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通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动物病毒

互联网

2214
病毒广泛侵袭各类动物,对经济动物也不例外,在家禽家畜养殖中屡见不鲜。禽流感病毒和口蹄疫病毒是其中影响范围很广、造成经济损失较为严重的两种病毒。另有一些,如鸡新城疫病毒、猪瘟病毒、兔出血热病毒、鹦鹉热病毒和狂犬病毒也是不可轻视的。
鸡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
  新城疫(ND)是由新城疫病毒(NDV)引起的一种极易传染的毁灭性疾病,其死亡率常高达100%,广泛分布于许多国家。典型特征是呼吸道、消化道粘膜出血。人也有易感性。本病在1926年最早发现于印度尼西亚的巴塔维亚,同年发现于英国新城,因此而得名。
  NDV形态接近圆形。具有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是病毒的抗原结构。NDV通过自身结构HN多肽(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吸附到细胞上,然后病毒与细胞膜发生相互融合作用进入细胞并开始复制繁殖。
  ND临床症状变化很大,与鸡群的年龄和免疫状况、感染途径及有无其它微生物并发等多种因素有关。
  人也能感染新城疫,主要发生于禽类加工厂的工人、兽医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接触病毒或处理病禽时发生,潜伏期为48小时,可引起急性结膜炎,偶尔也可侵害角膜。不经治疗即可康复,并且不传染他人。
  NDV通过健康家禽直接接触病禽,或间接摄入被病禽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污染的饲料、垫料及饮水而传播。通过家禽收购和加工厂的活禽运输,处于潜伏期和发病早期的病禽与健康家禽混在一起致使病毒传播,而使整群都受到感染。温和型新城疫会成为持久性感染,长期不断排出病毒,造成疾病的连续传播。
  控制新城疫的主要措施是预防接种,使用的疫苗有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使用疫苗的同时,良好的饲养管理和清洁的卫生环境更是预防的首要条件。


狂犬病毒(Rabies Virus)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早在1884年, Louis Pasteur就创建了一种疫苗,并救活一个被狂犬咬伤的农民儿子的生命。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约有35,000至50,000死亡病例,并且绝大多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本病广泛地存在于世界各地,所有温血动物都能感染。
  狂犬病毒外形呈弹状,具有两种主要抗原:一种为病毒外膜上的糖蛋白抗原,另一种为内层的核蛋白抗原。
  患者和患病动物体内所分离到的病毒街毒(street virus),经多次通过兔脑后成为固定毒(fixed virus),毒力降低,可以制做疫苗。
  感染者发病时呈高度兴奋状态,一旦喝水即引起严重的痉挛等症状,出现恐水现象,故又称“恐水症” (hydrophobia)。3~5日后,病人转入麻痹、昏迷状态,最后呼吸、循环衰竭而死。
  野生动物有可能长期隐匿该病毒,在人口较为稠密的城镇,本病则主要来源于带毒的犬猫,成为人和家畜发生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
  由于狂犬病毒产生的危害较为严重,因此应当做好防范工作。对犬只、宠物应严加管理,定期进行疫苗注射;人被狂犬咬伤,应立即清洗伤口,可用20%肥皂水、去垢剂、含胺化合物或清水充分洗涤。清洗后,尽快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

兔病毒性出血症(Rabbit Ha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


  兔病毒性出血症简称兔出血症,是由病毒所致的兔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型、高度接触性传染、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发病时,以全身实质器官出血为主要特征。1984年春在我国湖北、江苏省市郊首先爆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RHDV在感染细胞内散在存在,成熟粒子呈球形颗粒,无囊膜,二十面体立体,未成熟的粒子为无芯髓的空壳粒子,核酸为单股DNA。此病毒具有较强的血凝性。
  此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兔和带毒兔。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感染,也可由粪便和物具间接传播。本病只发生于家兔、毛用兔,其中以长毛兔最易感。2月以上的青年兔死亡率最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防治可用RHDV的灭活疫苗,这种疫苗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安全性100%,保护率99%,疫苗推广应用20余年,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猪瘟病毒(Hog Cholera Virus,HCV)


  猪瘟(HC)于1833年在美国俄亥俄州首先发现。此病遍布全世界,具高度接触传染性,往往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几年来我国因各种疾病死亡的牲猪中1/3以上是由猪瘟致死的,每年的直接经济损失有数十亿元。设在巴黎的国际兽疫局(OIE)将猪瘟列入A类6种法定传染病之一。
  许多国家和地区已先后宣布消灭了猪瘟。
  感染慢性温和性猪瘟,会导致生长阻滞和发育不全,最后死亡。妊娠母猪感染中、低毒力毒株后会引起以繁殖障碍为主要症状的“带毒母猪综合症”,引起先天性流产,木乃伊胎、弱胎和产出仔猪颤抖症。
  猪体间的直接接触是HCV传播的主要方式。
1、 被感染的猪在潜伏期不断排毒。
2、 妊娠母猪被中等毒力或低毒力毒株感染后,病毒穿过胎盘屏障感染
胎儿,随着仔猪的出生而散播。
3、 猪的运输。HCV在冷藏肉中可存活数月,在冷冻肉中可存活数年。
4、 携带病毒的野猪和山羊可通过食物链或直接接触感染家养猪。
5、 昆虫也有可能传播HCV。
  对HC的控制措施包括:禁止生猪运输,封锁和监视受危害地区的猪场,消灭所有感染猪,对猪场进行彻底的清扫和消毒。免疫接种是防治HC的主要手段,包括被动免疫(高免血清)和主动免疫(高免血清-血毒同时接种法、灭活结晶紫疫苗和弱毒疫苗)。二十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猪瘟兔化弱毒(C-株)和其换代产品(细胞苗)在我国被广泛应用。我国的C-株、日本的CPE-株和法国的Thiverval株这三大品系疫苗的广泛应用对控制猪瘟的流行起到了关键作用。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


(一)禽流感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感染或疾病综合症,极易在禽鸟间散播,可引致家禽大量死亡,对家禽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破坏。禽流感为一种人兽共患的烈性传染病。发生之时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997年,香港发生全世界第一宗人类受H5型禽流感感染病例,原本只影响鸡的病毒亦令人类患病。香港政府下令屠宰150万只鸡。受影响的人数为18人,其中6人死亡。1997年“禽流感事件”之后,作为香港主要的活鸡供应地,广东蒙受了近10亿元的经济损失。
  2002年3月香港爆发了一波可能致命的禽流感,一处养鸡场饲养的鸡7,000只遭扑杀,其因是死于H5型流感病毒。香港2002年2月1日爆发这波禽流感病毒疫情后,已扑杀了860,000只鸡,而为了补偿家禽养殖户的损失则耗费掉政府上亿元的港币。
  发生疫情时期国家之间则实施家禽产品的禁运,严重影响贸易发展。

(二)禽流感病毒
  AIV是一种负链RNA病毒,其基因组由8股RNA节段构成,分别编码不同蛋白。由于分节段核酸的特性,AIV易发生基因重组,当细胞感染两种不同流感病毒时,不同来源的基因节段包被在一起即可能形成新的毒粒。
  其囊膜表面有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
  AIV没有超常的稳定性,对热的抵抗力弱,常用消毒药如福尔马林、稀酸、漂白粉、碘剂、脂溶剂等能迅速破坏其致病力。
  基于HA和NA表面抗原,将其分成不同的血清亚型,多数亚型对鸡是低致病力的,只有H5和H7亚型被高度重视。

(三)症状
  禽类感染此病可表现为无症状,轻度呼吸道症状,产蛋量降低,以至急性高度致死。典型AI中,最急性AI病禽没有任何先兆症状而突然死亡,急性AI发病突然,采食和饮水骤减,并表现出一系列发蔫、萎靡、发热等异常状态;非典型AI则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以及产蛋率急剧下降。

(四)传播与防治
  病禽及其尸体的血液、内脏、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均含有病毒,是主要的传染源。该病通过被污染的用具、场地、吸血昆虫而被传播。
在1994年,运用HA基因制备亚单位疫苗已有报道。利用重组基因来制备病毒重组苗也是控制AIV的重要手段之—。1997年, Dihalli等制备了HA基因疫苗。

(五)流感与禽流感的关系
  这里要说明的是流感与禽流感的关系。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一种由过滤性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由于它是通过飞沫(谈话或咳嗽时喷出的唾液)和接触传播,所以在人口稠密的地方是很普通的疾病。
  禽流感病毒与普通流感病毒同属A型流感病毒,其感染性均在于病毒上的H抗原,现在普遍影响人类的流感病毒属H3及H1型,而从禽鸟传染人类的禽流感则属H5型。
  在1997年5月,香港发生了全世界第一宗人类受H5型禽流感感染病例。患者是一名三岁儿童,因为服食了阿司匹林,当时死于雷氏综合症,至97年8月化验结果才发现病人是受到禽流感感染。其后于1997年11-12月,香港继续发现更多病人受禽流感影响。
  现有研究表明,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在新情况下可迅速感染猪,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理论:猪起到一种“混合器”的作用,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在其中发生了重组,这样就出现了含有人流感病毒基因的禽流感病毒,从而这种病毒就能在人群中增殖和传播,因为这种病毒具有不同的血凝素表面糖蛋白,所以人群在这种病毒面前可被认为是免疫空白的。

疯牛病病毒


(一) 疯牛病
  牛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又称疯牛病,它是一种侵犯牛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的致命性疾病,是由一种非常规的病毒——朊病毒引起的一种亚急性海绵状脑病,这类病还包括绵羊的痒病、人的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 Syndrome ,CJD)(又称早老痴呆症)以及最近发现的致死性家庭性失眠症等等。共同特征是:生物体的认知和运动功能严重衰退直至死亡。其中,人的克-雅氏病是一种罕见的主要发生在50-70岁之间的可传播的脑病,产生的危害极大。
  1996年3月20日,英国政府宣布,英国20余名克-雅氏病患者与疯牛病传染有关,引起世界的震惊。为此,英国将疯牛病疫区的1100多万头同群牛屠宰处理,造成了约300亿美元的损失,并引起了全球对英国牛肉的恐慌。
  据英国《泰晤士报》2000年3月5日报道出生的一名婴儿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例通过母体感染疯牛病的患者。这名婴儿一出生医生就发现他患有疯牛病。事实上,生产这名婴儿的孕妇已是疯牛病患者。扫描显示,这名妇女大脑纤维组织出现疯牛病患者的典型损坏症状。这一消息证实,疯牛病可通过孕妇胎盘垂直传播,是典型的遗传病。




(二)朊病毒(Prion)的性质
  朊病毒是一类非正常的病毒,它不含有通常病毒所含有的核酸,而是一种不含核酸仅有蛋白质的蛋白感染因子。其主要成份是一种蛋白酶抗性蛋白,对蛋白酶具有抗性。
  正因为这种结构特点,使其具有易溶于去污剂、有致病力和不诱发抗体等特性,给诊断和防治带来很大麻烦,给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和生命带来严重的威胁。朊病毒颗粒对一些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之强,大大高于已知的各类微生物和寄生虫,其传染性强、危害性大的特性极不利于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朊病毒从一类动物传染给另一类动物后,即这种病毒跨物种传播后,其毒性更强,潜伏期更短。


(三)症状
  此病临床表现为脑组织的海绵体化、空泡化、星形胶质细胞和微小胶质细胞的形成以及致病型蛋白积累,无免疫反应。
病原体通过血液进入人的大脑,将人的脑组织变成海绵状,如同糨糊,完全失去功能。
  受感染的人会出现睡眠紊乱、个性改变、共济失调、失语症、视觉丧失、肌肉萎缩、肌痉挛、进行性痴呆等症状,并且会在发病的一年内死亡。该病有常染色体家族遗传倾向。


(四)疯牛病的传染与防治

人的感染:

1、 食用感染了疯牛病的牛肉及其制品会导致感染,特别是从脊椎剔下的肉(一般德国牛肉香肠都是用这种肉制成);

2、 某些化妆品除了使用植物原料之外,也有使用动物原料的成分,所以化妆品也有可能含有疯牛病病毒;(化妆品所使用的牛羊器官或组织成分有:胎盘素、羊水、胶原蛋白、脑糖)

3、 有一些科学家认为"疯牛病"人类变异"克-雅氏病"的病因,不是因为吃了感染疯牛病的牛肉,而是环境污染直接造成的。认为环境中超标的金属锰含量可能是“疯牛病"和"克-雅氏病"的病因。
现在对于疯牛病的处理,还没有什么有效的治疗办法,只有防范和控制这类病毒在牲畜中的传播。一旦发现有牛只感染了疯牛病,只能坚决予以宰杀并进行焚化深埋处理。但也有看法认为,即使染上疯牛病的牛只经过焚化处理,灰烬仍然有疯牛病毒,把灰烬倒在堆田区,病毒就可能会因此而散播。
  目前,对于这种毒蛋白究竟通过何种方式在牲畜中传播,又是通过何种途径传染给人类,研究的还不清楚,迄今为止这种病毒还没有确切的命名。

<font> </font>
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


(一) 口蹄疫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最易感染的动物是黄牛、水牛、猪、骆驼、羊、鹿等,黄羊、麝、野猪、野牛等野生动物也易感染此病。本病以牛最易感,羊的感染率低。口蹄疫在亚洲、非洲和中东以及南美均有流行,在非流行区也有散发病例。
  早在17-19世纪,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奥地利已有口蹄疫的流行记载。
  历史上,1951-1952年在英法爆发的口蹄疫,造成的损失竟高达1.43亿英镑;1967年英国口蹄疫大爆发导致40万头牛被屠宰,损失1.5亿英镑。英、法国等国家爆发口蹄疫后,严重影响到了猪肉的售价。而大量宰杀牲畜后,需要饲养的牲畜已所剩无几,市场对动物饲料的需求大减,造成玉蜀黍和大豆等动物饲料的价格下跌。
  迄今为止,国际上英美等发达国家都已全面消灭了口蹄疫,在发展中国家中,我国也走在牲畜防疫的前列。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上海农科院畜牧所、浙江农科院病毒所和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所,经过18年潜心攻关,已成功研制出抗口蹄疫基因工程疫苗---"抗猪O型口蹄疫基因工程疫苗"。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科技人员,利用烟草病毒制成一种高安全性新型医用疫苗,这种疫苗对口蹄疫病毒有特效。

(二) 口蹄疫病毒
  FMDV是偶蹄类动物高度传染性疾病--口蹄疫的病原,由一条单链正链RNA和包裹于周围的蛋白质组成,蛋白质决定了病毒的抗原性、免疫性和血清学反应能力;病毒外壳为对称的20面体。
  FMDV在病畜的水泡皮内和淋巴液中含毒量最高。在发热期间血液内含毒量最多,奶、尿、口涎、泪和粪便中都含有FMDV。不过,FMDV也有较大的弱点:耐热性差,所以夏季很少爆发,而病兽的肉只要加热超过 100℃也可将病毒全部杀死。

(三) 症状
  患口蹄疫的动物会出现发热、跛行和在皮肤与皮肤黏膜上出现泡状斑疹等症状。恶性口蹄疫还会导致病畜心脏麻痹并迅速死亡。
排病毒量:在病畜的内唇、舌面水疱或糜烂处,在蹄趾间、蹄上皮部水疱或烂斑处以及乳房处水疱最多;其次流涎、乳汁、粪、尿及呼出的气体中也会有病毒排出。
  人一旦受到口蹄疫病毒传染,经过2-18天的潜伏期后突然发病,表现为发烧,口腔干热,唇、齿龈、舌边、颊部、咽部潮红,出现水疱(手指尖、手掌、脚趾),同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或腹泻。患者在数天后痊愈,愈后良好。但有时可并发心肌炎。患者对人基本无传染性,但可把病毒传染给牲畜动物,再度引起畜间口蹄疫流行。

(四) 传染途径与防治
  病畜和带毒畜是主要的传染源,它们既能通过直接接触传染,又能通过间接接触传染给易感动物。
  口蹄疫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和呼吸道、损伤的皮肤、粘膜以及完整皮肤(如乳房皮肤)、粘膜(眼结膜)。另外还可通过空气、尿、奶、精液和唾液等途径传播。
  我国对口蹄疫的防治,预防主要通过疫苗注射接种,发生口蹄疫的则捕杀。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