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读博除了科研还有什么?三人行必有我师,那些学术之外的事

生物学霸

141
提到博士,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搞学术的高智商人士。

然而,读博需要的并不仅仅是智商,要做的也不仅仅是搞学术。读博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几年的修行里,除了学术精进之外,在性格和习惯的养成上,也得有所精进,比如提高情商,懂基本的人情世故。
从这个角度讲,读博应该是一次全面的精神进化。

认识你自己
这种精神进化,应该是从认识自己开始。
国内研究生持续扩招,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攻读博士学位,其中不乏盲目跟风者。我读博时的舍友李杰就是其中一位。他的博士生涯就像是一场过山车,虽然最终抵达了终点,但中途也被震得要死要活。
读博前,李杰的本硕都很顺利,本科毕业就拿到过某大厂 offer。读研后,架不住导师的鼓动,他还是转博了。也曾犹豫过,可当时一个实验室里的其他两位也转博,他觉得大家都这么选,应该错不了。事后证明,随大流让自己后悔莫及,用他的话说就是「稀里糊涂地上了贼船下不来」。
由于转博前没有过多思考,为了多发论文以便博士毕业,李杰就把研究方向从机电传感器转到了激光测量,这个全新的研究方向让他博士第一年就差点发疯。
我看他每天早出晚归,回到宿舍还一直对着电脑读资料学习。他对光学领域没有积累,研究的课题全世界也没几个组在做,可做参考的资料很少。最头疼的是组里实验设备不齐全,导师开始说的挺好,哪个部分可以找谁谁合作,哪些数据可以到哪里测,真需要的时候,一个也落实不了,只知道催着发论文。这样持续了一年多,跟他聊天时,他说还在探索。慢慢地,我发现他找我吐槽导师吐槽科研的次数越来越多,还看到他半夜一个人坐在桌子前发呆,嘴里念念有词。我每次都尽力安慰他,跟他一起吐槽,但感觉并没有多大用处。
就这样过了几个月,有一天中午他突然给我打电话,说:「我准备退学了,已经和导师说过了。导师说他理解我的状态,但希望我再考虑一下,还说可以转回硕士的研究方向,继续读完博士。」我问他是退学还是转方向,他说自己也在纠结,博士读了快两年,放弃有点可惜,硕士的研究方向太传统发不了好文章,转回去也未必能顺利毕业。
讨论几次后,我也不敢给他拿主意——因为没办法对别人的人生负责——最后,他还是说服自己转回硕士的研究方向完成博士学业,理由是「与其放弃,不如混一混,反正左右无事……」
有了「混个博士」的明确目标,李杰的状态比以前好多了,在熟悉的领域,科研压力也减少了。接下来的几个学期,他依旧是疯狂地看文献、建模型、做算法,但明显更有奔头。水出一篇 SCI 外加一篇会议,连上硕士发表的论文,他顺利地博士毕业。
吃散伙饭时,我问他:「如果再给你一次选择的机会,你还会读博士吗?」李杰毫不犹豫地说:「我本科毕业就去大厂!」说罢将杯中的啤酒一饮而尽。

与导师的关系
功利一点讲,读博阶段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跟导师的关系。虽然人渣导师确实存在,但大部分导师还是不错的,正常相处,问题不大——只要自己别作。
按照相声行里的说法,不少人其实都算代拉,进组的时候,是跟师兄师姐学。师姐 A 就是这位手把手教我的人,她向我介绍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备,介绍每位成员,介绍实验室的规矩和习惯。对实验室里的一切,师姐 A 都很熟稔,她是所有人的大师姐,因为我进组的时候,她刚办完第二次延期的手续。
师姐 A 专业很扎实,刚读博时导师就着意栽培,还帮她申请到新生奖学金。然而一年过后,她和导师的关系就开始走下坡路了。拖到博士第三年,她很多工作还没收尾,延期一年,论文还是没凑够,只好二次延期。
A 师姐忙毕业,事情很多,很快我就跟另一个师兄学习。熟悉之后,我们聊到师姐 A 两次延毕的事,师兄虽然很同情,但也总结道:两次延毕,自己肯定是有问题的。
后来,我逐渐了解到,师姐 A 确实有些自己的问题。
师姐 A 入学不久,导师给了她个横向课题。导师不是那种单纯只搂钱的人,横向课题也是从纵向课题来的,相当于研究的产业化。师姐 A 因为是外校考来的,而且刚进组,明面上答应了,但拿完钱出力很少,项目推进很慢,最后导师出面兜底才搞定。
我后来观察到,在选课题方面,导师非常开明。不要说横向课题,纵向课题也可以不做。这个道理很简单,再好的课题,如果所托非人,也一样完蛋。导师肯定是以博士生的意见为准,因为学生才是项目实际的执行人。但师姐 A 表面答应,却不做事情,这就很不好了。
坦白说,师姐 A 还是挺关心毕业的,除了学术方面的事情,她分心很少。研究生院组织的活动她从来不参加,也没见她加入什么协会。实验室里的杂务她也不管,大家排好的值日,她能躲就躲;某仪器有小毛病了,哪怕她用得最多,也照样不管,指派个师弟联系维修,自己看文献等着……时间久了,肯定有人跟导师反映,导师也在组会上比较委婉地说过师姐 A:仪器你在用,等别人联系维修,耽误的不还是你自己的进度?不过貌似都没起什么作用。
毕业多年后,我有次跟导师聊天,说起师姐 A,导师说他单独跟师姐 A 聊过很多次,但她还是那样,导师也不是故意卡她毕业,甚至还想早早送她走,只是她期刊论文搞得太差,能发表出来,背后波折很多,导师找了很多人花了很大力气。不过这么一折腾,师姐 A 完全失去了学术志向,博士毕业后回老家进体制内了。
这么看起来,师姐 A 还算幸运。

自我解压,控制情绪
读博期间,焦虑是常态,关键要学会自己给自己减压。
师姐B本硕电气专业的,工作三年后考上光学专业的博士。师姐B考博的目的很简单:知识改变命运。可她很快发现,读博真心挺难。
首先是跨专业。虽然电气和光学有一丢丢联系,但差别还是比较明显。师姐 B 的专业知识需要补课,在完成紧张的实验安排后,还得抽时间上本科生的专业课程,弥补基础知识的不足。我经常看到她在做实验的间隙还在光学教材,她的努力时常让我觉得汗颜。
除了学术上的压力,师姐 B 还承受生活上的压力。她读博时已经快三十岁,本科同学大多都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研究生同学也多半安定下来,很多都已建立家庭,孩子也有了。而师姐 B 还是孤身一人,比人家忙,生活还比人家苦,一个月小几千块,倒是够花,完全算不上富足。
课题不顺的时候,师姐 B 也很焦虑,精神萎靡不振,早上只要在实验室看到她脸上出现了黑眼圈,就知道她昨晚一定又失眠了。
在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后,师姐 B 拿出搞科研的劲头来解决。读了几本心理学专著,查阅很多论文,一点点在自己身上实验。也就是个把月时间,她就调整好自己,继续在看不到头的科研之路上奋进。
心态好,运气也就来了,虽没有重大学术成果,但师姐 B 还是顺利毕业,在中部某省会找到教职。听说现在嫁人了,正备孕ing。
对大部分人来说,读博是一次艰难的修行,多少都要经过煎熬和挣扎。学术上的事,隔行如隔山;学术之外的事,想通者甚多。三人行必有我师,看看别人,想想自己,积累经验,少走弯路。愿每个博士生能够更游刃有余地面对读博中的困难。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