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视觉二元说 duplicity theory

互联网

1268

   这种学说认为脊椎动物的视细胞中锥细胞与昼间视觉有关,主司色觉;另一方面,杆细胞主司黄昏视觉、无色觉。经舒尔茨(M.Schuetze,1866)的解剖学研究、帕里纳德(H.Parinaud,1881)的病理学研究、克里斯(V.Kries,1895)的生理学研究,至今已成定论。在网膜中央凹唯有锥细胞而无杆细胞,越向周边区锥细胞越少,杆细胞渐多,与这种解剖学观察相适应,肯定二元说者尚有许多生理学、心理学的事实:(1)不同明暗适应状态下网膜对光敏感性存在部位差异,在昼间视觉时中心区敏感性高,视力最好(与中央凹锥细胞非常密集相应),在暗适应时周边区敏感度高,视力差,而相当于中央凹的视野部分是看不见的。一如天文学家阿拉贡(D.Ara-go)所说的:“欲看暗星,不可注视”,便是这种情况的如实描写。(2)若测定色视野,明适应时中心区有良好色觉,趋向周边则减弱。黄昏视觉时无色觉。(3)如覆盖中央凹和周边区的宽阔视野来测定暗适应曲线,暗适应分两段进行。第一相是锥细胞适应,至适应结束需要30分以上,敏感度的增加可达一万倍以上。若用只照射中央凹的小视野测定,暗适应曲线仅见第一相而无第二相。(4)在中央凹不能观察到普金野(Purkinye)现象。除以上的心理学事实外,在昼间活动性的爬行类和鸟类,锥细胞多,杆细胞少;相反,在夜间活动的动物,杆细胞多,锥细胞少。这些情况也与二元说相一致。最客观的证据是,用微电极测定单个锥细胞光谱反应曲线的实验和用显微分光光度术测定锥细胞外段的光谱吸收实验,表明锥细胞有三类,感度极大或吸收极大分别在红、绿、蓝区,这和杨-赫尔姆霍茨(Young-Helmhol-tz)三原色说相一致。杆细胞仅有一种,其光谱反应曲线的峰与该动物的杆细胞色素(视紫红或视紫)的吸收峰一致,对光敏感度高。在病理学的依据中,重要的是夜盲症和色盲,前者可用杆细胞功能障碍,后者可用锥细胞功能障碍加以解释。夜盲者和全色盲者的视感度曲线分别与正常者明适应时和暗适应时的曲线颇为一致,以及全色盲者网膜中央凹功能不全等事实都特别受到了重视。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