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膜在生产过程中的印刷、复合、涂布工序中使用了大量的有机溶剂,如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丁酮、乙酸丁酯、乙醇、异丙醇等。这些溶剂或多或少地残余在复合包装材料中,若含有较高残留溶剂的包装材料用来包装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将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食品口味。 个别毒性较大的溶剂(如苯类)对人体危害较大,故目前印刷油墨和涂料有向无苯化、水性化以及无溶剂化转化的趋势,而胶黏剂又有由脂溶性(用脂类溶剂)胶黏剂向醇溶性胶黏剂、水溶性胶黏剂和无溶剂胶黏剂等过度。对于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有机溶剂的复合膜,应检测其残留在复合膜中的溶剂量。 我国对溶剂总量一般要求小于10mg/m2。对于毒性较大的苯类溶剂,一般要求》3mg/m2。发达国家对卫生性能要求较高,一般要求溶剂总量小于2mg/m2。溶剂残余量的大小与所使用的溶剂种类、所使用的基材性质、油墨和涂料的印刷面积以及烘干的温度、风量、生产速度等有关。检测溶剂残留要用专门的气相色谱仪。 GC5890气相色谱仪,属于专门针对当前塑料软包装溶剂残留而开发的仪器,该产品外形小巧、准确、操作简便。采用氢
系统简介: 该仪器配置4阀5柱、双热导检测器用于炼油厂气分析或天然气组成分析。一次进样能完成炼厂气组成的全分析。组分包括H2、O2、N2、CO、CO2、H2S,C1-C5,C6+(C6以上烃)。检测范围0.01%-100%(体积分数)。 通道Ⅰ含一个气体进样十通阀,具有反吹功能,通道Ⅱ含一个气体进样十通阀和两个具有隔离功能的六通阀,其中十通阀具有顺序反转和反吹功能。 该分析系统,一次进样既可完成炼厂气的各种组份分析,数据处理和定量由炼厂气专用工作站完成,并得出各组分的热值(摩尔发热量、质量发热量、体积发热量、以及沃泊指数)等参数,阀的切换由色谱仪主机完成。 炼厂气四阀五柱分析色谱图 炼厂气四阀五柱系统流程图 工作原理: 该系统的测定是在两个通道上进行的,样品经阀进样后,阀4引入样品进入通道Ⅰ,H2流出以后阀4转回反吹其余组份放空。与此同时在通道Ⅱ上样品进入分离系统,经预柱1分离后改变柱流向,反吹C5H10、C6+烃类到TCD检测器,而后阀2和阀3分别收集CO2、乙烯、乙烷,N2、O2、CH4和CO,此后乙炔、H2S和
来源:杭州科晓化工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一个理想的液相色谱流动相溶剂应具有低粘度、与检测器兼容性好、易于得到纯品和低毒性等特征。 选好填料(固定相)后,强溶剂使溶质在填料表面的吸附减少,相应的容量因子k降低;而较弱的溶剂使溶质在填料表面吸附增加,相应的容量因子k升高。因此,k值是流动相组成的函数。塔板数N一般与流动相的粘度成反比。所以选择流动相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流动相应不改变填料的任何性质。低交联度的离子交换树脂和排阻色谱填料有时遇到某些有机相会溶胀或收缩,从而改变色谱柱填床的性质。碱性流动相不能用于硅胶柱系统。酸性流动相不能用于氧化铝、氧化镁等吸附剂的柱系统。 ②纯度。色谱柱的寿命与大量流动相通过有关,特别是当溶剂所含杂质在柱上积累时。 ③必须与检测器匹配。使用UV检测器时,所用流动相在检测波长下应没有吸收,或吸收很小。当使用示差折光检测器时,应选择折光系数与样品差别较大的溶剂作流动相,以提高灵敏度。 ④粘度要低(应<2cp)。高粘度溶剂会影响溶质的扩散、传质,降低柱效,还会使柱压降增加,使分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绝缘油中溶解气体的组分含量,是发供电企业判断运行中的充油电力设备是否存在潜伏性的过热、放电等故障,以保障电网安全有效运行的有效手段。也是充油电气设备制造厂家对其设备进行出厂检验的必要手段。 GC-1690变压器油色谱分析系统采用一次进样、双柱并联、一次分流的三检测器流程,配TCD检测器和两个FID检测器,其中H2和O2通过TCD检测;烃类气体(甲烷、乙烯、乙烷、乙炔)通过FID1检测,CO、CO2通过FID2检测,克服了大量CO、CO2对烃类气体的影响,特别是乙炔的影响。 执行标准: GB/T17623-1998《绝缘油中溶解气体组分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 GB/T7252-2001《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 DL/T722-2000《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 性能指标: (1)最小检测量:一次进样,进样量为1mL时的最小检测浓度: 溶解气体的分析(uL/L) H2COCO2CH4C2H4C2H6C2H2 2220.10.10.10.1 (2)定性重复性:
系统简介: 该仪器系统配置三个气体阀、五根填充柱和双TCD检测器。通道Ⅰ含一个气体进样十通阀和两根色谱柱,十通阀具有反吹功能,通道Ⅱ含一个气体进样十通阀和一个具有隔离功能的六通阀,其中十通阀具有顺序反吹功能。 该分析系统,一次进样既可完成裂解气的各种组份分析,数据处理和定量由裂解气专用工作站完成,并得出各组分的热值(摩尔发热量、质量发热量、体积发热量、以及沃泊指数)等参数,阀的切换由色谱仪主机完成。 工作原理: 该系统的测定是在两个通道上进行的,样品经阀进样后,阀3引入样品进入通道Ⅰ,当甲烷到达柱2分子筛柱后阀3转回反吹重组份放空,而H2、CH4、CO在柱2上分离进入TCD检测器检测。与此同时在通道Ⅱ上样品进入柱3、柱4、柱5,当H2、CH4、CO、C2H4、C2H6、CO2进入柱5后,立即切换阀2收集,等C3~C5从柱4全部流出后再切换回阀2,C2H4、C2H6、CO2经过柱5分离流出到TCD检测器检测。 裂解气三阀四柱系统流程图(全毛细管色谱柱分析FID/TCD) 三阀五柱流程图略(全填充柱分析双TCD)
转录因子作为一种调控基因表达的关键蛋白,在很多研究中都是需要重点监测的对象。特别是对具有活性的转录因子的检测,有着重要的意义。 转录因子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经过翻译后修饰及其它一些变化以后才具有发挥功能的活性。传统的测方法,如ELISA、Western Blot、荧光定量PCR等,都不能区分活化与未活化的转录因子,限制了这些方法在转录因子检测方面的应用。目前比较常用的是基于转录因子与特定DNA序列结合原理的凝胶迁移实验(EMSA),可以对样本中具有活性的转录因子进行定性检测。同时,凝胶迁移实验需要制胶、跑胶、转膜、检测等步骤,操作稍显繁琐;特别是在样本量较大的时候,更显得力不从心。 为了解决这些转录因子检测中的问题,美国Signosis开发出了一种快速高效的半定量活性转录因子检测方法——滤板法。这种方法同样基于转录因子与特定DNA序列结合的原理,以标准96孔板为载体进行实验操作。针对不同的转录因子设计特异性的生物素标记DNA探针,探针与样本核提取物中相应的转录因子结合形成TF/DNA复合物。用滤板除去游离的DNA探针,随后从滤板上洗脱并收集TF/DNA复合物中的DNA探针。用标准96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通过观察C 3 植物和C 4 植物叶片的永久横切片,使学生识记C 3 植物和C 4 植物在叶片结构上的区别,并以此了解C 4 植物光合作用的特点(识记)。 (2)C 4 植物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明显提高的原因(知道)。 2.态度观念方面 通过对C 3 植物暗反应发现过程的介绍,使学生了解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以此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3.能力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对生命现象及背景材料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C 3 植物和C 4 植物在叶片结构上的区别及C 3 植物光合作用的特点。 难点:C 4 植物光合作用的特点。 教学模式 实验观察——材料分析——概括归纳。 教学手段 实验观察、材料分析和多媒体课件辅
产品名称: GC-126HCL氯甲烷防腐型专用气相色谱仪(ChromTechnologies) 产品的目的与意义: 氯甲烷是有机硅产品的重要生产原料,控制其杂质组份对生产过程和控制非常重要. 其杂质可能有微量的水(一般控制在100ppm以下)、二甲醚、未知物、氯甲醚、二氯甲烷、 三氯甲烷等. 氯甲烷是常温下气态状,并且容易产生盐酸蒸汽,有一定的强腐蚀性子;因此对气相色谱的进样分析提出防腐要求,本系采用全四氟六通阀进样品,定量管载气路全部四氟防腐材料,汽化室衬管去活处理,采用惰性好的毛细管色谱柱子分离,用热导检测器.组份采用修正归一法. 产品特点与性能: ◆全新设计的GC126微机温度控制系统,采用了国际先进的控制技术。控温精度高(优于±0.1℃)可靠性和抗干扰性能优越。 ◆键盘设定各种控制和使用参数,机内具有自诊断、断电保护、文件储存及调用、极限温度设定等功能。3.8”大屏幕可准确显示各路温控设定值、实际值和实时曲线、各检测器参数、信号值及其实时曲线。 ◆具有六路独立的控制区域:柱箱、进样器、检
来源:中国化工仪器网 仅从实验室用气相色谱仪为例来说,仅国产各种类型和型号就不下百种,不同产品的技术性能,功能特点,价格,操作特性相差甚大。再加上被分析样品千奇百怪,分析目的和要求又不相同,对于那些工作时间不长,经验不多的色谱用户,要能根据自身的需要选购一台性能/价格比适当的仪器,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协助大家,快,好,省地选购一台色谱仪,现把如何选购一种气相色谱仪几点考虑因素归类分析,供大家参考。 1.被分析样品情况: ⑴样品本身的组成和状态,是气态,液态,固态还是混合态,能直接用气相色谱仪分析吗? ⑵被测组分是热不稳定,易分解,还是易催化反应。时间,温度,压力等变化是否会引起被测组分的变化; ⑶样品中是否有烟尘,悬浮物,高佛点组分和有腐蚀性成分。以考虑样品如何采集获得,如何进行样品的预处理; ⑷样品来源容易吗?允许样品的消耗量,有利于选择进样方式; ⑸不需分析的组分及大致的浓度范围; ⑹每天需要分析样品的次数,两次分析的间隔时间; 2.分析的目的如何? ⑴做定性分析:被分析组分已知或未
在所有的清洗方式中,超声波清洗是效率最高、效果最好的一种,之所以超声波清洗能够达到如此的效果,是与它独特的工作原理和清洗方法密切相关的。我们知道,在生产和生活当中,需要清洁的东西很多,需要清洗的种类和环节也很多. 如:物件的清除污染物,疏通细小孔洞,常见的手工清洗方法对异型物件以及物件隐蔽处无疑无法达到要求,即使是蒸汽清洗和高压水射流清洗也无法满足对清洁度较高的需求,超声波清洗对物件还能达到杀灭细菌、溶解有机污染物、防止过腐蚀等,因此,超声波清洗被日益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1、机械行业:防锈油脂的去除;量具的清洗;机械零部件的除油除锈;发动机、化油器及汽车零件的清洗;过滤器、滤网的疏通清洗等。 2、仪器仪表行业:精密零件的高清洁度装配前的清洗等。 3、表面处理行业:电镀前的除油除锈;离子镀前清洗;磷化处理;清除积炭;清除氧化皮;清除抛光膏;金属工件表面活化处理等。 4、电子行业:印刷线路板除松香、焊斑;高压触点等机械电子零件的清洗等。 5、半导体行业:半导体晶片的高清洁度清洗。 6、医疗行业: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杀
电子天平因其具有称量速度快、操作简便、高灵敏度和高精密度并且能够与计算机或者某些仪器相连接直接进行数据传输,在分析化学领域使用越来越广泛和普及。前天看到一贴讨论电光天平和电子天平的帖子,有人认为电子天平称量结果不准确。个人觉得有失偏颇,不惜班门弄斧,特发此贴,以抛砖引玉,讨论如何用电子天平进行准确称量。由于本人水平和认识有限,错误与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大家纠正、补充讨论。 电子天平称量原理: 电子天平是根据电磁平衡原理设计的,它由一个磁钢、一个与秤盘相连接的线圈、一个位移传感器以及电流控制电路和放大器组成。线圈置于磁钢形成的磁场之中,秤盘及被称物体的重力作用于线圈上。通电后,充分预热天平后,磁场强度不变,线圈长度固定,置于磁场中的线圈产生的电磁力大小(F=ΦIL)与电流强度成正比,如果调节磁场方向使电磁力与重力方向相反并使其与之平衡-mg=ΦIL,则此时物体质量与电流强度成正比。位移传感器位于预定中心位置,当秤盘上放上或取下物体时,为保持天平平衡位移传感器根据检出的位移信号通过控制器改变线圈的的电流大小直至线圈回到中心位置,这个电流改变量通过放大和转换为样品的
2013年的春夏是一个不平凡的时节,赛多利斯Secura、Quintix和Practum系列天平横空出世并在中国进行了盛大发布,这意味着称重的新纪元从此刻开启:称重结果将更加准确、称重体验将更加轻松。 下面我们就从实用性的角度介绍一下新款的天平能为您的工作带来哪些帮助,首先我们从如何消除温度对称量结果的影响谈起,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isoCAL技术: 1. 什么是isoCAL技术: isoCAL 是指在设置时间间隔后或当温度变化超过一定范围时自动激活的校准过程。 2. 为什么isoCAL 1) 温度变化是影响称量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实验室由于早午温差、设备发热、人员流动等原因,一天中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间往往能够达到3-8℃。 如图,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称量结果会发生漂移,当温度变化超过一定范围时,可以通过校准将这种漂移消除 2) 除了温度变化外,电子漂移,震动及所有不易觉察的误差因素都会对称量结果造成影响,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对天平进行校准会大大降低获得不准确结果的风险。 3. 针对isoCAL功能的常见问题:
薄膜包衣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制剂技术。通过对药品包膜衣,可以显著改善片芯的外观,提高片芯的稳定性,突出品质,特别是可通过薄膜包衣达到调控药物释放的效果。 薄膜包衣成功的关键就是使用优良的薄膜包衣辅料。一套完整的薄膜包衣辅料主要包含起到成膜作用的高分子材料、增塑剂、遮光剂和色素等。企业通常需要单独购买三四种甚至更多的辅料,然后通过实验摸索出粗略的包衣配比,在生产过程中,计算好用量,依次将料加入到溶剂中,搅拌后使用。但是预混辅料使这个烦琐的过程得以简化。薄膜包衣预混剂中可以包含所需的各种辅料,并且具有最优化的配比,使用者只需要根据用量称取薄膜包衣预混剂,将其直接在溶剂中搅拌混匀后即可使用,可获得更高的包衣质量。 ■胃溶型包衣 以胃溶型包衣的准备过程为例,对1千克片芯进行普通胃溶型彩色薄膜包衣,按一般3%的增重计算,包衣材料配方大约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18克,聚乙二醇400(peg400)3克,色素9克,水220克。传统的工艺是将18克hpmc加入预先称好的180克水中,搅拌溶解至澄清后,加入3克peg400,充分搅拌成为溶液a。同时在另一份40克
产品名称: GC-126DL电力变压器油专用气相色谱仪(ChromTechnologies) 系统依据的标准: GB/T17623-1998《绝缘油中溶解气体组分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 GB/T7252-2001《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 DL/T722-2000《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 方法简述: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绝缘油中溶解气体的组分含量,是发供电企业判断运行中的充油电力设备是否存在潜伏性的过热、放电等故障,以保障电网安全有效运行的有效手段。也是充油电气设备制造厂家对其设备进行出厂检验的必要手段。 GC-126DL变压器油色谱分析系统采用国标推荐的三检测器流程,一次进样即可完成绝缘油中溶解气体组分(包括氢气、氧气、甲烷、乙烯、乙烷、乙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全分析。 系统流程图: 性能指标: (1)最小检测量:一次进样,进样量为1mL时,油中最小检测浓度: 溶解气体的分析(uL/L) H2COCO2CH4C2H4C2H6C2H2 222
背景和介绍 离子色谱(IC)发展已经有四分一个世纪,作为一种独立的色谱分枝,并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但离子色谱(IC)与其相似的色谱高效液相色谱(HPLC)相比,柱效要低很多(约为HPLC的1/3),而价格则要高很多(约HPLC的3到5倍)。 提高离子色谱的柱效,是离子色谱研究急需解决的问题,也将是推动离子色谱发展和应用的决定因素之一。 离子色谱柱效不高的原因 离子色谱采用抑制器(目前大部分离子色谱采用双柱型),抑制器产生死体积会使色谱峰扩散,这对弱保留离子特别明显。 离子色谱柱一般采用聚合物柱(如,国际上最好的离子色谱柱Dionex IonPac类),与无机填料相比,聚合物柱刚性比较差,易收缩,因此同样的大小填料,聚合柱往往柱压比较高。 但硅胶型填料由于无法耐受强碱性淋洗液,使它在离子色谱柱应用受限制,虽然,曾有人尝试碳柱、锆柱、氧化铝柱,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涂覆型离子色谱柱 聚合物或者硅胶基反相填料,通过静态、动态涂覆表面活性剂、染料和乳胶,可制备成离子色谱柱(如季胺盐表面活性剂可以制备成阴离子色谱柱)。 涂覆型离子色谱柱的特点是简单、方便,价格便宜
品 名:离子色谱 英文名称:ion chromatography 说明:一种分析无机和有机离子的液相色谱技术。 按其分离原理可分为: (1)高效离子(交换)色谱,分离原理是离子交换,是离子色谱的最大分支,用有机离子交换树脂和硅质键合相离子交换剂为填料,树脂具有大孔、薄壳型或多孔表层型的物理结构,便于快速达到交换平衡; (2)离子对色谱,其固定相为疏水型的中性填料,流动相是含有对离子(对离子是指其电荷与待测离子相反,并能与之生成疏水型离子对化合物的表面活性剂离子)试剂和含适量有机溶剂的水溶液,对离子的非极性端亲脂,极性端亲水,其―CH2―键愈长,则离子对化合物在固定相的保留愈强; (3)离子排斥色谱,以全磺化高容量H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填料,以稀盐酸为淋洗剂,根据道南膜排斥效应,电离组分受排斥不保留。而弱酸则有一定保留。主要用于分离有机酸及无机含氧酸根。离子色谱将高效柱色谱分离与灵敏的自动检测手段相结合,适合于多组分与多元素的同时分析(一次可分离和测定十多种组分),灵敏度高(微克/升级),选择性好,样品用量少(微升级),易实现自动化。
提要 采用静电离子色谱法(EIC), 在ODS载体上涂覆胆汁酸诱导体胶束(CHAPS)进行阴离子和阳离子的同时分离. 以示差析光检测器检测, 分别以纯水、 碳酸盐、 磷酸盐和十二烷基磺酸盐电解质溶液为流动相, 探讨Na2SO4和NaBr, Na2S2O3, NaF和NaNO3, NaNO3和KNO3各离子对的分离条件和分离效率, 以及静态磁场对静电离子色谱的保留时间和分离效率的影响. 近年来离子色谱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是研究各种分离效率高, 选择性好, 分析速度快, 可同时分析阴离子和阳离子的色谱柱. 研究的重点是将涂覆有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物质作离子色谱固定相, 并已在光学异构体和无机离子分离分析方面展示出独特的优越性和发展潜力. 1994年, Hu Wezhi等人[1~4]首先采用在一分子内含有正负电荷的两性离子分子的表面活性剂作色谱固定相, 开创了静电离子色谱法. 本文利用自制的静电离子色谱柱, 选用不同种类流动相, 对含有不同阴离子的钠盐进行分离, 并初步探讨在磁场中静电离子色谱的保留行为.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和试剂 LC-4A高效液相色谱仪;
离子交换法是根据发酵产物的酸碱度、极性和分子大小而进行的分离纯化技术。目前,常用的离子交换剂是离子交换树脂,它上面有许多孔隙。离子交换树脂可分为两个组成部分:一部分是不能移动的高分子基团,构成了树脂的骨架;另一部分是可移动的离子,构成了树脂的活性基团,离子能够在骨架中进出。大多数发酵产物都具有酸性或碱性的功能团,并且在培养液中以离子状态存在。 用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分离纯化的大致过程是:当离子交换树脂浸泡在培养液中时,其中的代谢产物首先被吸附或扩散到离子交换树脂表面,然后,从离子交换树脂的表面扩散到内部,并与内部的离子互相交换。被交换出来的离子逐步从离子交换树脂的内部扩散到培养液中去。碱性的代谢产物,通常用酸性的离子交换树脂;酸性的代谢产物,则用碱性的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完毕,再用少量的洗脱剂将代谢产物洗下来。 在发酵工业中,蛋白质、氨基酸、核酸、酶及抗生素常用离子交换树脂法进行分离提纯。这种方法具有成本低、操作方便、提取率高、设备简单等优点。
开管毛细管电色谱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 快速的新型微柱分离方法。 它是在毛细管管壁涂布或键合固定相, 以电渗流驱动流动相的一种色谱分离模式。 该文对开管毛细管电色谱的发展、 柱制备、 理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引用文献47篇。 关键词 毛细管电色谱, 开管柱, 综述 毛细管电色谱(capillary electrochromatography, 简称CEC)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 快速的新型微柱分离方法。它在毛细管柱内填充液相色谱固定相或在柱壁键合固定相, 以电渗流驱动流动相, 溶质根据它们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及其电泳淌度的不同而得以分离的一种电分离模式[1,2] 。CEC以具有塞子流型的电渗流代替了具有抛物线流型的压力流, 因而具有毛细管区带电泳(CZE)的高效性。 CEC采用液相色谱的固定相和流动相, 因而还具有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高选择性。 由此可见, CEC既克服了CZE选择性差和分离中性化合物困难的弱点,又克服了胶束电动色谱 (MEKC)的胶束选择有限的缺点, 因此, 从1974年Pretorious等[3]第一次实现CEC分离以来,CEC
摘要:本文以岛津公司系列气相色谱仪系列为例,从电子、机械、设计思想几个方面讲述其技术进步的发展轨迹,并预测了今后气相色谱仪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气相色谱仪 电子 机械 1前言 自1952年世界上第一次创建实用气液色谱法以来,在短短几十年间,气相色谱仪作为现代分析检测仪器的代表,已发展成为一个有相当生产规模的产业,并形成了具有相当丰富的检测技术知识的学科。通过研究气相色谱仪的发展规律,能给使用者有益的启迪,为有关专业人员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帮助。 现以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的岛津公司气相色谱仪系列为例,如1983年的Gc-7A、1985年的Gc-9A,1990年的Gc-14A、1995年的GC-17A等,就这些仪器的几个主要方面,即加热单元控制、炉温控制、流量控制、数据处理系统、检测器系统、系统控制等,来讲述气相色谱仪技术进步的发展轨迹,并预测今后气相色谱汉的发展趋势。 2气相色谱仪技术进步的发展轨迹 2.1进样口及检测器的加热单元温度控制(Injectandde-cector temperature control) Gc-7A和Gc-9A均采用一个完整的总加热块单元,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