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积液
互联网
829
胸膜脏层和壁层之间为一潜在的胸膜腔,在正常情况下,胸膜腔内含有微量润滑液体,其产生与吸收经常处于动态平衡。当有病理原因使其产生增加和(或)吸收减少时,就会出现胸腔积液。胸腔积液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两类。临床上以结核性胸膜炎常见。
临床表现
1.由于原发病、积液的性质和量的不同而不同,积液〈300ml,可无症状,中等量或大量时呼吸困难明显。 2.少量积液时可无阳性体征,中或大量积液时,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语颤消失,积液区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气管、纵隔均移向健侧。
诊断依据
1.胸闷、胸痛、气促。 2.胸腔积液量少时可无阳性体征,积液量多时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语颤消失,叩诊浊音或实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气管、纵隔、心脏移向健侧。 3.X线检查:少量积液时肋膈角变钝,中等量积液可见大片致密阴影,肺底部积液可见患侧“膈肌”升高,改变体位胸水可流动。 4.超声波检查:可见液平段。 5.胸腔穿刺抽出液体,胸水检查常规、生化、免疫学和细胞学。可明确为渗出液或漏出液,有助于病因诊断。
治疗原则
1.治疗原发病。 2.胸腔穿刺抽液,胸腔内注药(胸腔内的用药根据原发病的不同而不同)。 3.顽固性胸腔积液、慢性脓胸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4.慢性脓胸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用药原则
1.结核性胸膜炎应用抗结核药,如:异烟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 2.化脓性胸膜炎以抗感染为主,辅助胸穿抽液,脓腔冲洗及胸腔内注入抗生素。 3.癌性胸积液则抗癌药治疗及胸腔内用药。 4.针对不同的病因进一步治疗。
辅助检查
1.胸腔积液患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病因未明者,可选检查框限“B”、“C”。
疗效评价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X线检查胸腔积液完全吸收。 2.好转:症状、体征消失,X线检查胸腔积液明显吸收或仍有少量积液。 3.未愈:症状、体征及X线检查均无改变或加重。
临床表现
1.由于原发病、积液的性质和量的不同而不同,积液〈300ml,可无症状,中等量或大量时呼吸困难明显。 2.少量积液时可无阳性体征,中或大量积液时,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语颤消失,积液区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气管、纵隔均移向健侧。
诊断依据
1.胸闷、胸痛、气促。 2.胸腔积液量少时可无阳性体征,积液量多时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语颤消失,叩诊浊音或实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气管、纵隔、心脏移向健侧。 3.X线检查:少量积液时肋膈角变钝,中等量积液可见大片致密阴影,肺底部积液可见患侧“膈肌”升高,改变体位胸水可流动。 4.超声波检查:可见液平段。 5.胸腔穿刺抽出液体,胸水检查常规、生化、免疫学和细胞学。可明确为渗出液或漏出液,有助于病因诊断。
治疗原则
1.治疗原发病。 2.胸腔穿刺抽液,胸腔内注药(胸腔内的用药根据原发病的不同而不同)。 3.顽固性胸腔积液、慢性脓胸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4.慢性脓胸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用药原则
1.结核性胸膜炎应用抗结核药,如:异烟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 2.化脓性胸膜炎以抗感染为主,辅助胸穿抽液,脓腔冲洗及胸腔内注入抗生素。 3.癌性胸积液则抗癌药治疗及胸腔内用药。 4.针对不同的病因进一步治疗。
辅助检查
1.胸腔积液患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病因未明者,可选检查框限“B”、“C”。
疗效评价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X线检查胸腔积液完全吸收。 2.好转:症状、体征消失,X线检查胸腔积液明显吸收或仍有少量积液。 3.未愈:症状、体征及X线检查均无改变或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