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尺骨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⑴克氏针髓内固定 ⑵尺骨中、上1/3横折,应用髓内针固定 ⑶尺骨不稳定骨折,应用加压钢板固定 ⑷桡骨应保持外凸弧形,宜用加压钢板固定 图1 右桡、尺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适应证] 尺、桡骨除提供前臂长度外,还构成肱桡关节、肱尺关节、腕关节及上、下尺、桡关节。起止于前臂的肌肉除伸肌和屈肌外,旋后肌群的肱二头肌及旋后肌止于桡骨上1/3;旋前肌群的旋前圆肌和旋前方肌分别止于桡骨中1/3和桡骨的下1/4。以上的肌肉和关节除使尺、桡骨能伸屈外,还使桡骨能环绕尺骨进行旋转。由于尺、桡骨的功能复杂而重要,骨折的治疗方针应当是解剖复位、坚强固定,防止并发症,尽早恢复功能,因此,尺、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的适应证是: 1.闭合复位失败或手法复位外固定后再移位者。 2.骨折已1~2周,仍有严重移位者。 [术前准备] 同骨折切开复位术和内固定术。如需植骨,应准备髂部皮肤。 [麻醉] 臂丛麻醉或全麻。 [手术步骤] 1.体位 仰卧位,上肢外展或置于胸前。 2.切口、显露
网络 二、Ig超家族的特点 (一)Ig超家族的结构特点 Ig超家族成员均含有1~7个Ig样结构域,每个Ig样结构域约含70~110个氨基酸残基。其二级结构是两个各含3~5个反平行β折叠股所形成的β片层(anti-parallel β-pleated sheet)平面,每个反平行β折叠股由5~1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β片层内侧的疏水性氨基酸起到稳定Ig折叠的作用。大多类结构域内有一个垂直连接两个β片层的二硫键,组成二硫键的两个半胱氨酸之间约含55~75个氨基酸。少数Ig结构域如CD2、LFA-3第1个结构域,PDGFR第4个结构域,CD4第3个结构域等缺乏二硫键。肽链这种球形结构的折叠方式称为免疫球蛋白折叠(Ig fold)。 图3-1 人Igλ轻链多肽的折叠(示意图) 不同IGSF分子穿膜区结构差异较大,Thy-1缺乏胞浆部分,通过一个GPI锚连接在细胞膜上,而PDGFR胞浆区含有543个氨基酸
PCR自诞生以来,人们就在努力探索PCR定量的方法。荧光素染色凝胶电泳在PCR最初的一段时间是唯一的检测技术,因此人们在凝胶电泳的基础上使用扫描照片进行光密度分析,以求实现PCR的相对定量。 但是由于普通凝胶电泳检测本身的不特异性,只能进行粗略的相对定量,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对精确定量的渴望,不过由于普通凝胶电泳光密度分析简捷易行,成本低,目前还是科研还很常用。但是难以满足临床应用的要求。 由于固相捕获技术的成熟和应用,特别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成功,给核酸定量提供了一个思路。此后,应用固相捕获的PCR定量技术应运而生。即在PCR扩增以后,在微也板上借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原理,使用酶标抗体,进行固相杂交来实现定量。被称为PCR-ELISA : PCR-ELISA原理: 首先,使用亲和素包被微孔板,再用生物素标记捕获探针3`端(捕获探针5`端和待检靶序列5`端的一段互补)通过生物素和亲和素的交联作用将捕获探针固定在微孔上,制成固相捕获系统。 其次,在扩增时,引物用抗原(生物素、地高辛、荧
【CRISPR/Cas9系统的发现历史和应用-@华夏凯奇】 -兼谈八卦。水平有限,不准确和班门弄斧之处,还望大家斧正。 copyright@华夏凯奇 一、CRISPR系统的发现-从细菌的获得性免疫说起CRISPR系统实际是细菌的一种获得性免疫系统。细菌被phage侵染之后,可以获得phage的DNA片段整合进基因组形成记忆,当再次遭到入侵时,从对phage形成免疫。1) 早在1987年,日本人在大肠杆菌中发现有串联间隔重复序列。但一直不清楚功能。后来的研究发现,这种重复序列广泛存在于细菌和古细菌中。2002年才正式命名为CRISPR(Clustered regulator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2) 随着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2005年,三个研究组同时发现间隔序列(图中红色箭头所示)和侵染细菌的病毒或phage高度同源。从而推测,这一系统可能是类似于siRNA一样,是细菌抵抗Phage的一种机理。(这些和植物的siRNA, 高等动物的获得性免疫一样,都是获取入侵病毒的一个片段形成记忆,从而再次遭到入侵时可以对抗
实验二 普通光学显微镜 一、目的要求 1.熟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各部分的功能。2.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显微镜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图Ⅲ-1)。 1.机械装置 镜座(base)和镜臂(arm)镜座位于显微镜底部,呈马蹄形,它支持全镜。镜臂有固定式和活动式两种,活动式的镜臂可改变角度。镜臂支持镜筒。 镜筒(body tube)是由金属制成的圆筒,上接目镜,下接转换器。镜筒有单筒和双筒两种,单筒又可分为直立式和后倾式两种。而双筒则都是倾斜式的,倾斜式镜筒倾斜45°。双筒中的一个目镜有屈光度调节装置,以备在两眼视力不同的情况下调节使用。 转换器(no sepiece)为两个金属碟所合成的一个转盘,其上装3—4个物镜,可使每个物镜通过镜筒与目镜构成一个放大系统。 载物台(stage)又称镜台,为方形或圆形的盘,用以载放被检物体,中心有一个通光孔。在载物台上有的装有两个金属压夹称标本夹,用以固定标本;有的装
实验55 反射时的测定及反射弧的分析 【目的要求】 1.学习测定反射时的方法。 2.了解反射弧的组成。 【基本原理】 从皮肤接受刺激至机体出现反应的时间为反射时。反射时是反射通过反射弧所用的时间,完整的反射弧则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缺损,原有的反射不再出现。由于脊髓的机能比较简单,所以常选用只毁脑的动物(如脊蛙或脊蟾蜍)为实验材料,以利于观察和分析。 【动物与器材】 蟾蜍或蛙、常用手术器械、支架、蛙嘴夹、蛙板、蛙腿夹、小烧杯、小玻璃皿(2个)、小滤纸片、棉花、秒表、纱布、0.5%及1%硫酸溶液、2%普鲁卡因、水。 【方法与步骤】 1.取一只蟾蜍或蛙,只毁脑(按实验1方法操作)称脊蛙或脊蟾蜍,腹位固定于蛙板上。剪开右侧股部皮肤,分离出坐骨神经穿线备用。 2.取下蛙腿夹,用蛙嘴夹夹住脊蟾蜍下颌,悬挂于支架上(图9-l)。将蟾蜍右后肢的最长趾浸入0.5%硫酸溶液中2-3mm(浸入时间最长不超过10s),立
实验24 根系体积的测定 原理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根系浸没在水中,它排开水的体积即为根系本身的体积。利用简单的体积计,用水位取代法,即可测知根系的体积。 仪器 长足漏斗 移液管 橡皮管 铁架 操作步骤 1.仪器装置 用橡皮管连接作为体积计的长足漏斗和移液管,然后将其固定在铁架上,使移液管成一倾斜角度,角度越小,则仪器灵敏度越高。整个装置如图4所示。 2.测定方法 (1)将欲测作物的根系小心掘出,用水轻轻漂洗至根系上无沙土为止,应尽量保持根系完整无损,切勿弄断幼根,用吸水纸小心吸干水分。 (2)加水入体积计,水量以能浸没根系为度,调节刻度移液管位置,以使水面靠近橡皮管的一端,记下读数,是为A1 。 (3)将吸干水分后的根系浸入体积计中,此时移液管中的液面即上升,记下读数,是为A2 。 (4)取出根系,此时移液管中水面将
简称血凝。指在某些条件下(如血液流出血管,或血管内皮损伤),血液由流体状态变成凝胶状的血块。血凝参与止血,因而是机体一种保护性机能。血凝是一系列复杂的化学连锁反应过程,参与各链锁反应的多种物质称凝血因子,其化学本质,除钙离子外,绝大多数为蛋白质,正常情况下,都以无活性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只有因子Ⅲ来自血管以外的组织。目前已被公认的凝血因子,除血小板外,共有 12种。现在国际上统一按凝血因子发现的顺序以罗马数字命名。 参与血液凝固的因子 注:因子Ⅵ已不再认为是一个独立因子,认为与因子Ⅴ相同而被取消,故未列入表中 血液凝固大致可分三个阶段(图):第一阶段,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依其形成途径,分为内源性凝血系统和外源性凝血系统。外源性凝血系统又称组织系统凝血,是受伤的组织释放凝血因子Ⅲ,进入血浆,与因子Ⅶ和 Ca2 一起形成复合物,它可催化因子 X变成活化因子 X( Xa)。 Xa、 V、 Ca2 及血小板磷脂共同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内源性凝血系统又称血液系统凝血,指参与凝血的全部物质都存在于血液中。在动脉粥样硬化及
实验六十二 牛乳中细菌的检查 一、目的要求 1.了解牛乳的细菌学检查方法——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和标准平板计数法。 2.学习牛乳的巴斯德消毒法。 二、基本原理 从健康母牛体内刚挤出的牛乳,含有少量的正常起始微生物。但将牛乳装入未消毒的器具和在分装、运输过程中,会被很多其他微生物甚至致病菌污染,而且牛乳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在其中的微生物,会很快生长繁殖,因此,一份牛乳样品的细菌含量可反映母牛的健康状况和牛乳生产与保藏的条件。显微镜直接计数法适用于含有大量细菌的牛乳,生牛乳可用此法检查。如果显微镜下观察,每个视野只有1—3个细菌左右,此牛乳即为上等牛乳;如果牛乳中有很多长链链球菌和白细胞,通常是来自患乳房炎的母牛;若一个视野中有很多不同的细菌,则往往说明是使用了脏器具保存的牛乳(如图ⅩⅤ-1)。由于此法不够敏感,一般不作为消毒牛乳的卫生检查。 标准平板计数法是广泛用于牛乳微生物计数的常规方法,此法比较敏感,牛乳中含少量细菌时,能得出
网络 第六节 腹部总结 一、腹前外侧壁层次 1.皮肤;2.Comper氏筋膜;3.Scarpa氏筋膜;4.腹外斜肌筋膜;5.腹外斜肌及腱膜;6.腹内斜肌;7.腹横肌;8.腹横筋膜;9;腹膜外脂肪;10.腹膜壁层 二、腹主动脉的分支 三、下腔静脉的属支 1.左髂总静脉汇成右 2.壁支 腰静脉4对 四、门静脉的主要属支及侧副循环 1.属支 (一)肠系膜上静脉 (二)脾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 (三)胃左静脉 (四)胃右静脉 (五)胆囊静脉 (六)附脐静脉 2.侧副循环
甲沟炎切开引流术 图1 甲沟炎切开引流术 图2 甲沟炎伴甲下脓肿部分均甲引流术 [适应证] 甲沟炎有脓液积聚者,应切开引流。 [术前准备] 1.根据病情合理选用抗生素。 2.对严重手部感染,全身情况衰弱者,应注意改善全身情况,提高身体抵抗力。 3.手部较深脓肿切开时,宜用止血带控制止血,使手术野清晰,保证手术安全。 [麻醉] 1.脓性指头炎切开引流术或甲下积脓拔甲状,一般采用指根神经阻滞麻醉。麻醉剂内不可加用肾上腺素,以免小动脉痉挛,造成手指血运障碍。 2.掌间隙脓肿、化脓性腱鞘炎或手部滑囊炎切开引流时,采用臂丛神经或腕部神经阻滞麻醉;也可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 [手术步骤] 沿病变侧甲根角作一纵行切口。如为全甲沟炎,则在两侧各作一纵行切口,近端不宜超过甲床基部平面。再用尖刃刀插入指甲根部和皮肤之间作锐性分离,向上翻转皮瓣,放出脓液,置胶皮片引流[图1]。如伴有甲下积脓,在作甲沟炎引流的同时,应拔除指甲,排出脓液,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后包扎。对仅有指甲根部的甲下积脓,也可作部分切甲引流术,将甲
根据尿中红细胞的形态可将血尿分为3种。 (1)均一性红细胞血尿(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外形及大小多见正常,形态较一致。整个尿标本中红细胞形态不超过2种。 (2)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大小不一,体积可相差3=4倍,尿中可见2种形态以上红细胞,如大红细胞、小红细胞、棘形红细胞等。 关于区分肾性或非肾性红细胞血尿,仍无统一的标准。多数认为: 肾性血尿,变形红细胞≥80%; 非肾性血尿,变形红细胞≤50%,大部分红细胞为正常红细胞(或均一性红细胞)。 近来,区分肾性和非肾性血尿的新方法有:①棘形红细胞百分率法:即红细胞具有1个或多个胞质突起的炸面圈样细胞≥5%为标准。②红细胞容积曲线法:肾性血尿,呈不对称曲线,尿红细胞平均容积(MCV)小于静脉血MCV;非肾源性血尿,红细胞容积曲线法呈对称曲线,尿红细胞的MCV大于静脉血红细胞的MCV。③流式细胞术:测定抗血红蛋白抗体或抗Tamm-Horsfall蛋白抗体染色的红细胞,以鉴别血尿 (3)混合性血尿:指尿中含有
网络 第五节 疥螨 疥螨属真螨目、疥螨科(Sarcoptidae),是一种永久性寄生螨类。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皮肤表皮层内,引起一种有剧烈瘙痒的顽固性皮肤病,即疥疮(scabies)。寄生于人体的疥螨为人疥螨(Sarcoptes scabiei)。 形态 疥螨成虫体近圆形或椭圆形,背面隆起,乳白或浅黄色。雌螨大小为0.3~0.5×0.25~0.4mm;雄螨为0.2~0.3×0.15~0.2mm。颚体短小,位于前端。螯肢如钳状,尖端有小齿,适於啮食宿主皮肤的角质层组织。须肢分三节。无眼和气门。躯体背面有横形的波状横纹和成列的鳞片状皮棘,躯体后半部有几对杆状刚毛和长鬃。腹面光滑,仅有少数刚毛和4对足。足短粗,分5节,呈圆锥形。前两对足与后两对足之间的距离较大,足的基部有角质内突。雌雄螨前2对足的末端均有具长柄的爪垫,称吸垫(ambulacra),为感觉灵敏部份;后2对足的末端雌雄不同,雌虫均为长刚毛,而雄虫的第4对足末端具吸垫。雌螨的
网络 第五节 参照单位分析 参照单位分析适用于等级资料,如按疗效分为治愈、好转、无效、恶化,按反应分为-、+、++、+++,和按麻醉效果分为Ⅰ、Ⅱ、Ⅲ、Ⅳ级等的资料。 参照单位分析又称Ridit分析,常是将等级资料中例数较多的一组的分布作为一个特定的分布来计算各等级的参照单位值(R值),再参照这些R值计算各组的加权平均R值并进行假设检验。Ridit的前三个字母是Relative to an indentified distribution的缩写,-it是unit的字尾,故其含义是“相对于某一特定分布的单位”。由于有时将idantified distribution称为reference distribution,故译为参照单位 。 参照单位分析一般计算步骤如下: 1.选标准组 标准组的选择可根据各组例数多少以及所研究的问题而定。一般选例数多的组为标准组。如果各组例数相近或都较少时,可用合计数为标准组,(但若各组例数过
实验39 藻类植物光合强度测定 原理 藻类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吸收CO2 ,放出氧气。测定盛藻容器水中的含氧量,即可计算出藻类植物的光合强度。 以Winkler氏法测水中溶解的氧,方法准确而且简单易行。甚至极谱测氧都需用此法校准。 本法是根据向定量的水中加入二氯化锰(MnCl2 )及氢氧化钠,二者反应产生氢氧化亚锰[Mn(OH)2 ]。水中如果有氧,则Mn(OH)2 可被氧化成为Mn(OH)3 。再加碘化钾与盐酸,则Mn(OH)3 转变成MnCl3 。MnCl3 与KI反应,游离出碘,而其重量与水中之氧成一定摩尔关系。 4MnCl2 8NaOH→4Mn(OH)2 8NaCl 4Mn(OH)2 O2 2H2 O→4Mn(OH)3 4Mn(OH)3 12HCl→4MnCl3 12H2 O 4MnCl3 4KI→4MnCl2 2I2 4KCl 将以上反应式写成总化学反应式为: 8NaOH 12HCl 4KI O2 →8NaCl 10H2
网络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传递功能 不论是单细胞生物或组成多细胞有机体的每一个细胞,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会不断受到来自外部环境的各种理化因素的影响。在多细胞动物,由于绝大多数细胞是生活在直接浸浴它们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之中,因此出现在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分子,是它们最常能感受到的外来刺激:这不仅是指存在于细胞外液中的激素或其他体液性调节因子;而且就是在神经调节过程中,当神经信息由一个神经元向其他神经元传递或由神经元传给它的效应器细胞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都要通过一种或多种神经递质和调质为中介,通过这些化学分子在距离极小的突触间隙液中的扩散,才能作用到下一级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尽管激素和递质(或调质)等分子作为化学信号在细胞外液中播散的距离和范围有所不同,但对接受它们影响的靶细胞并不存在本质的差别。 细胞外液中的各种化学分子,并不需要自身进入它们的靶细胞后才能起作用(一些脂溶性的小分子类固醇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例外,详见第十一章)它们大多数是
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适应证] 1.角膜变性或营养不良。 2.各种原因所致的角膜白斑。 3.感染(病毒、细菌、真菌、阿米巴)所致药物不能控制的角膜炎或溃疡。 4.角膜基质炎后混浊,先天性角膜混浊。 5.圆锥角膜(变性期)。 6.角膜血染。 7.严重的角膜外伤、撕裂伤、化学伤。 8.后弹力层膨出,角膜瘘。 9.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角膜大泡性病变。 [术前准备、麻醉] 一般检查及处理同内眼手术。 1.病人术前1~2天0.3%氟哌酸眼液滴眼。 2.术前夜0.25%依色林眼膏包眼,或术前1小时1%匹罗卡品眼水滴眼2次。 3.感染性角膜病作病原学检查(涂片检菌 培养)。 4.化学烧伤查泪膜破裂时间和泪液分泌试验。 5.穿通伤做b超或x线摄片。 6.术前1小时服醋氮酰胺0.5g和安定5mg,小儿20%甘露醇(4ml/kg)静脉滴注。 麻醉:成人球后、眼轮匝肌。小儿基础麻醉加局部麻醉、压迫眼球10分钟。 [手术步骤] 1.
[适应证] 1.二尖瓣狭窄,瓣膜严重钙化。 2.二尖瓣狭窄,瓣膜严重挛缩,瓣下病变重,不能用成形方法修复者。 3.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后者不能用成形手术解决者。 4.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不能用成形手术纠正者。 1-1 二尖瓣大瓣缝牵引线 1-2 提起牵引线,在离瓣环3mm处切开大瓣 1-3 沿瓣环切除大瓣 1-4 切除大瓣乳头肌尖端 1-5 切除小瓣,保留第3排腱索 1-6 将瓣环与人工瓣缝合圈作褥式加垫缝合 1-7 推入人工瓣,待着床后打结 图1 二尖瓣置换术(生物瓣) [术前准备] 术前24~48小时停利尿药。其余同体外循环的建立。 [麻醉] 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芬太尼麻醉,作低温体外循环麻醉。开始前给gik溶液保护心肌。 [手术步骤] 1.切口及建立体外循环(见建立体外循环)。 2.心脏切口 ①房间沟后纵行切口进入左房,如房间沟太短,切口下端可向下后方延长;②经右房切口:自房室沟上方2cm处切开右房,沿房室沟向外下伸延。进入右房后纵行切开卵圆窝,向上下扩大,向下延长时宜
相关专题 本文介绍了新型纳米孔测序法这项新技术的优胜之处以及加州大学和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对其猜想验证和实验的过程。 四种纳米孔测序技术示意图 新型纳米孔测序法(nanopore sequencing)是采用电泳技术,借助电泳驱动单个分子逐一通过纳米孔来实现测序的。由于纳米孔的直径非常细小,仅允许单个核酸聚合物通过,因而可以在此基础上使用多种方 法来进行高通量检测。此外,纳米级别的孔径保证了检测具有良好的持续性,所以测序的准确度非常高。对 于长达1,000个碱基的单链DNA分子、RNA分子或者更短的核酸分子而言,根本无需进行扩增或标记就可以 使用纳米孔测序法进行检测,这使得便宜、快速地进行DNA测序成为可能。如果对现有纳米孔测序法进行进 一步发展和改进,那么它将有望成为第三代测序技术(也可称为下、下一代测序技术),从而帮助人们实现 24小时内只花费1,000美元完成二倍体哺乳动物基因组测序这一目标。 一个盛满电解质溶液的容器被一纳米孔膜隔成两半,如果施以比较小的电压,如约100mV电压,就能 使用标准的电生理检
网络 第三章 缺氧 第一节 缺氧的概念 氧参与生物氧化,是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成人在静息状态下,每分钟耗氧量约250毫升;活动时,耗氧量增加。但人体内氧储量极少,有赖于外界环境氧的供给和通过呼吸、血液、血液循环不断地完成氧的摄取和运输,以保证细胞生物氧化的地需要。 当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时,组织的代谢、机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缺氧(hypoxia)。 缺氧是许多疾病所共有的一个基本病理过程。例如休克、呼吸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 贫血 等,都可以引起缺氧。缺氧在军事医学中也是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例如高原适应不全症主要是个缺氧的问题;高空飞行、潜水作业、密闭舱或坑道内作业,如果处理不当或发生意外,都可发生缺氧。所以研究缺氧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缺氧所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对缺氧的防治,保障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氧的获得和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