啮齿目
互联网
哺乳纲的1目。上下颌只有1对门齿,喜啮咬较坚硬的物体;门齿仅唇面覆以光滑而坚硬的珐琅质,磨损后始终呈锐利的凿状;门齿无根,能终生生长。均无犬齿门齿与颊齿间有很大的齿隙。下颌关节突与颅骨的关节窝联结比较松弛,既可前后移动,又能左右错动,既能压碎食物,又能碾磨植物纤维。听泡较发达,盲肠较粗大。雌性具双角子宫,雄性的睾丸在非繁殖期间萎缩并隐于腹腔内。本目种数约占哺乳动物的40~50%,个体数目远远超过其他全部类群数目的总和。形态和生活习性千差万别。
形态 最古老的啮齿动物化石发现于北美洲的古新世地层中。经漫长的进化历史,特别是新第三纪和第四纪早期两次大分化,啮齿目动物在形态上已极为多样化。它们的体型相差悬殊,一只肥尾心颅跳鼠的体长仅4.1~5.4厘米,体重约10克;非洲巢鼠的体长5.7厘米,体重仅5克左右;而水豚的体长可达1.3米,高0.5米,体重达50千克。多数种类的体长在10~20厘米之间,体重100克以下。兔尾鼠属没有外尾,蹶鼠属等的尾则为体长的1.5倍或更长。许多鼠科种类的尾几乎无毛,环状鳞片清晰可见;而松鼠科种类的尾又粗又大,河狸的尾尤为特殊,上下扁并覆以大型鳞片。毛色差异更大,许多种类的体色比较单调,但一些种类则毛色艳丽,有的各部位毛色截然不同,有的在头部或体背具有斑点或各种条纹。覆毛的硬度、长度和密度也有许多不同。
栖息环境与适应 啮齿类广泛分布全世界(除南极外)。从赤道热带直到极地冻土,从沿海的茂密森林直到大陆腹地的沙漠戈壁,从低于海平面150米的盆地直至4000米以上的高山草甸,从地下或深水中直到高几十米的树冠,处处都有啮齿类存在。它们的形态对各种各样的生活环境达到高度的适应特化。
许多种类营穴居生活,在地下挖掘比较复杂的洞道和巢穴。与此相关,它们的体型多短粗,头大颈短,四肢与尾都短,爪粗壮而锐利,肌肉强健。特别象鼢鼠、鼹形鼠一类主要在地下活动的种类,耳、眼十分退化,前肢的爪和趾非常巨大,具有惊人的挖掘能力。许多营水中生活的种类,能游泳和潜水,体肥大,脂肪层厚,绒毛厚密,不怕冷水浸泡,嘴、鼻、耳常有防水灌入的形态结构,后脚具蹼,有的沿其边缘还有长毛,在水中起桨的作用。有些种类,如山河狸,尾大而扁,游水时用以掌握航向。开阔景观中的种类善奔跑或跳跃,视力和听力都较好,如跳鼠科种类眼大,听泡大,耳壳长,后腿为前腿的3~5倍长,尾也很长,常用甩尾方法在空中改变行进方向。森林或高草丛中种类体型纤细,四肢修长,行动敏捷。面部多须,有利于在林间穿行时躲闪枝叶。树栖松鼠类于树杈间窜跳时,它们的粗大尾巴起舵的作用,并可减低身体下落的速度。巢鼠、攀鼠等尾细长,并能缠绕植物枝或茎向上攀爬,脚趾末端变粗,脚掌有垫状物,爪弯曲而锐利,均有助于攀树和在枝上奔走。鼯鼠科各种在体侧前后肢间具皮膜,为适于在空中滑翔。
生活习性 多数啮齿类在夜间或晨昏活动,但也有不少种类白昼活动。啮齿类生活的季节性变化比较突出。冬季活动量一般减少,在降雪地区,有些种类于寒冷季节来临之前,在体内贮存大量脂肪,供蛰眠期间机体的消耗。由于冬季缺乏食物,一些种类从秋季开始储存,如草原兔尾鼠在洞口附近堆积干草,并把一部分拉入洞道;仓鼠类往洞中搬粮或草籽,与此相关,它们口中生有临时贮放食物的颊囊,生活在中亚沙漠区的细趾黄鼠有夏眠习性。
林区的种类常在树杈上、树洞内或树根下筑巢,而巢鼠在高草的上部做巢。开阔景观中的种类多穴居,挖掘很深而复杂的洞道。有些种类的地面洞口密集,构成洞群。两栖的个别种类在水边筑巢,部分洞口开向水中,河狸修造浮在水面上的巢和水坝。
多数种类取食植物,有些也吃动物性食物。鼹形田鼠(Ellobius talpinus)的门齿露出唇外,有利于拉咬植物根和地下茎。许多鼠类与仓鼠类的臼齿咀嚼面都有适于碾磨植物种子的结构,有2~3列丘状齿尖;以柏树籽为食的复齿鼯鼠的咀嚼面有很复杂的齿纹;而以啃食树木为生的河狸则具有巨大而锋利的门齿和适于压嚼木质的阔臼齿。啮齿类的牙齿数一般不超过22枚,但非洲的多齿滨鼠属有28枚牙齿,而新几内亚的一齿鼠只有4枚门齿和4枚臼齿。
繁殖习性 许多种类的繁殖能力都很强。少数种类只于每年春季繁殖1窝幼仔,多数则于春、夏、秋产3窝左右,而褐家鼠和小家鼠在隐蔽条件好、食物充足的情况下终年生殖,每年可产6~8窝幼仔。每胎产仔数各不相同,多数为4~6只,多者达7~8只。一些害鼠在数量很低的年分繁殖力显著增强,不但繁殖次数增加,而且每胎产仔数也大大提高,最高达18仔。多数种类的妊娠期短,仅20天到1个月左右。幼鼠生后20天左右就能单独寻食,一般3个月达性成熟,春季出生的个体能在当年秋季繁殖。但多数幼体于次年春季繁殖。少数大型种类寿命较长,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活10年以上,但多数种类的自然寿命为2~5年。
分类 有关啮齿类的许多分类学问题至今未能解决。据估计,全世界现存1590~2000种,分属28~34科。有人根据咀嚼器官的结构把啮齿类分为松鼠、 豪猪和鼠3个亚目;也有人主张划分为山河狸、 松鼠、 鳞尾松鼠、睡鼠、鼠、豚鼠和豪猪等7个亚目。在中国,自然分布的有11科62属160种左右,人工饲养的有豚鼠科、海狸鼠科、毛丝鼠科的少数种类。
经济意义 啮齿类有的有益,有的有害,有的益害兼有,但总的说来是益少害多。松鼠、河狸、旱獭、毛丝鼠、海狸鼠、麝鼠等的毛皮都是国际市场上畅销的商品;一些较大型种类(如松鼠、豪猪、竹鼠、板齿鼠等)的肉颇鲜美,经防疫处理后,旱獭的肉和脂肪都可食用;豪猪刺可作饰物和工艺品原料;少数动物可供观赏。一些种类在一定时期也吃少数害虫,它们的粪尿也可增加土壤肥力。几乎各种自然环境中都有某些啮齿类生存,它们以啮食植物为生,同时又是食肉动物赖以生存的条件,因而对保持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如果没有它们存在,鼬类、貂、狐等许多珍贵的毛皮兽类和其他吃肉的有益动物的数量就会显著下降。大白鼠、小白鼠、豚鼠、金仓鼠、长爪沙鼠等许多种类都是重要的试验动物。
啮齿类对人类的危害是多方面的,由于它们一年四季啃食农作物与草本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以及树皮、树芽、枝叶和树根,给农、牧、林业带来极大危害。它们的挖掘活动使地表的植被遭到破坏和覆盖。在山坡和丘陵,鼠洞周围的水土流失现象也较严重。在沙质土壤地区,常因草根被啃光而引起土壤沙化。一些家栖鼠类经常咬坏室内的衣物、箱柜、各种设备和贮藏品。仓库中的大量粮、油、糖、肉、蛋类及其加工品被鼠类的粪尿污染,不能食用。时常发生因电线或地下电缆被咬断而影响交通运输、厂矿安全送电和施工,甚至酿成火灾。少数种类在堤坝上挖洞,能造成水库和河坝漏水,甚至有被洪水冲垮堤坝的危险。许多啮齿类能储存和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森林脑炎、恙虫病、土拉伦等许多种流行性传染病,对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