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学说
互联网
首先由德国植物学家 J. M.施莱登( Schleiden, 1838)和德国动物学家 T.施旺( Schwann, 1839)两人提出的,是关于一切植物和动物均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的学说。 人类对生物体微观结构的认识和显微镜的发明及其技术发展分不开。 1665年 R.胡克( Hooke)用自制显微镜观察木栓薄片,首先发现并描述了死细胞。 1671年, M.马尔比基( Malpighi)观察到活细胞内的细胞质。 1675年 A.列文虎克( Leeuwenhoek)观察到原生动物、人和哺乳动物的精子,首先描述了鲑鱼红细胞的核。 1831年 R.布朗( Brown)在兰科植物叶表皮细胞中发现细胞核及核仁。 1835年 F.杜雅丁( Dujardin)发现根足虫和多孔虫细胞的内含物。 1839年 J. E.浦金野( Purkinje)把植物细胞中物质统称原生质,同年 H.莫尔( Mohl)和 C. W.内格利( Ngeli)指出原生质是动植物细胞所具有的共性成分。早在 1809年 C. F.米贝尔( Mirbel)就指出:“植物是由有膜的细胞性组织构成”。 1824年, R. J. H.杜特劳( Dutrochet)提出:“一切动植物器官和一切组织,实质上只是由形态不同的细胞构成”。 1838年施莱登根据他对大量植物的观察,写出著名论文《植物发生论》,论证了所有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939年施旺根据对动物细胞的大量研究成果,发表著名论文《动植物的结构和生长的一致性的显微研究》,认为动物体也由细胞构成,并正式提出细胞学说。但是,施莱登和施旺对细胞的来源则认识不清。 1855年, R. C.微耳和( Virchow)明确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现今所称的细胞学说包括 3个内容:( 1)细胞是一切多细胞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对单细胞生物来说,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 2)多细胞生物的每个细胞为一个生命活动单位,执行特定的功能;( 3)现存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学说的创立是生物科学发展的里程碑,对生物科学向微观领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细胞学说揭示了生命结构的共性,表明细胞生物有着共同起源,生物彼此之间有着亲缘关系,从而为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奠定了唯物主义的基础。因此,恩格斯把细胞学说列入 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