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
病毒常杀死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即产生致细胞病变作用。用只染活细胞(如中性红)或只染死细胞(如台盼兰)的染料对单层细胞染色以检测空斑。也可以使用活性染料溴化二苯基四氮唑(MTT) 进行染色,使用 MTT 的优点是黄色的 MTT 能将活细胞染成深蓝色,由于反差明显,计数时不必去除含酚红的凝胶层,且在感染早期即能观察到开始形成的小空斑,可用于分离被病毒转化或对病毒抵抗的细胞。
材料与仪器
2%~5%小牛血清的 0. 5% 水解乳蛋白的 Hanks 稀释液
培养瓶 co2培养箱
步骤
(1) 选择经 24h~48 h 培养的 4X106/ ml 鸡胚成纤维细胞若干瓶。
(2) 将细胞瓶按病毒稀释度分组标记,每个稀释度为 2 瓶,对照 2 瓶。
(3) 配制含 2%~5%小牛血清的 0. 5% 水解乳蛋白的 Hanks 稀释液 100ml:0. 2%或 0. 5%Hanks 液 97 ml(也可用 Eagle MEM 或 RPMI 1640 培基),灭活小牛血 2 ml,双抗(10 000U/ml )1ml, 调 pH 至 7. 4~7. 6 。
(4) 在冰浴盘内用稀释液将病毒作一系列 10倍递增稀释。
(5) 用 Hanks 液 (pH 约 7.8) 洗涤细胞层约 1~2 次(轻洗勿使细胞脱落)。
(6) 将每个病毒稀释液接种 2瓶细胞,每瓶(小方瓶)接种 0. 5 ml 病毒(大方瓶接种 1 ml入轻轻摇匀。
(7) 置 37℃ 5%CO2 培养箱中吸附 1 h, 中间摇动一次,切勿倒置。
(8) 加含培养基的融化琼脂,每大瓶加 10 ml 每小瓶加 5 ml, 控制温度在 45℃~50℃左右加入,以防凝固。培养基琼脂配制法: 6 ml 灭活小牛血清, 1 ml 双抗 (20 000U/ml), 1 ml 卡那 (20 000U/ml), 90 ml 0. 5% Hanks 液,2~3 ml 7. 5% NaHCO3, 加入等量 56℃ 融化的 3% Hanks 琼脂液并摇匀。
(9) 冷凝后翻转细胞培养瓶,置 37℃5%C02 培养箱中培养 24 h 。
(10) 每瓶中加入 0.2% 中性红,小瓶 0. 25 ml( 大方瓶加 0. 5ml) 摇匀, 37℃ 5% CO2 培养箱中培养 4 h 后,翻转培养瓶继续培养。(注:若需保存空斑时,可在每瓶中加人 3%氯化采 0. 5 ml, 并摄影记录)。
(11)A 组虫媒病毒培养 24 h,B 组虫媒病毒培养 72 h 观察结果。
注意事项
注意:①各稀释度病毒在稀释时,每个稀释度均应取新吸管将病毒液来回吹打三次(或轻轻振摇混匀),当加至各细胞瓶时应加至无细胞层的瓶壁侧底角,然后倾斜并来回摇动使病毒与整个细胞层均匀接种改)②加中性红时也应倾斜,轻摇,使中性红均匀复染整个琼脂表面,然后将瓶子翻转培养。培养液可用 Eagle 或 RPMI 1640 替代 0. 5%Hanks 液。
1. 对细胞的要求 空斑形成单位试验对细胞的制备要求十分严格,细胞单层一定要均匀,致密尤孔,镜检细胞形态和分裂良好,接种病毒前,要精心挑选合格的细胞瓶或培养板使用。
2. 对病毒的要求 稀释病毒时,考虑到一些病毒对热较敏感,故稀释应在冰浴中进行,避免强光和反复冻融。稀释时不应有泡沫,每一稀释度换 1支新吸管或吸头,接种体积应较少, pH保待在 7. 2~7. 4 。
3. 对培养基的要求 加入琼脂覆盖培养基后,应避光培养,因内含的中性红遇光易分解,其分解产物对细胞有毒性作用,并影响染色效果。中性红与细胞接触后 30 min 左右,在光镜下可见到细胞浆中因摄取中性红而呈淡粉红色,证实细胞有活力。
病毒浓度较高的细胞瓶于培养后可出现病毒空斑融合现象,空斑完全融合者,细胞层不染色面琼脂层着红色,反之,病毒稀释度过低的细胞瓶,由于不含病毒颗粒而无空斑形成,则细胞层一片红染,但琼脂层不着色,根据这一点可将空斑完全融合与未出现空斑区别开来。
4. 对观察计数的要求 必须当空斑数目达到稳定,不再增多时方可计数,否则结果不准确。试验时,培养瓶应翻转培养,以除去水滴在琼脂面流动,避免各个空斑交叉融合,中性红加入时间应在空斑出现前,在暗处培养,以防止染料抑制病毒和破坏细胞。对那些生长较慢的病毒空斑,中性红则不是加在最初的覆盖层里,而是加在经过几天培养后的最后一层覆盖层上,可使培养物维持更久,甚至有的中间还得补加营养琼脂覆盖层 1-2 次。空斑使用的琼脂往往含有少量抑制物而影响空斑的产生,应将琼脂用单蒸水浸泡过夜,再用单蒸水冲洗 2-3 次,而后用去离子水冲洗 1-2 次后,用 Hanks 液配制成 3%浓度,煮沸 1h 除菌备用。有人在试验时补加 25mM 的 MgCl2 或 CaCl2 及 1 mM 半胱氨酸,可加强肠道病毒形成蚀斑。而 MgCl2 的加强作用最强。
常见问题
病毒的效价或滴度可根据空斑数和标本稀释度直接计算,计算结果以每 ml 病毒样品的空斑形成单位 (PFUs) 表示。其方程式如下:
空斑形成单位 (PEUs/ml) =(X1+X2+ …+Xn )·d/(n·v)
这里 X1、 X2、 Xn表示同一稀释度不同培养板孔(试验单位)中数得的空斑数; n 表示计数空斑的培养板孔数(试验单位数); v 表示病毒量 (ml) ;d 表示稀释倍数。
(二)空斑形成单位 (PFUs) 与重复感染数 (M. O. I)
在病毒学试验中,经常用到重复感染数 (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M. O. I) 。重复感染数(M. O. I) 是指感染一个细胞的病毒颗粒的平均数。
在研究病毒感染细胞的分布规律时,首先了解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当足够量的活病毒与足够量的活细胞相遇(如相混合)时,病毒感染细胞(包括吸附、进入)的机会既是均等的又是独立的。所谓「独立的」,即指在 1个病毒颗粒感染 1个细胞后,并不影响其它病毒颗粒再继续感染该细胞。显然,病毒感染细胞分布的这一规律是符合泊松分布的。泊松分布是表示在一定条件下,离散、随机、变量的分布情况。如当病毒与细胞相遇后,单个细胞可能会被 0 、 1 、 2 、3 、…… n个病毒颗粒感染。
计算 M.O.I 的公式为 m=-ln P[0]
m 为 M.O.I 的缩写
P[0]= 未感染细胞的比例
In= 自然对数
在大多数病毒感染时,细胞感染情况可分为三种。
未感染的细胞 P[O]=e-m
由一个病毒颗粒感染的细胞 P[1]=me-m
被多个病毒颗粒感染的细胞 P[>1]=1 - e-m(m+1)
从上面的公式可推导出,若 M.O. l=0. 01, 则未感染的细胞比例为 P[O]=e-m=2. 718-0.01 =
0. 99=99%, 那么感染细胞的比例为 1% 。同样,若 M.O. l=0.1, 则未感染细胞的比例为 P[O]=
e-m=2. 718-0.1=0. 90=90%, 那么感染细胞的比例为 10%, 所以 M.O.I 值越大,则实验细胞被感染的比例越大。
来源:丁香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