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寇氏法

相关实验:半数致死量的测定实验

最新修订时间:

材料与仪器

白鼠
敌百虫、苦味酸
鼠笼 动物天平 注射器 电子计算器

步骤

1.  预备实验
 
①摸索上下限:即用少量动物逐步摸索出使全部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Dm)和一个 动物也不死亡的最大剂量(Dn)。方法是据经验或文献定出一个估计量, 观察 2~3 只动 物的死亡情况。如全死,则降低剂量;如全不死,则加大剂量再行摸索,直到找出 Pm = 100% 和 Pn = 0% 的剂量,此两量分别为上下限。
 
②确定组数,组距及各组剂量
 
组数:一般 5-8 组,可根据适宜的组距确定组数,如先确定 5 组,若组距过大,可再增加组数以缩小组距。有时也可根据动物死亡情况来决定增减组数。
 
组距:指相邻两组剂量对数之差,常用“d”来表示。d 不宜过大,因过大可使标准 误增大;也不宜过小,因过小则组数增多,各组间死亡率重叠造成实验动物的浪费。组 距大小主要取决于实验动物对被试因素的敏感性。敏感性大者,死亡率随剂量增加(或 减少)而增加(或减少)的幅度大,组距可小些;反之,敏感性小者,死亡率随剂量变 化的幅度小,则组距应大些。上下限之间的距离可做为敏感性大小的标志。距离大,说 明敏感性小;距离小,则说明敏感性大。一般要求 d 应小于 0.155,多在 0.08~0.1 之间。
 
确定组距方法:把上下限的剂量换算成对数值,设上限剂量的对数值为 X k, 下限剂 量的对数值为 X1,组数为 g 则:
 

 
确定各组剂量:由X1逐次加逐 d(或 X k 逐次减 d), 得出各组剂量的对数值,再分 别查反对数:即得出各组剂量(呈等比级数排列)。
 
③配制等比药液,并使每只动物在给药容量上相等(如 0.5 ml/20 g)。
 
2.  正式实验
 
①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分组 选择原则:可据不同实验而选取动物,应选择对被试因素敏感的动物。同时也应考
 
虑动物来源,经济价值及操作简便等条件。LD50 常用小白鼠进行实验来测得。 分组原则:每组动物数必须多于组数。因为每组动物数如少于组数, 就不能充分反映各组死亡率的差别。(如共 8 组,每组 10 只动物,高剂量三个组的死亡数分别为 6、9、10,但如每组只用 6 只动物,则高剂量三个组的死亡数可能都是 6。)我们此次实验将动 物分成 7 组,每组 10 只小鼠。
 
分组方法:见附录,实验对象分组法。首先,按性别将动物雌雄分开或各半混合编 组,然后按体重分群,再随机分组,力求使各组平均体重相等。我们此次实验直接按体 重分群,再随机分组。
 
②给药、观察死亡数、求出死亡率 给药途径:可据不同药物及动物而定,小白鼠多用腹腔注射或灌胃法;也可静脉注射。我们此次实验采取腹腔注射的方法。
 
给药顺序:宜采取间隔跳组方法。如共 7 组,先按 2、4、6 组顺序给药,然后逆行按 7、5、3、1 组的顺序给药。这样可避免因药物放置过久或动物饥饿造成的偏向性误差。 而且当第3组给药后,如第 2 组动物已经全死,则可省下第 1 组动物及 1 号药液。如第 7 组已死亡,可补做第 8 组,争取做出 0%死亡率的组来。每只动物的给药容量可按个体体 重或平均体重确定。我们此次实验各组动物同时给药。
 
观察时间:直到动物不再因药物作用而死亡为止。在观察期间应注意保证食、水、温度等生活条件,严防非被试因素引起的死亡,一般需要观察一周时间。我们此次实验 观察一小时。
 
最后将死亡情况及各种数据填入下表(4-4)中。
 

 
3.  计算公式
 


 
为了解 LD50 测定原理,首先需了解剂量与反应的关系。某被试因素对动物的毒性也 是一种反应,其大小往往以其使动物致死的量表示。致死量小说明毒性大,反之说明毒 性小。根据剂量与反应的关系,可绘出剂量反应曲线(量效曲线)。图(4-16)中表示的 是以死亡频数和死亡率为反应指标的质反应量效曲线,它们具有如下特点: 

 
1.  剂量与死亡频数的关系:是一条中间高,两侧低,右侧延长较远的曲线(图 4-16a)
 
2.  对数剂量与死亡频数的关系:是正态分布曲线(图 4-16b)。
 
3.  剂量与死亡率的关系:是一条长尾“S”形曲线(图 4-16d)。
 
4.  对数剂量与死亡率的关系:是一正“S”形曲线(图 4-16c)。 从对数剂量与死亡频率的正态分布中(4-16b)可见,Lo gLD50 恰在正态曲线中点所对应的横轴上,按此剂量给药动物恰好死亡一半。因在正态曲线中,其中点恰是均数所在处,所以 Lo gLD50 就是全部实验动物最小致死剂量对数的算术平均值(也是真数剂量的几 何平均值)。从对数剂量与死亡率关系的正S形曲线(图 4-16c)中可见,Lo gLD50 恰为正 S形曲线中点所对应的横轴上的对数值, 因此正S形曲线中点对应的纵轴(死亡率)恰 为 50%。这条曲线的特点是:①死亡率为 50%(即 LD50)时的斜率最大,由于其位于曲 线中央,故灵敏度最高。②曲线两端平坦,接近 0%或 100%附近灵敏度最差,剂量不易 确定,而且即使确定了也常不可靠。所以采用半数致死量做为判定某因素毒性大小的指 标是恰当的。总之,如果求出正态曲线中点所对应的横轴上的对数值或正S形曲线中点 所对应的横轴上的对数植,即可求出 Lo gLD50 及 LD50。
 
公式推导:根据对数剂量与死亡率关系的量数曲线,通过面积法可得出公式:
 

 
图中横座标为对数剂量X,纵座标为死亡率P, g为正S形曲线中点,它对应的纵 座标H点P=50%,横座标F点X=LogLD50,A点P=0%=0,D点P=100%=1,B 点 X k 为 P=100%的对数剂量。
 
由图可知:矩形 AFED=AF·AD=LogLD50×1=LogLD50.
 
又:曲边△X1F g
 曲边△ gCE(二边一角相等)
 
∴矩形AFED=曲边形AX1CD=LogLD50
 
则 LogLD50=矩形AXkCD-曲边形X1XkC。
 
∵曲边形X1XkC相当于多个梯形面积之总合。
 
∴曲边形X1XkC= d·Σ(Pi+Pi+1)
 
又矩形 AX kCD = AX k·AD=X k·1=X k
 
∴Lo gLD50 = Xk-dΣ(Pi+Pi+1).
 
上述推导过程用直观图表示:LgLD50
 
公式演变:    
 

来源:丁香实验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