~30℃)30min。阴性对照:将1ml样品稀释液(sample diluent)加至标记好的小瓶中作为阴性对照。阳性对照:1ml阳性对照液(positive control)溶解一瓶阳性对照, 颠倒混匀。未用完的阳性对照可在2~8℃贮存1个月,长期贮存应分装存于-20℃。每次检测均至少一个阳性对照和一个阴性对照。空白对照:空气洗液的配制:1倍体积的洗液浓缩液(WASH BUFFER×25)加24倍体积的去离子水,当天用当天配。四、标本准备加入1ml样品稀释液至1.5ml 小离心管中,然后,加入0.1g固体粪便标本或0.1ml
真菌病害是作物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作物病害的80%由病原真菌所引起。迄今,对作物真菌病害的控制,一是选育并采用抗性品种,二是使用化学杀菌剂,三是采取预防措施,如轮作、避免受侵染土壤和带病原植物材料的传播等。然而,化学杀菌剂成本较高,且最终导致病原菌的抗药性,其残毒还引起环境污染等问题。综合采用有性杂交及现代生物技术选育并推广抗病品种,这是所有病害防治策略中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特别是重组DNA技术的创立和发展,已可将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基因相互转移,突破了物种之间难以杂交的天然屏障,开辟了植物育种的新途径。近年来,一些科学家致力于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如基因转移技术,培育抗真菌病害的作物品种。该领域的研究,有的已取得显著的成果,或出现很好的苗头,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本实验重点学习小麦条锈病接种和鉴定的方法。小麦条锈病的接种方法很多,有涂抹法、喷粉法、喷雾法、注射法等等。又因接种鉴定的时期不同,分为幼苗鉴定和成株鉴定。一、试材及用具 小麦盆栽幼苗,菌种,接种针,毛玻璃,小喷雾器、喷粉器,滴瓶,保湿桶,铅笔,指形管,酒精,塑料薄膜(或玻璃),滑石粉,注射器等。二、内容说明 抗病性鉴定(eval
一、原理 植物进行呼吸时放出CO2,计算一定的植物样品在单位时间内放出CO2的数量,即为该样品的呼吸速率。呼吸放出的CO2可用氢氧化钡溶液吸收,实验结束后用已知浓度的草酸溶液滴定剩余的碱液,从空白和样品二者消耗草酸溶液之差即可计算出呼吸过程中释放的CO2的量。二、材料、设备仪器及试剂(一)材料:发芽的小麦种子或其它萌发的种子。(二)仪器设备:1.呼吸测定装置;2.天平;3.钟表;4.酸式及碱式滴定管;5.温度计(三)试剂:1. 0.05mol/L 左右的Ba(OH)2:称取Ba(OH)2 8.6g溶于1000ml蒸馏水中;2. 1/44mol/L 草酸溶液:准确称取重结晶的H2C2O4.2H2O 2.8651g溶于蒸馏水中定容至1000ml,每ml相当于1mgCO2;3. 酚酞指示剂:1g酚酞溶于100ml 95%乙醇中,贮于滴瓶中。三、实验步骤 1. 取500ml广口瓶一个,瓶口瓶用打有三孔的橡皮塞塞紧,一孔插一盛碱石灰的干燥管,使呼吸过程中能进入无CO2的空气,一孔插温度计,另一孔直径约1cm,供滴定用,平时用一小橡皮塞塞紧,瓶塞下面挂一铁丝纱小篮,以便装植物样品,整个装置即谓“广
【原理】根据植物矿质吸收的理论,植物对溶质的最初吸收具有吸附的特性,并假定这时在根系表面均匀地覆盖了一层被吸附物质的单分子层,因此可以根据根系对某种物质的吸附量来测定根的吸收面积。常用甲烯蓝作为被吸附物质,它的被吸附量可以根据供试液浓度的变化用比色法准确地测出。已知1mg甲烯蓝成单分子层时所占面积为1.1m2,据此即可求出根系的总吸收面积。当根系在甲烯蓝溶液中已达到吸附饱和而仍留在溶液中时,根系的活跃部分能把原来吸附的物质吸收到细胞中去,因而继续吸附甲烯蓝。从后一吸附量求出活跃吸收面积,可作为根系活力指标。【仪器与用具】分光光度计1台;100ml烧杯3只;50或100ml量筒1个(依根系大小而定);吸量管1ml 1支,10ml 1支;试管(15×150mm)10支;容量瓶1000ml 1个,100ml 1个;吸水纸适量;试管架1个。【试剂】0.0002mol/L甲烯蓝溶液:精确称取74.8mg甲烯蓝(C16H18N3SCl·3H2O),加水溶解,定容至1000ml。此溶液每ml含甲烯蓝0.0748mg。0.010mg/ml的甲烯蓝溶液:用刻度吸管吸取0.0002mol/L甲烯蓝13.3
溶血试验是国标中规定的一种对细菌进行筛选鉴定的方法。常用于链球菌、弧菌、白喉杆菌等的区分鉴定。基本原理:不少细菌都能产生溶血素,可以溶血平板,因此在这些细菌周围会出现溶血环。不同细菌产生的溶血素不同,比如:溶血素类型溶血素类型产气荚膜梭菌卵磷脂酶肺炎球菌肺炎溶素溶血性链球菌链球菌溶血素 O/S葡萄球菌α、β、γ、δ、ε溶血素破伤风杆菌破伤风溶素李斯特菌溶血素 O其中α溶血:又称草绿色溶血,菌落周围培养基出现 1~2 mm 的草绿色环,为高铁血红蛋白所致,α溶血环中的红细胞未完全溶解。可形成α-溶血环的细菌如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β溶血是细菌在血平板上培养时,菌落周围形成的宽大(2~4 mm)、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溶血环。β溶血环中的红细胞完全溶解,是细菌产生的溶血素使红细胞完全溶解所致,又称完全溶血。可形成β溶血环的细菌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γ溶血:又称不溶血。菌落周围培养基出现灰白色细小菌落,在菌落周围无溶血环。可形成的细菌为丙型链球菌。试验方法:由于不同细菌所产的溶血素不同,因此做溶血试验时对应的实验条件和试验方法也不一样,下面就简单的介绍一下:1.
相关专题 实验室常用试剂的配制:无Ca2+、Mg2+ Hanks液、Hanks液(原液)、甲基红试剂、0.4%酚红溶液、pH7.2 Tris-NH4CI溶液(红细胞崩解液)、0.05moI/L pH8.6 巴比妥缓冲液、磷酸盐缓冲液 (PBS )、0.1mol/L PH8.4 硼酸缓冲液(BBS)、0.05mol/L pH9.6 碳酸缓冲液、0.01mol/L pH7.4 PBS内含2%BSA(牛血清白蛋白)、底物溶液、清洁液的配制、柯氏试剂(靛基质试剂)。 1. 无Ca2+、Mg2+ Hanks液 NaCl 4.5g KCl 0.2g NaHCO3 0.175g Na2HPO4·12H2O 0.076g KH2PO4 0.03g 葡萄糖 0.5g 0.4%酚红 2.5ml 将上述成分依次溶解或加入到双蒸水中, 最后补加双蒸水至500ml, 以5.6%NaHCO3 调整 pH 值至7.4,4℃冰箱保存备用。 2. Hanks液(原液) 原液甲: NaCl 160g
基因组DNA的提取通常用于构建基因组文库、Southern杂交(包括RFLP)及PCR分离基因等。利用基因组DNA较长的特性,可以将其与细胞器或质粒等小分子DNA分离。加入一定量的异丙醇或乙醇,基因组的大分子DNA即沉淀形成纤维状絮团飘浮其中,可用玻棒将其取出,而小分子DNA则只形成颗粒状沉淀附于壁上及底部,从而达到提取的目的。在提取过程中,染色体会发生机械断裂,产生大小不同的片段,因此分离基因组DNA时应尽量在温和的条件下操作,如尽量减少酚/氯仿抽提、混匀过程要轻缓,以保证得到较长的DNA。一般来说,构建基因组文库,初始DNA长度必须在100kb以上,否则酶切后两边都带合适末端的有效片段很少。而进行RFLP和PCR分析,DNA长度可短至50kb,在该长度以上,可保证酶切后产生RFLP片段(20kb以下),并可保证包含PCR所扩增的片段(一般2kb以下)。 不同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有所不同;不同种类或同一种类的不同组织因其细胞结构及所含的成分不同,分离方法也有差异。在提取某种特殊组织的DNA时必须参照文献和经验建立相应的提取方
固相肽合成(solid phase peptide synthesis, SPPS)技术是现代蛋白质化学的一项关键技术,也是对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研究具有重大影响和重要意义的技术。它的基本过程为:1、偶联保护氨基,即将第一个保护氨基以共价键偶联外固相载体上(在合成过程中始终不能脱落)。2、脱保护,在侧键基团保持稳定条件下脱去氨基上的保护,暴露出自由氨基,例如脱去Fmoc。3、偶联,将下一个已活化的氨基酸与结合于固相的前一个氨基酸缩合形成肽键。4、肽键延长,反复进行脱保护与偶联两步使肽键延长到设计长度。5、切割,将合成的肽由固相载体上切割下来并脱去侧链保护。6、纯化,切割后的肽进行纯化、鉴定。下面以合成的huBPP为例,简介在Pioneer上的合成切割及纯化过程: 一、huBPP的合成 (一)仪器及试剂 Pioneer肽合成仪、氩气,纯度99.99% 、二甲基甲酰胺(DMF)、哌啶、HATU 、二异丙基乙胺、 甲醇、TFA(三氟乙酸)、合成需要的侧键保护氨基酸、树脂 Fmoc-PAL-PEG-PS 注:Fmoc-芴甲氧羰基(Fluoreny lmethyl oxoxy c
掌叶防已碱又称巴马汀(palmatine),硫酸延胡索乙素又称消旋四氢巴马汀硫酸盐(dltetrahydro palmatine sulphate)。 延胡索乙素(Corydalis B)为镇静安定药,用于缓解胃系统的疾病所引起的疼痛,临产阵痛、头痛、失眠等。 中药延胡索(元胡,Corydalis yanhusuo W.T. Wang的块根)中含延胡索乙素的量很少,而其脱氢化合物巴马汀在某些植物中含量却很高。在中国华南一带的防已科植物黄藤(Fibreursa recisa paerre)的根茎中含巴马汀,再经氢化反应,制备延胡索乙素。 黄藤曾列入《本草纲目》,李时珍谓“藤生生岭南,状若防已,但人常服此藤,纵饮食有毒,亦自然不发”。现代民间作为清热消炎药。常用于外伤感染、扁桃体炎、咽喉炎、结膜炎、热痢及黄疸等。 实验的目的要求: 1.掌握季铵生物碱的一种提取方法。 2.掌握生物碱的一般理化性质及其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3.了解黄藤生物碱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4.熟悉生物碱沉淀反应的条件和方法。 5.掌握制备生物碱结晶性盐的方法和精制。 6.掌握四氢巴马汀
免疫测定(immunoassay,IA)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检测标本中微量物质的方法。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免疫测定的应用范围遍及医学检验的各个领域。任何物质只要能获得相应的特异性抗体,即可用免疫测定进行检测。可测定的对象包括:具有免疫活性的免疫球蛋白、补体、细胞因子等;微生物的抗原和相应的抗体;血液凝固因子;以及临床化学测定中微量而难于分离的物质,如蛋白质、同工酶、激素、药物、毒品等。由于免疫测定在医学检验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近年来新方法、新技术不断出现。从总体上说,其进展主要在自动化和简便化两个方面。一、 免疫测定自动化[1,2,3]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检测项目和标本量急剧增加,在大型实验室中自动化系统取代手工操作是必然的趋势。20世纪50年代生化自动分析仪即取得实际应用。免疫测定在技术上有其特殊性,自动化发展较迟,20世纪80年代后才有自动化分析系统问世。目前除放射免疫测定外,几乎所有的免疫测定方法均可进行全自动分析。按分析过程的不同,免疫测定可分为均相(homogenous)和异相(heterogenous)两大类。标本中的抗原与试剂抗体反应后,形成结合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肾脏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早期缺乏明确的症状和体征,致使直接进入难以逆转的后期肾病的行列扩大,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生化分析具有方便、快速、灵敏、准确的特点,通过对多项血液、尿液生化联合分析,能够对肾功能的受损程度进行评价。早期的肾脏损伤标志物Cys-C可以帮助病人更早地发现疾患,从而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此外,抗链球菌O对急性肾小球肾炎有着辅助诊断作用;补体C3的降低说明自身抵抗力下降,提示肾病发病原因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电解质紊乱则反映肾脏代谢功能的严重失调。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NGAL 1.急性肾损伤(AKI)早期的分子标志物:尿液及血液中的NGAL在AKI发生2小时内即显著增加,敏感性高于Cys-C、肾脏损伤分子-1、白介素-18。 2.非常适合ICU重症监护:在成年人重症监护室(ICU)中有34.1%的患者并发AKI,而NGAL可给出早起警示以赢得最好的治疗时机。 胱抑素C Cys-C 1.理想的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内源性指标:Cys-C经肾小球滤过而被清除,并在近曲小管重新吸收;重新吸收后
药理学研究中一般选用小鼠、大鼠、豚鼠、家兔等。(一)急性毒性试验 常用小鼠,体重18~22g,雌雄均可。每次5~10只,尾静脉注射或腹腔注射一定剂量药液,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如惊厥、四肢瘫痪、步伐不稳、竖毛、呼吸抑制等)或死亡现象。一般观察24~48小时。成人体重以50kg计算,小鼠以20g计算,即人的体重大约小鼠体重2,500倍。如人用剂量为2ml,小鼠给0.5ml不引起死亡,即小鼠最大耐受量相当于人用剂量的625倍以上。倍数越大,毒性越小。一般认为,按体重计算小鼠最大耐受量相当人用剂量的100 倍以上则较安全,可以提供临床使用。(二)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 可选小鼠,方法和急性毒性试验基本相似,但剂量小。小鼠按体重计算,每天用人用剂量的20~50倍口服或腹腔注射,连续观察1~8周。慢性毒性试验则需3~6个月。观察体重、进食量、进水量的变化,以及有无其它不良反应或死亡(包括内脏肉眼观察或组织切片检查)。必要时作血象、肝肾功能化验检查。该项实验也常用大鼠。(三)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半数致死量简称LD50,是指引起实验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由于个体差异,同一剂量药物给同种异体的动物,可以出
摘要 在免疫学检测中,酶标板的检测精准性和保证酶标板精准性的浓度范围,是决定使用哪种酶标板品牌的非常重要因素。本实验采用商业化的ELISA实验方法来分析比较11种不同品牌的酶标板的精准性和线性范围。实验证明在所有测试的酶标板中,Nunc MaxiSorp酶标板具有最广的线性范围(4-2000 pg待测蛋白/mL )。MaxiSorp酶标板也显示出了良好的重复性,另外100%的MaxiSorp酶标板的R2 超过0.99,因此它在所有测试的不同品牌的酶标板中具有最精确的结果。 缩写 BSA:牛血清白蛋白 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HRP:辣根过氧化物酶 O.D.:吸光值 PBS:磷酸盐缓冲液 TNF-alpha:人肿瘤坏死因子a 引言 在定量实验中例如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不仅了解待测试剂的最小浓度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酶标板的精准性及保持测试精准性的浓度范围也同样重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中常使用一次性多孔板,而聚苯乙烯板的特性可能改变试剂与固象部分的结合方式。这也反过来影响酶标板在不同反应物浓度时的精准性。保证酶标板准确度的浓度范围(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