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的分类
互联网
15292
一、按实际用途分类
实验用动物分为:实验动物、家畜家禽观赏动物、野生动物
二、遗传学分类
1. 同基因型动物
(1)近交系动物是同胞兄妹或亲子之间交配20代以上,基因纯度可达98.6%以上。
血缘系数(R):个体间遗传相似的程度达99.6%
近交系数(T):个体间遗传基因纯合的程度达98.6%
(2)杂交子一代动物两个不同的近交品系动物之间进行有计划交配所获得第一代动物,简称F1动物。F1动物不能培育出纯系动物,因在F2代时会发生遗传上的性状分离和基因重组。
使用F1动物的优点:
①杂交优势,生命力强,对环境适应性和对实验的耐受性强,抗病力强,繁殖旺盛。
②具有与纯系动物相似的遗传均质性。
③对各种实验结果重复性好
④具有亲代双亲品系的优点
⑤国际分布广。
对F1动物的要求:
①两个亲本必须都是近交品系动物
②杂交子一代只能作实验用,不能作种群用。
③在命名书写中,雌性品系在前,雄性品系在后。
(3)突变系指近交系动物培育中,正常染色体基因发生突变而形成了各种遗传缺陷的品系。
突变系动物的特点及应用
①遗传变异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具有不定向性,帮助人们认识生命现象的复杂性。
②作为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2. 不同基因型或杂合型动物
(1) 封闭群动物或远交系动物动物是由一个动物种群在5年以上不从外部引进其他任何品种的新血液,由同一血缘品种的动物进行随意交配,在固定场所保持增殖的动物群,即始终保持自繁自养的动物。
封闭群动物的特点:
①具有杂合性,避免了近交衰退的出现,有较强的繁殖力和生活力。
②遗传组成具有很高的杂合性,其平均的反应性有一定的稳定性,可反映综合的平均疗效。
③整体而言,其遗传特性及其他反应性能保持相对稳定群体内个体而言,具有杂合性。
(2)杂种群没有按计划繁殖,并经常外购新的动物进行繁殖。
一般不用于试验,只用于筛选等。
三、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分类
目前,按对微生物的净化程度,实验动物可分为:无菌动物、悉生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常规动物。
1. 无菌动物(GF动物)
(1)基本概念指不允许带有可能查到的一切生命体的动物,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和微生物。
来源于无菌剖腹产,在绝对屏障系统内经人工喂养而成,动物的饮水、饲料和一切使用器具均需严格灭菌处理。
(2)无菌动物的主要特点:
①寿命:无菌大小鼠的寿命比普通动物长
②体轻
③性成熟比普通动物晚,产仔较少,成活率高
④消化系统:盲肠肥大,GF小鼠、大鼠豚鼠和兔的盲肠体积是同种普通动物的5-6倍,约占体重的30%或更多。肠道肌层变薄,胃和小肠净重边小,肠蠕动缓慢,食物通过时间延长,小肠绒毛变细,单体吸收面积明显变小,无菌大小鼠的肠黏膜脱落率低,相当于普通动物的1/2,肠易扭曲,易患肠套叠,肠梗阻。
⑤心脏变小,血输出量降低,相当于正常的75%,血液中WBC少,数量波动范围小,较恒定。血管平滑肌变薄,血液中氧分压明显高于普通动物。
⑥脾脏较小
⑦肾脏较小
⑧不能合成维生素K和B族维生素。
⑨抗辐射能力强
⑩胸腺、脾脏、淋巴结等防御器官发育不良。
2. 悉生动物又叫已知菌动物GN动物
GN动物是指GF动物机体内带有已知微生物的动物,系人为的将指定动物的微生物(1~n种)投入体内,成为人为掌握的一种动物与微生物的复合体。
3.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动物)
是指在动物体内不带有特定病原体微生物的动物,是经剖腹产净化并饲养在SPF屏障系统内,但允许非特定的病原微生物存在,故实际上是指无传染病的健康动物。
(1)SPF动物的培育
①必须培养在屏障系统内
①必须培养在屏障系统内
②必须严格选择种原,种原必须来源于无菌动物或悉生动物。
③必须严格掌握SPF的质量标准。
(2)SPF动物的特点
①繁殖率高,死亡率低,能大批生产
①繁殖率高,死亡率低,能大批生产
②排除了对实验研究有干扰病原体,适合进行长期慢性实验,实验结果可靠,用量少。
4. 清洁动物
是我国的规定,相当于国外的普通动物。指除一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研究干扰大的病原体的动物。
种原来自屏障系统中的SPF动物或剖腹产动物。
5. 普通动物CN
指一般在开放条件下饲养,未经积极的微生物控制,不携带主要人兽共患病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体的动物。
CN动物来源于剖腹产的无菌动物或SPF动物而后普通动物化,即剖腹产后在开放条件下饲养,空气未经净化,动物本身可携带的微生物状况不明确,仅要求排除能感染人类的人兽功患病病原体。
目前广泛应用于教学试验,预实验和一些要求不严的短期实验以及某些生物制品的原材料生产等,不能用于做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