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 六、神经系统的常见畸形 1.神经管缺陷 这是由于神经管闭合不全所引起的一类先天畸形,主要表现是脑和脊髓的异常,并常伴有颅骨和脊柱的异常。 正常情况下,胚胎第4周末神经管应完全闭合。如果失去了脊索的诱导作用或受到环境致畸因子的影响,神经沟就不能正常地闭合为神经管。如果头侧的神经沟末闭,就会形成无脑畸形(anencephaly);如果尾侧的神经沟未闭,就会形成脊髓裂(myeloschisis)。无脑畸形常伴有颅顶骨发育不全,称露脑(exencephaly);脊髓裂常伴有相应节段的脊柱裂(spina bifida)(图25-11)。脊柱裂可发生于脊柱各段,最常见于腰骶部。脊柱裂的发生程度不同,轻者少数几个椎弓未在背侧中线愈合,留有一小的裂隙,脊髓、脊膜和神经根均正常,称隐性脊柱裂(spina bifida occulta)。患者的局部皮肤表面常有一小撮毛发。多无任何症状。严重的脊柱裂可为大范围的椎弓未发育,伴有脊髓裂,表面皮肤裂开,神经组织
昆虫个体小,种类和数量庞大,占现存动物的75%以上,遍布全世界。它们有各自的生存绝技,有些技能连人类也自叹不如。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特别是仿生学方面的任何成就,都来自生物的某种特性。 蝴蝶与仿生 五彩的蝴蝶锦色粲然,如重月纹凤蝶、褐脉金斑蝶等,尤其是萤光翼凤蝶,其后翅在阳光下时而金黄,时而翠绿,有时还由紫变蓝。科学家通过对蝴蝶色彩的研究,为军事防御带来了 极大的裨益。在二战期间,德军包围了列宁格勒,企图用轰炸机摧毁其军事目标和其他防御设施。苏联昆虫学家施万维奇根据当时人们对伪装缺乏认识的情况,提出利用蝴蝶的色彩在花丛中不易被发现的道理,在军事设施上覆盖蝴蝶花纹般的伪装。因此,尽管德军费尽心机,但列宁格勒的军事基地仍安然无惹,为赢得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同样的原理,后来人们还生产出了迷彩服,大大减少了战斗中的伤亡。 人造卫星在太空中由于位置的不断变化可引起温度骤然变化,有时温差可高达两、三百度,严重影响许多仪器的正常工作。科学家们受蝴蝶身上的鳞片会随阳光的照射方向自动变换角度而调节体温的启发,将人造卫星的控温系
嵌入骨移植术 嵌入骨移植术是在病骨的两端切除一定的长度和宽度的一条皮质骨片,然后取同样大小的一整块骨片嵌入骨槽,用螺钉将骨板固定于病骨上,达到刺激成骨作用和内固定作用,促进骨愈合。这一方法的优点是植骨后病骨的直径不增粗。其缺点是需要有一定的设备(如双锯片电锯),内固定作用不如骨上骨移植术可靠,有骨缺损者应用此手术则更不牢靠,因此,多用于无骨质缺损的骨折不愈合及各种关节融合术。 ⑴在病骨上锯除一条骨片形成骨槽,从对侧胫骨取骨片移植于骨槽中,用螺钉固定 ⑵锯下梯形骨片,滑嵌移植于骨折不愈合处 ⑶先锯下等宽骨片,钻好孔,上下骨片互换位置后,用螺钉固定 ⑴在距骨前面凿槽,从胫骨下端取骨片滑嵌于关节间,用螺钉固定 ⑵在胫、距骨前面凿槽,另取骨片嵌入移植 ⑶在距骨凿一隧道,从胫骨下端取骨片插入距骨中 图2 嵌入骨移植踝关节融合术 [适应证] 1.骨肿瘤切除术后或损伤后所引起的骨缺损。 2.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或骨折不愈合所引起的假关节。 3.各种良性骨肿瘤或炎症病灶行刮除术后所遗留的空腔,可植骨充填,以恢复骨骼的坚固性。 4.各种关节
网络 第三节 阔节裂头绦虫 阔节裂头绦虫[Diphyllobothrium latum(Linn.,1758)]成虫主要寄生于犬科食肉动物,也可寄生于人,裂头蚴寄生于各种鱼类。 形态 成虫外形和结构均与曼氏迭宫绦虫相似;但虫体较长大,可长达10m,最宽处20mm,具有3000~4 000个节片。头节细小,呈匙形,长2~3mm,宽0.7~1.0mm,其背、腹侧各有一条较窄而深凹的吸槽(图15-7),颈部细长。成节的宽度显著大于长度,为宽扁的矩形。睾丸数较多,为750~800个,雄生殖孔和阴道外口共同开口于节片前部腹面的生殖腔。子宫蟠曲呈玫瑰花状,开口于生殖腔之后,孕节长2~4mm,宽10~12mm,最宽20mm,但末端孕节长宽相近。孕节的结构与成节基本相同。 虫卵近卵圆形,长55~76µm,宽41~56µm,呈浅灰褐色,卵壳较厚,一端有明显的卵盖,另一端有一小棘;虫卵排出时,卵内胚胎已开始发育(图15-7)。 生活史
网络 第二十二章 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Oncogene and anti-oncogene) 癌基因(oncogene)一般可定义为某种基因,它的异常表达或表达产物的异常直接决定细胞恶性表型的产生。 抑癌基因或称抗癌基因(anti-oncogene)与肿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属同义词,是指某种基因当其受阻抑、失活、丢失、或其表达产物丧失功能可导致细胞恶性转化;反之,在实验条件下,若导入或激活它则可抑制细胞的恶性表型。 一、癌基因的发现 现已知道在肿瘤发生中,作为环境因素的病毒、化学致癌物和射线,它们作用于机体内的靶分子都是DNA,在研究肿瘤病毒如何使宿主细胞转化和研究肿瘤DNA能否使培养的经两条实验途径中,殊途同归,发现了癌基因,早在本世纪初,Rockefeller研究所的Rous医生将鸡肉瘤组织匀浆后的无细胞滤液皮下注射于正常鸡,发现可以引起肿瘤,可惜当时对病毒还缺乏认识,直到五十
人端粒酶(TE) 酶联免疫 分析( ELISA ) 试剂 盒使用说明书 本试剂仅供研究使用 目的:本试剂盒用于测定人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 端粒酶(TE)的 含量。 实验原理 :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 标本 中 人端粒酶(TE) 水平。用纯化的 人端粒酶(TE) 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 端粒酶(TE) , 再与HRP 标记的 端粒酶(TE) 抗体结合,形成抗体- 抗原 - 酶标抗体复合物 ,经过彻底洗涤后 加 底物TMB 显色。 TMB 在 HRP 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 人端粒酶(TE) 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 45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OD 值), 通过标准曲线 计算样品 中人端粒酶(TE) 浓度。 试剂盒组成 : 试剂盒组成 48孔配置 96孔配置 保存
一、目的 加深理解蛋白质是生命物质基础;掌握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总氮含量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构成生物体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是有机态氮的表现形式。样品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得蛋白质含量。用反应式表示如下: 三、实验材料、主要 仪器 和试剂 1.实验材料 植物、动物组织及食品 2.主要 仪器 (1)自动回流消化仪 (2)凯氏定氮仪 图2 微量凯氏定氮蒸馏装置 3. 试剂 (1)0.1%甲基红乙醇液:称取0.1g 甲基红溶于100mL 60%乙醇中。 (2)0.1%溴甲酚绿乙
网络 第二节 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 蛋白质生的合成亦称为翻译(Translation),即把mRNA分子中碱基排列顺序转变为蛋折质或多肽链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过程。这也是基因表达的第二步,产生基因产物蛋白质的最后节段。不同的组织细胞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是因为它们表达不同的基因,产生具有特殊功能的蛋白质,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成份至少有200种,其主要体第主要由mRNA、tRNA、核糖核蛋白体以及有关的酶和蛋白质因子共同组成。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有很多的区别,真核生物此过程更复杂,下面着重介绍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并指出真核生物与其不同这处。 蛋白质生物合成可分为五个阶段,氨基酸的活化、多肽链合成的起始、肽链的延长、肽链的终止和释放、蛋白质合成后的加工修饰。 (一)氨基酰-tRNA的生成 氨基酸在进行合成多肽链之前,必须先经过活化,然后再与其特异的tRNA结合,带到mRNA相应的位置上,这个过程靠氨基酰
实验23 氧对小麦离体根吸收钾离子的影响 原理 生活细胞对无机离子的吸收与新陈代谢过程有密切关系。植物细胞的有氧呼吸是植物从外界介质中吸收离子的必需条件。在缺氧的情况下,离子吸收就缓慢或停止。当供给氧气时,吸收就转旺盛。 仪器药品 火焰光度计 三角烧瓶 容量瓶 移液管 研钵 漏斗 石蜡油 溴化钾溶液:称304.4mg溴化钾溶于500ml煮沸冷却的蒸馏水中,此液含K 200μg/ml。 操作步骤 1.材料的选择和处理 选取生长良好,有1─2叶,根系活力旺盛,无伤害的小麦苗200株,将其根系剪下,浮于清水中漂洗后吸去水分。 取4只50ml三角烧瓶,分别放入鲜重2g的根系,加KBr溶液60ml,其中2只三角烧瓶作供氧处理,2只作无氧处理。另称一份根2g,用以分析根系中原来的钾含量。 供氧处理的三角烧瓶进行间歇打入空气(间隔半小时
网络 四、抗独特型的分类 Bona等根据Id与抗Id的血清学反应和Ab2的功能,将Ab2分为四种类型(图9-4)。由于这种分类方法的实验依据充分,与实际应用联系密切,故应用较为广泛。 图9-4 Bona抗Id分类模式图 1.Ab2α 这类抗体能识别Ab上与免疫球蛋白骨架区(framework)相关的独特型决定位,Ab2α与Ab1的结合不影响抗原与Ab1的结合,属半抗原非抑制性Ab2(hepten-noninhibitable Ab2)。Ab2α具有调节作用,促进或抑制Ab1克隆。例如抗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特异性抗体所共有的IdX的单克隆抗体,具有促进动物特异性免疫应答,但Ab2α本身并不能诱导动物产生抗神经氨酸酶抗体。 2.Ab2β 具有抗原“内影像”(internal image)的作用,可模拟抗原诱导机体产生针对始动抗原的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免疫应答,因而可抑制Ab1与相应抗原的结合反应,Ab2
兔CD34分子(CD34) 酶联免疫 分析 试剂 盒使用说明书 本试剂仅供研究使用 目的:本试剂盒用于测定兔子细胞裂解液或其它相关生物液体中CD34 的含量。 实验原理 :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 标本 中 兔CD34 分子 (CD34) 水平。用纯化的 兔CD34 分子 (CD34) 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 CD34分子 (CD34) ,再与 HRP 标记的 CD34分子 (CD34) 抗体结合,形成抗体- 抗原 - 酶标抗体复合物 ,经过彻底洗涤后 加 底物TMB 显色。 TMB 在 HRP 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 CD34分子 (CD34) 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 45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OD 值), 通过标准曲线 计算样品 中兔CD34 分子 (CD34) 浓度。 试剂盒组成 : 试剂盒组成 48孔配置 9
网络 第二节 镁的代谢 镁(magnesium)的代谢及功能与钙、磷有密切关系。人体含镁量约20-28g,一半以上存在于骨中,其余在细胞内,是细胞内重要阳离子之一。细胞外液镁不超过总量的1%。镁与人类许多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在疾病发生及临床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骨中镁主要以Mg3(PO4)2和MgCO3的形式存在,吸附于羟磷石表面。但它与钙不同,不易随机体需要从骨中动员出来。但镁在一定程度上可置换骨中的钙,其置换的量取绝于骨钙动员的状况。 正常人血镁浓度为0.8?.1mmol/L。约1/3与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结合,少部分与磷酸、柠酸酸等结合成不易解离的化合物。而绝大部分(约60%)以Mg2+形式存在。 细胞内镁则大部分与磷酸根、柠檬酸根及其它阴离子结合为复合物,尤其是与ATP结合为Mg・ATP=形式,参与需要ATP的反应。 (一)镁的吸收与排泄 人体每日镁的需要量为0.2?.4g,主要从绿色蔬菜中获得。镁的
网络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呼吸运动是一种节律性的活动,其深度和频率随体内、外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例如劳动或运动时,代谢增强,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大,摄取更多的O 2 ,排出更多的CO 2 ,以与代谢水平相适应。呼吸为什么能有节律地进行?呼吸的浓度和频率又如何能随内、外环境条件而改变?这些总是是本节的中心。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呼吸中枢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多年来,对于这些细胞群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分布和呼吸节律产生和调节中的作用,曾用多种技术方法进行研究。如早期的较为粗糙的切除、横断、破坏、电刺激等方法,和后来发展起来的较为精细的微小电毁损、微小电刺激、可逆性冷冻或化学阻滞、选择性化学刺激或毁损、细胞外和细胞内微电极记录、逆行刺激(电刺激轴突,激起冲动逆行传导至胞体,在胞体记录)、神经元间电活动的相关分析以及组织化学等方法。有管些
网络 第二节 感染性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性疾病,按病因分有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疾病。病原体可通过下列途径入侵中枢神经系统:①血源性感染――脓毒血症,感染性栓子等。②局部扩散――颅骨开放性骨折、乳突炎、中耳炎、鼻窦炎等;③直接感染,创伤或医源性(腰椎穿刺等)感染;④经神经感染,某些病毒发狂犬病病毒可沿周围神经,单纯疱疹病毒可沿嗅神经、三叉神经入侵中枢神经而引起感染。神经系统的免疫部署特点在于:①血脑屏障和血管周围间隙(Virchow-Robin space,V-R间隙)不仅构筑了一条天然防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炎症反应向脑实质伸展;②无固有的淋巴组织和淋巴管,免疫活性T、B细胞均须由周围血液输入。 一、细菌性疾病 (一)脑膜炎 脑膜炎(meningitis)可累有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硬脑膜炎(pachymeningitis)多继发于颅骨感染。自从抗生素广泛应用以来,此病之发病率已大为减
C8分子 C8是由α、β、γ三条肽链组成的三聚体糖蛋白,分子量为155kDa。其中α链和β链均为64kDa,γ链为22kDa。α链和γ链间以二硫键共价结合,而α链与β链间则为非共价键结合(图5-10)。C8分子中也含有TSP-1和LDL受体结构功能域。 在C8α和C8β多肽链的中央(157-501个氨基酸残基间),几科不含半胱氨酸残基,为与细胞毒性T细胞及NK细胞产生的穿孔蛋白(perforin)有同源性的结构功能域。在α和β链中含有极高比使的疏水性氨基酸。β链分布在C8分子的表面,其与C5b的相互作用是极性的,并具有高度特异性。 C8与C5b-7的结合部位为其β链。当C8与c 5b-7结合后,通过C8分子的构象变化,使其α链插入膜脂质双层的烃核中,形成直径约1.6nm的空膜孔道,可使细胞同的离子缓缓流出,但不会导致细胞溶解。 C5b-8复合物能促使C9的聚合但机理尚不清楚,可能是降低了C9聚合的活化能所致。另外研究表明,C9是通过C8而同c 5b-8结合的,因C9不能同C5b-7相结合,而其同C5b-8的结合则可被抗C8的抗体所抑制。 C8的基因定位较复杂,其中编码α链和β链的基因C
大鼠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 酶联免疫分析 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本试剂仅供研究使用 目的:本试剂盒用于测定大鼠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 的含量。 实验原理: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 大鼠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 水平。用纯化的 大鼠 SOD 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 ,再与 HRP 标记的 SOD 抗体结合,形成抗体 - 抗原 - 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 TMB 显色。 TMB 在 HRP 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 超氧化物歧化酶 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 450nm 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OD 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 大鼠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 浓度。 试剂盒组成 : 试剂盒组成 48 孔配置 96 孔配置
犬 环磷酸腺苷(cAMP) 酶联免疫 分析 试剂 盒使用说明书 本试剂仅供研究使用 目的:本试剂盒用于测定犬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 环磷酸腺苷(cAMP) 的含量。 实验原理 :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 标本 中 犬 环磷酸腺苷(cAMP) 水平。用纯化的 犬 环磷酸腺苷(cAMP) 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 环磷酸腺苷(cAMP) , 再与HRP 标记的 环磷酸腺苷(cAMP) 抗体结合,形成抗体- 抗原 - 酶标抗体复合物 ,经过彻底洗涤后 加 底物TMB 显色。 TMB 在 HRP 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 环磷酸腺苷(cAMP) 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 45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OD 值), 通过标准曲线 计算样品 中犬 环磷酸腺苷(cAMP) 浓度。 试剂盒组成 : 试剂盒组成 48孔配置 96孔配置
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 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有很多方法,每种方法各有利弊。这种手术有如下优点:①手术对病人损伤较小;②术后病人能自动控制大小便,无需使用尿袋;③腹壁没有瘘口。但由于尿粪合流并发症也较多。当病人趋于衰老时,少数病人亦可处于失禁状态。本手术只有在病人拒绝行回肠膀胱术而又需尿分流时才得施行。 ⑴切开后腹膜,结扎远端输尿管,近端输尿管内插一输尿管导管 ⑵结肠带切口,粘膜下向两侧分离⑶将输尿管近端修成椭圆形斜口,开始吻合 ⑷输尿管置于结肠隧道内固定数针 ⑸隧道壁浆肌层缝合,并将内侧后腹膜缝在隧道外侧 ⑹将外侧后腹膜覆盖吻合口 图1 右侧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粘膜下隧道法) [适应证] 1.膀胱癌全膀胱切除后。 2.完全型膀胱外翻。 3.难修复的膀胱阴道瘘。 4.某些永久性尿失禁经成形术无效者。 [术前准备] 1.术前3日进高热量、高蛋白、低渣饮食以加强营养;术前24小时给流质饮食(双份)。 2.磺胺胍1g,每日4次,连续服3日。或术前36小时开始口服链霉素,每6小时0.5g。 3.术前
网络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细胞是人体和其他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体内所有的生理功能和生化反应,都是在细胞及其产物(如细胞间隙中的胶原蛋白和蛋白聚糖)的物质基础上进行的。一百多年前,光学显微镜的发明促成了细胞的发现。此后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经历了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等具有时代特征的研究层次,从细胞这个小小的单位里揭示出众多生命现象的机制,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科学资料。可以认为,离开了对细胞及构成细胞的各种细胞器的分子组成和功能的认识,要阐明物种进化、生物遗传、个体的新陈代谢和各种生命活动以及生长、发育、 衰老 等生物学现象。要阐明整个人体和各系统、器官的功能活动的机制,将是不可能的。事实上,细胞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技术和理论,已经迅速地向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部门渗透。因此,学习生理学应由细胞生理开始。 细胞生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细胞膜和组成其他细胞器的膜性结构的基本化学组成和分子结
舌骨下肌皮瓣舌重建术 1979年我科首先开始采用舌骨下肌皮瓣为舌癌根治术后舌缺损作立即重建舌的手术。1981年8月起我们又将此肌皮瓣推广应用于口底、颊粘膜以及腮腺区恶性肿瘤根治术后缺损的立即修复。以后进一步改进皮瓣设计将其应用于癌肿根治术后引起的面颊部全层缺失与颊腭同时切除的大面积缺损。1985年3月再将其应用于硬腭、口咽及喉咽癌广泛根治术后缺损的修复。至1989年12月底为256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缺损即时用舌骨下肌皮瓣修复,其中舌体癌112例、舌根癌21例、复发性扁桃体癌侵犯舌根与舌体1例,即为各种半舌体或大于半舌体的舌缺损作修复共134例。以下仅就舌骨下肌皮瓣重建舌的问题进行讨论。 一、命名 初期我们称为带状肌肌皮瓣。带状肌是外科学上的称呼,不是真正解剖学的名称,易被人误解。1983年起我们改用舌肌下肌群肌皮瓣。因为此肌皮瓣包含了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肩胛舌骨肌上腹以及与其相的颈前皮肤。以后随着尸体解剖研究及临床实践,我们发现若将胸锁乳突肌下2/3的胸骨头部分包括在瓣内将更保证此肌皮瓣的存活率。因此1987年起改名为舌骨下肌肌皮瓣,因为所用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