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源多倍性 allopolyploidy
互联网
1657
异源多倍性 allopolyploidy, alloploidy 指不同种的染色体组组合在一起而产生的染色体倍数的变异( H. Kihara, T. Ono, 1926)。根据组成核型的染色体组的数目又可分别称为异源三倍体、异源四倍体、异源…倍体等( allotriploid, allote- traploid, sllo… ploid),总称为异源多倍体。在近缘种间出现的自然多倍体种大多属于此类。究其成因,认为有两种情况:一是从种间杂交的杂种胚直接加倍而产生;另一类是由杂种的未减数雌雄配子相互结合,产生的幼胚。作为种间杂交的结果而产生异源多倍体种的例子并不少见。例如,大多数的人工合成种在细胞学和形态学上均与自然的多倍体种一致,可以证明异源多倍体种的真正起源。自然界里在近缘植物群内出现的异源多倍性有二类:一类是同一属内的基本种,其染色体组是由数目相同的染色体组成的。另一类是同属内基本种的染色体组具有两种以上的不同的染色体数目。前一类有小麦属( x=7)、山年草( x=7)、延龄草( x=5)、棉属( x=13)等:后一类例子有二歧蒲公英属( x=3-8, 10, 20)芸苔属( x=8, 9, 10)等。异源多倍体的特性与同源多倍体不同,要复杂得多,性状上表现为祖先基本种的中间型,有时甚至具有某些全新的性状。特别是双二倍体有这样的特点,是减数分裂形成正常的二价体,结实性高,能形成完全独立的新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