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胶是一种多孔性的不带表面电荷的物质,当带有多种成分的样品溶液在凝胶内运动时,由于它们的分子量不同而表现出速度的快慢,在缓冲液洗脱时,分子量大的物质不能进入凝胶孔内,而在凝胶间几乎是垂直的向下运动,而分子量小的物质则进入凝胶孔内进行“绕道”运行,这样就可以按分子量的大小,先后流出凝胶柱,达到分离的目的。具有分子筛作用的物质很多,如浮石、琼脂、琼脂糖、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葡聚糖凝胶等。以葡聚糖凝胶应用最广,商品名是sephadex型号很多,从G10到G200,它的主要应用范围是:①分级分离各种抗原与抗体;②去掉复合物中的小分子物质。如除盐、荧光素和游离的放射性同位素以及水解的蛋白质碎片;③分析血清中的免疫复合物;④分子量的测定。葡聚糖凝胶的种类与性能葡聚糖又名右旋糖酐,在它们的长链间以三氯环氧丙烷交联剂交联而成。葡聚糖凝胶具有很强的吸水性,交联度大,吸水性小,相反交联度小,吸水性大。商品名以SephadexG表示,G值越小,交联度越大,吸水性越小,G值越大,交联度越小,吸水性就越大,二者呈反比关系,G值大约为吸水量的10倍。由此可以根据床体积而估算出葡聚糖凝胶干粉的用量。表Sephad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old-immunochromatography 【摘要】 目的建立一种简易快速、自测式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用于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方法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标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制成免疫层析检测试条。血清中HBsAg与测试条上金标记抗体结合后沿着硝酸纤维素膜移动,与膜上的固相抗体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线条。结果 gICA试条只与HBsAg有特异性反应,与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e抗原等无交叉反应。检测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HBsAg标准品,灵敏度可达1 ng/ml.用GICA与酶免疫法比较检测了395份不同血清标本中HBsAg,两法符合率为99.0%。结论 GICA检测血清中的HBsAg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便快速,无需特殊仪器设备,有广泛应用价值。assay for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 Zhou Jiwen, Rong Guangya, Yang shouchen, et al. 302nd Hospital of PLA
在目前的以HRP作为标记酶的商品ELISA试剂盒中,如以TMB为底物,则提供的底物为A和B两瓶应用液;如以OPD为底物,则试剂盒提供OPD片剂或粉剂,临用前配制。一般商品试剂盒显色反应条件为37℃或室温反应15~30min。从理论上说,37℃30min才可以使HRP的底物催化反应完全,尽管在最初的10min内,绝大部分催化反应即可完成。因此,为使弱阳性样本孔能有充分的显色,建议在37℃下反应25~30min后,终止反应比色测定。此外,在加入底物开始显色反应前,最好是先检查一下底物溶液的有效性,即可将A和B两种液各加1滴于清洁的空板孔或eppendorf管中,观察是否有显色出现,如有,则说明底物已变质。以OPD为底物,配好后应为五色,否则就不能使用。以TMB为底物,整个显色反应过程无需避光,而以OPD为底物,则需避光进行。关于TMB和OPD的显色反应特点及注意点可参考前面有关章节内容。显色反应完成后,加入酸终止反应,振荡混匀后即可进行下面的比色测定或肉眼判断结果。ELISA的比色测定由酶标仪进行。有的同行可能会认为,既然由酶标仪进行,那么此时便可以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因为当代较为先进的
【 实验目的 】 1.掌握葡聚糖凝胶的特性及凝胶层析的原理。 2.学习葡聚糖凝胶层析的基本操作技术。 【 实验原理 】 凝胶层析又称分子排阻层析或凝胶过滤,是以被分离物质的分子量差异为基础的一种层析分离技术,这一技术为纯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提供了一种非常温和的分离方法。层析的固定相载体是凝胶颗粒,目前应用较广的是:具有各种孔径范围的葡聚糖凝胶(Sephadex)和琼脂糖凝胶(Sepharose)。 葡聚糖凝胶是由直链的葡聚糖分子和交联剂3—氯1,2—环氧丙烷交联而成的具有多孔网状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凝胶颗粒中网孔的大小可通过调节葡聚糖和交联剂的比例来控制,交联度越大,网孔结构越紧密;交联度越小,网孔结构就越疏松,网孔的大小决定了被分离物质能够自由出入凝胶内部的分子量范围。可分离的分子量范围从几百到几十万不等。葡聚糖凝胶层析,是使待分离物质通过葡聚糖凝胶层析柱,各个组分由于分子量不相同,在凝胶柱上受到的阻滞作用不同,而在层析柱中以不同的速度移动。分子量大于允许进入凝胶
相关专题 蛋白定量 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BCA法、考马斯亮蓝法和Lorry法。其中LORRY法蛋白定量也就是利用菲林-酚试剂法对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的实验方法。本文主要对其实验步骤进行介绍。 [原 理] 斐林(Folin)-酚试剂法结合了双缩脲试剂和酚试剂与蛋白质的反应,其中包括两步反应:第一步是在碱性条件下,与铜试剂作用生成蛋白质-铜络合物;第二步是此络合物将磷钼酸、磷钨酸试剂还原,生成磷钼蓝和磷钨蓝的深蓝色混合物,颜色深浅与蛋白含量成正相关。在650nm时比色测定的灵敏度比双缩脲法高100倍。由于肤键显色效果增强,从而减少了因蛋白质种类引起的偏差。该法适于微量蛋白的测定(范围为5~l00μg蛋白质)。 (一)材料 各种植物 材料。 (二)仪器设备 722分光光度计,离心机 ,恒温水浴,定量加样器,冷凝回流装置一套,研钵,离心管,刻度移液管,微量滴定管,试管等。 (三)试剂 (1)0.5mol/L Na0H。 (2)斐林—酚试剂甲液:由A、B两种溶液组成: A液:4%碳
概述一种生物(通常是老鼠),将外来基因转入其体内成为其基因组的一部分。引入的基因先被分离出来并设计使其携带适当片段。然后将这段基因注入受精卵,方法如下:对一只雌老鼠注射激素使其产生大量卵;让一只雄老鼠与其交配使部分卵受精;将这些卵收集起来,在其卵裂前注入外来基因物质。这些卵被移植入另一个雌性体内,在那里它们发育成型。在某些卵里基因物质在随意位点与染色体整合而成为老鼠细胞的遗传物质。由这种卵发育成的动物将携带该基因从而成为转基因动物。转基因动物对于描述新发现基因的功能和在大动物体内产生有益蛋白质十分有用。转基因动物是指以实验方法导入外源基因,在染色体组内稳定整合并能遗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1981年,第一次成功地将外源基因导入动物胚胎,创立了转基因动物技术。1982年获得转基因小鼠。转入大鼠的生长激素基因,使小鼠体重为正常个体的二倍,因而被称为“超级小鼠”。此后相继培育成功了转基因兔、绵羊、猪、鱼、昆虫、牛、鸡、山羊、大鼠等转基因动物。由于转基因动物体系打破了自然繁殖中的种间隔离,使基因能在种系关系很远的机体间流动,它将对整个生命科学产生全局性影响。因此,转基因动物技术在1991年第一次国
脑电图(EEG)反映了脑的自发电活动,体现了皮层神经元群树突突触后的总和电位变化,是无数神经元群兴奋-抑制的综合。这是由大脑皮层神经元自身特点决定的。目前认为,脑电图可以提供睡眠各阶段情况,能有效的反映睡眠质量。近年来,国外有不少文献报道应用慢性埋置电极检测动物皮层脑电信号,分析不同条件下自由活动动物的睡眠变化。国内也有此类报道,其中大鼠、猫和家兔是此类实验的常用动物。显然,利用这种在体动物实验方法,通过分析处理脑电信号,可以获得药物睡眠或生理睡眠过程中睡眠各参数的变化值,从而较深入地了解药物作用效果,研究药物作用机制。下面详细介绍一下一般的睡眠脑电图分析方法:大鼠睡眠-觉醒周期分为:1. 觉醒(Wake) 以低幅快波EEG和明显的肌电活动为特征;2. 睡眠(Sleep) 肌电明显减少,以EEG中出现梭形波(σ波,10~15 Hz)、K复合波为开始。睡眠状态又由浅入深,被分为浅睡、慢波睡眠、异相睡眠。浅睡眠(light sleep)即发生睡眠的起始阶段。大脑皮层EEG逐渐出现较短暂的梭形波和明显的K复合波,以第一个梭形波或K复合波为睡眠或浅睡的开始。在此阶段,EMG已经显著减少。慢
仪器用途及特点 根据物理化学的定义,物质的熔点是指该该仔细搜索由固态变为液态时的温度。在有机化学领域中,熔点测定是辨认物质本性的基本手段,也是纯度测定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上海华岩仪器设备有限公司供应的熔点测定仪在化学工业、医药研究中据有重要地位,是生产药物、香料、染料及其他有机晶体物质的必备仪器。WRS-1A 1B型数字熔点仪采用光电检测,数字温度显示等技术,具有初初熔、终熔自动显示等功能。温度系统应用了线性校正的铂电阻作检测元件,并用集成化的电子线路实现快速“起始温度”设定及八档可供选择的线性升温速率自动控制。初熔读数可自动贮存,具有无需人监视的功能。仪器采用药典规定的毛细管作为样品管。操作步骤及使用方法 常规熔点测定1.开启电源开关,稳定20分钟,此时,保温灯、初熔灯亮、电表偏向右方,初始温度为50℃左右。2.通过拨盘设定起始温度,通过起始温度按钮,输入此温度,此时预置灯亮。3.选择升温速率,将波段开关调至需要位置。4.预置灯熄灭时,起始温度设定完毕,可插入样品毛细管。此时电表基本指零,初熔灯熄灭。5.调零,使电表完全指零。6.按下升温钮,升温指示灯亮(注意!忘记插入带有样品的
体外诊断试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影响到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我国已将体外诊断试剂管理纳入国家药监局管理,充分说明对体外诊断试剂质量的高度重视和管理的重要性。为了保证我院使用的体外诊断试剂的质量和满足实室的需要,现制定医院体外诊断试剂采购管理办法。一、组织机构建立医院体外诊断试剂采购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长:分管院领导副组长:药剂科主任科主任核医学科主任成员科室:纪委监审处药剂科科核医学科二、管理办法1、体外诊断试剂购买是在院纪委及监审处的监督下,严格执行《体外诊断试剂管理办法》,规范试剂采购行为,理顺采购渠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询价招标,由体外诊断试剂采购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决定后,由药剂科负责购买和管理。药剂科设专职试剂采购员。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药发(1992)第1号、(1994)第444号及有关文件精神,除科研试剂外,不得购买和使用未获得《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或《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厂家生产的产品。对有《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或《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厂家生产的产品,如卫生部要求申报定的项目,未获得批准文号,也不能购买和使用。对生产商或供货商应严查
溶液配制(一)LB培养基每1000 ml加分析纯NaCl 10 g,蛋白胨10 g,酵母粉5 g,用ddH2O配制,再用10 M NaOH调pH至7.4(100 ml一般加450 μl),高温高压蒸汽灭菌15 min冷却后使用。固体培养基加入琼脂1.5%。10 M(或N)NaOH配制方法是称200 g NaOH加300 ml,搅拌充分溶解后定容至500 ml。(二)溶液Ⅰ、Ⅱ、Ⅲ溶液Ⅰ:葡萄糖50 mmol/L,EDTA 10 mmol/L,Tris-HCl 25 mmol/L,pH至8.0。可一次配制100 ml,在1.05 kg/cm2高温高压蒸汽灭菌15 min,4℃保存。溶液Ⅱ:NaOH 0.2 mol/L(从10 N NaOH中现用稀释),SDS 1%,用现配现用。溶液Ⅲ:取5 mol/L乙酸钾 60 ml,冰乙酸11.5 ml,混合后ddH2O至100 ml。保存于4℃,用时置于冰浴中。1 M Tris-HCl(pH 7.5)配制方法:Tris(MW 12.1)12.1 g 加浓HCl(MW 36.5)72 ml,调节pH到7.5并定容到1000 ml。1 M Tris-H
我国对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起步较晚,除一些专业分析工作人员以外,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还鲜为人知。但1995年以来已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并在仪器的研制、软件开发、基础研究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果。但是目前国内能够提供整套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器、化学计量学软件、应用模型)的公司仍是寥寥无几。随着中国加入WTO及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国外许多大型分析仪器生产商纷纷登陆中国,想在第一时间占领中国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器市场。由此也可以看出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分析界炙手可热的发展趋势。在不久的未来,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分析界必将为更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 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是将光谱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化学计量学技术与基础测试技术的有机结合。是将近红外光谱所反映的样品基团、组成或物态信息与用标准或认可的参比方法测得的组成或性质数据采用化学计量学技术建立校正模型,然后通过对未知样品光谱的测定和建立的校正模型来快速预测其组成或性质的一种分析方法。与常规分析技术不同,近红外光谱是一种间接分析技术,必须通过建立校正模型(标定模型)来实现对未知样品的定性或定量分析。具体的分析过程主要包括
开始时,我的细胞用胶原酶消化5h接种玻璃培养瓶,1.5h后吸出细胞液至另一培养瓶培养以去除成纤维细胞,原瓶内成纤维细胞加培养液继续培养,24h观察,发现转瓶后心肌细胞未贴壁,培养液中为大量细胞碎片状东西以及未贴壁的细胞悬浮,仅见极少量的成纤维细胞贴壁生长,接种24孔板也是这样(24孔板为新,非重复使用),接连几次都是这样,很是郁闷。而原瓶内分离的成纤维细胞生长良好,且可见少量心肌细胞贴壁成团生长,有搏动,一直疑惑不解什么原因导致转瓶后细胞贴壁失败。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摸索,终于发现问题所在了! 写出来跟大家共享:转瓶后心肌细胞不是不贴壁,而是没有活细胞可以贴壁了!我尝试在不同时间转瓶,发现15min时就已经有很多心肌细胞贴壁了,而且是活力比较好的心肌细胞。我将原瓶继续培养,结果长出了不少心肌细胞,搏动也很好,正说明了这一点。文献上说的是1.5-2h转瓶,其实这时很多活力好的心肌细胞已经贴壁了,吸出来的上清只有细胞碎片和活力不太好的心肌细胞。所以我建议缩短转瓶时间,或者转瓶时将原瓶轻轻冲洗一下。有什么问题也可以一起讨论。网友zhangpian问:我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用的是0.125%胰酶冷
一、前言 对于人类重要疾病病原或动植物有害生物的首次鉴定确诊,通常需依循柯霍氏法则(Koch's postulates)进行,依此法则需满足四项条件:(一)在病患或罹病之动植物上能找到相同的病原;(二)由罹病体分离出来的病原应能纯化或培养;(三)纯化或培养出来之病原接种到实验动物体或相同之动植物时,仍会引起相同之疾病或病征;(四)发病后仍可自接种之实验动物体或动植物中分离出相同病原。但如每次确定病因都经此法则历程的话,则所需耗费的时间相当长,有部分种类甚至还需经各种不同测试始能断定。随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许多疾病在确定病原后,后续之诊断鉴定技术不再繁琐,所花费之时间亦大幅之缩减,尤其在血清学研究方面有关酵素连结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简称ELISA)之技术平台建立后,疾病或病原之诊断有了突破性之发展。藉由各种病原或有害生物之多元抗体、单元抗体、抗原、抗血清的纯化,诊断的历程可在数小时至数天内确认结果。而分子生物技术的发达,专一性核酸探针之建立,也使得诊断鉴定灵敏度更大幅提升;聚
一、凝胶过滤色谱:一般来说,凝胶过滤色谱的结果好坏直接取决于凝胶柱的柱效(每米多少理论塔板数),而影响柱效的因素主要有:1、凝胶本身性质:每一种凝胶均有其合适的分离范围,应选择合适的凝胶进行分离。同样分离范围的凝胶颗粒越细的,柱效越高。2、色谱柱装填的好坏:凝胶过滤色谱柱装填完后,一般可以用丙酮(或NaCl)测定柱效和峰对称性,一般对于平均颗粒直径在30~34微米的Superose PG、Superdex PG系列凝胶,柱效应在9000以上,而颗粒平均直径在90微米的Sepharose FF凝胶柱效应在3000以上。通常,越是分辨率高的细颗粒凝胶对于装柱的技术要求越高。除了柱效以外,影响分离的因素主要有:a、色谱柱的长短,一般较长的柱分离较好,L/D>20。但一般商用色谱空柱长100cm左右,最多可以装到90~95cm高左右,如果仍不能取得满意的分辨率,可以用两根相同的凝胶柱,用SRTC-2接头连接后,可以提高分辨率40%。分离度正比于柱长的平方根。b、样品浓度,在蛋白浓度小于50mg/ml并且粘度小于5cP(厘泊)的条件下,样品浓度对于分辨率影响较小。c、上样体积:上样体积越小
基本原理细胞凋亡早期改变发生在细胞膜表面,目前早期识别仍有困难。这些细胞膜表面的改变之一是磷脂酰丝氨酸(PS)从细胞膜内转移到细胞膜外,使PS暴露在细胞膜外表面。PS是一种带负电荷的磷脂,正常主要存在于细胞膜的内面,在细胞发生凋亡时细胞膜上的这种磷脂分布的不对称性被破坏而使PS暴露在细胞膜外。Annexin V是一种Ca依赖的磷脂结合蛋白,最初发现是一种具有很强的抗凝血特性的血管蛋白,Annexin V具有易于结合到磷脂类如PS的特性。对PS有高度的亲和性。因此,该蛋白可充当一敏感的探针检测暴露在细胞膜表面的PS。PS转移到细胞膜外不是凋亡所独特的,也可发生在细胞坏死中。两种细胞死亡方式间的差别是在凋亡的初始阶段细胞膜是完好的,而细胞坏死在其早期阶段细胞膜的完整性就破坏了。因此,可以建立一种用Annexin V结合在细胞膜表面作为凋亡的指示并结合一种染料排除试验以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的检测方法。试剂与仪器孵育缓冲液:10mmol/L HEPES/NaOH,PH 7.4,140mmol/L NaCl,5mmol/L CaCl2标记液:将FITC- Annexin V(宝灵曼公司产品)和PI
一、原理 培养的细胞在一般条件下要求有一定的密度才能生长良好,所以要进行细胞计数。计数结果以每毫升细胞数表示。细胞计数的原理和方法与血细胞计数相同。在细胞群体中总有一些因各种原因而死亡的细胞,总细胞中活细胞所占的百分比叫做细胞活力,由组织中分离细胞一般也要检查活力,以了解分离的过程对细胞是否有损伤作用。复苏后的细胞也要检查活力,了解冻存和复苏的效果。用台盼兰染细胞,死细胞着色,活细胞不着色,从而可以区分死细胞与活细胞。利用细胞内某些酶与特定的试剂发生显色反应,也可测定细胞相对数和相对活力。二、仪器、用品与试剂1、仪器与用品:普通显微镜、血球计数板、试管、吸管、酶标仪(或分光光度计)2、试剂:0.4%台盼兰,0.5%四甲基偶氮唑盐(MTT)、酸化异丙醇3、材料:细胞悬液三、操作步骤(一)细胞计数 1、将血球计数板及盖片用擦试干净,并将盖片盖在计数板上。 2、将细胞悬液吸出少许,滴加在盖片边缘,使悬液充满盖片和计数板之间。 3、静置3分钟。 4、镜下观察,计算计数板四大格细胞总数,压线细胞只计左侧和上方的。 然后按本式计算:细胞数/ml=4大格细胞总数/4×10000 注意:
高分辨率熔解(High-resolution melting,简称HRM)分析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它仅仅通过PCR之后的熔解曲线分析,就能检测PCR片段的微小序列差异,从而应用在突变扫描、序列配对和基因分型等多个方面。凭借其速度和简便性,高分辨率熔解这种方法正在迅速普及。其实双链DNA的熔解分析可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是通过紫外吸收来监测的。分析需要几微克的DNA,而样品以0.1-1.0°C/分钟的速率缓慢加热,常常要花上几个小时才能完成。后来,LightCycler定量PCR仪的出现,让荧光熔解分析变得流行。样品量因毛细管而缩减至纳克级,且熔解速率更快,达0.1-1.0°C/秒,这样熔解时间缩短至几分钟。当时使用的染料是SYBR® Green I。然而,这种熔解分析只能区分在片段大小和GC含量上差别较显著的DNA序列,比如检查PCR扩增产物中是否存在引物二聚体及其他非特异性的扩增。如果要区分SNP,分辨率还不够。为什么呢?这里有必要先介绍一下饱和染料和非饱和染料。SYBR Green I就属于非饱和性染料,由于它对PCR的抑制作用,在实验中的使用浓度很低,远未将DNA双螺旋结构中的
免疫血清的制备是一项常用的免疫学实验技术。高效价、高特异性的免疫血清可作为免疫学诊断的试剂(如用于制备免疫标记抗体等),也可供特异性免疫治疗用。免疫血清的效价高低取决于实验动物的免疫反应性及抗原的免疫原性。如以免疫原性强的抗原刺激高应答性的机体,常可获得高效价的免疫血清。而使用免疫原性弱的抗原免疫时,则需同时加用佐剂以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免疫血清的特异性主要取决于免疫用抗原的纯度。因此,如欲获得高特异性的免疫血清,必须予先纯化抗原。此外,抗原的剂量、免疫途径及注射抗原的时间间隔等,也是影响免疫血清效价的重要因素应予重视。 一、原理 具有免疫原性的抗原可刺激机体相应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分泌特异性抗体。由于抗原分子表面的不同决定簇为不同特异性的B细胞克隆所识别,因此由某一抗原刺激机体后产生的抗体,实际上为针对该抗原分子表面不同决定簇的抗体混合物(即多克隆抗体)。另外,抗体的产生具有回忆应答的规律性,表现为初次免疫注射与再次免疫注射后的抗体应答特点截然不同。这是由于记忆性B细胞参与再次应答所致。 二
p猫:稳定转染之后的细胞为什么荧光强度会有很大的不同?在建立稳定株的整个过程中都存在这个问题,理论上说同一个细胞克隆出来的细胞团里面的每个细胞表达蛋白的水平应该是一样的吧,可是为什么荧光显微镜下看荧光强度差异却很大呢?这样的稳定株能用来做后续的实验吗?丁香园网友lhczj认为:如果不考虑荧光强度,细胞能够长时间保持有荧光,可以继续实验 我周围很多做稳定转染的也有这种情况丁香园网友dtlxj76认为:理论和实际有差别是正常的。也许是受表达蛋白和GFP等荧光蛋白之间的相互影响,有时候,荧光强的细胞,你的目的基因的表达并不见的高,反而一些有荧光但荧光强度不高的目的基因的表达较高。你可以通过western blot去验证。另外,稳定克隆也不是能使用下去,即使你一直使用筛选药物,如G418,因为随着传代的增多,会有丢失导致表达量下降,因此,稳定克隆在传6-7代以后或许就应该重新筛选。丁香园网友老板很忧郁认为:我也做筛选带荧光的稳定细胞系。但是本人将G418筛选浓度提高到3000μg,没有荧光的细胞也不死亡,生长良好。但是对照组未转染该质粒的3T3细胞500μg即是有效浓度。为此,本人相当郁闷,根
群体选择和群体分层 特定SNP在各地区和各种族中并非一定都存在,其所占的比例也不尽相同,这使得在不同的研究小组所获得与疾病相关的同一SNP或单倍型的结果往往不具有重复性。不仅不同国家之间存在差异,即使是同一国家的不同民族也存在很大差异。如我国南北方汉族,虽然是同一民族,但两者之间差异也很大。因此没有一个群体是典型、特异或完全隔离的,利用遗传分析技术搜寻多基因疾病易感基因,必须注意群体的选择。最佳的群体选择,取决于遗传多态性标记在这些群体中的分布,而这些遗传多态性标记反过来影响等位基因和位点的异质性。 不管是定位克隆 还是关联研究,单基因病还是多基因病,来自大家系、隔离群体或疾病相关染色体改变的遗传病患者样品起关键作用。至今所报道的重要疾病基因的克隆,往往与很好的大家系或隔离群体遗传资料有关。如先天性心脏缺陷致病基因GATA4、儿童型视网膜营养不良致病基因RDHl2和冠心病的致病基因MEF2A等均是在大家系中被发现的,而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致病基因ALOX5AP、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的致病基因USFl和哮喘相关基因GPRA等则是在隔离群体中克隆到的。故而大家系和隔离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