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眼球突出

互联网

623

  眼球突出又称突眼,是指眼球向前移位并外突的异常状态。眼球在眼眶内的正常位置是角膜顶端不超出眼眶上下缘。双眼突出度差异一般不超过2mm,否则应考虑病理性眼球突出。引起病理性眼球突出的原因为一切增加眶内容的病变或所有眼外肌陷于驰缓或麻痹状态。根据不同性质和发生过程,常见眼球突出有炎性突出、占位性突眼、外伤性突眼、内分泌性突眼、血管性突眼等几种类型。

临床表现
  1.炎性突眼 眼球突出,眼球疼痛和压痛,运动障碍,眼睑和结膜红肿,体温升高;既往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病史。 2.占位性突眼:为眼眶肿瘤所引起。 眼球突出为逐渐性;晚期可有不同程度的眼前部瘀血,视力减退,部份病例眶缘可触及肿物。 3.外伤性突眼:有外伤史或手术史。 急性或亚急性眼球突出,眼前段瘀血,眼球运动障碍等。 4.内分泌性突眼:是指甲状腺毒性突眼、促甲状腺毒性突眼。 常双眼发病;眼睑肥厚,上睑退缩,睑裂增大,下视时上睑不能随同眼球下降;瞬目运动减少,辐辏能力减弱;眼球运动不同程度受限,睑闭合不全可合并致暴露性角膜炎。 5.血管性突眼: 多为单侧性,间歇性突眼时轻时重,低头、弯腰时眼球突出加重,直立时眼球突出减轻或消失。如为搏动性突眼,则单侧眼球突出随脉搏而搏动,眼部听诊可闻及搏动性杂音,持续压迫眼球或同侧颈动脉时,眼球突出度减少或消失,并可见眼睑及球筋膜瘀血、水肿,视网膜静脉怒张,视盘充血、水肿,视力减退等。

诊断依据
  1.炎性突眼: 是由眶内组织炎症或海绵窦感染引起,如眶蜂窝组织炎、眶骨膜炎、眼球筋膜炎、炎性假瘤、痛性眼肌麻痹、海绵窦血栓等;常伴有眼前部炎症表现和眼球运动障碍。 2.占位性突眼: 主要由眶内原发或继发肿瘤引起,眼科B型超声波、CT、核磁共振检查显示眶内占位元病变。 3.外伤性突眼: 主要由头面部外伤致眶骨骨折、眶内出血所致。有眼前段瘀血、眼球运动障碍等;X-线摄片、CT检查为临床提供证据。 4.内分泌性突眼: 常为双眼,眼睑肥厚,上睑退缩,睑裂增大,下视时上睑不能随同眼下降,瞬目运动减少,辐辏能力减弱,眼球运动不同程度受限,甲状腺素性突眼者以手压眼球可使之重定,促甲状腺素性突眼不能使之复。T3、T4、FT3、FT4、TSH等检查为临床提供依据;B型超声波、CT检查显示眼眶内脂肪增加及眼肌肥厚。 5.血管性突眼 间歇性突眼:由眼眶内静脉曲张所致。低头、摒气、颈向旁扭转或压迫颈静脉可出现突眼,直立或仰卧时突眼消失。 搏动性突眼:由于颈内动脉破裂与海绵窦相通所致。骤然发病,眼球突出随脉搏而搏动,眼部听诊可闻搏动性杂音;持续压迫眼球或同侧颈总动脉时,眼球突出度减少或消失;眼睑及球结膜瘀血、水肿;视网膜静脉怒张、视盘充血、水肿、视力减退。

治疗原则
  1.炎性突眼:主要抗炎、抗感染治疗; 2.占位性突眼:手术治疗为主; 3.外伤性突眼:按外伤处理原则; 4.内分泌性突眼: 病因治疗同时防止暴露性角膜炎。 5.血管性突眼 间歇性突眼:一般可不处理,严重时可施行曲张静脉结扎或切除; 搏动性眼:一般用垫子垫好,以弹性绷带固定压迫患侧颈总动脉,必要时结扎颈总动脉。

用药原则
  1.明确眼球突出的类型,进行相应治疗; 2.炎性突眼以抗炎、抗感染为主; 3.占位性突眼以手术治疗为主,恶性肿瘤以化疗或放疗。眼眶血管瘤考虑局部及全身用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 4.外伤性突眼以止血、散血、抗防感染,必要时手术治疗; 5.内分泌性突眼:眼局部运用消炎痛眼水,氟呱酸眼水及大量涂眼膏预防暴露性角膜炎的发生。全身治疗按内科用药或外科手术治疗; 6.血管性突眼:手术后以预防感染为主。

辅助检查
  1.炎性突眼的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其中炎性假瘤可考虑包括“B”的CT检查。 2.占位性突眼及外伤性突眼的检查专案包括检查框限的“A”、“B”中B超、CT、视野等,必要时包括“C”中的核磁共振; 3.内分泌性突眼的检查专案包括检查框限“A”、“B”中的T3、T4、T3、T4、TSH及“C”中的“ECT”检查; 4.血管性突眼的检查专案包括检查框限“A”、“B”中部分专案及“C”的核磁共振。

疗效评价
  1.治愈:病因去除,眼球突出消失,眼球位置正常。 2.好转:眼球突出减轻。 3.未愈:眼球突出无减轻,甚至加重。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