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蚊

互联网

1439

蚊属于双翅目、蚊科(Culicidae),是一类最重要的医学昆虫。

蚊与其它双翅目昆虫在形态上的区别是:①喙细长,比头部长好几倍;②翅脉特殊,翅脉与翅缘有鳞片;③足细长,覆有鳞片。

蚊的分布很广,凡有人类的地方几乎都有蚊类的活动。蚊的种类很多,迄今为止全世界已记录蚊虫共3亚科,38属,3350多种和亚种。我国的蚊类目前也已发现17属350种以上,其中按蚊、库蚊、伊蚊3个属的蚊种约占半数以上。

形态与结构

1.成虫外部形态 蚊是小型昆虫,体长约1.6~12.6mm。呈灰褐色、棕褐色或黑色。分头、胸、腹3部分(图20-2)。

图20-2 雌库蚊模式图

⑴头部:似半球形,有腹眼和触角各1对,喙1支。触角(antenna)有15节:第一节称柄节(scape),第二节称梗节(torus),第三节以后各节均细长称鞭节(flagellum)。各鞭节轮生一圈毛,雌蚊的轮毛短而稀,雄蚊的轮毛长而密。在雌蚊触角上,除轮毛外,还有另一类是短毛,分布在每一鞭节上,这些短毛对空气中化学物质的变化产生反应,对二氧化碳和湿度尤其敏感,起寻找吸血对象作用的是短毛,而不是复眼。

⑵胸部:分前胸、中胸和后胸,每胸节有足1对,中胸有翅1对,后胸有1对平衡棒,中胸、后胸各有气门1对。中胸特别发达,其背板几乎占据全胸背,由前而后依次为盾片、小盾片及后背片。库蚊和伊蚊的小盾片呈叶状,缘毛在凸叶上,按蚊的小盾片后缘呈弧形,缘毛分布均匀(图20-3、4)。蚊翅窄长,膜质。翅脉简单,纵脉(V)2.4.5各分两支(图20-2),其余纵脉均不分支。翅脉上覆盖鳞片,翅的后缘有较长的鳞片,称翅�。翅鳞可形成麻点、斑点或条纹,在按蚊的分类方面是一重要依据。蚊足细长。分别称前足、中足和后足。足上常有鳞片形成的黑白斑点和环蚊,为蚊种分类特征之一。

⑶腹部:分11节,第一节不易查见。2~8节明显可见,在其背面,有的蚊种具有由淡色鳞片组成的淡色横带、纵条或斑。最末3节变为外生殖器;雌蚊腹部末端有尾须一对,雄蚊则为钳状的抱器,构造复杂,是鉴别蚊种的重要依据。

2.口器(喙)结构 蚊喙为刺吸式口器,是传播病原体的重要构造。由上内唇(上唇咽)、舌各1个,上、下颚各1对,共同组成细长的针状结构,包藏在鞘状下唇之内。上内唇细长,腹面凹陷构成食物管的内壁,舌位于上内唇之下,和上颚共同把开放的底面封闭起来,组成食管,以吸取血液。舌的中央有一条唾液管。上颚末端较宽如刀状,其内侧具细锯齿,是蚊吸血时首先用以切割皮肤的工具。下颚末端较窄呈细刀状,其末端具有粗锯齿,是随着皮肤切开以后,起锯刺皮肤的功用。下唇的表面被覆鳞片,多呈暗色,其末端裂为二片,称唇瓣(labellae)。当雌蚊吸血时,针状结构刺入皮肤,而唇瓣在皮肤外挟住所有刺吸器官,下唇则向后弯曲而留在皮外,具有保护与支持刺吸器的作用(图20-5)。雄蚊的上、下颚退化或几乎消失,不能刺入皮肤,因而不适于吸血。在喙的两旁有触须(下颚须)1对,为下颚的附肢。按蚊雌、雄蚊的触须与喙等长,但雄蚊触须的末两节膨大而向外弯曲;库蚊伊蚊雌蚊的触须比喙短,雄蚊的触须则较缘长或等长(少数蚊种例外)。触须是刺吸时的感觉器官。

3.内部构造 蚊具有消化、排泄、呼吸、循环及生殖等系统。其中,与流行病学有关的主要为消化和生殖系统(图20-6)。


⑴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管、胃、肠及肛门。胃是消化道的主要部分,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均在胃内进行。

在前胸内有1对唾腺。每一唾腺分3叶,每叶有一小唾腺管,最后汇合成总唾腺管,通入舌内。唾腺管能分泌和贮存唾液。唾液中含有多种酶,例如能阻止被叮刺的人或动物的血液凝聚的抗血凝素(anticoagulin),破坏吸入的红细胞的溶血素(haemolysin)和使破坏的红细胞凝集的凝集素(agglutinin)。

⑵生殖系统:雄蚊有睾丸1对,自每一睾丸发出的输精管在远端膨大为储精囊,两者会合成射精管。射精管远端为阴茎,阴茎两侧有抱器。

雌蚊有卵巢1对。再输卵管在汇成总输卵管前的膨大部称壶腹。总输卵管与阴道相连。在阴道无端有受精囊(按蚊1个,库蚊和伊蚊3个)和1对副腺的开口。阴道则开口于第八、九腹节交界处的腹面。每个卵巢由几十个至二百多个卵巢小管组成。每个卵巢小管包括3个发育程度不同的卵泡囊(follicle)。顶端的为增殖卵泡囊,中间为幼小卵泡囊,靠近输卵管的为成卵卵泡囊。卵泡囊依次逐个发育成熟。当成卵卵泡囊中的卵成熟排出后,幼小卵泡囊,又发育为成卵卵泡囊,每排出一次卵,顺卵巢小管上就留有1个膨大部。

此外,呼吸系统中的微气管在卵巢上的分布,卷成细密的丝状,卵巢在妊娠后膨大,微气管也因而伸直,故可鉴别雌蚊是否经产。

生活史

蚊的发育为全变态,生活史分4个时期,即卵、幼虫(子孓)、蛹和成虫。前3个时期生活于水中,而成虫生活于陆地上(图20-7)。

图20-7 三属蚊生活史各期的主要鉴别

1.卵 雌蚊产卵于积水中。蚊卵小,长不到1mm。按蚊卵呈舟形,两侧有浮囊,产出后浮在水面。库蚊卵呈圆锥形,无浮囊,产出后粘在一起形成卵筏。伊蚊卵一般呈撖榄形,无浮囊,产出后单个沉在水底。蚊卵必须在水中才能孵化,在夏天通常经2~3天后幼虫孵出。

2.幼虫 初孵的幼虫长约1.5mm,幼虫共分四龄。经3次蜕皮,成为第四龄幼虫时,体长可较第一龄幼虫增长8倍。幼虫体分为头、胸、腹3部(图20-8),各部着生毛或毛丛。头部有触角、复眼、单眼各1对,口器为咀嚼式,两侧有细毛密集的口刷,迅速摆动以摄取水中的食物。胸部略呈方形,不分节。腹部细长,可见分9节。前7节形状相似,在第八节背面有气孔器与气门或细长的呼吸管。按蚊各腹节背面尚有背板和掌状毛(棕状毛),使之易于漂浮水面。第九节背面有尾鞍,末端有尾毛、尾刷和4个尾鳃。后者与调节渗透压有关。幼虫期的长短随水温与食物而异。在气温30℃和食物充足的条件下,约需5~8天,经4次蜕皮而化为蛹。

图20-8 蚊幼虫背面

3.蛹 侧面观呈逗点状,胸背两侧有1对呼吸管。蚊蛹不食能动,常停息在水面,若遇到惊扰时即潜入水中。蛹的抵抗力强,在无水情况下,只要保持一定的湿润,仍能发育羽化为成蚊。夏季通常2~3,羽化时间在黄昏和清晨,白天也能进行。

4.成蚊羽化后不久,即行交配、吸血、产卵。自卵发育至成蚊所需时间取决于温度、食物及环境诸因素,在适宜条件下约需9~15天,一年可繁殖7~8代。

三属蚊生活史各期主要鉴别见图20-7,表20-2。

生态与生理

1.孳生习性 成蚊产卵的地点就是幼虫的孳生地,蚊虫孳生地的区别在调查和防制上有重要的意义。各种蚊虫对孳生环境有一定的选择性,可分为五种类型:

表20-2 按蚊、库蚊、伊蚊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

<center> 属 <br /> <br /> 特征 按 蚊 库 蚊 伊 蚊 卵 外形 舟形,有浮囊 圆锥形,无浮囊 橄榄形,无浮囊 排列 分散,常排成图案状浮于水面 集成卵筏,浮于水面 分散,沉于水底 幼 <br /> 虫 呼吸管 无,具气门 长而细,有呼吸管毛多对 短而粗,有呼吸管毛1对   掌状毛 有 无 无   静态 与水面平行 头下垂,与水面呈角度 同库蚊 <p> <b> </b> </p> <div> <div> <div> <p> </p> <div> </div> </div> </div> </div> </center>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