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通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单向扩散试验-检验士辅导精华

  单向扩散试验:琼脂内混入抗体,待测抗原从局部向琼脂内自由扩散,如抗原和相应抗体结合,则形成沉淀环。   1、试管法:将一定量的抗体混入0.7%琼脂糖溶液中,注入小试管内,上层加抗原溶液使待测抗原在凝胶中自由扩散,在抗原抗体比例恰当位置形成沉淀环。   2、平板法:是将抗体或抗血清混入0.9%琼脂糖内,未凝固前倾注成平板,然后在上打孔,将抗原加入孔中,放37℃让其自由扩散,24~48h后可见孔周围出现沉淀环,测定环的直径或面积计算标本中待测抗原的浓度。有两种计算方法:l)Mancini曲线:适用大分子抗原的和长时间扩散(>48h)的结果,沉淀环直径的平方与抗原浓度呈线性关系c/d2=k.(其中c为抗原浓度d为沉淀环直径k为常数)   3、单向扩散试验检测时的注意点:   (1)抗血清必须特异性强、效价高、亲和力强医学教育|网,在良好条件下保存。   (2)每次测定都必须作标准曲线。   (3)每次测定时必须用质控血清作质控。   (4)注意双环现象(出现了两种抗原性相同成分)。   (5)应用单克隆抗体测量多态性抗原时,测定值偏低;用多克隆抗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尿沉渣中管型的形成-检验士考试辅导

  管型是由髓襻升支粗段远端肾小管分泌的tamm~horsfall黏膜蛋白为基质在肾小管内形成的圆柱状凝聚物医学教育|网。当血浆白蛋白自肾小球从溶液状态渗透到肾小管后,与来自肾小管上皮细胞的tamm~horsfall粘蛋白结合。此结合物通过肾小球和集合管时,在尿液浓缩、盐类增多、ph下降、流速减低等因素影响下,形成了以微纤维蛋白网为基本结构的管型基质(即相当于透明管型)。mcqueen进一步证实,血浆中各种分子量不同的蛋白质都以颗粒形式凝聚在透明管型的基质(tamm~horsfall蛋白)上。   病理情况下,由于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强,大量蛋白质由肾小球进入肾小管,在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内,由于浓缩(水分吸收)酸化(酸性物增加)和软骨素硫酯的存在,蛋白在肾小管内凝聚沉淀形成管型。因尿通过炎症损伤部位时,有白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等脱落黏附在处于凝结过程的蛋白质中而形成细胞管型。如附着的细胞退化变性崩解成细胞碎片,则形成粗或细颗粒管型,如附着脂肪滴、细菌、盐类色素物,即形成各种各样的管型。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检验士辅导

医学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了有检验技士考试复习的知识点,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TCR) 1.TCRαβ TCR是T细胞识别蛋白抗原的特异性受体,不同的T细胞克隆其抗原识别受体的分子结构也是不相同的。大多数成熟T细胞(约占95%)的TCR分子是由α和β二条异二聚体肽链组成的TCRαβ分子。二条肽链都由膜外区、穿膜区及胞浆区组成。TCR属于Ig超家族,膜外区可包括可变区(V区)及稳定区(C区)。 编码人TCRα链和β链基因座分别定位于第14号和7号染色体。α链是由V、J、C基因段编码的肽链。每个基因座又各有不同的等位基因,在T细胞发育分化早期与Ig基因一样经历基因重排、转录和转译成为肽链。TCR的特异性是由α链和β链的V-J及V-D-J基因片段决定的,故二条链基因重排后可形成千万种不同特异性的TCR分子,故可识别环境中多种多样的抗原。在通常情况下,异种蛋白抗原分子必须与细胞表面的自身MHC分子结合才能TCR识别。所以TCR只能识别细胞膜上的MHC分子与抗原分子,这是与B细胞识别原的主要不同特性。 2.TCRγδ另一种TCR是由γ和δ链组成的TCRγδ分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酸碱平衡紊乱-检验士考试知识点

  正常人血液pH始终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其变动范围很小。血pH的相对恒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理活动的基本条件之一。机体在代谢过程中均会产生一定的酸性或碱性物质并不断地进入血液,都可能影响到血液的pH,尽管如此,血pH仍恒定在7.35~7.45机体调节酸碱物质含量及其比例,维持血pH在正常范围内的过程,称为酸碱平衡。   在人体内机体调节HCO3~与2CO3的比值以维持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平衡,机体通过多种调节机制对酸碱平衡进行调节,使血液pH稳定在7.35~7.45之间。主要有:   ①血液中的缓冲体系(血浆3对、红细胞4对);   ②肺的呼吸;   ③肾脏的排酸保碱功能(HCO3~重吸收)等。   体内酸性或碱性物质过多,超出机体的调节能力,或者肺和肾功能障碍使调节酸碱平衡的功能障碍医学教育|网,均可使血浆中HCO3与H2CO3浓度及其比值变化超出正常范围而导致酸碱平衡紊乱如酸中毒或碱中毒。酸碱平衡紊乱是临床常见的代谢紊乱,许多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均有可能出现。   疾病过程中,尽管有酸碱物质的增减变化,一般不易发生酸碱平衡紊乱,只有在机体内产生或丢失的酸碱过多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肉毒梭菌的毒性介绍-临床医学检验技士

医学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了有关临床医学检验技士考试复习的知识点,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肉毒梭菌的外毒素是已知毒素中最强的一种,它比氰化钾毒力还大一万倍,人服0.1微克即可致命,纯化的肉毒毒素1mg能杀死2亿只小鼠。与典型的外毒素不同,并非由生活的细菌释放,而是在细菌细胞内产生无毒的前体毒素,待细菌死亡自溶后游离出来,经肠道中的胰蛋白酶或细菌产生的蛋白激酶作用后方具有毒性,且能抵抗胃酸和消化酶的破坏。根据毒素抗原性不同,可分为A~G个型。其中主要引起人类食物中毒的为A、B、E型。各型之间抗原性不同,其毒性只能被相应的抗毒素所中和。内毒毒素是一种嗜神经毒素,经肠道吸收后进入血液,作用于脑神经核、神经接头处以及植物神经末梢,阻止乙酰胆碱的释放。妨碍神经冲动的传导而引起肌肉松驰性麻痹。肉毒中毒的发生,主要由于豆类、肉类、腊肠及罐头食品等被肉毒梭菌或芽胞污染,在厌氧条件下繁殖产生外毒素,被人食入所引起。表现为全身无力、视力模糊不清、吞咽及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而死亡。因毒素不直接刺激肠粘膜,故无明显的消化道症状。 婴儿肉毒病是由于婴儿肠道内缺乏能拮抗肉毒梭菌的正常菌群,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炎症反应的促进剂-医学检验技士

医学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了有关医学检验技士考试复习的知识点,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炎症是机体对外来刺激产生的一种病理反应过程,症状表现为局部的红肿热痛,病理检查可发现有大量炎症细胞如粒细胞、巨噬细胞的局部浸润和组织坏死,在这一过程中,一些细胞因子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如IL-1、IL-6、IL-8、TNFα等可促进炎症细胞的聚集、活化和炎症介质的释放,可直接刺激发热中枢引起全身发烧,IL-8同时还可趋化中性粒细胞到炎症部位,加重炎症症状。在许多炎症性疾病中都可检测到上述细胞因子的水平升高。用某些细胞因子给动物注射,可直接诱导某些炎症现象,这些实验充分证明细胞因子在炎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基于上述理论研究结果,目前已开始利用细胞因子抑制剂治疗炎症性疾病,例如利用IL-1的受体拮抗剂(IL-1receptor antagonist,IL-lra)和抗TNFα抗体治疗败血性休克、类风湿关节炎等,已收到初步疗效。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病理性血沉增快-临床医学检验技士

临床基础检验是临床医学检验技士考试复习会涉及到的一科,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有关复习内容,供考生参考。 病理性增快:①各种炎症:细菌性急性炎症时,血中急性反应相物质(acutephase reactant)迅速增多,包括α1抗胰蛋白酶(α-antirypsin)、α2巨蛋白(α2-mactoglobulin)、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肝珠蛋白(haptoglobin )、运铁蛋白(transferrin)、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等,主要因有释放增多甚至制造加强所致。以上成分或爽或者少地均能促进红细胞的缗线状聚集,故炎症发生后2-3天即可见血沉增快。风湿热的病理改变结缔组织性炎病症,其活动期血沉增快。慢性炎症如结核病时,纤维蛋白原及免疫球蛋白含量增加,血沉蝗显增快。临床上最常用血沉来观察结核病及风湿热有无活动性及其动态变化。②组织损伤及坏死:较大的手术创伤可导致血沉境快,如无合并症,一般2-3周内恢复正常。心肌梗塞时常于发病后3-4天血沉增快,并持续1-3周,心绞痛时血沉正常,故可借血沉结果加以鉴别;组织损伤坏死等引起血沉增快的机理大体同时。③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天然免疫耐受现象-医学检验技士考试

免疫检验是临床医学检验技士考试要求掌握的一科,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了有关内容,供考生复习参考。 1945年Owen观察到异卵双生小牛胎盘血管融合,血液交流而呈自然的联体共生,可在一头小牛的血液中同时存在有两种不同血型抗原的红细胞,成为血型镶嵌体(chimeras)。这种小牛不但允许抗原不同的血细胞在体内长期存在,不产生相应抗体,而且还能接受双胞胎另一小牛的皮肤移植而不产生排斥反应。但是不能接受其他无关个体的皮肤移植。Owen称这一现象为天然耐受。Burnet等人认为异卵双生牛体内,对异型血细胞的耐受现象的产生是由于胚胎期免疫功能尚未成熟,异型血细胞进入胚胎牛体内,能引起对异型细胞产生抗体的免疫细胞克隆受抑制或被消灭,故此小牛出生后对胚胎期接触过的异型红细胞抗原不会发生免疫应答。根据这个理论,不少人进行了诱导实验性耐受工作。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真菌检验生物学技术-检验技士复习

临床医学检验技士考试内容繁多,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有关复习知识点,供考生参考。 (一)、用PCR等技术字标本中扩增真菌DNA.国内应用PCR与反向斑点杂交快速检测及鉴定念珠菌主要种别。国外可以用PCR-DEIA技术从血清中扩增出白色念珠菌的DNA来诊断念珠菌病。 针对真菌的共同序列而设计的‘全能引物’(pan-primer)而扩增580bp的产物,为真菌所共有。检测血液标本即可明确体内有无真菌感染。中华考试网 (二)、用于真菌的型别分析。国内应用随机引物PCR扩增后进行真菌分型,结果可靠。应用随机引物扩增物多态性分析(RAPD)可以将5种曲霉菌鉴别开(烟、黄、黑、土、构巢曲霉)。国外结合PCR与酶标记探针在纸条上进行检测(LiPA,lineprobeassay)可鉴别出主要的致病性真菌。 (三)、检出念珠菌的基因变异快速确定念珠菌对酮康唑的耐药性。此种耐药性由基因的1554T突变为C而致,应用Lightcycler仪器,以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和基因片段溶解温度曲线技术测定。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慢性淋巴细胞鉴别诊断-检验技士

血液学是临床医学检验技士考试复习会涉及到的一科,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有关复习内容,供考生参考。 慢性淋巴细胞鉴别诊断 【诊断及鉴别诊断】 外周血成熟淋巴细胞绝对值(>6×109/L)持续增高而无其他原因解释者,应高度怀疑本病,在较长时间(>3月)观察下仍高或继续升高。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成熟淋巴细胞≥40%,伴有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则可确诊。 需与慢淋鉴别的疾病 一、淋巴瘤 慢淋后期淋巴结结构消失,与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不能区别。目前一般概念认为两者实际上是一种病的两个方面。肿瘤细胞侵犯血液和骨髓时即为慢淋,只侵犯淋巴结而血液和骨髓未受影响者即为小淋巴细胞型淋巴瘤,淋巴瘤细胞白血病系指小淋巴细胞型淋巴瘤(分化好淋巴细胞型淋巴瘤,低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以外的其他类型淋巴瘤的骨髓侵犯。 二、幼淋巴细胞白血病 其病程较慢淋短,临床以巨脾、无或有轻度淋巴结肿大,白细胞总数显著增高,以幼淋巴细胞占优势,其细胞较慢淋细胞为大,核仁明显,对化疗反应差等与慢淋不同。 三、毛细胞白血病 有全血细胞减少,脾大、淋巴结肿大不常见,骨髓常出现干抽,瘤细胞比慢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检验-检验士

血液学是临床医学检验技士考试复习会涉及到的一科,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有关复习内容,供考生参考。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检验 1、外周血象白细胞数增多,一般在(10~20)×109/L,亦有患者呈减少状态。75%以上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一般是轻度至中度的正细胞性正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数正常。血小板数变化较大,增多、正常和降低各占病例数的1/3.但随病程的进展血细胞数逐渐减少。血细胞形态异常尤其是泪滴状红细胞为本病的重要特征。80%的患者外周血中出现有核红细胞,多数为晚幼红细胞,少数为中幼红和早幼红细胞。也可见幼稚粒细胞,多数为晚幼粒和中幼粒细胞,少数为早幼粒和原粒细胞;10~30%的患者嗜酸和嗜碱粒细胞增多。也可见到巨大血小板和巨核细胞碎片。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高是本病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鉴别的依据之一。 2、骨髓象和骨髓活检“干抽”是本病骨髓穿刺的典型表现,穿刺不易成功。抽取标本片中常见大量纤维性的索状物和成团聚集的血小板。骨髓象,早期无特殊;后期80%的患者增生低下,但幼稚细胞和巨核细胞常增多,多部位穿刺可见灶性骨髓增生。 骨髓活检是确诊本病的重要方法。几乎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红细胞计数受生理变化影响-检验技士

临床基础检验是临床医学检验技士考试复习会涉及到的一科,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有关复习内容,供考生参考。生理变化 (1)年龄与性别的差异:初生儿由于在母体内以弥漫方式从母体血液获得氧气,通常处于生理性缺氧状态,故红细胞明显增高,但在出生2周后就逐渐下降。(2)精神因素:感情冲动、兴奋、恐惧 、冷水浴刺激均可使肾上腺素增多,导致红细胞暂时增多。(3)剧烈的体力劳动:主要因劳动时氧需要量增加所致的相对乏氧等引起,一般成有要安静时每分钟全身耗氧0.3-0.4L肌肉运动时可增加到2-2.5L,最高可达到来-4.5L此时由于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增加而骨髓加速释放红细胞,导致红细胞增多。(4)气压:当气压低时,因缺氧刺激,红细胞可代偿性增生。高山地区居民和登山运动员红细胞数均高于正常,乃因大气稀薄、氧分压低,人体接受了缺氧的刺激后,血浆中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升高,引起骨髓产生更多的红细胞所致。(5)妊娠:妊娠中、后期,为适应胎盘循环的需要,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孕妇的血浆容量明显增加而引起血液稀释;6个月—2岁的婴幼儿由于生长发育迅速所致的造血原料相对不足;某些老年人造血功能明显减退等均可导致红细胞减少,统称为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网织红细胞计数参考值|意义-医学检验技士

临床基础检验是临床医学检验技士考试复习会涉及到的一科,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有关复习内容,供考生参考。 网织红细胞计数 [参考值] 成人:0.008-0.02或(25-75)×109/L 初生儿:0.02-0.06 [临床意义] 1.网织红细胞计数可以判断骨髓红细胞系统造血情况。溶血性贫血时由于大量网织红细胞进入血循环,可使网织红细胞高达0.20或更高。急性失血后5-10天,网织红细胞达高峰。2周后恢复正常。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例。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常0.005.网织红细胞数低于5×109/L为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标准之一。 2.网织红细胞可作为疗效观察指标。凡是骨髓增生功能良好的病人,在给予有关抗贫血药物后,其网织红细胞在1周左右可百家高峰,贫血严重,网织红细胞数升得越高,而且其升高往往在红细胞恢复之前。贫血病有在抗贫血治疗过程中,如果网织红细胞不见升高,说明该种治疗无效或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因此网织红细胞计数是对贫血病有人经常随访检查的项目之一。 3.有人认为仅用网织红细胞百分比或者绝对值表达严寒不够确切,若贫血时骨髓生成红细胞增加,大量尚未成熟细胞释放入血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点彩红细胞计数临床意义-医学检验技士

临床基础检验是临床医学检验技士考试复习会涉及到的一科,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有关复习内容,供考生参考。 点彩红细胞计数 某些重金属中毒时,胞质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RNA变性沉淀而形成,用瑞特染色,可见红细胞的粉红胞质中含有粗细不等的蓝黑色颗粒,如用碱性美蓝染色法,则点彩红细胞的胞质呈淡牙绿色,而颗粒为深蓝色,色泽鲜明,易于识别。 操作时用油镜按网织红细胞计数法,计数1000个红细胞中,所见点彩红细胞数,然后除以1000,即为碱性点彩红细胞的百分率。 由于点彩红细胞较少,分布不匀,有人用扩大计数面积的办法计数,这比只数1000个红细胞准确,可选择分而均匀区域,数50个视野中点彩红细胞数,然后计数5个视野内红细胞总数,再按下式求出点彩红细胞占有比值。 点彩红细胞理有比值(百分率)=50个神野内点彩红细胞数/5个视野内红细胞总数×10 注意:必须选择红细胞分布均匀的区域计数。 [参考值] 不超过3×10-4或0.0003 [临床意义] 点彩红细胞明显增多可见于铅、汞、硝基苯、苯胺等中毒病人。此外,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白血病、恶性肿瘤等也可见增多。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荧光的基本知识-医学检验技士

荧光的基本知识是临床医学检验技士考试复习会涉及到的一科,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有关复习内容,供考生参考。 荧光的基本知识: (1)荧光技术中有关的概念和参数①发射光谱:指固定激发波长,在不同波长下所记录到的样品发射荧光的相对强度。 ②激发光谱:指固定检测发射波长,在不同波长的激发光激发样品所记录到的相应的荧光发射强度。 ③荧光效率:是指荧光分子将吸收的光能转变成荧光的百分率,与发射荧光光量子的数值成正比。荧光效率=发射荧光的光量分子数(荧光强度)/吸收光的光量子数(激发光强度)。 ④荧光寿命:指荧光物质被一瞬时光脉冲激发后产生的荧光随时间而衰减到一定程度时所用的时间。 ⑤荧光的猝灭:指荧光物质的荧光辐射能力在受到激发光较长时间照射后会发生减弱的现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荧光物质①荧光色素: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四乙基罗丹明(RB200)、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TRITC)、藻红蛋白(R-RE)。 ②其他荧光物质:酶作用后产生荧光的物质和镧系螯合物。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荧光抗体技术-医学检验技士

荧光抗体技术是临床医学检验技士考试复习会涉及到的一科,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有关复习内容,供考生参考。 荧光抗体技术: (1)荧光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①抗体荧光素标记:用于标记抗体,要求是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的。作为标记的荧光素应符合以下要求: 1)应具有能与蛋白质分子形成共价键的化学基团,与蛋白质结合后不易解离,而未结合的色素及其降解产物易于清除。2)荧光效率高,与蛋白质结合后,仍能保持较高的荧光效率。3)荧光色泽与背景组织的色泽对比鲜明。4)与蛋白质结合后不影响蛋白质原有的生化与免疫性质。5)标记方法简单、安全无毒。6)与蛋白质的结合稳定,易于保存。常用的标记蛋白质的方法有搅拌法和透析法两种。 ②荧光抗体的鉴定:包括效价及荧光素与蛋白质的结合比率。抗体效价可以用琼脂双扩散法进行滴定,效价大于1:16者较为理想。荧光素与蛋白质结合比率(F/P)来计算。F/P值越高,说明抗体分子上结合的荧光素越多,反之则越少。一般用于固定标本的荧光抗体以F/P=1.5为宜,用于活细胞染色的以F/P=2.4为宜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免疫荧光显微技术:是使荧光抗体与标本切片中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超敏反应的主要免疫学检测-医学检验技士

超敏反应的主要免疫学检测是临床医学检验技士考试复习会涉及到的一科,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有关复习内容,供考生参考。 超敏反应的主要免疫学检测: (1)概述:四种类型超敏反应的免疫检测方法有所不同。I型超敏反应主要检测过敏原和测定血清特异性IgE.Ⅱ型超敏反应的检测重点是抗血细胞抗体。Ⅲ型超敏反应主要检测循环免疫复合物。Ⅳ型超敏反应可用皮肤试验来检测。 (2)过敏原皮肤试验:简称皮试,是在皮肤上进行的体内免疫学试验。主要用于检测I型和Ⅳ型变态反应,有时也用于检测Ⅲ型变态反应。试验类型及方法可分为皮内试验、挑刺试验和斑贴试验。 应用与评价:皮肤试验属于活体试验,在临床和防疫工作中应用①寻找变应原。②预防药物或疫苗过敏。③评价宿主细胞免疫状态。④传染病的诊断。 (3)血清IgE的检测:IgE和IgG4是介导I型变态反应的抗体,因此检测血清总IgE和特异性IgE对I型变态反应的诊断和过敏原的确定很有价值。 ①血清总IgE的测定:正常情况下血清IgE仅在ng/ml水平,用常规测定IgG或IgM的凝胶扩散法检测不出IgE,须用高度敏感的放射免疫测定法、酶联免疫测定法、间接血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痰液镜下检查-临床医学检验技士辅导精华

痰液的显微镜下检查是临床医学检验技士考试所涉及的内容,医学教育网整理如下,供广大医学检验技士考试考生参考学习。 1.非染色标本 (1)红细胞:正常人的痰淫片中查不到红细胞。脓性普中可见少量红细胞。红细胞破坏或不典型时可用隐血试验证祥。血性痰中可见大量红细胞。 (2)白细胞:正常人的痰涂片中可查到少量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呼吸系有细菌感染时痰中白细胞显著增加,常成堆存在,多为脓细胞,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支气管炎、肺吸虫病、热带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患者痰中嗜酸粒细胞增多。 (3)上皮细胞:痰中常见的上皮细胞有:①鳞状上皮细胞:是口腔、咽喉部脱落的上皮细胞,咳嗽痰时混入痰中。多为复层鳞状上皮脱落的表层细胞。在急性喉炎和咽炎时可有大量鳞状上皮细胞混入痰液;②柱状上皮细胞来自气管和支气管,包括纤毛柱状上皮和粘液柱门面上皮。正常人痰中极少见,在乞管和支气管粘膜发炎或癌变时脱落较多;③肺泡壁上皮细胞由单层上皮构成,含Ⅰ型肺泡细胞和Ⅱ型肺泡细胞。前者在光镜下不易与鳞状上皮细胞区别;后者呈圆形或立方形,二者需用染色涂片区别。政党人痰中一般查不到肺泡上皮细胞,当肺组织遭到严重破坏时可出现。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巨核细胞系统形态-检验技士考试辅导

巨核细胞系统形态是临床医学检验技士考试复习会涉及到的一科,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有关复习内容,供考生参考。 巨核细胞系统形态: 巨核细胞系统有原始巨核细胞、幼稚巨核细胞以及巨核细胞和血小板。 (1)原始巨核细胞:胞体较大,直径15~30μm,圆形或不规则形。胞核较大,圆形,不规则,核染色质呈粗大网状,排列紧密,核仁2~3个。胞质量较少,不均匀,边缘不规则,染深蓝色,无颗粒,核周着色浅淡。 (2)幼稚巨核细胞:胞体明显增大,直径30~50μm,外形常不规则。胞核不规则,有重叠或扭转,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或小块状,排列紧密,核仁可有可无,胞质量增多,染蓝色或浅蓝色,近核处呈淡蓝色或浅粉红色,出现少量天青胺蓝颗粒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巨核细胞:①颗粒型巨核细胞:胞体甚大,直径40~70μm,有时可达100μm,其形态不规则。胞核较大,形态不规则,核染色质较粗糙,排列紧密呈团块状,无核仁,胞质极丰富,染粉红色,夹杂有蓝色,质内含有大量细小的紫红色颗粒,常聚集成簇,但无血小板形成。②产生血小板型巨核细胞:胞体巨大,直径40~70μm,有时可达100μm,胞核不规则,高度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细胞的调节剂-检验士考试辅导

免疫细胞的调节剂是临床医学检验技士考试复习会涉及到的一科,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有关复习内容,供考生参考。 免疫细胞的调节剂: 免疫细胞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调节关系,细胞因子是传递这种调节信号必不可少的信息分子。例如在T-B细胞之间,T细胞产生IL-2、4、5、6、10、13,干扰素γ等细胞因子刺激B细胞的分化、增殖和抗体产生;而B细胞又可产生IL-12调节TH1细胞活性和TC细胞活性。在单核巨噬细胞与淋巴细胞之间,前者产生IL-1、6、8、10,干扰素α,TNF-α等细胞因子促进或抑制T、B.NK细胞功能;而淋巴细胞又产生IL-2、6、10,干扰素γ,GM-CSF,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等细胞因子调节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许多免疫细胞还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产生自身调节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许多免疫细胞还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产生自身调节作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例如T细胞产生的IL-2可刺激T细胞的IL-2受体表达和进一步的IL-2分泌,TH1细胞通过产生干扰素γ抑TH2细胞的细胞因子产生。而TH2细胞又通过IL-10、IL-4和IL-13抑制TH1细胞的细胞因子产生。通过研究细

提问
48 小时有问必答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添加小程序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