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植物区系
互联网
新生代植物区系
新生代植物区系 (Cenozoic flora) 从晚白垩世土伦期(距今9400万年)开始,被子植物已取代了中生代的蕨类、苏铁和银杏类,而在植物界中占优势,许多松柏类的属延续到现代,因而,新生代植物群以被子植物为主。
第三纪植物群 可以分为4个植物区:
泛北极第三纪植物区 在第三纪早期新西伯利亚群岛、西伯利亚北部、加拿大、帕里群岛、巴瑟斯特群岛到北纬83°地带具有云杉、松、红杉、杨、柳、桦、榆、和莎草科植物。略南的地区有红杉、落羽杉、水松、水杉、银杏、桦、山毛榉、鹅耳枥、榆、械、栎、连香树等。
到渐新世气温下降,北方的植物向南迁徒,在美国西北部俄勒冈州有红杉、栎、石柯、榆、苗榆、山毛榉、连香树等。
到中新世北方植物再向南迁徙,分布到中国北方、日本、瑞士、俄罗斯南部、美国加州中部和内华达。中国山东山旺在中新世出现的构、枇杷、梧桐、拐枣、刺楸和葛在那时的欧洲和北美亦有分布,可是现在只限于东亚。
到上新世在北美有少数银杏、水松、连香树和榉,可是现在已不见。在欧洲有红杉。上新世以后它们在欧亚大陆就不出现了。
古热带第三纪植物区 在始新世的伦敦粘土中有热带尼帕榈(Nipa),现在它只生长在印度洋区。到晚第三纪无花果、樟向南分布到东南亚和缅甸。在欧亚中纬度地带晚第三纪时温带种有所增加。在印度出现龙脑香科植物。以前出现于古热带第三纪植物区的桉树现已分布到澳大利亚。在印尼爪哇始新世有樟科、豆科、无花果、和柿。新西兰始新世有贝壳杉、泪杉、叶状枝杉(Phylloc-ladus)和罗汉松。在澳大利亚中新世有澳柏松(Callitris)。在非洲南部第三纪有罗汉松和澳柏松。
新热带第三纪植物区 在始新世北美有许多热带植物,如棕榈科、樟科、大戟科和豆科,但没有尼帕榈和龙脑香科。始新世时许多南美北部和西印度群岛的植物向北迁移。美国东南部的中新世和上新世植被与现代的佛罗里达的差不多。
在渐新世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气候温暖,有落叶杉和大叶的被子植物,如五桠果科的Tetracera,桃金娘科的Calyptranthes。到中新世末期樟科的鳄梨分布在加州中部。
在始新世北美西部有不少大戟科和豆科的乔木植物,现在只有灌木和草本类型。
在阿根廷和智利,始新世有很多樟科植物,并有现代南半球特征性的植物,如夹竹桃科、秋海棠科、桃金娘科、茜草科、南美杉和罗汉松。始新世以后在南美新热带第三纪植物群向北迁徙5°~15°。
在渐新世和中新世秘鲁的植物可以分布到巴西,可是现在不太可能。E.W.贝里认为在上新世以后,安第斯山已上升了5000英尺。
南极第三纪植物区 南极洲的西摩岛(南纬64°)在始新世有南美杉、罗汉松和泪松以及现在分布在南半球的被子植物木兰科的室木(Drimys)、山龙眼科的奈特山龙眼(Knightia)、秘鲁肉豆蔻(Laurelia)、拟山毛榉(Nothofagus)、Monimiaceae等。在南美南角以北,老第三纪植物群中亦有南美杉、罗汉松、拟山毛榉、奈特山龙眼和秘鲁肉豆蔻。在南纬49°克尔盖伦群岛老第三纪有南美杉和罗汉松。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南纬35°)在始新世有樟、桉、海桐花、亦有拟山毛榉、南美杉和山龙眼科的Lonatia和臭茜草(Coprosma)。
第四纪植物群 第四纪冰期气温下降。很多北方的植物向南迁徙,如加拿大云杉(Picea glauca)出现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山区植物也向平原下移,如中国陕西秦岭山区的青杆(Picea wilsonii)在晚更新世冰期出现于渭南丘陵地带,在更新世,马尔维纳斯群岛还有罗汉松和肖楠,指示那时间冰期的气候比现在的温和,现在该地已无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