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塞
互联网
腔隙性脑梗塞是指脑血管深穿动脉阻塞后形成的微梗塞,在脑实质中遗留下不规则的大小在2-50毫米之内的腔隙。常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部分病人有高血压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临床上症状轻或无症状,一般经治疗后恢复快,预后好。
临床表现
1.纯感觉型:一侧面、唇、口部或肢体的感觉障碍,如:冷感、热感、刺痛感、肿胀感、触觉过敏等轻度感觉障碍。 2.纯运动性软偏瘫及其变异型:一侧面、上下肢无力(轻偏瘫)。 3.共济失调性轻偏瘫:一侧下肢无力、走路不稳,可伴感觉障碍; 4.构音不全-手笨拙综合征:中枢性面无力、构音障碍、纳吃、轻度吞咽困难手无力书写笨拙等共济失调表现; 5.感觉运动性卒中:一侧肢体的感觉障碍及轻偏瘫,感觉症状早于运动症状; 6.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动脉硬化表现;
诊断依据
1.50岁以上发病、有高血压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2.有一侧面、肢体的感觉障碍、轻偏瘫、共济失调等不同症状; 3.脑脊液检查无异常; 4.颅脑CT或颅脑核磁共振成像(MRI)发现缺血性、陈旧缺血性病源。
治疗原则
1.对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发病的治疗。 2.抗凝治疗。 3.血管扩张剂。 4.降血脂、降低血粘度。 5.血管手术,切除血管内膜和硬化斑或血管扩张成形术。 6.对症治疗及合并症的治疗。
用药原则
大多数病人应用阿司匹林、藻酸双酯钠、活血素口服液、潘生丁等药物。力抗栓(Ticlid)是更为有效的新特药物。对于有心脏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的病人要及时予以治疗。肝素静脉滴注或新近报道应用的低分子肝素等抗凝剂、尿激酶等溶栓剂可用于近期起病的病人。低分子右旋糖酐可帮助降低血粘度。血管扩张剂(硝苯比啶、烟酸等)根据具体病人慎用。
辅助检查
1.体格检查时要注意确定有无心脏疾病、高血压、红细胞增多症、感染等引起脑血管闭塞性疾病;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闭塞血管的定位; 2.颅脑CT检查是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中重要的检查,其可对梗塞部位、数量、范围作出准确判断。颅脑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其可更早、更为准确的显示腔隙梗塞病源。 3.正电子发射电子电脑X线断层扫描(ECT)、脑血管多普勒超声波检查以t解不同脑血管的血流情况及局部血管壁变化情况。颅脑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位减影血管造影(DISA)有助于阻塞血管的定位诊断及病因诊断。 4.三大常规、肝肾功能检查以便t解患者其他脏器的功能情况; 5.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脂、血细菌培养等检查以便病因诊断和治疗。
疗效评价
1.治愈:面部、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好,可遗留轻度神经损害体征。 2.好转:面部、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 3.未愈:神经功能无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