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通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常规样本蛋白质组学样本量要求

备注:(1)普通 label free 要求量参考 DIA 2.0/ 4D-DIA/PRM;(2)细胞、组织、FFPE 石蜡样本低于最低送样量,可选择超微量提取方法。根据样本数,可选择在 Labonline 录制超微量 4D/480 Label free 或超微量 DIA 2.0 方案。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一般工具与方法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取得巨大的成功和许多物种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仅仅靠基因组的序列来试图阐明生命现象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研究重心已经开始从揭示生命的所有遗传信息转移到在分子整体水平对功能的研究上,生命科学已实质性地跨入了后基因组时代。尽管现在已经有多个物种的基因组被测序,但这些基因组中通常有一半以上基因的功能是未知的。目前功能基因组研究中所采用的策略,如微阵列法(microarray)(Wodicka et al.,1997)、基因芯片(gene chips)(Ramsay et al.,1998)、基因表达序列分析(SAGE)(Velculescu et al.,1995)等,都是从细胞中 mRNA 的角度来考虑的。但事实上,从 DNA、mRNA 到蛋白质存在三个层次的调控,mRNA 自身也存在着贮存、转运和降解等问题,从 mRNA 角度考虑,实际上仅包括了转录水平调控,并不能全面代表蛋白质表达水平。实验也证明,组织中 mRNA 丰度与蛋白质丰度的相关性并不好,尤其对于低丰度蛋白质来说,相关性更差。蛋白质复杂的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或迁移,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则几乎无法从 mR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简易组学解决方案,为您的研究提速

讲师介绍:冉珊英国邓迪大学硕士毕业,国外学习质谱技术多年,研究方向为质谱组学技术和临床生物信息学分析,期间主要开展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机制研究和诊断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工作。从事质谱科研服务行业 6 年以上,主要负责蛋白组和代谢组学。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转录组+蛋白质组整合分析:如何助力更深机制探索,让科研不再难?

讲师介绍:夏红蕾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有多年的科研技术服务经验,专注于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研究领域。在课题设计、技术应用和问题处理方面具有多年丰富的实战经验,服务过 300 多家单位,协助客户发表多篇文章。课程介绍:1. 转录组+蛋白质组的联合价值和发文趋势。2. 经典案例解析,手把手教你数据挖掘。3. 转录组+蛋白质组方案设计演示及注意事项。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做了蛋白质组学,后续如何挖掘及验证数据?

讲师介绍:夏红蕾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有多年的科研技术服务经验,专注于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研究领域。在课题设计、技术应用和问题处理方面具有多年丰富的实战经验,服务过 300 多家单位,协助客户发表多篇文章。课程介绍:1. 蛋白质组学的应用。2. 如何从蛋白质组学结果中选择差异蛋白?3. 如何验证差异蛋白?4. 吉凯基因候选差异蛋白列表及 PRM 验证。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分析内容介绍与产品选购建议

讲师介绍:夏红蕾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有多年的科研技术服务经验,专注于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研究领域。在课题设计、技术应用和问题处理方面具有多年丰富的实战经验,服务过 300 多家单位,协助客户发表多篇文章。课程介绍:1. 科研服务平台:GRP 平台。2. 蛋白质组学实验流程和分析内容。3. 不同蛋白质组学技术路线如何选择?4. 典型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思路:客户案例分享。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4D 蛋白质组学技术的深度测评和应用案例解析

讲师介绍:冉珊英国邓迪大学硕士毕业,国外学习质谱技术多年,研究方向为质谱组学技术和临床生物信息学分析,期间主要开展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机制研究和诊断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工作。从事质谱科研服务行业 6 年以上,主要负责蛋白组和代谢组学。课程介绍:1. 吉凯 4D 家族产品介绍。2. 4D-DIA 磷酸化技术与应用介绍。3. 4D-PRM 技术与应用介绍。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国自然热点技术——高通量蛋白质组学

讲师介绍:夏红蕾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有多年的科研技术服务经验,专注于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研究领域。在课题设计、技术应用和问题处理方面具有多年丰富的实战经验,服务过 300 多家单位,协助客户发表多篇文章。课程介绍:1. 蛋白质组学介绍及应用三部曲。2. 蛋白质组学在临床基础研究中的应用案例解析。3. 蛋白质组学技术选择建议。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组学项目样本起测数和蛋白量要求

备注:产品参数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新,具体以交付的报告为准。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三句话读懂一篇 CNS:适度饮酒,与降低痴呆风险有关;衰老三标志,协同作用可抗癌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已到 2 月中旬,科研人奋斗的步伐不能停。 本周学术君继续带来 CNS 最新进展,助力大家勇攀科研高峰! 1. Nature:罕见遗传病中异常相分离和核仁功能障碍 无序蛋白质的突变可能会引起凝聚物的性质和功能的改变。 2023 年 2 月 8 日,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分子遗传学研究所的 Denes Hnisz 团队在 Nature 杂志发表研究论文 Aberrant phase separation and nucleolar dysfunction in rare genetic diseases。 该研究表明无序区域中与疾病相关的大量遗传变异,可能使核仁和其他生物分子凝聚物失调,进而引起罕见复杂综合征(BPTAS,短指骨、多指和胫骨再生障碍/发育不全综合征),提示相分离的破坏可能经常发生在遗传疾病中。图 1:来源 Nature 2. Cell:DNA 甲基化在哺乳动物中能够跨代遗传 哺乳动物中表观修饰的跨代遗传是否存在及其机制不明。 2023 年 2 月 7 日,美国 Salk 研究所与 Altos Labs 的 Juan Carlos Izpisua Belm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Science:性经验如何引起大脑内部状态改变?李莹课题组发现关键神经环路

大脑无疑是身体中最复杂的器官,它能够将各种感觉信息转换为不同的神经信号进而调控运动。这种感觉-运动转换与个体的内部状态密切相关,并受过往经验调节。已有研究表明,社会经验,尤其是性经验,可以引起社会行为相关神经回路的长期变化,并影响社会信息区分、交配、打斗和照顾幼崽等本能行为 [1-4]。然而,关于哪些神经环路编码性经验并影响本能行为抉择并不清楚。在小鼠中,雄性和雌性动物成功交配后通常会失去交配兴趣,即达到性饱足状态 [5]。这种内部状态的改变不仅可以避免寻找新伴侣而面临风险和精力浪费,对提高子代繁殖率也至关重要 [6]。然而关于两性大脑中是否存在特异的神经环路编码性饱足状态,以及该编码如何长期影响个体行为抉择并不清楚。2023 年 2 月 10 日,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李莹实验室在 Science 发表题为 Hyperexcited limbic neurons represent sexual satiety and reduce mating motivation 的研究长文,系统研究了这些问题。该研究首次在小鼠大脑边缘系统的终纹床核中发现可以持续编码过往性经验的神经环路,阐明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高福院士团队 Lancet 发文:北京 COVID-19 病例分析表明,疫情爆发期间未出现新变种

导读 COVID-19 大流行已经持续了近 3 年,目前仍然是一个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鉴于新冠病毒的广泛传播和不断演变,全球出现了众多变种,比如 alpha (B.1.1.7)、beta (B.1.351)、gamma (P.1)、delta (B.1.617.2)、omicron (B.1.1.529) 等。其中,Omicron 最早在南非被发现,增加的高传播力使其迅速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优势毒株。 2022 年 12 月之前,中国采取了与其他国家不同的应对策略,从 2020 年的武汉封城到动态清零政策,精准防控,阻止了新冠病毒的传播。随着 Omicron 亚变体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和防控经验的积累,2022 年 11 月中旬,中国调整和优化了预防和控制策略。 中国在调整防控政策后,疫情在中国的快速传播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并引发了人们对此次疫情是否会驱动新 SARS-CoV-2 变体出现的担忧。因此,对流行的 SARS-CoV-2 变体进行全面的时空研究,对于全球应对当前的 COVID-19 大流行至关重要。北京拥有常住人口 2100 万,在政策调整后初期成为中国病例数最多的城市之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Science:减肥原来这么简单!只要控制在白天进食,连脂肪细胞都在帮你减肥……

导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在人群中越来越普遍,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肥胖的根本原因是能量摄入和消耗之间的不平衡,而提起减肥,更无外乎是「管住嘴,迈开腿」。近年来在减肥圈中有一种备受关注的一种饮食模式——限制时间饮食(Time-restricted feeding, TRF),就是将进食时间限制在一天的特定时间段内。不久前,因为沈腾成功减肥而被推上微博热搜的「168 饮食法」也正是限时饮食的一种常见形式。此前,已有不少研究表明限制时间饮食对代谢健康有诸多好处,还可以帮助延缓衰老。近日,美国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在 Science 发表的最新研究 Time-restricted feeding mitigates obesity through adipocyte thermogenesis,又一次揭示了限时饮食在控制体重和改善代谢健康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在生物钟的活动阶段进食,脂肪组织会通过增强产热作用燃烧更多的卡路里,从而减缓肥胖的发展。图片来源:Science 主要研究内容 饮食的昼夜节律紊乱通过减少能量消耗促进肥胖 研究人员发现,仅在小鼠的非活动期间(白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第一视角带你了解单细胞测序技术对植物领域模式生物的剖析

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更多生物学领域开始应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可以全面真实的揭示细胞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尤其是在单细胞分辨率下对于样本的转录本信息进行研究,可以完美的解决细胞异质性问题。但在植物研究中由于细胞壁等因素的限制,相关研究稍显缓慢。2022 年 2 月 NEW PHYTOLOGIST 在线发表了一篇水稻花序单细胞文章,对水稻花序组织中细胞的分化发育进行了全面剖析,首次揭示了水稻花序组织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异质性和分化发育轨迹。该研究是以烈冰生物 CTO 宗杰博士为一作发表的文章,烈小冰将以第一视角为大家解析该文研究思路和分析结果。 1.文章介绍论著题目:A rice single cell transcriptomic atlas defines the developmental trajectories of rice floret and inflorescence meristems 发表期刊:NEW PHYTOLOGIST影响因子:10.323(2022 年最新数据) 2.实验基础信息实验分组: 采用水稻花序早期发育各生殖分生组织转换、花器官属性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单细胞多组学联合怎么做,GUT 教你设计方案策略

胰腺癌,公认的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其 5 年生存率仅为 9%,是名副其实的「癌王」。而现阶段针对它的治疗手段---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化学抗原体细胞受体,疗效甚微。且肿瘤内部微环境中存在的中性粒细胞(TANs)浸润也被认为是影响肿瘤的最不利的预后因素之一。科学家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得出针对先天免疫系统的治疗干预可能为目前 PDAC 免疫疗法的替代方案。因此摆在科学家面前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让中性粒细胞(TANs)成功被「策反」,协助免疫系统击败肿瘤的侵染呢? 1.文章介绍论著题目:Single-cell RNA-seq analysis reveals BHLHE40-driven pro-tumour neutrophils with hyperactivated glycolysis in pancreatic tumour microenvironment 发表期刊:GUT影响因子:31.793(2022 年最新数据) 2.实验基础信息样本信息:5 名 PDAC 患者的外周血和 PDAC 组织、2 名健康人(HC)的外周血、2 名胰腺炎患者(CP)外周血样本,分离血液 CD66b+ 中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单细胞测序技术之肝细胞相关实验方案策略

肝细胞癌(HCC)是肝癌的主要组织学亚型,占原发性肝癌的 90%,是全世界癌症相关死亡率的第三大常见原因。肝癌的诱因诸多,譬如遗传、表观遗传改变、慢性乙型肝炎、肥胖和糖尿病等都是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而且肝癌预后差,复发率和转移率高。因此本篇应用单细胞测序技术研究案例分享以孙倍成教授带领其研究团队发表在国际免疫学顶级期刊 Immunity 上的肝癌(HCC)炎癌转化调控新机制说起!1.文章介绍论著题目:The zinc finger protein Miz1 suppresses liver tumorigenesis by restricting hepatocyte-driven macrophage activation and inflammation 发表期刊:Immunity影响因子:43.474(2022 年最新数据) 2.实验基础信息样本信息:对照组:WT 小鼠实验组:除 WT(untreated)外,其它组小鼠(雄性)均出生后两周开始注射 DEN,后期每周注射 CCl4 以诱导肝癌的发生。单细胞捕获平台:10X Genomics单细胞实验分组:Miz1∆hep:Miz1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Nature 正刊带你解锁单细胞测序对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思路

众所周知,肿瘤一直都是众多科学家难以攻关的难题,肿瘤军团和免疫军团的战争也从未停歇。人体本身的免疫军团时刻保持警惕,尤其是人体自身免疫系统,为了一举歼灭善于隐藏的肿瘤细胞,同时防止自己滥杀无辜,设下多种作战方式:① T 细胞重新找出肿瘤细胞(CAR-T 疗法);② 不受阻碍全力追击肿瘤细胞(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但仅靠免疫系统自身斗争还是有些困难,因此通过体外基因改造的嵌合抗原受体 T 细胞(CAR-T)疗法开始发挥作用,而叠加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 buff,形成的非病毒的定点整合 CAR-T 疗法就是最强武器。该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87.5%(7/8)的患者获得疾病完全缓解,5 例无癌生存已超过 1 年,首例接受治疗的患者已无癌生存 2 年! 1.文章介绍论著题目:Non-viral, specifically targeted CAR-T cells achieve high safety and efficacy in B-NHL发表期刊:Nature影响因子:69.504(2022 年最新数据) 2.实验基础信息单细胞捕获平台:烈冰生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单细胞测序技术(scRNA-Seq)之 NCB 高分文章解析前列腺癌相关研究

前列腺癌是发病率非常高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高居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仅次于肺癌。中国前列腺癌患者约 70% 在初诊时已是晚期,5 年生存率只有 53.8%,这为我国前列腺肿瘤的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然而,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前列腺癌的认识取得了重大进展。1.文章介绍论著题目:Single-cell analysis reveals transcriptomic remodellings in distinct cell types that contribute to human prostate cancer progression 发表期刊:Nature Cell Biology影响因子:28.213(2022 年最新数据) 2.实验基础信息样本信息: 13 例前列腺肿瘤样本实验平台:BD RhapsodyTM、10X Genomics数据分析平台:NovelBrain® 生物信息分析云平台分析工具:聚类分析,marker gene 鉴定,GOPathway 分析,拟时序分析,Qusage 分析 3.研究结果展示:通过对 batch1 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单细胞免疫组库(TCR/BCR-seq)测序

免疫组库是哪位?能够称为“组库”,首先是功能相似的N多细胞的集合。而“免疫”是指免疫细胞,特指 T/B 淋巴细胞。“So~免疫组库”(Immune Repertoire,IR),指某个体,特定时间点下,所有功能多样性T/B淋巴细胞的总和。T/B细胞利用细胞表面受体(TCR/BCR)识别和结合抗原,介导机体产生针对性的免疫应答,发挥免疫功能并做好记录备案,如果该抗原再次入侵可迅速作出反应,作为健康卫士守护肌体城池。 “组库”从哪来?除了 n 多 T/B 细胞的集合,TCR/BCR 多样性也是把“蛋糕”做大的关键。首先 TCR/BCR 的本质是细胞膜表面蛋白受体,其生成过程都要走过 DNA 转录成 RNA 进而翻译生成蛋白质。在组成结构上,两种抗原识别受体均由两条不同链连接而成,TCR(1 条 α 链+1 条 β链),BCR(2 条重链+2 条轻链)。其中 α 链和轻链受基因片段 VJC 区域编码,组合形式相对简单,β 链和重链受基因片段 V(D)JC 区域编码。 基因片段 V(D)J (Variable-可变区; Diversity-多样区; joining-连接区;) 会发生随机重组,

提问
48 小时有问必答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添加小程序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