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

互联网

5169
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
 
    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中性粒细胞占外周血白细胞的50%~?0%,细胞核呈分叶状,胞质中有大量分布均匀的中性染料染就的颗粒。初级颗粒较大,是一种溶酶体,内含过氧化物酶、溶菌酶和各种水解酶;次级颗粒较小,内含胶原酶和溶菌酶等。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很强,与单核/巨噬细胞一起统称为吞噬细胞。成熟中性粒细胞表面表达多种模式识别受体,捕获LPS的受体CDl4、甘露糖受体、清道夫受体、多糖受体、N甲酰甲硫氨酸受体,以及Fc受体、补体受体CR3和CR4。
 
    感染发生时中性粒细胞首先到达炎症部位,6h左右数量可达高峰,约增加10倍以上。中性粒细胞识别和吞噬病原体的过程与单核/巨噬细胞相似,所不同的是,中性粒细胞对病原体的杀伤是通过其胞质颗粒中的酶来完成的。
 
    这一杀伤包括氧依赖性和非氧依赖性两种机制。通过氧依赖途径产生的胞内杀菌物质已如上述。非氧依赖性机制主要通过细胞内的酸性pH环境、溶菌酶、防御素及细胞分泌的TNF-~导致靶细胞破坏。中性粒细胞还可以通过补体依赖细胞毒性作用(CDC)和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发挥效应,后者启用的Fc受体主要为FcTRI(CD64)。
 
    2.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  占血液中粒细胞总数的2%一5%,主要参与抗寄生虫感染。在I型超敏反应中,嗜酸粒细胞可分泌某些酶类等活性物质,发挥负调节作用。
 
    3.嗜碱粒细胞(basophil)  占血液中粒细胞总数的0.2%。嗜碱粒细胞表达FctR,主要参与I型超敏反应。特应性个体产生的IgE抗体和嗜碱粒细胞表面的FceR㈠吉合,可介导细胞脱颗粒,释放出各种生物活性介质,引起I型超敏反应。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