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分析前变量及其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互联网

761
<center>  </center>

摘要 当各种分析测定的质量控制标准业已建立时,有关分析前阶段的各种标准还相当缺乏。直到最近,有关标本质量的建议才刚刚发表,包括标本的采集量,抗凝剂及稳定剂的使用,标本转运和贮存的稳定性;溶血,脂浊和黄疸标本的处理等。标本采集,转运和识别的技术标准(建议)由不同国家和国际间的标准组织创立。

分析前质量手册的建立目的是全程质量控制。在实验室中,每天都有许多数据包涵着分析前错误。如何识别这些数据对于控制整个实验室的质量非常重要。本文所附几个病例清楚地显示出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病例1:男性,55岁,门诊采集血样(无溶血),测得血K浓度6.9 mmol/L(正常3.5-5.5),其它实验室检验结果正常。在住院期间,血K波动在3.9-4.5 mmol/L之间。调查发现,门诊采血时,使用了压脉带,并握紧拳头。而在病房内,血样通过留置静脉导管采集。假性高血K的原因在于门诊采血时,在使用压脉带的情况下,病人不断握紧放松拳头以促使静脉突起,前臂肌肉的收缩导致了K的释放。因为在肌细胞去极化过程中,细胞内负电荷减少,导致了细胞内K的流出。这种影响可达1-2 mmol/L。有一健康检查者,静脉穿刺时握拳引起的偏差高达2.7 mmol/L。  
     病例2:男性,40岁。无溶血标本血K为8.0 mmol/L而住院。入院后即进行降K治疗,但不见效果,治疗后血K仍为7.5 mmol/L,此时,病人已出现意识模糊,肌肉出现疼痛性痉挛以及呕吐。此时,医生即要求进行急诊全血血K测定,其结果为2.7 mmol/L,即终止降K治疗,血常规检验结果为:WBC: 2undefined109/L, PLT : 48undefined109/L。
引起血清高K的原因在于标本中的血小板溶解,以及在离心过程中K的释放,而使用全血测定时,血小板保持完整,因而用ISE测定的K反映了真实的血K浓度,事实上,病人在开始治疗前血K应在正常范围内。  
     病例3:女性,75岁。因意识模糊而住院。其电解质结果极不正常。Na 162 mmol/L(正常 135-145);Cl 125 mmol/L(正常 100-108)。住院三天后,血Na和血Cl恢复正常,意识也变得清醒。出院时病人抱怨医院的伙食质量,并且抱怨医院拒绝供应她喜爱的汤。
原来,她的高钠和高氯是由于其在10小时内,喝了三种不同种类的汤(蔬菜鸡汤,土豆汤,排骨土豆汤)各二碗。总的钠摄入量为1338-1873 mmol/L。即便是体内稀释后仍然引起了高钠和高氯。其意识模糊是由于钠的高渗作用使脑细胞脱水所致。 
     病例4:一位85岁的女性贫血病人得到如下血液学检验结果:Hb 10.3 g/dl, WBC 9.undefined109/L, PlT 35undefined109。一周后,检验结果为 Hb 22.9 g/L, WBC 3.undefined109, PlT 7undefined109/L。测定重复了三次,得到基本相同的结果。但到了第四次,得到了与住院时相近的数据:Hb 10.2 g/L, WBC 8.undefined109/L, Pl 35undefined109/L。引起偏差的原因是试管内血液采集过量,以致于在试管盖后的气泡无法移动到管底,使得管内血液在摇摆混匀器上无法彻底混匀。而经过三次复测后,相当数量的血液被吸出,使管内有了一定的空间而能彻底混匀。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