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通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流式细胞术临床检验的质量评价

质量控制也必须重视检验方法学的选择和评价。任何一次实验都一定有误差,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将误差分为实验方法学的系统误差及除此之外的随机误差。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手段都只能减少或消除随机误差,但不影响系统误差。要使检验结果的误差控制在临床可接受的低水平或者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必须使用总误差水平符合临床要求的检验方法(包括仪器、试剂、具体操作方法等),才能保证检验结果在质量控制下符合临床要求。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监测实验过程中出现重要的误差时,用适当的方法警告分析人员。一般说来,检查实验结果质量的方法是测定质控物,最通用做法是将质控品和病人一起进行常规检验,了解检验质量则是将质控品测定的结果画在控制图上,观测控制结果是否超过控制限来决定失控与否。 在开始使用质控物的第一个月内,检验人员每天将质控物随机插入病人标本中进行检验项目的测定。月末对当月的测定结果(n≥20)做简单统计,求出均值x和标准差s.若检验结果的分布接近正态分布,结果的分布即可用均值和标准差来描述。这就意味着95.5%的结果在x+2s范围内,99.7%的结果在x+3s范围内。为便于观察质控结果,及时了解有何失效情况,常使用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流式细胞术-临床免疫

流式细胞术的概述: 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是一种综合应用光学、机械学、流体力学、电子计算机、细胞生物学、分子免疫学等学科技术,使被测溶液流经测量区域,并逐一检测其中每一个细胞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从而对高速流动的细胞或亚细胞进行快速定量测定和分析的方法。 首先,待测细胞经处理或染色后被压人流动室,与此同时,不含细胞的缓冲液在高压下从鞘液管喷出,鞘液管人口方向与待测样品流成一定角度,这样鞘液就能被包绕着样品高速流动,组成一个圆形的流束,待测细胞在包绕下单行排列,依次通过检测区域。在激光束的照射下产生散射光和激发荧光。这两个光源信号分别反映了细胞体积的大小和内部的信息。经光电倍增管接收后可转换为电信号,再通过模,数转换器。将连续的电信号转换为可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可将分析结果显示在屏幕上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为了保证细胞单个排列地逐一通过检测区域,鞘流技术在流式细胞术中被广泛应用。根据层流理论,由于两种液体的流速和压力不同。在一定条件下样品溶液与包裹它的鞘液在流动中可以保持相互分离并且同轴。同时鞘液流可以加速样品溶液中颗粒的流动并迫使他们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流式细胞术室间质量评价

流式细胞术的室间质量评价: 开展内部的质量控制使实验的受控项目达到一定的精密度。临床上往往只对实验结果是否可重复较敏感,若实验结果存在较稳定的系统误差,临床和实验室一般不易察觉,因此内部的质量控制还在于控制结果的不精密度。由专门机构定期向临床实验室分发质控品,要求各单位检测后返回测定结果,经过整理和统计,以数据和报告形式反映各实验室间及各分析方法间的差异,根据各单位测定结果与靶值的离散程度,计算出该实验室所的分数,及时反馈给参加者,便于改进工作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这就是室间质量评价的基本形式。室间质量评价主要是控制实验室工作的不准确度,是对室内质量控制的补充。我国于2000年,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开始组织开展临床流式细胞术室间质评。现已开展了T细胞亚群检测和CD34绝对计数的室间质评。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流式细胞术-检验基础

流式细胞术是一种综合应用光学、机械学、流体力学、电子计算机、细胞生物学、分子免疫学等学科技术。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是一种综合应用光学、机械学、流体力学、电子计算机、细胞生物学、分子免疫学等学科技术,使被测溶液流经测量区域,并逐一检测其中每一个细胞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从而对高速流动的细胞或亚细胞进行快速定量测定和分析的方法。 首先,待测细胞经处理或染色后被压人流动室,与此同时,不含细胞的缓冲液在高压下从鞘液管喷出,鞘液管人口方向与待测样品流成一定角度,这样鞘液就能被包绕着样品高速流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组成一个圆形的流束,待测细胞在包绕下单行排列,依次通过检测区域。在激光束的照射下产生散射光和激发荧光。这两个光源信号分别反映了细胞体积的大小和内部的信息。经光电倍增管接收后可转换为电信号,再通过模,数转换器。将连续的电信号转换为可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可将分析结果显示在屏幕上。 为了保证细胞单个排列地逐一通过检测区域,鞘流技术在流式细胞术中被广泛应用。根据层流理论,由于两种液体的流速和压力不同。在一定条件下样品溶液与包裹它的鞘液在流动中可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流式细胞术介绍

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是一种综合应用光学、机械学、流体力学、电子计算机、细胞生物学、分子免疫学等学科技术,使被测溶液流经测量区域,并逐一检测其中每一个细胞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从而对高速流动的细胞或亚细胞进行快速定量测定和分析的方法。 首先,待测细胞经处理或染色后被压人流动室,与此同时,不含细胞的缓冲液在高压下从鞘液管喷出,鞘液管人口方向与待测样品流成一定角度,这样鞘液就能被包绕着样品高速流动,组成一个圆形的流束,待测细胞在包绕下单行排列,依次通过检测区域。在激光束的照射下产生散射光和激发荧光。这两个光源信号分别反映了细胞体积的大小和内部的信息。经光电倍增管接收后可转换为电信号,再通过模,数转换器。将连续的电信号转换为可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可将分析结果显示在屏幕上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为了保证细胞单个排列地逐一通过检测区域,鞘流技术在流式细胞术中被广泛应用。根据层流理论,由于两种液体的流速和压力不同。在一定条件下样品溶液与包裹它的鞘液在流动中可以保持相互分离并且同轴。同时鞘液流可以加速样品溶液中颗粒的流动并迫使他们的流动轨迹保持在液流的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血细胞分类流式细胞术-临床检验基础

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是一种综合应用光学、机械学、流体力学、电子计算机、细胞生物学、分子免疫学等学科技术,使被测溶液流经测量区域,并逐一检测其中每一个细胞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从而对高速流动的细胞或亚细胞进行快速定量测定和分析的方法。首先,待测细胞经处理或染色后被压人流动室,与此同时,不含细胞的缓冲液在高压下从鞘液管喷出,鞘液管人口方向与待测样品流成一定角度,这样鞘液就能被包绕着样品高速流动,组成一个圆形的流束,待测细胞在包绕下单行排列,依次通过检测区域。在激光束的照射下产生散射光和激发荧光。这两个光源信号分别反映了细胞体积的大小和内部的信息。经光电倍增管接收后可转换为电信号,再通过模,数转换器。将连续的电信号转换为可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可将分析结果显示在屏幕上。为了保证细胞单个排列地逐一通过检测区域,鞘流技术在流式细胞术中被广泛应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根据层流理论,由于两种液体的流速和压力不同。在一定条件下样品溶液与包裹它的鞘液在流动中可以保持相互分离并且同轴。同时鞘液流可以加速样品溶液中颗粒的流动并迫使他们的流动轨迹保持在液流的中轴线上,使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流式细胞术:临床检验基础

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 ,FCM )是一种综合应用光学、机械学、流体力学、电子计算机、细胞生物学、分子免疫学等学科技术,使被测溶液流经测量区域,并逐一检测其中每一个细胞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从而对高速流动的细胞或亚细胞进行快速定量测定和分析的方法。 首先,待测细胞经处理或染色后被压人流动室,与此同时,不含细胞的缓冲液在高压下从鞘液管喷出,鞘液管人口方向与待测样品流成一定角度,这样鞘液就能被包绕着样品高速流动,组成一个圆形的流束,待测细胞在包绕下单行排列,依次通过检测区域。在激光束的照射下产生散射光和激发荧光。这两个光源信号分别反映了细胞体积的大小和内部的信息。经光电倍增管接收后可转换为电信号,再通过模,数转换器。将连续的电信号转换为可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可将分析结果显示在屏幕上。 为了保证细胞单个排列地逐一通过检测区域,鞘流技术在流式细胞术中被广泛应用。根据层流理论,由于两种液体的流速和压力不同。在一定条件下样品溶液与包裹它的鞘液在流动中可以保持相互分离并且同轴。同时鞘液流可以加速样品溶液中颗粒的流动并迫使他们的流动轨迹保持在液流的中轴线上,使细胞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流式细胞术-临床检验基础

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临床检验基础的知识点:流式细胞术。希望对参加检验技师考试的考生有所帮助。 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是一种综合应用光学、机械学、流体力学、电子计算机、细胞生物学、分子免疫学等学科技术,使被测溶液流经测量区域,并逐一检测其中每一个细胞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从而对高速流动的细胞或亚细胞进行快速定量测定和分析的方法。 首先,待测细胞经处理或染色后被压人流动室,与此同时,不含细胞的缓冲液在高压下从鞘液管喷出,鞘液管人口方向与待测样品流成一定角度,这样鞘液就能被包绕着样品高速流动,组成一个圆形的流束,待测细胞在包绕下单行排列,依次通过检测区域。在激光束的照射下产生散射光和激发荧光。这两个光源信号分别反映了细胞体积的大小和内部的信息。经光电倍增管接收后可转换为电信号,再通过模,数转换器。将连续的电信号转换为可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可将分析结果显示在屏幕上。 为了保证细胞单个排列地逐一通过检测区域,鞘流技术在流式细胞术中被广泛应用。根据层流理论,由于两种液体的流速和压力不同。在一定条件下样品溶液与包裹它的鞘液在流动中可以保持相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流式细胞术急性分离小鼠小胶质细胞

实验步骤 1. 小鼠用pH值7.4,0.1M PBS彻底穿心灌注。 2. 用剪刀去头。 3. 剥开头骨的软组织。 4. 除去下颌骨。 5. 除去头骨延髓到上颌骨之间的组织。 6. 手术剪刀,取出头骨顶部,顺时针方向切割,开始和结束于右后鼓膜钩。 7. 舀出大脑,维持组织的完整性。 8. 立即将脑组织置于预冷的流式细胞术缓冲液中(1%BSA 1mM的EDTA的 pH值7.4 0.1M PBS,50U/ml DNAseI)。如果计划标记神经元,应在缓冲液中添加l-谷氨酸以防止在制备过程中的神经细胞死亡。 9. 用杜蒙5#镊子从大脑的外表面仔细剥离脑膜(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 10. 使用手术刀作冠状切口分离大脑和小脑/脑干。 11. 使用镊子分离小脑和脑干,小心剥离出第四脑室脑膜衬砌。 12. 使用手术刀,纵向平分,小心剥离出大脑脉络丛及相关的脑膜组织。 13. 进一步解剖到所需分析的脑区(如海马,大脑皮层等)。 14. 将脑组织转移到15MLTenbroeck homogenizer中,其中含有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流式细胞术常用样品的制备方法

实验试剂 0.25%胰蛋白酶,无钙离子和镁离子的PBS液,70%乙醇,l%胃蛋白酶溶液 实验设备 倒置显微镜,培养瓶,吸管,离心管,4℃冰箱,剪刀,匀浆器,不锈钢网,流式细胞仪 实验步骤 1. 单层培养细胞单细胞悬液的制备 1) 弃去培养细胞(对数生长期)中的旧培养液,加入1~2ml 0.25%胰蛋白酶,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见细胞稍变圆时,停止胰蛋白酶作用。也可直接观察培养瓶,静置消化2~3分钟,待细胞逐渐变白,有脱落趋势时,立即竖立培养瓶,停止胰蛋白酶作用,弃去胰蛋白酶; 2) 加入3~4ml无钙离子和镁离子的PBS液,用吸管反复吹打,使其分散为单个细胞悬液,移人离心管中; 3) 离心,去掉上清液,加入约0.5mlPBS液,用振荡器使细胞分散; 4) 用细滴管或注射器将细胞迅速注入4℃ 70%乙醇中,保存于4℃冰箱中备用。 2. 实体组织单细胞悬液的制备 1) 机械法 a. 用剪刀剪碎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流式细胞术(PCM)在免疫学研究中的应用

FCM以它的快速、灵活及定量的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免疫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各个方面,尤其是结合单克隆抗体技术,在免疫分型、分选、肿瘤细胞的免疫监测、机体免疫状态的监测、免疫细胞的系统发生及特性研究等方面更能起到重要作用,成为现代免疫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免疫技术是免疫细胞化学分析技术的基础,我们着重介绍FCM在免疫应用中的技术问题。   (1)免疫应用的激发光源和滤片系统:适用于免疫技术的FCM的激发光是氪离子气体激光器,光谱中波长为531nm和856nm的谱线最强。为了扩大仪器对双标记或三标记染色的荧光信号的分辨范围可使用双激光光源。   为了减少细胞由于激光束造成的散射光对光电倍增管的影响,要使用贴有干涉膜的滤片系统。为了同时测定两种波长以上的荧光信号,光路中还要使用二向性分光元件。   为了测定伴随细胞转化过程所产生的早期免疫及生化性质的改变,例如膜的流行性,DNA构象变化等,可以使用偏振片。   总之,应用于免疫学时要充分考虑有关光源及光学滤片系统的正确使用。   (2)免疫应用的荧光染料及染色:免疫应用中的荧光染料主要有FITC(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细胞凋亡的3种方法研究比较

细胞凋亡的定性检测依赖于形态学观察及DNA 电泳 ,其定量检测则需借助于流式细胞检查。使用碘化丙啶(PI)染色检测DNA 含量是最早出现的凋亡定量检测方法[1] 。进入90年代,检测DNA 断裂点的TUNEL(Terminal deoxyl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dUTP nick end labeling)技术成为凋亡定量检测的主流。1995年Vermes 首次使用荧光素标记的膜联蛋白V(FITC- Annexin V)联合PI染色双参数技术定量检测凋亡,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2] 。我们同时使用上述3种方法对地塞米松处理的小鼠胸腺细胞进行凋亡检测对比研究,借以探讨这一新的方法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4周龄雄性昆明小鼠12只。PI(Sigma)。TUNEL试剂盒(德国Boehringer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流式细胞术:标本处理

一、 流式细胞术常规检测时的样品制备 (一)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 取一定量细胞(约1X106 细胞/ml),在每一管中分别加入50μl的HAB,并充分混匀,于室温中静置1分钟以上(),再直接加入连接有荧光素的抗体进行免疫标记反应(如做双标或多标染色,可把几种标记有不同荧光素的抗体同时加入)。孵育20-60分钟后,用PBS(pH7.2―7.4)洗1-2次,加入缓冲液重悬,上机检测。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易于分析,适用于同一细胞群多参数同时测定。虽然直标抗体试剂成本较高,但减少了间接标记法中较强的非特异荧光的干扰,因此更适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测。 (二)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 取一定量的细胞悬液(约1X106 细胞/ml),先加入特异的第一抗体,待反应完全后洗去未结合抗体,再加入荧光标记的第二抗体,生成抗原―抗体―抗抗体复合物,以FCM检测其上标记的荧光素被激发后发出的荧光。本方法费用较低,二抗应用广泛,多用于科研标本的检测。但由于二抗一般为多克隆">克隆抗体,特异性较差,非特异性荧光背景较强,易影响实验结果。所以标本制备时应加入阴性或阳性对照。另外,由于间标法步骤较多,增加了细胞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流式细胞术在高等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简称FCM)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对细胞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如细胞大小、内部结构、DNA、RNA、蛋白质、抗原等进行快速测定并可分类收集的技术。该技术超越了传统显微分析技术,能在瞬间对大量细胞进行准确的分析。这种快速有效的细胞分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发育生物学、细胞动力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等生物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在其基础上建立的流式细胞仪系统,具有体积小、功能全和使用方便等特点。本文简要介绍FCM 的原理,对其在高等植物研究中的应用作了综述。 1流式细胞术的原理 流式细胞术是一种能够对液流中的细胞或其他微粒进行多参数快速分析和分选的技术。它的工 作原理是:在一定压力下,细胞随鞘液从样品池通过喷嘴中心进入照明室,通过激光束时使激光发生 散射和折射,由前向散射光(FSC,Forward scatter)和侧向散射光(ssc,Side scatter)检测器把散射光信 号转换成电信号,同时细胞所携带的荧光素被激发后所发出的荧光由聚光器收集。不同颜色的荧光被 双色反光镜转向不同的光电倍增管检测器,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基因组编辑技术应用于作物遗传改良的进展(上篇)

基因组编辑技术是指可以在基因组水平上对 DNA 序列进行定点改造的遗传操作技术,其在基因功能研究和改造、生物医学和植物遗传改良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科学家自 20 世纪 90 年代末就开始探索基因组定点编辑技术,但直到 2002 年,也仅在小鼠和果蝇等少数模式生物中实现了同源重组介导的基因组定点编辑,且因同源重组的效率很低,限制了其应用前景。进入 21 世纪后,随着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的新突破和人工核酸内切酶 (engineeredendonuclease,EEN) 技术的出现,将特异识别并结合 DNA 的蛋白结构域和 EEN 融合,创造出能够特异切割 DNA 序列的核酸酶 (sequence-specificnucleases,SSNs),从而可以对基因组特定位点进行高效和精确的靶向编辑。目前,SSNs 主要包括锌指核酸酶 (Zincfingernucleases,ZFNs)、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 (transcriptionactivator-likeeffectornucleases,TALENs)、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系统 (clusteredre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细胞凋亡3种方法的比较研究

细胞凋亡的定性检测依赖于形态学观察及DNA电泳,其定量检测则需借助于流式细胞检查。使用碘化丙啶(PI)染色检测DNA含量是最早出现的凋亡定量检测方法[1] 。进入90年代,检测DNA断裂点的TUNEL(Terminal deoxyl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dUTP nick end labeling)技术成为凋亡定量检测的主流。1995年Vermes 首次使用荧光素标记的膜联蛋白V(FITC- Annexin V)联合PI染色双参数技术定量检测凋亡,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2] 。我们同时使用上述3种方法对地塞米松处理的小鼠胸腺细胞进行凋亡检测对比研究,借以探讨这一新的方法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4周龄雄性昆明小鼠12只。PI(Sigma)。TUNEL试剂盒(德国Boehringer Mannheim)。Annexin V/PI试剂盒(法国国际免疫公司)。流式细胞仪(FACScan型 美国BD公司)。   1.2 方法   1.2.1 动物模型及细胞制备 10只小鼠腹腔注射地塞米松25 mg/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国自然最新热点外泌体,你 get 到了吗?

1、 外泌体已成为生命科学/基础医学研究一大热点2018 年国自然基金评审结果已尘埃落定,其中医学科学部共计有 9830 项获得了基金委资助。从数据来看,热门的几个方向依然火热:外泌体、非编码 RNA、表观遗传、肠道菌群、m6A、CRISPR/Cas9 技术等,其中,涉及到外泌体的研究项目 401 项,总资助经费 1.7 亿元。哈尔滨医科大学李悦教授「外泌体 miRNAs 介导细胞间应答网络调控心房代谢重构在心房颤动中的作用与机制」获得了重点项目资助。外泌体中标项目呈逐年增长的态势,其炙手可热的程度从科学网的统计数据可见一斑。1)近 10 年外泌体相关基金项目年度中标量2)近 5 年外泌体相关基金项目年度中标金额2、何为外泌体,外泌体的生物学功能外泌体是多泡体限制性膜与细胞质膜融合而释放的脂质双层膜囊泡,直径约 30~200 nm,电子显微镜下呈双凹碟形或杯状,外泌体能够运载其内源性的蛋白质、脂质、核酸、miRNA 等信息物质参与细胞间通讯和机体的生理代谢过程,被认为是细胞间通讯、疾病诊断和预后循环生物标志物的重要载体,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展现出了极具前景的研究价值。外泌体通过其携带的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流式细胞术简介

一、流式细胞术发展简史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是一种可以对细胞或亚细胞结构进行快速测量的新型分析技术和分选技术。其特点是:①测量速度快,最快可在1秒种内计测数万个细胞;②可进行多参数测量,可以对同一个细胞做有关物理、化学特性的多参数测量,并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③是一门综合性的高科技方法,它综合了激光技术、计算机技术、流体力学、细胞化学、图像技术等从多领域的知识和成果;④既是细胞分析技术,又是精确的分选技术。   概要说来,流式细胞术主要包括了样品的液流技术、细胞的分选和计数技术,以及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技术等。FCM目前发展的水平凝聚了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在这方面的心血和成果。   1934年,Moldavan1 首次提出了使悬浮的单个血红细胞等流过玻璃毛细管,在亮视野下用显微镜进行计数,并用光电记录装置计测的设想,在此之前,人们还习惯于测量静止的细胞,因为要使单个细胞顺次流过狭窄管道容易造成较大的细胞和细胞团块的淤阻。1953年Crosland �Taylor根据雷诺对牛顿流体在圆形管中流动规律的研究认识到:管中轴线流过的鞘液流速越快,载物通过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流式细胞术常规检测时的样品制备

一、流式细胞术常规检测时的样品制备 ( 一 ) 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 取一定量细胞 ( 约 1X106 细胞/ ml) ,在每一管中分别加入 50 μ l 的 HAB ,并充分混匀,于室温中静置 1 分钟以上 (), 再直接加入连接有荧光素的抗体进行免疫标记反应 ( 如做双标或多标染色,可把几种标记有不同荧光素的抗体同时加入 ) ,。孵育 20-60 分钟后,用 PBS(pH7 . 2 ― 7 . 4) 洗 1-2 次,加入缓冲液重悬,上机检测。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易于分析,适用于同一细胞群多参数同时测定。虽然直标抗体试剂成本较高,但减少了间接标记法中较强的非特异荧光的干扰,因此更适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测。 ( 二 ) 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 取一定量的细胞悬液 ( 约 1X106 细胞/ ml) ,先加入特异的第一抗体,待反应完全后洗去未结合抗体,再加入荧光标记的第二抗体,生成抗原―抗体―抗抗体复合物,以 FCM 检测其上标记的荧光素被激发后发出的荧光。本方法费用较低,二抗应用广泛,多用于科研标本的检测。但由于二抗一般为多克隆抗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流式细胞术的发展历史及流式细胞仪的原理

相关专题 实验室的CT-流式细胞仪 流式细胞分析(flow cytometry,FCM)即流式细胞术,是用流式细胞仪 (flow cytometer,FCM)测量液相中悬浮细胞或微粒的一种现代分析技术。它凝结众多不同学术背景、不同科研领域科学家的心血。从流式细胞术的发明、发展直到今天在各个领域应用的拓展,每一步都是诸如电子技术、流体力学、计算机科学、激光技术、生物学、生物技术、高等数学、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有机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等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结晶。现代流式细胞术更是由于它结合单克隆抗体技术、定量细胞化学技术和定量荧光细胞化学,使其在生物学、临床医学、药物学、材料学等众多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有更加突飞猛进的发展。流式细胞术的发展史也就是各个相关学科的发展史的缩影。 1、流式细胞术的发展历史 1930年,Casperrsson和Thorell开始致力于细胞的计数;1934年,Moldaven是世界上最早设想使细胞检测自动化的人,他试图用光电仪记录流过1根毛细管的细胞数量;1936年,Caspersson等引入显微光度术;1940

提问
48 小时有问必答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添加小程序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