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
互联网
缺铁性贫血
一、概念
当体内铁储备耗竭时,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的贫血称为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anemia,IDA)。属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二、铁代谢
吸收部位:十二指肠及空肠上端
转运载体:转铁蛋白
三、病因与发病机制
1.摄入不足婴幼儿、青春期、孕妇、哺乳期妇女
2.吸收不良胃肠道手术、萎缩性胃炎、长期腹泻、长期大量饮浓茶
3.失血、痔、消化道出血、月经过多
四、临床表现
1.原发病表现
2.贫血表现
3.组织缺铁表现:易兴奋、激动,烦躁,舌炎、口角炎,皮肤毛发干燥,反甲,异食癖,吞咽困难等。
五、实验室检查
1.血象: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
2.骨髓象:老核幼浆。铁染色细胞外铁消失,铁粒幼细胞减少或消失(64.44μmol/L(360μg/dl)
转铁蛋白饱和度:SI/TIBC,降低<15%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小细胞低色素贫血,血象,骨髓象变化,铁代谢检查。找病因,原发病。
(二)鉴别诊断
1.慢性病贫血:SI降低,SF增高,TIBC降低。
2.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但SF增多,SI增多,铁粒幼细胞增多,可见环形铁粒幼细胞。
3.巨幼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幼红细胞巨幼样变,老浆幼核,血清维生素B12,叶酸减低。
七、治疗
1.铁剂治疗:口服铁剂首选,持续至少4-6个月。有效首先Ret升高(5~10天),2周左右Hb开始上升(1-2个月恢复正常)。注射铁剂适用于胃肠道对铁吸收障碍、口服铁剂不能耐受、严重贫血口服铁剂不能补偿者。
2.输血
3.病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