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检验质量控制图的正确理解和应用

互联网

308
<center> </center>

<font><span>众所周知,目前定量检测室内质控的主要工具为<a target="_blank"><u>质量控制</u></a>图。工作中经常遇到对<a target="_blank"><u>质量控制</u></a>图的理解和应用问题,下面谈一些基本认识,供同道们参考。</span> </font>

<font><span>  一、“事后检查”与“予防为主”</span> </font>

<font><span>  日常工作中,当每批<a target="_blank"><u>检验结果</u></a>出来后,都会对<a target="_blank"><u>检验结果</u></a>进行复核,检查有无漏项、填错结果等等,并对一些异常结果的可信度进行评估,显然这对保证检验结果是否正确无误有重要作用,但也不能否认,这种复核制度有许多局限性,例如患者间的结果各不相同,检测结果出来前,无法知道每一患者测定值应该是多少,有怀疑时经常进行重复检查,但重复检查也只是检查重复性,如存在系统误差,复查也发现不了问题。</span> </font>

<font><span>  大家知道,质控图法是从工业中引进临床<a target="_blank"><u>实验室</u></a>的。1924年W.A.Shewhart发明了质量控制图,直到1951年Levey-Jennings才将Shewhart质控图引入临床<a target="_blank"><u>实验室</u></a>,将临床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推向了一个新阶段,质控图也成为临床实验室内质控的主要方法。但<a target="_blank"><u>临床检验</u></a>与企业生产有许多不同,工业生产中,每一批产品的不管数量多大,其规格是事先规定了的,而且都是一致的,但由于临床标本某一成分的含量事先并不知道,检测结果是否正确的评估就带有一定主观性、评估的结果也带有一定不确定性。分析阶段的质量控制是通过检测过程的控制来保证检验质量的。其基本思路是检测条件得到控制,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真值或理想值的偏倚)及精密度是满足临床要求的话,则检测过程如果是在控制条件下进行的,那么检验结果就应该是可靠的,反之如果检测过程失控,检验结果将是不可靠的。所以质控图法是通过对检测过程是否在控的判断,来推论检验结果是否可靠,这是总体上的判断。这是一个重要的思想,但总体上的判断不能完全代替“个体的判断。”因为一批检验结果中,难免有个别非常“异常”、难以解释的结果,这就需要“个别对待、个别处理”;同时质控图法用来判断检测过程是否在控,并作出该批结果可否发出时,还有一个前提:即送检标本的质量必须是合格的。</span> </font>

<font><span>  判断检测过程是否在控,又不能象工业生产那样用生产线上的产品质量来进行,而是应用质控品来进行的。质控品的应用是临床检验应用质控图法得以成功的关键所在,所以正确选用和使用质控品十分重要。</span> </font>

<font><span>  通过质控品测定值在质控图上“点子”分布情况的分析,判断检测过程是否在控。W.A.Shewhart发明质控制主要指导原则为“予防为主”,即当检测过程某些条件发生了变化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即可发现,寻找原因采取纠正措施,避免当成批产品出现问题后才去寻找原因,避免更大损失。“予防为主”的原则也应是临床检验质控的指导原则,但这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在工业生产上由于有一个共同的质量要求,生产线上的产品可以根据抽样检查的原则抽样检查,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临床检验与此有所区别,往往测定20次后再绘制质控图,那么20次中任何一次测定如有失控,也必须20次测定后方有可能发现,有作者称这是“事后质控”,但这与Shewhart发明质控制的指导原则是不一致的,作者提出“即刻性”质控方法就是试图为解决这一问题而提出的。</span> </font>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