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技士考试辅导:诊断酶学淀粉酶 淀粉酶(amylase)一般作用于可溶性淀粉、直链淀粉、糖元等α-1,4-葡聚糖,水解α-1,4-糖苷键的酶。 分类 根据作用的方式可分为α-淀粉酶(EC3.2.1.1.)与β-淀粉酶(EC3.2.1.2.)。 (1)α-淀粉酶广泛分布于动物(唾液、胰脏等)、植物(麦芽、山�菜)及微生物。微生物的酶几乎都是分泌性的。此酶以Ca2+为必需因子并作为稳定因子,既作用于直链淀粉,亦作用于支链淀粉,无差别地切断α-1,4-链。因此,其特征是引起底物溶液粘度的急剧下降和碘反应的消失,最终产物在分解直链淀粉时以麦芽糖为主,此外,还有麦芽三糖及少量葡萄糖。另一方面在分解支链淀粉时,除麦芽糖、葡萄糖外,还生成分支部分具有α-1,6-键的α-极限糊精。一般分解限度以葡萄糖为准是35-50%,但在细菌的淀粉酶中,亦有呈现高达70%分解限度的(最终游离出葡萄糖); (2)β-淀粉酶与α-淀粉酶的不同点在于从非还原性末端逐次以麦芽糖为单位切断α-1,4-葡聚糖链。主要见于高等植物中(大麦、小麦、甘薯、大豆等),但
检验技士考试辅导:交叉配血(凝聚胺法) 1. 原理 凝聚胺(polymatching)法首先利用低离子介质降低溶液的离子强度,减少红细胞周围的阳离子云,促进血清(浆)中的抗体与红细胞相应抗原结合,再加入带亚电荷的高价阳离子多聚物-凝聚胺溶液,中和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缩短细胞间距,形成可逆的非特异性聚集,并使IgG型抗体直接凝集红细胞。加入中和液后,仅由凝聚胺引起的非特异性聚集,会因电荷中和而分散,而由抗体介导的特异性凝集则不会分散。 2. 标本采集: 2.1 标本种类:抽取静脉血3-4ml待凝固后分离血清,将细胞配成5%盐水悬液将供血者血样以同样方法分离血清(浆)和红细胞悬液。 2.2 标本要求:抗凝和干燥管均可,如用抗凝血主张用EDTAK2(mg/dz)抗凝标本应无溶血,切标签齐全。 3. 标本储存:急诊标本30分钟内完成操作,标本应至4℃冰箱保存7天。 4. 标本运输:室温运输。 5. 标本拒收标准:细菌污染。溶血标本,标签不齐全不能作测定。 6. 试剂: 6.1
检验技士考试辅导:幽门螺杆菌的检查方法 要检测病人胃内存在的幽门螺杆菌,一般常采用抽血采样、胃镜采样和呼气采样三种检测方法。 1.抽血采样检测:即采用抽血的方法检测血清中幽门螺杆菌的抗体水平。因为受到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可在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使检测结果呈现阳性,但是一般需要数月半载才呈阳性,因而幽门螺杆菌感染初期作该项检测时,检测结果常常会出现假阴性,从而使患者失去治疗的最佳时机。此外,由于幽门螺杆菌即使被根除。但该抗体下降缓慢,患者往往需要1—2年才能转阴,这样必然使治愈者长期背着“阳性”的黑锅而接受着多余的治疗。 2.胃镜采样检测:可在患者需做胃镜检查时“搭车” 采样,在活检采样时一起作显微镜检查。检测是否有幽门螺杆菌。如果为阳性,即可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为了给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有时还可加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胃镜下采样后还可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严CR)检测,这种方法灵敏度较高,结果也比较可靠;也可做快速尿素酶检测,该方法简便快速,但由于观察时间过短或某些因素的影响导致结果不够可靠。胃镜采样还存在下列问题:患者需要经受插
检验技士考试辅导:前列腺液检查 3日内避免性交,前列腺按摩收集前列腺液,细菌学检查应收集于无菌瓶内。前列腺液的检查方法一般如下:采集前列腺液时,病人先排尿,取胸膝卧位,即俯跪在检查床,臀部抬高。或取右侧卧位,面对医生,两腿屈曲,左腿屈曲度更大些。病情严重时可取平卧位,双腿稍屈曲。当医生用手指缓慢从肛门插入前列腺时,病人要张口呼吸并放松肛门,以免影响操作。医生用按摩法使前列腺液从尿道口流出或滴出,再用玻璃片或玻璃管收集进行检验。 【异常结果分析】 1.前列腺液显微镜检查: (1)卵磷脂小体:正常前列腺液中含有多量卵磷脂小体,前列腺炎时卵磷脂减少,有成堆现象。 (2)前列腺细胞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及上皮细胞。正常前列腺液中,红细胞<5个/HP,白细胞<10个/HP,细胞散在。前列腺炎时,可见成堆白细胞,白细胞10个/HP或成堆出现时,可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红细胞大量出现,提示可能有精囊炎、前列腺化脓性炎症及前列腺癌病变。 (3)前列腺炎症时可有前列腺颗粒细胞伴大量脓细胞出现,部分老年人前列腺液中也可多见。 (4)滴虫性
检验技士考试辅导:痰中找结核菌的重要性 自1882年德国科学家柯赫发现结核杆菌以后,从此,人类对这个世界的瘟疫有了深一步的了解,使结核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的进展加快了进程。 我们知道,肺结核病是人体感染结核杆菌以后,发生的慢性传染病。任何一种传染病都有它特定的病原体,只有找到病原体或检测到病原体的标志物(所谓标志物即病原体侵入人体内以后,在体内产生的特有的可以表示该病原体的物质,如抗体等等),我们对该疾病的诊断才算真正确立。诊断肺结核,在痰中找结核杆菌这是一个最简单、最快捷、最经济也是最正确的方法。从我们国家预防和治疗肺结核的流行病学指标看,肺结核病痰细菌学检查亦摆到了很重要的位置,比如:涂阳患病率,涂阳登记率等都是以痰中找结核菌为基础的重要指标。 我们每一个肺结核门诊病人,都必需痰中找结核菌,找到了结核菌不仅能最终确诊结核病,它还是进行结核病预防、治疗以及判断结核病病情、预后的依据。 那么,我们怎样做好痰中结核菌的检查。检验人员的素质,标本如何采集,检验的方法,是我们提高结核菌检出率的几个重要方面。
检验技士考试辅导:细菌L型的检查 细菌L型是细菌壁缺陷从而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的一种细菌,是细菌在不利环境下种系保存的一种形式。细菌L型检查对感染病原菌的确定及抗生素合理选择有重要意义,多采用培养观察的方法。 1、标本采集:应尽量采集无杂菌污染的组织或液体标本。胸水、腹水及尿液标本,应加20%蔗糖无菌溶液,以保持高渗;血液标本应接种高渗肉汤增菌培养。如增菌肉汤出现轻度混浊或沉淀,再分离接种于L型选择平板或血平板。 2、培养方法: (1)L型检查程序:将标本接种到高渗肉汤增菌培养1-7天,然后转种于L型平板和血平板37℃培养2-7天。L型菌在L型琼脂平板上典型菌落为“荷包蛋”样。 (2)检验报告:1)血平板无菌生长,L型平板有菌落生长,可报告检出细菌L型;2)血平板中菌落细小,不易刮下。涂片检查细菌呈多形性,细胞壁缺损,L型平板中有L型菌落,报告检出L型;3)血平板及L型平板均有菌落生长。涂片有原菌及L型两种形态特征,可报告细菌型及L型同时存在,并分别作药敏试验以提供临床用药参考。
检验技士考试辅导:细菌培养方法 根据临床初步诊断及待检细菌的种类,可选用不同环境条件进行培养。为提高检验的正确率,有时同一标本同时采用两种或三种不同的培养法。 需氧培养法 本法是临床细菌室最常用的培养方法,适于一般需氧和兼性厌氧菌的培养。将已接种好的平板、斜面和液体培养基等,置于35℃温箱中孵育18-24小时,一般细菌可于培养基上生长,但有些难以生长的细菌需培养更长的时间才能生长。有些细菌最适生长温度是28-30℃,甚至4℃也能生长 二氧化碳培养法 有些细菌初次分离培养时需置于5%-10%CO2环境才能生长良好,如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牛布鲁菌等。常以下列方法供给C02。 1.二氧化碳培养箱:是一台特制的培养箱,既能调节C02的含量,又能调节所需的温度。此法适于大型实验室应用。 2.烛缸法:将已接种好的培养基置干燥器内,并放人点燃的蜡烛。干燥器盖的边缘涂上凡士林,盖上盖子,烛光经几分钟后自行熄灭,此时干燥器内C02含量约占5%-10%,然后将干燥器放入35℃温箱内培养。 3.化学法:按每升容积加入碳
:细菌接种与分离技术(1) 为了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并进行准确鉴定,除选择好合适的培养基外,还要根据待检标本的来源、培养目的及所使用培养基的性质,采用不同的接种方法。 平板划线分离法 在被检标本中,常混杂有多种细菌,平板划线分离法可使多种细菌在培养集表面分散生长,各自形成菌落,以便根据细菌的形态及特征,挑选单个菌落进行纯培养。常用平板划线分离法有: 1.连续划线分离法:此法主要用于杂菌不多的标本。用接种环取标本少许,于平板1/5处密集涂布,然后来回作曲线连续划线接种,线与线间有一定距离,化满平板为止。 2.分区划线分离法:本法适用于杂菌量较多的标本。先将标本均匀涂布于平板表面边缘一小区,约占平板1/5面积,再在二、三,….区依次连续划线。每划完一个区,均将接种环灭菌一次。每一区的划线均接触上一区的接种线1或2次,使菌量逐渐渐少,已获得单个菌落。 更多信息访问:
检验技士考试辅导:细菌的生长现象 分离培养基上菌落的生长现象 标本或液体培养物划线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后,单个细菌经分裂繁殖可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称为菌落。 1、观察菌落:了解菌落的各个特征,以便确定对该菌如何进一步鉴别。菌落的各种特征,包括大小、形状、突起或扁平、凹陷、边缘、颜色、表面、透明度和粘度等。 2、血琼脂上的溶血:菌落溶血有下列3种情况。 ①α溶血:菌落周围血培养基变为草绿色环,红细胞外形完好无损,为高铁血红蛋白所致。 ②β溶血:红细胞的溶解在菌落周围形成一个完全清晰透明的溶血环,是细菌产生的溶血素使红细胞完全溶解所致。 ③γ溶血:菌落周围的培养基没有变化,红细胞没有溶解或缺损。 ④双环:在细菌周围完全溶解的晕圈外有一个部分溶血的第二个圆圈。 3、气味:某些细菌在平皿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后可产生特殊气味,如铜绿假单胞菌(生姜气味)、变形杆菌(巧克力烧焦的臭味)、厌氧梭菌(腐败的恶臭味)、白色假丝酵母菌(酵母味)和放线菌(泥土味)等,结合液体培养基上的
目前医院常规交叉配血一般用盐水法,但盐水交配不能检出免疫性IgG抗体,因而有输血反应的危险。而检测红细胞血型IgG抗体所用酶法,抗球蛋白法由于步骤多、时间长及试剂、仪器等因素不适合常规及急诊配血。Polybrene法(聚凝胺)能快速、灵敏地检测IgG抗体。现将上述四种检测IgG抗体的方法比较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 Polybrene试剂盒由东耀企业有限公司提供。 1.2 标本 共144份,取上海市内医院各种疑难血型标本,孕妇(有流产史及分娩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病史)、献血员Rh(-)标本。 1.3 方法 1.3.1 试管内加2滴血清(或血浆),加不规则抗体筛选用的3~5% RBC悬液2滴,加LIM液0.6 ml,室温静置1 min,加Polybrene液2滴,混匀室温静置15 s,离心弃上清液,再加“复悬液”2滴。直接看结果。 1.3.2 若检测阳性,则有IgG抗体存在,进一步检测抗体特异性及抗体效价,以观察Pulybrene法检测出IgG抗
血液标本的采集及准备 1. 输血申请单:必须含有病人姓名、身份号、住院号、床号及负责医师的签名。还应包含申请日期、用血原因及时间、用血种类及数量;病人出生年月、性别、种族、疾病诊断、输血史、妊娠史、输血反应史、有无不规则抗体及血型等。 2. 受血者血样: ① 认真核对后,方可采集; ② 血液标本必须收集到有正确标记的带塞子的试管里,且标明病人姓名、住院号、采集日期及采集者; ③ 血液标本应是不抗凝血,以避免纤维蛋白、抗凝剂成分对血清学试验的干扰; ④ 溶血或混入静脉输注液体而致标本稀释的血液标本不得使用; ⑤ 须用输血前3天以内采集的血液标本; ⑥ 输血后,病人的血液标本须在1~4℃至少保存7天,以备重复试验。 3. 献血员血样: ① 从血袋上附着的血样小辫获得献血员血液标本; ② 在标本收集管上粘贴血袋上有关血液制品号的条形码标签; ③ 准确核对血袋上及标本管上的号码。 血清学试验 一、受
迄今为止已发现了人类有29个血型系统,与临床输血关系最为重要的是ABO、Rh这两个血型系统,按照红细胞膜上抗原不同,ABO血型分为A、B、O、AB四种血型,在人群中血型分布是A、B、O三种血型各占30%左右,AB型约占10%。Rh血型系统内有45种不同的抗原,D抗原最为重要。根据红细胞上D抗原的有无,可分类为Rh阳性或Rh阴性,大约85%白种人为Rh阳性,其余15%为Rh阴性,中国人约99.6%为Rh阳性,约0.4%为Rh阴性。Rh系统的其他主要抗原有C、c、E及e。从市中心血站对无锡地区调查结果来看RhD阴性人群的ABO血型所占比例是A>O>B>AB。在临床输血的实践中因ABO、Rh血型不合的妊娠或输血可发生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 ABO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 输入因ABO血型不配合的红细胞,在血管内被受血者体内的抗A或抗B破坏而引起严重的输血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休克、血尿、肾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症状。如抢救不及时,死亡率很高,这主要是由于在发血前将患者血型写错或检测、核对等人为的错误造成的,发生率极低。
输血前患者和献血者血型复检、患者抗体筛选实验、交叉配血实验被称为输血前的三大常规试验: 血型检测:对于输血患者和献血者的血型鉴定,用包含ABO正反定型和Rh血型定型,它们二者就如同一个整体,缺一不可,但由于Rh血型是2000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才要求常规检测的,虽然此规范已颁布10年,但由于有些基层医院不了解此规范,也就忽略了对Rh血型的检测。从而出现了Rh阴性患者误输Rh阳性血液的现象,造成了严重的输血反应和Rh阴性妇女不能正常孕育的后果。 抗体筛选实验:部分地区由于输血技术发展较滞后,从而导致了血型知识没有普及,认为输血只要ABO血型和Rh血型一样,输血就会安全。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碰到患者和献血者ABO和Rh血型虽然一样,交叉配血却不相合的现象,这种情况是由ABO血型抗体以外的不规则抗体引起的配血不合,而抗体筛选实验就是用于筛查这类抗体的方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明确规定抗体筛选实验用于输血前检测,目的就是将患者血清中存在的不规则抗体早发现,提前准备相合血液,对危、重、急患者能够及时提供相合血液。
作者:黎海澜,焦伟,刘晓芳,王巍华,吴慧敏 【关键词】 输血;输血反应;过敏反应 输血反应是困扰安全、有效输血的重大问题。为了解输血反应的发生情况,笔者对我院19303例临床输血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输血反应发生的概率、特点和规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5年10月~2006年11月19303例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 1.2 实验检测及试剂 对发生反应的病人血样进行复核ABO正反定型与Rh(D)定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和不规则抗体筛选以及相容性试验。ABO、Rh定型试剂由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抗体筛选细胞与谱细胞、SEPSA试剂盒、抗球蛋白试剂由上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Polybrene 为台湾BaSO公司产品。 1.3 观察方法 发放每袋血都附有1份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并当日回收,专人负责记录受血者的输血反应情况。如发生输血反应,由临床医生参照文献[1]的标准进行诊治,并立即报告输血科,由后者进行上述血液免疫学检查。
输血既要求安全(血型不合时会发生输血反应)又要有效(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后输入的红细胞会被破坏)。一百多年以前,动物与人之间输血,人与人之间随机输血,导致三分之一患者因不良反应而死亡,使医学界越来越重视如何安全输血。 一、由血型不合而造成的输血反应,有以下四种表现: (1)典型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通常在输血后30分钟内发生寒战、发热、心慌、胸痛、恶心、气急、休克等...。 (2)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多因曾经输过异型血或妊娠等原因被免疫,再次输血时因“回忆反应”,体内抗体滴度迅速升高。多由ABO以外血型不合引起的,Rh血型尤其最为常见,严重者2周左右才出现发热、贫血,黄疸。 (3)单纯表现为输血无效型。临床表现为输血过程中并未感到不良反应,但输血后血红蛋白不升高,甚至次日开始下降,这种病例属于迟发性溶血性反应,见于ABO以外,以kidd、Duffy等血型不合所致。 (4)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这是由于供、受者HLA不合,输血后供者血成分中的淋巴细胞在
人类从最初的输血到现在在医疗急救中能够熟练地运用输血,经历了一条十分曲折的道路,也付出了不少的代价。 在医学萌芽的最初阶段,人们一直把血液看成是精神和肉体疾病的根源。1628年,英国解剖学家威廉医生在论文中说,他发现人体的血液是由心脏推动,在一个封闭的系统里循环流动。这一发现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惊。但是,这时的人类还不懂得在医学中运用输血的手段来挽救生命。 直到1656年,英国的勒恩设计了一种装置,用它可以把各种不同的含有药物的液体直接注入到狗的血管里,以便检查药物通过血液循环,是否作用更快一些。这应该是最早的输血设备了。 当时的《皇家学会会刊》中说:“这些动物按照注入药物的多少和种类不同,分别出现了腹泻、呕吐、中毒、死亡或复原等不同结果。”勒恩设计的输血设备,为不久后出现的输血技术做了物质上的准备。 世界上首次成功的输血是在1665年,当时,英国医生洛尔把一条狗的血液抽出来一部分,使狗的生命体征处于衰竭的状态。然后,洛尔又把另一条狗的血液直接注入到这条已衰竭的狗的血管里。结果,这条已经垂死
[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过滤白细胞的质量控制及在临床输血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对不同过滤器过滤白细胞的血液作常规外观、热源及无菌试验质控,并随机抽取902名接受输血的病人进行观察。其中以482名输注采用一次性去除白细胞过滤器病人为观察组,420名输注非过滤白细胞血液的病人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输血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经白细胞滤器过滤的血液各项指标均合格。输血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0.4%,对照组为3.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输注过滤白细胞血液能够减少输血反应发生,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安全输血方法,但必须对白细胞过滤技术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 白细胞 输血反应 白细胞过滤 质量控制 [Abstract] Aims: Discussing the quality control on percolating the white cell from blood and the value of its application on blood transfusion in clinic. Method: Operating the routi
作者:刘立坤 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输血科 【摘要】 目的应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分析造成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方法 应用正反定型、吸收放散试验和唾液血型物质测定试验检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标本。分析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并进行正确的红细胞分型。结果 共检查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标本43例,其中冷自身抗体20例,血浆成分异常7例,亚型6例,抗体缺失及减弱2例,AB抗原性减弱6例,因输血或妊娠发生同种抗体2例。结论 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无法定型的血液样本,可以采用其他辅助手段正确鉴定ABO血型,从而保证输血的安全性。 【关键词】 ABO血型系统;正反定型;血型鉴定 ABO血型系统是最早发现也是输血中最重要的血型系统,正确鉴定红细胞血型是确保临床输血安全的首要条件,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常出现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现象。本文对我院2009年1月以来ABO正反定型不符的样本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作者:夏爱军,张献清,穆士杰,陈晨,张宇宏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输血科,陕西 西安 710033 【关键词】 血型;冷凝集素;高效价;供血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献血者,男,20岁,学生,汉族,籍贯陕西. 2005/12来本站初次无偿献血,血型为AB型,复检时发现ABO正反定型不一致,正定型为AB型,反定型为O型,经进一步检测,定为O型. 1.2方法抗A, 抗AB, 抗B由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抗????H、抗球蛋白试剂、抗体筛选Ⅰ,Ⅱ,Ⅲ号细胞及谱细胞(批号20051101)由上海血液中心输血研究所生产;B,A,O细胞由本室自制. 按常规进行血清学检查. 2结果 ①ABO正反定型结果有差别(表1). ②抗体筛选:按输血技术操作规程操作,献血者血清与筛选细胞Ⅰ,Ⅱ,Ⅲ号在盐水介质中凝集(±),间接抗球蛋白(AHG)中凝集(-). ③献血者血清与谱细胞在22℃, 4℃盐水介质中反应(±),(4+),AHG中
【摘要】 目的为进一步加强输血工作,增强血站工作人员及临床医院血库工作人员责任心,保证安全输血。方法 ABO血型鉴定试管法,采用盐水凝集离心;吸收释放试验,采用加热释放抗体法。 结果 患者唾液血型物质吸收释放试验,分泌B、H物质,确认血型为B型。结论 白血病患者血型暂时变异,国内外已有报道,病情治疗缓解,血型抗原随之恢复。血型正确鉴定很重要。 【关键词】 白血病;血型;血清学;输血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42岁,于2006年9月因进行性皮下出血,伴头昏,乏力于某医院就诊。血常规检查:Hb 100g/L,WBC 20.0×109/L,PLT 96.0×109/L,分类80%为幼稚粒细胞。骨髓穿刺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M:E=10:1,粒系80.5%,红系8.0%,原粒细胞占75%,诊断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1)。某医院ABO血型正定型为O型,输O型全血1000ml,无不良反应,经用COAP治疗方案4个疗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出院。2007年3月,又因进行性皮下出血,全身皮肤瘙痒近半月,病情加重,伴头昏再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